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花香7号 |
释义 | 基本信息品种名称:花香7号 品种类别:水稻 品种来源: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利用太空技术、核技术、生物技术培育出来的高产、抗病、优质、带标记性状的香型杂交水稻新组合。母本为花香A,来源于神舟三号飞船搭载诱变的突变体;父本川恢907是通过杂交、复交,核辐射处理和花药培养相结合选育的大穗、大粒、高配合力的强恢复系。 产量表现2005年,花香7号参加重庆市区域试验,每公顷平均产量为8727.00kg,比对照汕优63增产5.90%。2006年续试,每公顷平均产量为8019.90kg,比对照Ⅱ优838平均增产2.01%。2006年参加生产试验,每公顷平均产量为8463.15kg, 比对照Ⅱ优838平均增产4.02%,2年试验增产方试点均在88%。2006年在重庆铜梁、潼南、渝北等地小面积示范种植,每公顷平均产量为8700kg;在四川合江、新都、青白江、蓬溪、洪雅等地小规模示范种植,每公顷产量为8350~9850kg(平均亩产量560~655公斤)。2006年,尽管四川省、重庆市遭遇特大旱灾和高温天气影响,但对花香7号的影响较小,结实率都在83%以上,各地仍获得较高产量。这表明该品种适应性广,稳产性好。 特性特征1、农艺性状优良 花香7号属优质迟熟组合,早造生育期131天,晚造115-120天,比汕优63迟2天,比Ⅱ优838早1天;株高117cm,穗长26.8cm,平均每穗166粒,结实率83.71%,千粒重29g。苗期分蘖较强,长势旺,叶片淡绿、剑叶硬直,茎叶粗壮,抗倒伏,叶鞘1.6%、精米率74.3%,整精米率56.5%、粒长6.8mm、长宽比3.2、垩白粒率20. 、叶耳无色。穗大、粒大,成熟转色落黄佳。 2、稻米品质优,香味浓,口感好 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出糙率80%、垩白度5.5%、透明度2级、碱消值5.3、胶稠度78mm、直链淀粉含量13.2%,蛋白质含量8.0%。 3、中抗稻瘟病 2006年由重庆市涪陵农科所统一进行稻瘟病抗性鉴定,其叶瘟为3级、稻瘟为5级,综合抗性指数为3.5,综合评价为3,抗稻瘟病,抗性明显优于对照Ⅱ优838。 栽培要点1、花香7号属中籼迟熟品种,适期播种,培育壮秧:在广西作中稻栽培,4月下旬至5月中旬播种, 晚造在7月上旬播种,采取旱秧或湿润育秧。适当稀播、匀播,每亩用种量1~1.5公斤。秧田要施足基肥,适施断奶肥,巧施送嫁肥,育成多蘖适龄壮秧。 2、培育壮秧 据试验,秧田蘖都能大穗,因此强调培育壮秧。由于该品种分蘖偏强,稀播易育壮秧,采用半旱育秧方式,秧田与本田比为1∶10,要增施一定量的氮磷钾肥。秧田播种量75 kg/hm,大田用种量7.5kg/hm,秧田基肥30%的复合肥150kg/hm,二叶一心施尿素60kg/hm,插秧前4d施尿素75kg/hm作起身肥。二叶一心期喷1 500g/hm多效唑(加水750kg/hm)控高促蘖,秧田期严防稻蓟马和灰飞虱为害,特别注重灰飞虱(引起矮缩病)的发生和防治。单晚秧龄30d左右,要求秧田带蘖2个以上,并做好带药上田。 3、合理密植 花香7号属大穗型品种,采用稀植攻穗的栽培策略,培育优质群体和协调库源矛盾,主攻结实率和充实度,提高单穗实粒数。移栽密度58cm×67cm或58cm×75cm,插丛数13.5~15万丛/hm,落田苗60万/hm左右,争取每丛成穗12个以上,有效穗180万/hm以上,每穗总粒争取240粒以上,实粒210粒以上,千粒重23g。 4、科学施肥 花香7号需肥量较大,施纯氮240kg/hm。施肥要求重施基肥,早施促蘖肥,中期控制氮肥,必须施保花肥,配施钾肥。据高产田调查统计,基肥施尿素300kg/hm、过磷酸钙300kg/hm、氯化钾150kg/hm,或者30%的国产复合肥450kg/hm、尿素150kg/hm;移栽后12d追施尿素75kg/hm作追肥(促蘖肥);保花肥施尿素45kg/hm、钾肥75kg/hm,保花肥对延迟叶片衰老起着重要作用。 5、水浆管理 浅水插秧,3d内深水护苗,5d后寸水促蘖,移栽后25d及时搁田,分多次轻搁。中后期薄露灌溉,干干湿湿养稻到老,幼穗分化期适当增加水量,后期切勿断水过早,促使二次灌浆的谷粒都能饱满,提高千粒重,增加整精米率和产量。 6、病虫防治 苗期要特别注意灰飞虱的防治,预防矮缩病的发生;中后期防治好螟虫、稻纵卷叶螟和褐飞虱;破口至抽穗期做好稻曲病的防治,一般整个生长期内要防治1-3次,确保丰产丰收。(广西贺州市金丰农资) 适宜地区四川平坝和丘陵地区。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