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湖熟镇
释义

湖熟镇位于南京市江宁区东南部,地处江、句、溧三区(市、县)交界处,经行政区划调整,

简介

新湖熟由原湖熟、龙都、周岗三地合并而成,总面积145平方公里,管辖12个行政村,10个社区,人口8.02万人。近年来,该镇坚持以服务方便群众为宗旨,以加速镇域经济发展为目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工业集中区为平台,全镇经济和社会事业不断实现跨越。2006年上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5.7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3亿元,实现财政收入3927万元。曾先后获得省、市文明镇荣誉称号。

文化

湖熟文化底蕴厚重。湖熟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湖熟文化”的发源地,与河姆渡文化同期,

距今已有4000-5000年的历史。湖熟是南京地区回民主要聚居地之一,伊斯兰文化浓厚,具有600多年历史的清真寺坐落于此,这里是南京地区回民礼拜的主要场所之一。历史文化遗产梁台遗圵、船墩以及杨柳古建筑群等丰富的旅游资源具有极大的开发价值。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赋予湖熟丰富的内涵,中国报业大王、国医泰斗张栋梁都是湖熟人。

板鸭之都

南京板鸭源于湖熟。湖熟板鸭已有六百多年历史,明清时成为皇室贡品。1910年的南洋劝业会上,

湖熟板鸭获得金奖。湖熟作为“板鸭之乡”全年鸭饲养量160多万只,加工销售300多万只,目前,新润、金东海等20多家鸭产品加工企业全部通过QS食品认证标准,20多种鸭产品远销全国及东南亚地区。

渔米之乡

素有渔米之乡盛誉的湖熟,江宁最大的圩区,句容河穿镇而过,堤防总长近百公里,沿可两岸有良田9万多亩,水面3万多亩,盛产青虾、螃蟹和大米。湖熟大米米色晶莹、颗粒饱满,闻名遐迩,白米圩被列入江苏省无公害优质大米生产基地。湖熟牌大米已获得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颁发的绿色食品认证。致力做好水文章,加强水产品基地开发建设,积极申报周岗奇水园市级农业示范园项目

摩托新城

国家部属企业金城集团的落户,使湖熟镇成为了金城摩托的生产地。在金城机械、金城摩托车、金城精密、金城塑胶等4家企业支撑下,一个以机械为主,集轻纺、电子、包装一体的现代化摩托配套产业群正逐步形成

绿色人居

3A级青龙山省级森林公园位于湖熟境内。该园占地面积6平方公里,园内有桂花园、石榴园、红枫园、红花继木园、香樟园、原始林区等特色园,种植各类名贵树木3万多棵,其它各类树木30多万株。同时,经营房地产开发,开发风景旅游渡假区。一个集森林景观、水域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体的人居森林工程已经形成。

设县前后

湖熟镇位于江宁区东山镇南17公里处,濒秦淮、面赤山、人烟稠密,是江宁、句容、溧水三县交界处一个重要的集镇。这里水网交错、冈阜绵延,是一处宜猎、宜渔、宜牧、宜耕的好地方。早在三千多年以前,湖熟就已经成为南京地区古老的文明中心之一。这一点已为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在这里发现的著名的江南土著青铜文化——湖熟文化所证明。

从城岗头、梁台、老鼠墩等湖熟文化台型遗址发掘出的大量石器、陶器、青铜器和鹿角、鱼骨、蛤蜊、螺蛳壳等遗存表明,三千多年以前,在这里聚居的原始居民已经相当稠密。这一切,正是湖熟后来发展成为一处重要城邑的基础。

湖熟设县于西汉初年。汉初,今南京地区秣陵、丹阳、江乘、溧阳、棠邑五县之设皆承秦制,“惟析分江乘县地东境新置胡孰、句容两县”(引自《南京历代风华》;一说胡孰县为析分秣陵县所置)。胡孰县治所在今江宁区湖熟镇,当年辖地大约方圆百里,先后属鄣郡、丹阳郡。西汉元朔元年(前128)改为侯国,延至东汉。东汉时,湖孰改称湖熟(一作湖孰)。三国时,吴改置典农都尉。西晋太康元年(280),晋灭吴,复置县。隋开皇九年(589)平陈以后,并入江宁县。从此,湖熟降格为镇。

纵上所述,从公元前200年前后开始到公元589年,除了三国东吴统治时期约60年以外,湖熟一直是县级治所所在地。换言之,湖熟作为一个县级的城市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700多年。

史志记载

湖熟县虽然早已不存在了,但她曾经有过的历史,却存在于历代史书、方志的记载中。史志中的原始记录,对于我们了解湖熟县的来龙去脉,无疑是可贵的资料。只是史书对于县邑的记载惜墨如金。《前汉书·地理志》丹阳郡条目对于胡孰县的记载几乎仅限于“胡孰”二字。细读丹阳郡全条目文字方知“胡孰”是丹阳郡十七县之一。南朝《宋书·州郡志》的记载稍详:“湖熟令,汉旧县,吴省为屯田,晋武帝太康元年复立”。与正史比较,方志的记载要详细得多。浏览唐朝以来南京地区的历代方志,不难发现宋《景定建康志》对于湖熟县的记载尤为详细。该志湖熟条目不仅记载了汉丹阳郡湖熟县在汉武帝时被封为江都王子胥行的侯国,三国吴改为典农都尉,晋武帝复置湖熟县等沿革过程,而且记载了汉末孙策“转攻湖”,东晋苏峻叛乱晋将毛宝火烧“湖熟积聚”,以及刘宋元嘉年间疏浚秦淮河得到“湖熟废田千余顷”安置从越城和淮南来的流民等战事和人口迁徙情况。尤其可贵的是,该条目结尾又引《元和郡国志》云:湖熟县“在旧江宁县(“旧江宁县”在今江宁镇,笔者注)东南七十里,今在上元县(县治在今南京市内,笔者注)丹阳乡,去县五十里,淮水北古城犹在。”

此段文字通过距离和“淮水北”(秦淮河北面)对古城湖熟作了“定位”。末句“古城犹在”,明白地告诉后人:唐宪宗元和年间,湖熟古城还在。这里的“古城还在”笔者以为显然是包含了古城墙还在的意思的。掐指算来,从隋开皇九年(589)废湖熟县,到唐宪宗元和年间(元和元年为806),仅200余年,因此残存的古城墙“犹在”是完全可能的。

此外,让我们再来看看古地图这一特殊的志书,对于湖熟县的“记录”。笔者搜集到的明代《金陵古今图考》中的《东晋都城建康图》和《南朝都城建康图》都分别标有“湖熟县”,而在《隋代蒋州图》(清版画)中,天印山东面的“湖熟县”便不见了。这一“记录”是正确的,也是及时的。隋开皇九年(589)隋文帝杨坚下诏“平陈”,废除原六朝所置江南郡县(当然也包括湖熟县),另置“蒋州”。《隋代蒋州图》上自然就不会再有“湖熟县”了。以上三幅古地图,从一个侧面映证了湖熟县的存在和消亡。

汉代城址

千年风雨,沧海桑田。隋朝初年,湖熟县废后,湖熟城也随之烟消云散了。当年的汉湖熟城在何处呢?我们还能够找到她的踪影么。关于湖熟县城的城址,当地遗留有不少相关的地名。笔者以为梁台路北面的“城岗头”和水北街与梁台路连接处的“古城门”这两个世代相传的地名是耐人寻味的。“古城门”不言而喻,“城岗头”顾名思义似乎在告诉我们,这里是城边的一个小山头。城岗头、古城门两地点,均在今湖熟集镇——秦淮河(秦淮河湖熟段为秦淮河上游,又称句容河)北面,这与前文所述唐《元和郡国志》记载的古城的方位在“淮水北”是一致的。

除了方志的记载和遗留的地名,我们从地形、地貌上也能看出端倪。

众所周知古人选址讲究地势。纵观湖熟集镇秦淮河两岸的地形地貌,不难看出有着明显差异,北岸为丘陵、南岸为圩区。即使在今天看来,河北面集镇区地面至少也要比河南岸集镇区地面高出了至少5米、甚至六至七米。两千年前的西汉时期,这一“落差”可能还要大一些。因此,就地势而言,汉胡孰县也是必然要选择“淮水北”而建的。

当然,仅仅知道汉胡孰县城在“淮水北”是远远不够的,“淮水北”即秦淮河以北,这只是个方向,而非方位。所幸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伴随着湖熟镇开发和建设的步伐,隐藏了千年的汉胡孰城遗址,也一点点地为我们揭开神秘的面纱。

1991年5月和1995年7月,南京市博物馆先后在湖熟镇秦淮河以北前山岗村(金城集团所在处)一带,发掘出西汉墓群。据时任江宁县博物馆馆长俞力新透露,挖掘出的大小汉墓达数百座之多。这样大规模的墓地似乎向我们表明:在交通工具与今天不可同日而喻的汉代,一个“从事经济、政治、文化活动的生人居住的中心”,应该就在墓地不远处。

1994年春,贺云翱教授(现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研究所所长)曾专程到湖熟开展考古调查。在城岗头和梁台一带“发现大量汉代建筑构件,如大板瓦、花纹砖以及六朝陶瓷片等。后贺教授撰文指出:“调查结果,确认汉晋时代湖熟县城就是今位居湖熟镇内东北部的城岗头及梁台遗址。”(引自《历史与文化·古湖熟县县治考》)贺云翱教授的调查和“确认”,为我们确定汉代胡孰县城的位置,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1997年初,“秦淮河浚又于梁台旁发现古码头遗址”(《南京历代风华》44页)。据专家考证,这是“至今南京地区发现的最早的古码头,通过对历代遗留的陶片、瓷器分析,该码头一直沿用到六朝时期。”(《江宁文物》39页)“淮水北”、梁台古码头的发现,无疑又为汉胡孰县城的城址在今湖熟镇梁台、城岗头一带的结论,增加了有力的支撑点。笔者根据方志记载、专家考证,以及本人多次到湖熟实地察看、访问,初步认为坐落于秦淮河北岸的汉胡孰县城的大体位置可能是:南临秦淮河,北达城岗头(今梁台路9号,汽车站处),东至梁台街,西到大、小宝塔山(小宝塔山在湖熟镇初级中学内;大宝塔山在秦淮河边,今“发射塔”处)。从梁台到大宝塔山东西长约500米,从秦淮河到城岗头南北宽约300米。这一范围,与全国其他地区所发现的汉代县城的面积大致相仿。

文物胜迹

湖熟建县于汉初,是南京地区延续最长的侯国封邑所在地,其城市的历史一直延续至隋初。然而,由于史籍失载,湖熟县700多年历史几乎一片空白,尤其是在历史上最受瞩目的两汉时期的那段史迹,更缈不可寻。城垣、楼台、人物、习俗,都被风吹雨打去。

我们何处去寻觅司马迁笔下胡孰古邑繁华的踪影呢?

前文已述,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在今湖熟集镇西北面一带的岗阜上,多次发现汉墓群。从中出土无数漆器、铜器、玉石制品、陶器及铜、银、木等质料制成的印章。这么多珍贵的文物证明,湖熟作为汉代一个重要的县治和侯国的封邑,有着相当繁荣的经济和发达的文化。让我们走近汉墓,从墓葬的形制、出土文物、墓主生平所折射的一切,来感受汉代胡孰的繁荣和文化气息。

1989年9月,南京市博物馆在湖熟砖瓦厂(位于湖熟集镇北面,今湖熟高级中学一带),抢救性发掘六座汉代古墓葬。根据墓葬分布排列状况及随葬品分析,这批墓葬为汉代朱氏家族墓地。六座墓中一为砖石墓、一为砖木混合结构墓,其余为土坑木椁墓。六座汉墓的时代大约为东汉早期至东汉中晚期。

其中,保存完整未遭盗扰的五号墓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坑内填满青色淤泥。土坑长5.2米、宽4.8米、深2.3米。葬具为2椁(guǒ,古代套在棺材外面的大棺材)、2棺,棺体髹(xiū,涂)黑漆,光亮照人。从中出土陶器、铜器、漆木器、铁器、玉器等文物55件。陶器中的一件釉陶壶高达43.6厘米、最大腹径为35.6厘米。铜器中有铜(xuān,平底盆形有环的小锅)、铜盆、铜匕(刀)等,其中的铜盆铜色暗红,圆底、折沿、素面、鼓腹,口径21厘米、高10.5厘米。漆木器中有漆耳杯、木耳杯和木梳,其中的的漆耳杯外侧绘有花瓣云纹和梅花点纹,内里绘有4条变形龙纹。

二号墓虽早年被盗,但仍出土随葬品20件,其中最有价值也是整个朱氏墓发掘重要收获之一的是出土木牍(即告地策,类似以后的墓志)一件。木牌长23厘米、宽6.6厘米、厚0.2厘米,用墨书写,竖排,隶书体,共88字。可读文字如下:

“丹阳郡胡孰都乡安平里公□故吏朱建以建武/廿九年六月不富以诵书出补乡小史到卅年中。入给廷功曹小史学事永平三年中府为尉曹□到其八年□为书佐后不富年罢富长部□到永元五年正月九日得病乾□襄”

从木牍上的文字可知,墓主朱建是“丹阳郡胡孰都乡安平里”人,光武帝建武二十九年(公元53年)六月担任乡小史(即小吏),后其职务几度变迁。他的一生中最高职衔为东汉胡孰国的中府书佐(主办文书的佐吏),和帝永元五年(公元81年)病死。

湖熟朱氏家庭墓的发掘为我们带来一千九百多年前东汉胡孰侯国许多鲜活而又可靠的信息。

二号墓土出土的木牍文字中“胡孰”二字表明,至东汉永元年间,当地的名称仍和西汉时一样称“湖孰”。至于东汉称“湖熟”的说法,由此看来当在“永元”以后了。

木牍文字开头“丹阳郡胡孰都乡安平里”,不见记载。“里”是古代居民区名,也是最低一级行政区划名,所谓“以县统乡,以乡统里”。里所含的居民家数说法不一,历代也有变化,一般说来不会超过100家。“丹阳郡胡孰都乡安平里”,为我们探讨汉代江宁乃至南京地区的建置提供了参考依据。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我们从朱氏家族墓出土的木牍文字和大量陶、铜、漆木器,可见当年胡孰王国等级分明、管理有序,而精美、奢华、颇具艺术性的生活用品又透露出胡孰王国的兴盛和富庶。

湖熟古县的繁华,还体现在历代相传的胜迹里。其中最脍炙人口的是“古八景”:梁台映月、太湖秋雁、香林晚钟、赤峰晴雪、秦淮渔笛、秦淮古渡、古城春色、孤灯夜照。其中“梁台映月”中的梁台,据清代同治年间所编《上江两县志》载:南朝梁昭明太子曾来湖熟游植莲湖(《上江两县志》卷五:“植莲湖昭明遗迹也。”植莲湖,民国时称“小太湖”,即今之“太圩”)相传昭太子曾在梁台法清寺楼上读书,后人为了纪念这位文采斐然、正直好学的太子,曾在寺旁建“昭明太子读书楼”。又传梁台东测,原有一池塘常常能映出双月,堪称奇观。此外,据《湖熟镇志》记载湖熟镇东有小村名“杜桂”,梁朝武帝年间朝中大臣杜、桂二卿曾隐居于此……

岁月悠悠,史迹渺渺。我们将继续追寻远去了的汉胡孰县的踪影,了解这片土地上曾经有过的奇迹和辉煌,以此来激发我们的爱乡之情,创造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

发展规划

发展镇村经济

围绕“三个翻番目标”,大力发展镇、村(社区)经济,提高生产发展水平,夯实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

1、提升工业集中区。突出工业主体地位,进一步强化镇工业集中区载体建设,增强吸纳能力,今后新办企业原则上必须进入工业集中区,提升工业集中度。“十一五”期间,工业集中区实现工业增加值年均递增25%以上,工业投入年均递增50%以上。到2010年工业集中区实现工业增加值占全镇工业总量的比重达90%以上,镇工业集中区实现工业销售收入达25亿元以上。

2、发展高效现代农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建设设施农业,今年新增设施农业900亩,到2010年,新增设施农业7500亩。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重点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到2008年,新增年销售收入1000万元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3家。加快推进农村土地规模经营,规范农村土地流转,到2010年,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面积占总承包面积的40%以上。大力设施品牌战略,提高我镇农产品附加值,到2010年,全镇省级认定无公害农产品12个,绿色食品6个,有机食品基地2个,培育省级和省级以上农产品品牌5-6个。

3、加快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建设。加强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建设,鼓励发展农村综合超市,逐步实现农村商业网点的连锁化,农民购物超市化。到2008年,人口在3000人以上的村都要建成1个综合服务超市。

4、强化经济薄弱村转化。区政府实施新一轮三年帮扶计划,我镇要在薄弱村产业发展、项目引进、村级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出台相关政策方面给予全方位支持。根据计划,今年脱贫4家,明年脱贫7家,到2008年余下的15家脱贫,所有经济薄弱村年固定收入实现30万元以上。

农民增收

把农民增收作为核心任务来抓,大力发展个私经济、促进充分就业,拓宽增收渠道,切实加快富民进程。

5、实现农民充分就业。构建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推进充分就业。建立完善劳动力培训基地,加大农村劳动力培训力度。从今年起,每年培训农村劳动力800人次,转移农村劳动力1800人次。到2010年,转移农村劳动力接受培训率达60%以上,农村劳动力从事非农产业比重达到80%左右。

6、大力发展个私经济。认真贯彻落实“六放”方针,大力弘扬“三创”精神,促进农民创业,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兴办企业、从事个体经营。今年,农村私营企业、农民个体工商户分别新增70户、180户,到2010年新增农村私营企业300家以上、农民个体工商户750户以上。

农村保障工程

建立完善以养老保险、医疗保障、农村低保和扶贫济困“四位一体”的新型农村保障机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7、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加快建立以制度规范为基础、政府补贴、集体补助、农民个人缴费三方筹资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逐步提高农村养老保险的缴费基数和缴费标准。在此基础上,积极推进农村各类企业职工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今年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达50%以上,到2010年达80%以上。

8、提高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障水平。继续完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稳步提高补助标准。今年群众参保率达90%以上;到2008年,群众参保率达98%以上。

9、完善农村社会低保工作机制。重点完善有进有出、动态管理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机制,切实做到分类施保、应保尽保。

10、健全农村社会救助制度。进一步健全、完善以低保为基础、专项救助为重点,临时救助、社会救助相结合的扶贫济困体系建设。继续做好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并由临时性转变为常规性,做到有一改一。加强农村敬老院建设,逐步提高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和供养水平,今年,全镇集中供养水平达60%;2010年达80%以上,集中供养水平应高于农村低保标准的50%。

康居示范工程

大力实施康居示范工程,加快村级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居住条件,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加快发展。

11、镇村建设规划全覆盖。加强以城乡规划为主体的空间规划编制工作,近期做到镇范围控制性详规全覆盖,3年内实现镇村布局建设规划全覆盖,镇村控制性详规全覆盖。按照“三集中”要求,加快小城镇建设,提升城市功能。

12、加快农民集中点居住区建设。对集中居住区进行统一规划,集中建设,农民新建住宅都必须进入集中居住区。今后征地拆迁安置原则上实行统一安置政策,不允许自拆自建。今年建成4个农民集中居住点,面积43202平方米;到2010年,每个村都有农民集中居住点,农民新建住宅进入集中居住区的比重达100%。

生态环境工程

科学规划,统一组织,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改善农村环境质量,保障农民身体健康,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推动农村走上生态发展道路。

13、以“三清”工作为重点,探索建立农村环境长效管理机制。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大力开展以“清洁田园、清洁水源、清洁家园”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从今年起分三年完成村庄沟塘清理120面,清淤土方110万方。加大农业污染防治力度,实施科学施肥,减少土壤中化肥农药残留量,到2010年推广面积达80%以上。今年建成50个垃圾箱,逐步配备村(社区)卫生保洁员,到2008年,所有的村(社区)都要根据需要建立垃圾房,配备卫生保洁员。继续开展农村改厕工作。今年卫生户厕普及率达62%,到2008年卫生户厕普及率达85%以上,每个村至少建成一个公共厕所。

14、以“绿色江宁”建设为龙头,全面推进植树造林工作。今年新增造林造绿面积4000亩。到“十一五”期末,全镇新增造林造绿总面积达10000亩;新建和完善高标准农田林网25000亩,两旁植树40000株;全区沟渠路林网覆盖率达到85%以上,居住区林木覆盖率达到35%以上,居住区绿地率达到45%以上。

15、以“六清六建”为核心,大力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扎实推进“六清六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营造优质的农村环境。清理垃圾,建立垃圾管理制度,对居民散放垃圾进行集中处理;清理粪便,建立人畜粪便管理制度,对人畜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置;清理秸秆,建立秸秆综合利用制度;清理河道,建立水面管护制度;清理工业污染源,建立稳定达标制度;清理乱搭乱建,建立村庄容貌管理制度。今年完成7个村整治任务,到2010年所有村都要完成整治任务。

社会事业工程

大力推进人与自然、经济、社会的和谐共存与协调发展,努力形成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协调、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相适应的农村新型社会事业发展格局。

16、努力提高农村教育水平。从今年秋季起,对农村低保家庭子女在义务教育阶段免收杂费(含信息技术教育费)、课本费、作业本费、信息技术费、社会实践费、体检费。对农村特困学生继续执行“两免一补”(免杂费和书本费,在校住宿或代伙补助住宿费或伙食费)政策;2008年秋季起再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课本费。根据全市“农村幼儿教育发展”扶持工程的实施任务,用三年时间全面完成农村幼儿教育发展“扶持工程”的实施任务。“十一五”时期,全镇现有初级中学均建成省级示范初中。

17、完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改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卫生室设施条件,把村卫生室全部改建成社区卫生服务站,并根据服务人口数量要求,本着方便农民就医的原则,建立适当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深入开展卫生镇村创建活动。今年100%的村达市级卫生标准,到2010年,镇达到市级以上卫生单位,100%的村达市级卫生标准村,全面实现农村卫生现代化。

18、着力发展农村特色文化。“十一五”期间,全镇创建10个农村基层文化“四特”项目(特色文化项目、特色文化团队、特色文化家庭、特色文化标兵),今年创建3个。实施农村电影数字化放映“2131”工程,规范农村文化市场。扩大农村有线电视覆盖面,今年入户率达到75%,2010年达到85%。

19、加强农村社区建设。加快农村社区载体建设。农村社区办公和活动用房面积达600平方米以上,建有“一点、两站、两栏、五室”。“一点”:即全民健身点;“两站”:即社区服务和社会保障站、社区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站;“两栏”:即宣传栏和公示栏;“五室”:即警务室、文化(老人)活动室、图书阅览室、教育培训室和信访调解室。按照行政区划调整要求,适时开展村(社区)撤并、整合工作。

文明新风工程

扎实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农村文明程度,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村民主管理,在农村形成文明向上的社会新风尚。

20、加强农村民主法治建设。积极开展“法治江宁合格街镇”、“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活动,认真落实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各项制度和措施,进一步搞好村务公开,提高农村民主建设水平。到2010年,法治合格村(社区)达标率90%以上。到2008年,所有村都建成民主管理达标示范村,按季度实行村务公开,村民对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满意率和重大村务决策事项村民参与率都达到90%以上。

21、加强农村文明建设。认真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通过多种形式的创建活动,构筑和谐家庭、和谐村组、和谐村镇。明年创建市级文明村1个,到2010年,达市级文明村标准的村总数达50%以上。推进农村科普工作,今年新增1个市级科普文明村(社区),到2008年,镇建成1个科普活动中心,到2010年,30%以上的村(社区)建成市级科普文明村(社区)。到2008年,百户家庭电脑拥有量达到20台以上。

22、强化农村人口与计生工作。稳定农村低生育水平,全镇计划生育率稳定在98%以上。继续完善和全面实施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金制度和计划生育公益金制度。

23、保持农村社会稳定。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以“平安村镇”创建带动乡风文明。今年,全镇平安村镇创建达标率40%,每年递增10个百分点,到2008年达60%以上。建立健全农村矛盾调解机制,有效化解人民内部矛盾。今年民间纠纷调解率达98%,调处成功率达95%,到2010年万人刑事案件发案数不超过33件。

示范带动工程

24、加快新农村示范点建设。按照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考核办法和评价体系要求,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点建设,树立一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进典型,充分发挥示范带动效应。同时制定激励政策,对达到建设标准的示范点给予一定的奖励和扶持。今年,建成镇级新农村示范点1家。

机构设置

湖熟镇农业服务中心:于2006年乡镇区划调整时由湖熟、龙都、周岗三个农业服务中心合并而成,是湖熟镇政府的农业部门,也是本镇的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机构,属全民事业单位。

主要职责:

(一)贯彻执行国家、省、市、区有关农业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研究拟定全镇农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研究起草全镇农业生产的规范性文件,并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

(二)负责指导、监督、检查全镇农业生产和农业经济发展工作;引导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产品品质的改良;参与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外向型农业、品牌农业、休闲农业的可行性研究和规划,实现由常规农业向特色农业发展;负责全镇农产品基地建设与管理工作,指导镇农业生产。

(三)参与制定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大宗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的发展规划并指导实施,促进农业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负责蔬菜基地的建设和管理,指导蔬菜生产、储备和供应;发布农业产品及农业生产资料供求情况等农村经济信息。

(四)落实农业科技教育,技术推广及其队伍建设的发展规划和有关政策,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组织实施农业科研项目的技术开发,试验和推广应用工作。

(五)指导农业可持续发展工作;组织生态农业建设;指导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六)组织实施主管产业和产品技术标准;组织指导农业植物新品种的保护工作;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协调农业产品、无公害农产品及绿色食品的质量监督及种子、农药、化肥、制剂等有关农业投入品的质量监测、鉴定和执法监督管理。

(七)负责全镇的土壤肥力监测并会同有关部门做好农田保护工作。

(八)参与做好农业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交流和外资引进利用事宜;参与指导全镇外向型农业经济发展规划;参与镇级农业开发园区的管理。

(九)承办镇党委、镇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9:2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