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释义

籺是米麦的碎屑,多用指粗食。泛指稻、麦等的籽粒。相传从前茂名本是一片荒芜之地,五谷不生,后来来了一群躲避战乱的人,见此处丘陵连绵,了无烽烟,便扎根开荒种作,繁衍生息。

汉字“籺”

读音hé (广东粤西地区地方方言读音为英语单词 “at”去掉后面的“t”音,同电子邮箱地址中“@”的读音相同。)

部首笔画

部首:米 部外笔画:3 总笔画:9

五笔86:OTNN 五笔98:OTNN 仓颉:FDON

笔顺编号:431234315 四角号码:98917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7C7A

基本字义

1. 米麦的碎屑,多用指粗食:“乱世诛求急,黎民糠~窄。”

2. 泛指稻、麦等的籽粒。

籺的样式

茂名糯米籺式样很多,有寿桃籺、簸箕籺、煮汤籺、菜包籺、水籺、糖心糍、糖板籺、槌挞籺、灰水粽、艾籺、糯米糍、发籺等等。

籺的馅料

咸味:糯米、绿豆、花生、芝麻、虾仁、椰丝、咸肉等

甜味:糯米、芝麻、花生、毛艾、椰丝、瓜糖、莲藕等

调味料:陈皮、生姜、花生油、酱油等

以上的配料,每家每户根据自身的口味,而进行不同的配搭

籺的做法

各种(籺)都有不同的做法,不同的形状、不同的吃法、不同的味道。

常见籺(寿桃籺)的做法:

1、准备相关工作:糯米粉、馅料、调味料、菠萝叶(树菠萝)洗干净、绿豆泡好去壳淘干净沙、泡好米打成粉(做出来的籺口感韧不韧,粉起决定作用的,而粉精不精又是由泡米时间决定的);

2、煎油,并放入虾仁;炒熟绿豆,将所有馅混合均匀;

3、然后在锅里放一定比例的水烧开,再倒入适量的粉,搅匀,翻煮,煮熟了铲起来放在早盛好一层粉的簸箕上,再加入未煮的生粉,与熟糯米粉撮合,达到不粘手;

4、将撮合糯米粉,捏成小圆,并捏成小圆饼形后放置馅料,粘合成圆;

5、将粘合小圆放入饼印内,印出桃形,或饼型;

6、将印出形状的籺摆上菠萝叶,并拿至蒸笼,蒸至10几分钟可成型,以不粘手指为熟。

注:籺的好不好吃,关键是馅料是否香,炒的熟糯米粉是否多

每年在过年前几天,即腊月二十六、七、八、九的时候,茂名地区民间便兴起做(籺)的习俗,一来表示送旧迎新,二来可准备一些以“摆年”(即将(籺)放在家中跨越新旧两年),以祈求来年五谷丰登、生活美好。茂名的高州地区人们用来指称粽子及各种各样以糯米粉做成的糍粑糕点。

籺的由来

相传,从前高州本是一片荒芜之地,五谷不生,后来来了一群躲避战乱的人,见此处丘陵连绵,了无烽烟,便扎根开荒种作,繁衍生息。

人们初时只能种些薯类等杂粮,聊以充饥。为充分利用粮食,人们便将杂粮用木槌捣成粉,加水搅成糊状蒸煮,令其体积增加几倍,成为木薯糊、玉米糊之类的食物。

再后来,人们已成功地在这块土地上种上了稻谷,并连连获得好收成。为庆祝丰收,也为调换口味,人们便按先前之方法,将米捣成粉,并配以蔬菜之类简单的馅料,做成了有一定形状和一定味道的食物,这就是“(籺)”了。初时,人们还只是用梗米(俗称“粘米”)粉做,后来发现糯米粉黏性更强、造型更易,口感更佳,便专门用糯米粉做(籺),年复一年,渐成风俗。

各种籺介绍

寿桃籺

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籺。顾名思义,寿桃籺是做成寿桃形状的,有一个固定的籺模,里面雕刻出寿桃的轮廓及精致的花纹,做籺时把包好的籺往籺模里按,再倒出来时就成了背面平滑,正面饱满,就像一个大桃子从中间切为两半的样子。

传统的寿桃籺还会用红纸在籺面上点上红印,以示喜庆。做寿、结婚、进宅等都有做籺分发给亲朋好友吃的风俗。寿桃籺做好后,会用一片籺叶垫在背面,这籺叶在农村主要是(树)菠萝叶,城市没有就用大竹叶剪成籺的形状然后贴在籺上。

寿桃籺的种类最为繁多,有绿豆馅,有糖籺,还有艾籺。绿豆馅寿桃籺籺身呈白色,具体制作方法如下:准备好煮沸的开水,先用籺盖盛着准备做籺用的籺粉,把它堆成小山状,然后倒适量沸水进籺粉中间,开始搓籺粉。只要水和籺粉掌握得好,籺粉很快就能搓成一个大籺团。这时可以从大籺团上取下小小的一块,搓成圆球状,再在籺盖上压平,就成了籺坯。然后把籺坯捏薄,这个程序比较讲求技巧,要求把籺坯捏得中间厚四周薄,便于中心装馅和四周的捏合,否则容易露馅。捏好籺坯就可把已炒熟的籺馅舀进去,再捏合,然后用籺模按成寿桃状,就可放进籺篮(盛籺的小竹篮)进锅蒸熟食用了。寿桃籺蒸熟后可以放几天,食用时加热即可。绿豆馅的寿桃籺主要馅料有绿豆、黄豆、花生、虾米、瓜糖等。糖籺是甜的,制作的不同之处是倒进沸水这一程序换成倒煮沸的糖浆,这样籺皮就变成了红色,味道也不同了。籺馅可以是花生加椰丝、瓜糖,或者木瓜丝。

古粽籺

粤西人喜欢吃籺,已成为一种很有特色的饮食文化。古中籺(裹粽籺)原来还有个传说的:“裹粽籺”是农历五月初五(端阳节)的民间流传最广泛的食品,历史上有关粽子的传说一般都是围绕纪念爱国大诗人屈原的。但茂名的高州曾经流传的一个有关“裹粽籺”的故事则带着浓厚的高州地方色彩。

据说,远在晋朝年间,从远方来了两位仙人,正好踏落高州地界,因已精疲力竭,想找个好地方休息片刻再赶路。他们都听说过高州有两个风景迷人之地,一说东山“山神庙”,二说南山的“石牛岗”,两处地方他们都想前去,但人生路不熟,不知还有多远。

其中有一仙者正是“铁拐李”,见他用手在额前搭了个凉棚,左右燎目望,只见后山石头遍布,他猜想“石牛岗”一定就近在眼前。

另外那仙者乃是“曹国舅”,他硬要往东山,于是两人一个东,一个南,争得面红耳赤,大家都没法统一意见。就在这时,隐约看见一个牧童骑着一头牛,嘴里不停唱着山歌:“五月赶牛山过山,睇见两人往山行,只听喳喳山人语,一个往东一个往南。”两位仙人听了顿觉惊奇,又一阵高兴起来,于是他们一口气赶到牧童面前打听地方。

牧童此时会意笑着说:“那好,一个要找‘山神庙’,一个要找‘石牛岗’,你们各说的皆有道理,我有一个办法给你们指点指点,只要你能将带来的任何食物,往这牛头用力掷去,便可知晓。”只见两位仙人各从衣袋里掏出一团布包的熟米团,“沙!沙!”两下皆击中牛头,这只牛左一个右一个将两只米团挂在牛角上。

这时牧童嘴里又唱起了歌谣:“饭团挂牛头,要找绕牛走,近在天边不算远,眼前就是大石牛。”歌声刚落,牧童从牛角上取下两个饭团,遁去无形无踪,只有这头牛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瞬间现回了“石牛”的原形。

两仙一下恍然大悟,原来这里就是“石牛岗”。再说那牧童一溜烟跑回家里,立即将两个米团拧烂,伴上家里仅剩的几把米,一起放镬煮熟,当他一揭锅时,锅里重重叠叠多了许多米团,他高兴极了,这香喷喷的东西自己也舍不得吃一口,立即拿去救济村里的饥民。

不久当人们知道这件事后,就将“石牛岗”号作“仙人古中地”(白话是“猜中”之意),将这米团叫做“古中籺”,这种“籺”就世代流传至今。

为什么“古中籺”后来叫“裹粽籺”呢?其实“古”与“裹”字谐音,又因为籺是裹起来做的,所以“裹粽籺”便是它的正名了。

簸箕籺

簸箕炊又名盖籺,是茂名地区特有的小食之一,很多地方的人连簸箕炊是什么都不知道。

簸箕炊的做法其实也很简单,就是选用精细的上好大米,然后磨成很细的米粉(古代是用石磨来磨,现在多是用机器磨,不过石磨出来的米粉口感更好,所以很多乡镇仍然采用石磨的方法),然后边磨边加水,使之成为米水一样细细流出来。

然后就是炊了,方法有点像炊肠粉那样,但是过程又不太一样。首先是用大锅炊,上面放着一个圆形的小簸箕(也叫“盖”),淋上一层米水,盖上再炊,一会再打开,再淋上一层,盖着再炊,反复几次,知道簸箕里盛满。一个簸箕炊就做好了,因为是一层一层的淋米水,所以簸箕炊也是一层一层的结构,一口咬下去,口感极好。

做好的簸箕炊就像一个大白饼一样(茂名人称这种像饼一样的糕点叫“籺”发音@),因为是用簸箕炊出来的,所以也叫簸箕籺或者盖籺。

簸箕炊做好后,吃法是这样的,用一把弯弯的像割禾的镰刀一样的小刀片,把簸箕炊界成几十个小方块,然后洒上芝麻,淋上香油,再加一点蒜茸,搅拌好就可以吃了!

簸箕炊还有个特点,就是,你一边吃,可以一边叫老板不断的给你淋上香油,老板也绝对不会吝啬,豪爽的给你淋上,包括芝麻和蒜茸都是。每一整个簸箕炊的售价大约是4元左右。可以买一整只,也可以买一般,更可以只买四分之一。

簸箕炊的这个吃法就跟白切鸡的吃饭类似,但是还有另外一种吃法,当簸箕炊没有吃完,但是香油凉了就不好吃,可以把簸箕炊倒进锅里炒热,又是另外的一番滋味。

化州、高州和茂名都有簸箕炊,但是笔者认为茂名簸箕炊的米水不太好,口感粗糙而且香油不正宗,且太少。高州簸箕炊在味道上也算不错,但是口感比不上化州的簸箕炊。化州簸箕炊以南盛圩里的“哨牙婆”的最未美味,口感也是最好。

灰水籺

类似于枧水粽,大小比古中籺短小,肉色金黄透明,脆口不腻,吃时蘸以白糖或蜜糖,别有风味。

基本制作方法如下:用枧沙(或黄豆荚灰水)过滤后的水与糯米浸泡12小时。将泡好的糯米置于粽叶上,包扎好,用水煮透。用法:切小块与糖浆一起拌匀食用。我们当地有端午节吃灰水籺的习惯。

艾籺

艾籺的籺皮则是用艾叶捣成艾蓉,后用艾蓉和大糯米粉混合而搓成的,因此籺皮呈黑色并带灰白点点状。籺馅一般是椰丝和花生。这些寿桃籺基本上任何时候都可以食,菜市场能买到。在一些村子里,“正穷晚”(正月的最后一日)是要吃艾籺的。

煮汤籺

在当地一般叫煮籺,即是用汤煮熟食用的一种籺。籺粉用料和寿桃籺的相同,籺坯的制作过程也一样。不过馅料有所不同,一般是用韭菜炒猪肉,加花生和虾米等。煮籺比较大个,包好后呈半月状,中间很饱满,有点像放大型的饺子。通常会用鸭汤来煮煮籺。

七月十四鬼节劏鸭吃煮籺是茂名地区的高州人传统节目。冬至也会吃煮籺,正所谓“冬至大过年”,过冬(至)时一家人会一起热热闹闹地做一顿煮籺吃。煮籺的制作过程稍为烦琐,且不能存放,所以一般是过年过节才会做或买来吃,在孩子的心中就成了一种经典的食物,洋溢着节日的快乐,它韧软的口感、香浓的汤汁与韭菜结合的味道更是让人回味无穷!

生菜籺

馅料和煮籺是相同的,不过包成球形的包子状,然后用干净烫熟的大片生菜叶包住,再放进籺篮蒸熟,无须用汤煮。蒸熟后有韧性的籺身包在柔软的菜叶里,入口另有一番风味。妇女们做煮籺时有时会顺便弄一些生菜籺,菜市场上也经常与寿桃籺一起出售。

薯包籺

这种籺是一种特色的街头小吃。制作方法:用煮沸的开水与蕃薯粉搅拌(和做寿桃籺一样)搓成粉坯,后做成一个个形状与古中籺差不多的籺,再放进蒸压煲(一种专蒸薯包籺的器具)煮熟。

籺馅一般有猪肉粒和花生,也可加虾米。吃的时候用碗装着热腾腾的籺,加入事先熬好的猪骨汤(根据自己的爱好,可加点醋,做成醋汤,有的人还加进辣椒酱)一起食用。蕃薯粉特有的爽脆滑口,加上热汤的浸泡,入口但觉浓而不腻,十分诱人。

薯包籺既有固定的几个小档,也有沿街叫卖的流动摊档。有个比较出名的薯包籺档还上了南方电视台的城市特搜节目,成为高州一道比较著名的小吃。

糖板籺

糖板籺则是年糕,当地的食用方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把年糕切成小方块煮糖水吃,另一种就是切成薄薄的片状,煎熟、然后蘸糖吃。个人比较喜欢后者,入口有韧性,煎籺的香味伴着白糖,味道十分独特。不过老人就会偏爱糖水的做法,相对软一些,容易吞吃。

糖心糍

分为糯米糖心糍和小米糖心糍。 糯米糖心糍,把糯米粉搓成粉坯,再把冰片糖粉和花生放进去,包成籺。小米糖心糍,先把小米蒸熟,锤成粉坯后和糖心糍的做法一样。糖心糍最大的特色是糖很多,馅料饱满,喜欢吃甜食的人尤其嗜好。住在高州是一年到头都食籺的,离开家乡的高州人最惦念的往往也是各种美味的籺。籺已成为高州一种很有特色的民间食物,凝结着浓浓的乡土之情。

糖心糍为客家小吃。

具体做法:

1、先用糯米粉和粘米粉混和,比例是糯米少点,粘米多点(大概是3:7)的比例,挫揉后,做成圆长条,叫狗拽(吊)籺,再放到水里煮,燃后,捞起来,再混合,就可以做了。

2、馅料可以是甜的(放花生、糖等)咸的(放豆腐、粉丝、猪肉、韭菜等),是熟料。

3、把挫好的熟粉做成象碗一样大小的形状,放入馅料,象包包子一样把它包好,即可食用。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4:3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