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花街节
释义
1 傣族花街节

概述

花街节,一种是群众游园式的交流盛会,这主要分布在云南的花腰傣和文山壮族群众中;一种是云南宜良的花市,时间和形式各有不同,但都有着其独特的魅力。

傣族花街节

花街节是花腰傣的特殊节日,因为花街节是青年男女交流择偶的重要形式,当地称为“赶花街”,被称为“东方的情人节”。

节日内容

聚居在新平、元江等县河谷热坝地区的傣族花腰支系,不过"泼水节",而赶"花街"。漠沙"花街"一年两次。农历正月初三日,为"小花街"。吃过早饭后,姑娘们在阿妈的指导下,梳理秀发,穿上节日盛装,佩戴好银镯、银耳环和银链、银铃等饰物。接着,阿妈把衣裳、统裙、花腰带和香荷包、花手帕等礼品从衣柜里取出来,放进精制秧萝里,挎在女儿的腰间。姑娘戴上鸡斗笠,三五成群从四面八方向粉牛渡口汇集。各人找到一块惹眼的地方后,从秧萝中轻轻地把心爱的东西拿出来摆好。小伙子们吹着金竹笛走来了,他们穿街串巷,走走停停,停停走走。假若小伙子对某个姑娘有心,便投去倾慕的目光,双方会意后,眼明手快的小伙子立即从姑娘摆着的绣物中取走香荷包或花手帕,踏着舒心的脚步离开"花街",姑娘也收起绣物不紧不慢地随后而来。太阳当顶的时候,"花街"附近的冬青树下,香蕉丛中,菠萝地头,小溪边上,对对情侣到处可见。在悠扬的竹笛声中,妙龄青年人互相倾吐着真挚纯洁的爱情。太阳偏西,小伙子们打开蔑饭盒,双双情人拌着甜言蜜语吃下终身最美好的晚餐。尔后,姑娘接过小伙子送给的银饰。这和先前小伙子从姑娘那里取的绣物便是共同的定情物。"大花街"在农历五月初六日,男女青年相聚粉牛渡口。小伙子找到自己的心上人,一手接过秧萝,另一手拉着姑娘,来到幽静的地方。姑娘从秧萝中拾出自己亲手制作的食品,让心上人一一品尝。到太阳挨山的时候,双方决定把婚事告诉各自的父母,便依依不舍地离别了。如果双方同意,父母一般不会阻挡,到了年龄合适的时候,就选择吉日配成佳偶。元江傣族的"花街节"一年过两次,一次是正月初七的热水塘花街,一次是五月初六、初七的大水平花街。两次花街均是傣族男女青年聚会对歌择偶的良日,为择得心爱的情侣,傣泐人男女对歌有时会持续三五小时。对歌中,不论男女,跟别人对歌时要将自己的面孔用一块漂亮的花毛巾蒙起来,人们称其为"蒙面的情歌"。节日里,附近的汉、彝、哈尼等族人民也前来同欢同乐,享受节日的甘美与快乐。

来源传说

花街节是我国傣族中唯一带“花”的节日。所谓“花” 指的是如花般美丽的妙龄少女,这些节日当然是指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盛大集会。被誉为“东方情人节”的花腰傣人一年两度的花街节,是卜哨姑娘们赛美,卜冒伙子们选美,相互挑选意中人,私定终身的盛会。 传说古时这一带红河中住着一条妖龙,每年的正月十三和五月初六,它威逼花腰傣人要向大江投入猪、牛、羊和美如鲜花般的花腰傣少女作为对它的祭品,否则它即降灾疫给花腰傣村寨。愤怒的花腰傣人年年只得含泪忍痛祭献。有一个机智勇敢的花腰傣青年叫岩龙,他决心杀死妖龙为民除害。村里的老人们也为岩龙出谋献策,说妖龙在水里能兴妖作怪,离开了水它就没啥能耐,要把它引出岸上来降服它。就在这年的正月十三这天,岩龙说服乡亲们不要再向妖龙祭献猪牛羊和美女。他一个人来到江边,用染了狗血的长竹竿搅水,愤怒的妖龙向他扑过来。他用长竹竿边挡边退,把妖龙引到离江很远的山脚。岩龙越斗越勇,离水的妖龙再也不能兴风作浪,体力渐渐不支了。岩龙趁机拔出锋利的傣刀刺杀了妖龙。岩龙刺杀妖龙的喜讯,像布谷鸟的叫声传遍了花腰傣人的坝子。当岩龙回到粉牛寨时,将从妖龙的肆虐中获救的花腰傣少女们,穿着艳丽盛装背着秧箩饭,把他团围住,任他挑选看上的姑娘吃秧箩饭,岩龙终于挑选到了如意的心上人。其他来祝贺的花腰傣伙子们,也各自挑选到了心上人,成双成对钻进村外竹林中去吃秧箩饭,并把这一天日子叫做大花街。欣喜若狂的姑娘伙子们余兴难平,旧历六月初五这天,为了庆祝岩龙宰妖龙,又约情人们到大浴沐的槟榔林中吃秧箩饭定情,并把这一天叫做小花街。从此,赶花街找情人的习俗在花腰傣人坝子中漫传开来。如今,在大槟榔园龙林广场天天都在“赶花街”,游客在这里天天都能看花腰卜哨们的花街歌舞,天天可吃得上溢漫着花腰卜哨盛情的“秧箩饭”。

花腰傣少女的秧箩饭是向恋人表白忠贞爱情的信物,旧时不轻易给人吃。传说古时候有个傣雅妇女阿玉,勤劳善良美丽。婚后夫妻恩爱,相敬如宾。她每天要做好糯米饭、腌鸭蛋和干黄鳝,装在秧箩里送到田间给勤劳的丈夫吃。有一天阿玉送秧箩饭到田间时,一个龙面人身的妖怪半路拦住她来抢秧箩饭吃,腰挟阿玉嫁给他。阿玉不从护住秧箩饭和妖怪搏斗,呼喊乡亲们来打妖怪。待乡亲们赶来时,阿玉已倒在血泊中。她临死前紧护住秧箩说:把我的秧箩饭送给在田里犁耙田的爱人吃。以后为了纪这位对爱情忠贞不渝的花腰傣女子,花腰傣姑娘们婚前都要到花街上和恋人吃秧箩饭,互赠爱情信物,以托终身。互相吻喂秧箩饭,表示爱情永固,永不分离。

2 壮族花街节

“三月三,赶花街”是壮家多年流传下来的最热闹、喜庆的传统习俗之一,花街节是壮族姑娘小伙的情人节。目前主要活跃在云南省文山州。 花街节在花红柳绿、草长莺飞、万物复苏的旧历三月初三,主要盛行于那伦、者兔和珠琳等3个壮族侬人聚集的壮乡。据说这是过去人们为冲破包办婚姻的枷锁,争取自由恋爱、自由择偶而起的习俗。 每当节日临近,姑娘们便忙碌起来:飞针走线绣花鞋垫、做黑帮白色毛边的布鞋、织布做衣准备送给心上人,而小伙则忙着购买漂亮的头帕、绣花线、银手镯、项链等传情的信物,过节那天还要杀只大公鸡带着鸡腿到花街上与心上人共享;而长辈们则要为自己的女儿蒸花糯饭,染红鸡蛋等食品,让女儿带到花街上送给意中人。 节日当天,姑娘小伙们一大清早便起床梳洗打扮,换上节日的盛装,打着花伞,带上准备送给心上人的礼物,呼朋引伴,兴高采烈地从十里八村赶往花街集市。一路,欢声笑语,歌声不断。到达街场后,便成群结伙,纵情对歌,直唱到夕阳西下,互相中意的情人便成双成对,或坐在大树下,或逗留在小溪旁,或漫步在田间小道上,窃窃私语,互吐爱意……待月上树梢,街场上又沸腾成情歌的海洋。歌声此起彼伏,通宵达旦。

3 宜良端阳花街节

宜良 端阳“花街节”是宜良历史悠久的传统民俗节日,起源于明代,古称花市、花会,是宜良县在滇中地区最具影响的节日。

宜良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气候湿润,年平均气温16.81℃ ,无霜期超过300天,境内水源丰富 ,冬春阳光充足,夏秋雨水充沛,对花卉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宜良有悠久的种花、赏花历史。早在明清时代,宜良就开始引种栽培花卉,清朝年间,盛行于富有人家和寺院。民国初年,全县花卉已有250余个品种。到70年代,复苏后的宜良花木生产面积超过百亩,品种100余个,以著名的“万家花园”为基地,云南山茶花、白兰花、栀子花、桂花、三角梅、兰花等倍受青睐,成为省内颇有影响的传统花卉。到目前为止,全县花卉种植面积已经超过万亩,种植品种有1100多个,花卉业产值上亿元,成为省内最大的盆花、盆景和花卉苗木供应基地。

邑中旧有古联云:“赤水书声琴韵雅,匡山鸟语花香多”,成为了宜良县情的一个显著特征。进入五月,当年的春种已毕,人们有了更多的闲暇和精力,可以移情而他顾,花卉闲事进入人们的生活,加之传统的端阳节到来,两节合一,更使节日内涵得以充实。自明代古称的“花市”、“花会”一直沿续至今,“花桥”这一沿用至今的历史地名具有重要的地位,不仅是花街节的产物,也是花街节历史的有力见证。

“花桥卖花四百年,年年花街端阳节”,宜良花街习俗已从传统的春季花市中分离出来并独立地存活而发展,在每年农历端阳“花街节”到来之际,宜良县城就被盆花、盆景和各种花卉苗木装扮一新,人们从四面八方汇集县城赏花、买花、卖花,花如海,人如潮,宜良端阳“花街节”越来越享有盛誉。如今,端阳花街节作为全县人民共同创造享有的传统民俗节日,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推动下,以花为媒,以花会友,凝聚人心,提升人气,更融入了鲜明的时代特征,成为宜良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富裕的象征。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4:3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