词条 | 华东大学 |
释义 | 1950年5月,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以后,华东大学改设为政治、文学、史地、艺术、俄文五个系,转入正规化的业务学习,同年10月,中共中央决定把华东大学并入山东大学。经过认真准备,1951年3月15日,华大正式并入山大,至此华东大学完成了自己光荣的历史使命。 1948年春天华东人民解放军山东兵团在胶济前线发动了强大的春季攻势,从三月十一日至二十四日,共歼蒋匪三万八千人,解放胶济西段淄川、博山、张店、周村、莱芜、蒙阴等十四个城镇,胜利结束了春季攻势第一个战役以后,就挥戈东指,从四月二日开始,进行春季攻势的第二个战役,经一个月英勇奋战,解放了日寇、蒋匪统治十余年的战略重地潍县城(即今潍坊市城区)。 建校准备1948年4月27日潍县解放后,改建为潍坊特别市,当时需要大批的知识人才和城市管理人才,为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中共中央华东局决定,以山东大学渤海地区的部分留守人员为基础,并集中原来的一些教师,会同华中建设大学的部分干部教师,在新成立的潍坊特别市组建华东大学,任命韦悫为校长,张勃川、李宇超任副校长。学校自1948年5月开始筹建,6月开始招生,首批共录取学生500余人。根据学生的文化程度,学校最初设有政治经济、文学艺术、教育三个临时研究班和两个预科部,校址设在城东乐道院原教会学校。该教会学校是美国人狄乐播夫妇1883年创办的,距今已有120多年历史,有着较现代化的办学环境和办学条件,校址在今潍坊市奎文区。 同年9月济南解放,华东大学自潍坊迁往济南并进行了第二次招生,学校扩大为文学、社会科学、教育三个学院和一个研究部。12月,部分学生根据需要提前结业,被分配到党政机关或随军南下。 1949年初中国人民解放军取得了淮海、平津两大战役的胜利,并积极准备渡江作战,新区的工作急需大批干部,中共中央华东局和山东分局决定从华东大学抽调干部、学员组成工作队南下。2月,1500多人的工作队组成南下。此后不久,又有数百名干部、学生南下参加了革命工作。1949年5月,韦悫调任上海市副市长,华东大学校长由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宣传部部长彭康兼任。 新中国成立后华东大学在为祖国的革命和建设输送干部的同时,也面临着向正规化大学过渡的任务。1949年11月,华东大学的教育学院划出去,后成为山东师范学院。其附属中学交济南市管理,改为实验中学。 从建校到合校近三年的时间里,华东大学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科学文化知识教育、培养学生,先后为国家输送了4000多名思想觉悟高、有一定文化水平的革命干部,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和祖国的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华东大学的校长韦悫(1896--1976)是著名现代教育家。广东中山人。同盟会成员,辛亥革命后参加反袁斗争。1914年后留英、美。1920年于美国芝加哥大学毕业,获哲学博士学位。翌年回国,任广州岭南大学教职,后出任广东护法军政府外交部秘书兼孙中山秘书,代表中国出席太平洋教育会议,并在会上发言。1925年,广东国民政府成立,任外交部秘书兼国际司司长。1928年任上海特别市教育局局长。主张用科学的方法办教育,建立视导制,实行学校健康计划,创办各种社会教育事业,提倡“行验教学方法”,即以行动为学习方法,学习为行动的试验。旋任中央大学教育学院院长、上海青年会干事兼青年会中学校长,在青年会中推行“行验法”,改革课程设置,增添职业训练,使该校成为当时上海最完备的中学。1930年后,相继任复旦大学、光华大学教授。抗日战争后,接办《译报》,创办《上海周报》。1942年赴苏北皖南解放区,创办江淮大学,任校长。1948年,创办华东大学,任校长。上海解放后,任上海市副市长。共和国成立后任教育部副部长。1958年被错划为右派。著作有《韦悫言论集》和与罗廷光合译的译著《比较教育》。 各类人才华东大学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为共和国的建设吸收和培养了大批人才,这些人才绝大部分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栋梁之才。例如,著名金石学家陈介祺的第五代嫡传后裔,陈秉忱的二子陈斐章1948年在华东大学上学,该校由潍坊乐道院迁往济南,陈斐章被调到新华社分社干记者,参加渡江战役后到重庆,被分配到西南人民广播电台干记者,后调入人事科和办公室工作,他曾在《人民日报》创刊号上发表过采访记实《红旗营》。1954年调到北京国家建设委员会,1957年调到国家计委办公厅做秘书工作。“文革”后,陈斐章调到中共中央书记处政策研究室任经济组组长 左翼作家联盟党团书记张眺的侄子张以谦,同期在华东大学上学,后来随军南下,成为华东师范大学附中的高级教师。文革后,他为张眺被错杀一案奔走多年,取得大量人证物证,使张眺最终得以平反。其著作有《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隐蔽战线》。 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常务副院长的丁伟志,也是1948年入华东大学学习。1948年11月,随校自潍坊迁济南,并接受组织安排,在华东大学工作。此间,先后担任过班干事、注册科干事、教育科干事,主要是做学生的政治思想工作。1949年2月,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冬,随校迁青岛。华东大学与山东大学合并后,历任山东大学教育科助理、教育处秘书。1980年起,先后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副总编辑、总编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总编辑,中国社会科学院院务委员。1985年7月,调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秘书长。1988年3月,被任命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常务副院长、党组成员。专业职务:1980年评定为编审,1990年改定为研究员。1995年底离休后,又先后任中国史学会常务理事、副会长,中国老教授协会副会长。 当时17岁的丁翔起,1948年7月间与同学于超、季玉芬一同由青岛跑到解放后的潍坊特别市。同年9月,考入华东大学。毕业后,先后在华东大学文工团、华东局宣传部文工团、华东人民艺术剧院、华东文化局等单位工作。1981年1月丁翔起任新华社办公厅主任;1984年后任新华社副秘书长、秘书长;1986年3月任新华社副社长、党组成员。 相关评价通过以上作者了解的几个实例,足以说明华东大学在建国前后的短短几年间,为共和国的崛起吸纳和培育了大量优秀人才,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