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虎舞
释义

“虎舞”流行于舞街铺镇撒尼村寨。突出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点,在泸西县有较大的影响力;解放后,大部分村寨早已失传,只有舞街铺镇林树村保存较完整,年年进行表演活动。“虎舞”的表演,原先主要在正月十五“祭虎”和给死者送葬时举行。后来发展为凡逢年过节均可跳此舞。解放前,一般表演地点是在“密枝”山上举行。解放后,一般在乡村广场和居家院内或街道上举行。

传说故事

撒尼人中常传说这样的一个故事,古代有一个横行乡里,鱼肉百姓的土司,有一次出门行猎,被一只猛虎咬死了,老虎为民除了害,老百姓闻讯禁不住欢欣鼓舞,拍手称快。自那以后,为了纪念这一奇迹,人们摹拟老虎的动作编了《虎舞》。但认真考证可能与撒尼人的图腾崇拜有关,撒尼人至今还保留着正月十五祭虎、祭狮的活动。

林树村年年跳“虎舞”,当地撒尼人认为,虎是群兽之王,虎能威震群山。此民族借虎的勇猛和威力以镇压本地区的妖魔鬼怪,祈全村清吉平安,庄稼丰收,体现了撒尼人灵物崇拜的原始信仰。

主要特点

“虎舞”的主要特点,是模拟老虎的习性和动作进行表演,随意性较强,“老虎”出场,先向四面八方张望,随后抖身摇尾,翻滚扑跳,形象逼真,表现出勇猛娇健,雄姿栩然,自有一套娴熟的技巧。另一种表演方式是:虎爸爸和虎妈妈带着一对憨态可掬的小老虎出山玩耍,两只可爱的小老虎不时互相嬉戏,不时爬到虎妈妈身上耍赖,或是把虎爸爸掀翻在地,一家子在一起开开心心,把撒尼人崇尚自然和平的情感演绎得惟妙惟肖。尤其是作为道具的虎头,制作更为精妙,老虎眨眼、轮睛、闭目养神,红闪闪的舌头一伸一缩,表现得活灵活现。

主要道具

虎头和虎皮

虎头:用瓦泥做成虎面,随后用棉纸和碎布糊上去,放在火边烤干脱下,盔成虎头。

面部边由两根竹篾围上打成扣,牢牢贴在面部上,面部内用两根缩筋安成内环,一头栓在内眼皮上,一头栓在下巴上,往下拉眼睁,放线不拉眼闭。舌头按在口内的一横线上,手上下一搬动,舌头就一伸一缩。

虎皮:用花布制成扣在竹篾环上。

基本动作

扑:随打击乐的慢速节奏,双手小臂扑地,手心向下,两膝跪地,胸部紧贴手臂,颈往前伸;手放内环闭眼、伸舌;后拉内环、睁眼、缩舌,上身左右摆动,下巴落地,上身立起,手扶虎头两侧,左右摆动。

爬:双脚、双手掌着地,向前爬动,上身左右抖身,随后与慢速节奏,一拍走一步。

翻滚:脚手收缩成一团,向左滚动,右脚和右手稍伸展,向右滚动,动作与向左滚对称。有滚半圈,滚一圈,滚数圈均可。

跳跃:身子一缩往后蹲,双脚双手用力,向前弹跳,手急拉内环,双眼大睁,龇牙咧嘴,红闪闪的舌头一伸,活似真虎一般。随中速节奏,两拍跳一次。

伴奏乐器

大鼓、大钗、小钹、小芒锣为“虎舞”伴奏乐器,起烘托气氛和控制舞蹈节奏的作用。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1:0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