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花戏楼 |
释义 | 1 安徽省亳州市花戏楼花戏楼位于亳州城北关,涡水南岸,原名大关帝庙,又称山陕会馆。据清乾隆三十二年(公元1767年),《重建大关帝庙碑记》称:亳州北关大关帝庙,建于国朝顺治十三年(公元1656年),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总览乾隆四十九年《重修大关帝庙碑记载:“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建新大殿,增置座楼,藻采歌台,固已极规模之宏敞,金碧之辉煌矣。”这当是东西座楼建始,戏楼增加藻井彩绘。又乾隆四十一年碑记:“关帝庙特华内极雕缕藻绘之工,游市廛者每瞻不能去。”戏楼木雕及门墙砖雕,据考可能始于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最迟不会晚于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现存花戏楼原貌应是这个时期的艺术建筑,可见当时戏剧盛行,舞台与戏院建造都十分讲究。 ◎ 山门大关帝庙坐北面南,建筑面积3163.1平方米,院内以大殿为主建筑,戏楼辅衬,坐楼建于两侧,供看戏饮筵用。形成四全院,四围高大,音响不易疏散。大殿两侧各有一深径小院,西为禅堂,东为财神殿(现无)。戏楼两侧为钟楼、鼓楼,现存钟一,鼓已遗失,钟上铸年号为康熙二年。钟楼外侧各有楼房三间,为山陕商贾所居住,故大关帝庙具有古代娱乐(戏楼)、宗教(帝庙)、商务(会馆)三种性质。大殿分前后殿,前殿券棚是五架结构,雕绘富丽堂皇,是观戏所用;后殿又分前后两部,前部山墙开两便门,西门“便禅门”,“东门”“通神道”。登四步台阶入后殿,殿宇高大宏伟,这是敬关公的所在,正是大关帝庙的主神祭位。 庙门外主有石狮一对,高2.4米;铁旗杆一对,高16米,座上铸铭曰:“皇大清道光元年(1821年)岁次辛已秋吉日铸造旗杆一对,重二万四千斤,陕西从药材邦弟子敬献铁杆一对,永保四方平安吉庆有余。”观之琳琅满目。 ◎ 砖雕奇葩大关帝庙山门正面墙壁有三门通道,分别是正门、钟楼和鼓楼。整面墙壁遍布各种浮雕,由水磨砖制成,全部手工雕琢,有两百余年的历史。砖雕刻有人物、山水、车马、城池、亭台楼阁、花鸟鱼虫等各种事物,组成《李娘娘住寒窑》、《三顾茅庐》、《白蛇传》、《郭子仪做寿》、《吴越争霸》等各幕戏曲故事和民间典故,雕工娴熟,布局整齐,堪称亳州一宝。 ◎ 名称由来花戏楼,本是大帝庙的一座舞台。因其上面雕刻彩绘绚丽夺目而得名。花戏楼的建筑年代:据《创建戏楼题名》记载:戏楼建于康熙十五年,比庙晚建二十年。 戏楼座南面北,舞台前伸,形如“凸”状,四方翼角,加之屋面琉璃铺饰,金碧辉煌。舞台用六根立柱顶立,檐角之下立方柱六根,柱础雕有故事图案。舞台正中屏风透雕二龙戏珠,上悬匾额曰“清歌妙舞”,中间上下场门有二额“想当然”、“莫须有”。台前悬挂木对联曰“一曲阳春唤醒今古梦,两般面貌做尽忠奸情”。舞台两旁小台有二侧门,额上题“阳春”、“白雪”。舞台上方悬有藻井四围悬枋和徒垂莲。柱间有大枋,大枋与悬枋之间,悬有棚券,柱头悬狮垂鱼。枋之面外皆镶大木透雕,共有三国戏十八出。第出戏的人物,车马风物景色,雕刻工艺立形完善,给人以真实感,其它还有花卉、奇禽异兽。均雕刻玲珑剔透。其余藻井,梁枋之间布满彩绘,有戏文、人物、花鸟、山水等,还有各种图案。由此可见花戏楼的建筑秀丽玲珑,雕绘精湛,别具一格,为请盛世的代表作,对研究我国戏剧的发展、雕绘艺术的精华都具有很重要的价值。 ◎ 地位一九五六年二一月二十二日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九八八年,国务院正式将亳州花戏楼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二零一零年九月十七日经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下文批准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2 河南禹州市神垕镇花戏楼◎ 建筑特色花戏楼位于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镇,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伯灵翁庙的山门,据说建于明代弘治年间(1488——1505年)。该建筑有两部分组成,面对伯灵翁大殿的一方,是演出用的戏楼,面对大街的一面,是伯灵翁庙的山门。戏楼在结构上属于九脊歇山顶、挑角单檐式建筑。屋顶由三色琉璃瓦覆盖,组成古朴大方的菱形图案。屋檐下边有22根攒斗拱和4个转角铺就。面阔四柱三间, 主间宽3.80米,东西次间宽2.05米, 进深皆为6.50米。面向大街的山门,门额上建有单檐三坡、挑角厦式门楼一座。它依附于戏楼屋檐之下,小巧别致,风格独特。花戏楼内雕梁画栋,粉壁彩屏,各种青石雕刻玲珑剔透,精巧雅致。 花戏楼的建筑风格,为研究明清建筑艺术及其风格演变,提供了翔实的实物资料。花戏楼在中国建筑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建筑历史传说,当初建戏楼,是窑主和窑民联合捐的款,可戏楼一盖好,黑心的窑主们就称戏楼是他们所盖,不准窑民们到窑神庙来看戏。窑民们很有骨气,决定再盖一座戏楼,和窑主们唱对台戏。窑民们提出“每天多挖一把泥,早日盖起争气楼”。就这样,窑民们齐心协力,很快就在戏楼的背面,盖起了一座面向大街的戏楼。窑主们惟恐新戏楼坏了他们的风水,限定窑民建造的戏楼只能低于原戏楼,不准超过一分一厘。窑民们无奈,也只好把戏楼盖得矮了一点。从此以后,每逢庙会,面向大街的小戏楼下,有成百上千的人来看戏,戏班子也越演越好。而窑神庙院里看戏的人却寥寥无几,戏班子越唱越没劲。窑主们纵然气得暴跳如雷,可是又有什么办法呢? 3 安徽省泾县西阳乡花戏楼◎ 建筑简介泾县西阳乡座落着两座花戏搂,一为里西阳花戏楼,一为外西阳花戏楼。因建于同一时代且建筑风格相似,故被当地人称为姊妹花戏楼,因每年九月庙会在此酬神唱戏,故又称万年台。 ◎ 建筑特色双台均为砖木结构,里西阳万年台前为单檐歇山式,后栋为硬山顶,前台檐子与后栋前檐相交,台基高1.8米,宽12米,台深10米,台前伸出部分宽6.5米,深约占整台的1/2.顶为大方格木条天花,台中以屏板平行分隔为前后台,粱及檐柱斜撑上刻有戏曲图文,正脊与戗脊饰以鸱吻。 外西阳万年台形状与里西阳万年台相仿,但结构比里西阳台复杂,施工考究.屋面6个翘角分三层起翘,飞檐斗拱,造型别致。台内有单斗无粱藻井和各种花卉,非常精美。台基高约2米,整个宽13.5米,台深10米。 ◎ 建筑历史双台均建于清代同治年间。道光、咸丰年间这里是太平军与清军拉锯交战地点,里外西阳无一庙宇留存,同治初年太平军在此受挫于清军,同治4-5年战争告靖,同治6-10年这里的农事恢复,经济复苏,百姓安居乐业,农畜兴旺,当地的胡氏家族开始建家庙——玄坛观。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