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花市清真寺 |
释义 | 花市清真寺坐落在北京市崇文区西花市大街30号,是崇文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花市清真寺创建于明代永乐年间,公元一四一五年。至今已有500余年的历史,是北京著名的清真古寺。 中文名称:花市清真寺 所属地区:北京 地理位置:北京崇文区西花市大街南侧 面积:2000平方米 著名景点:花市清真寺 简介花市清真寺花市清真寺位于崇文区西花市大街南侧。始建于明代初期。相传为明代开国元勋常遇春所建,明、清两代,曾经多次修缮。寺内主要建筑原有礼拜大殿、碑亭、敬古堂、 沐浴室、寻月台和经房、住房等,寻月台已拆除。礼拜大殿是该寺最大的建筑,坐西朝东,前有敞厅3间,殿面阔3间,进深4间,总面积500余平方米。第四层殿顶开六角亭式天窗,墙壁上原有古兰经文。礼拜殿正前面有一座方形碑亭,原置雍正御赐碑,现碑已迁出竖立墙边。寺内现保存的文物有康熙二年(1663)裕亲王书“清真”木匾和乾隆五十二年(1787)“真一无二”牌匾各一方,悬大殿廊下。另外还有雍正皇帝御赐碑和乾隆三十五年(1J770年)《重修礼拜寺碑记》石刻等。为崇文区重点保护文物。 内部景观据说本寺原来面积宽广,规模也极为宏大,东起南羊市口,西至西花市浴池胡同,南到手帕胡同,北达西花市大街。花市清真寺原有东门,门上方就有“敕建清真寺”门额,在南羊市口路西,建筑形式已无人知晓,其北门,人们还清楚的记得,大门座南朝北,辟有三个门,中间为圆圈门仅在大、小开斋节日才开;两旁为稍小的方门作为日常使用,门外建有花空墙砖。从外表上看不像寺院,实则内部宏伟,殿宇宽敞,历史深远,不愧为北京原有敕建四大清真名寺之一。按北京原由敕建四大名寺之说,即花市清真寺,牛街礼拜寺,安内二条普寿寺(已不存),锦什坊街法明寺。本寺现有由清朝第一代裕亲王所书“清真”二字木匾及其他木匾三方,石碑三方,乾隆三十五年“重修礼拜碑记”等。 另据本寺残存碑碣记载,明清两代曾多次修缮,记有明朝永乐十三年正月一次;崇祯元年秋一次;清康熙四十一年春一次;雍正七年帝赐御碑建亭一座;乾隆三十二年附近失火波及本寺,又集资修建一次;光绪二十五年重修一次。解放后,西花市清真寺建立了民主管理委员会,每年对清真寺认真进行维修。 寺院介绍花市清真寺现存的为清式建筑,建筑面积1303.1平方米,全寺占地面积约为2000平方米,各类房屋81间,主建筑礼拜大殿位于寺院西面,大殿前廊宽阔,檐角微翘,再配以清石台阶,使大殿显得庄严肃穆。前廊的南北墙上刻有阿拉伯经文,组成巨大的圆形图案。大殿宽约5间,进深约10间,南北各有一排耳房。进入大殿内,有八角亭用于采光,光照充足明亮。在它的下面是宣讲台,一年一度的开斋节都要由有名望的阿訇登台朗诵经文,大殿两旁各有5个小型拱门,可供单人礼拜。大殿内雕梁画栋,彩漆鲜艳,显得富丽堂皇。 大殿前有重檐方形御碑亭,院南、北、东三面有讲堂,男、女沐浴室,教长室,库房等。后殿中原有望月楼,因年久失修作废。民国初年,马兆彬老人在殿西南角增建一座寻月台,并由当时的教育部次长马邻翼书题“寻月”二字篆刻在台上,在每年斋月时,望月之用。 建筑结构该寺大殿前三间有两柁,据寺里的人讲:它是用极其珍贵的恐雀木制成,木头材质很重,能发出一种幽香,可以阻挡一切飞虫鸟类进入殿内。由此,数百年间没有鸟在殿里筑巢。这两柁被用铁箍箍上,寺里的人对此进行了特殊的解释:当时,乾隆皇帝听说了该寺恐雀木的珍贵情形,想借重修寺庙的机会,换做其他木料,用以修建宫内建筑。寺中的人听到这个消息后,找来工匠将铁箍围钉在两柁的前、后、中三个部位,表示此木头并非完好的木料。后来,有宫中大臣被派来与寺中执事商谈此事,并把这种残旧不堪的现状,回奏给皇帝,使得乾隆帝放弃了取恐雀木的想法。在我们现有的古建中,使用恐雀木为木料的已经寥寥无几,这也是花市清真寺的珍贵之处。 文化意义在500余年的历史中,花市清真寺历来是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群众礼拜的场所,沿着历史的足迹花市清真寺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宗教作用,我们民族融合,宗教融合的治国之策得到了真正的发挥,保证了我区群众的安定团结,为我区精神文化的建设做出了贡献。 无论从信教群众,还是对中国古建情有独钟的人而言,这里无疑是一片净土,在“人文奥运”的推动下,花市清真寺将作为旅游文化参观景点为众多人们所喜爱。将来随着周边的危旧房改造工程的进行,清真寺将坐落在道路旁,其周遍将被绿地所环绕,方便的交通优雅的环境会使清真寺的文化、历史、艺术价值充分体现,为首都历史文化名城的建设增添光彩。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