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湖南师范大学医学院 |
释义 | 其前身为1911年美国人胡美博士设立的湘雅护病学校。第一位校长系美国高级护士,文学士N.D.Cage(盖杰)。后历经湘雅医学院附设高级护士职业学校、湘雅护士学校、湖南护士学校、湖南省卫生学校、湖南省卫生职工医学院、湖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等。2002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融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冠名为湖南师 学院简介湖南师范大学医学院坐落在长沙市咸嘉湖畔,滨临湘江,背靠麓山,环境幽雅,钟灵毓秀,是读书治学的理想之地。学院交通方便, 乘118、405、301、109、149、348、903等多路公共汽车可直达学校大门。 湖南师范大学医学院。是我省医学高级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之一。 学院现有教职工184人,其中教授22人、副教授38人、芙蓉学者2人、国家级特殊贡献专家2人、博士学位教师16人,在校全日制本科生近5000人。学院设有临床医学、护理学、医学检验、药学、预防医学五个本科专业,医学检验和药学专业为湖南省重点建设专业,生理学、病原生物学、内科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生药学、药物分析等六个学科招收硕士研究生;学院秉承“勤、诚、谨、毅”的优良传统,奉行“一切为了学生的成长、成材、成功”的办学理念,形成了融医药防治于一体的多层次的高等医学教育体系,是我国医药学高级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建院95年来,培养了以全国优秀大学生陈野平为代表的数以万计的优秀人才,受到社会高度赞誉。 学科建设学院有医学形态学、医学机能学、临床医学、医学检验、药学、预防医学等6个实验室以及1个基础医学实验中心,已建立了分子生物学、应用生理学、心血管药理学、寄生虫病学、心血管疾病、中西医结合肾病、基因组流行病学等7个研究室,具备先进的仪器设备和一流的研究条件,为师生的教学研究提供有力的保证。学院有第一附属医院(湖南省人民医院)、第二附属医院(解放军第163医院)、附属湘东医院等六所附属医院,11所教学医院,36个实习基地,办有科技期刊《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教学资源丰富、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质量和毕业生一直受到社会的高度赞誉。 科技交流近些年学院在各级各类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500余篇,其中被国际检索系统收录的12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25部。学院还积极参与全省及全国性学术机构的合作交流,共参加全国和全省学会26个。学院学报已成为国际、国内两个刊号的公开性学术刊物。学院有医学类图书15万册,有数字图书11万多种和镜像网站,并配有电子阅览室。学院有功能齐全,设施一流的校园网络。 办学理念学院经过90余年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院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现在,学院正奉行“专家治教、学术兴院”的理念,打造品牌,创造特色,大力加强学科建设,不断提升办学水平,全院师生团结一心,努力朝着一流的医学院校奋进,各项事业正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 专业介绍临床医学一、专业介绍 临床医学系创办于1986年,自1989年开始招收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生,担负着为全省培养临床医学专业人才的重要任务。多年来,我们坚持教学改革与创新,狠抓学科与专业建设,坚持走医、教、研相结合的道路,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专业建设和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已成为我省主要的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基地。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卫生事业现代化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较高素质和能力,能在医疗卫生单位、医学科研等部门从事医疗及预防、医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 基本规格:本专业学生应热爱医学事业,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良好的心理素质、较强的沟通交流能力、较熟练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和大学英语水平,具有初步的临床医学科学研究能力,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医疗技能,毕业后能够从事各种疾病的预防和临床工作。 二、系部概况 我系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高素质临床医学人才为中心,专业、学科从无到有,不断扩大,设有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传染病学、五官科学、中医学、医学影像学8个专业课程教研室,有心血管疾病研究室、中医肾病研究室。有1个硕士学位授予点(内科学),1个学校重点建设学科(内科学),一门校级精品课程(诊断学),两门校级文化素质选修课精品课程(女性生殖生理与保健、养生漫谈);办学以来,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不断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建立了一支整体结构较为合理、发展趋势良好、能适应高质量教学要求的中青年骨干教师队伍。在校专业教师中有教授6人、副教授8人,讲师3人,助教1人,高级职称教师占77.8%,45岁以下教师占61.1%;具有博士学位教师 4人(1名留美归国博士后),在职攻读博士学位3人,具有硕士学位教师6人,在职攻读硕士3人,有1名省级优秀教师,6名省级青年骨干教师,我系现有硕士生导师7人。近5年来,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56项(其中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前期研究专项1项,国家回国人员科研基金2项、省科技厅项目6项,省厅局级项目30项,校院项目17项);主编及参编全国各类教材和著作20余部(卫生部规划教材9部,辅助教材6部,著作5部),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相关科研与教研论文136余篇;获湖南省高等学校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二等奖成果6项,获学校教学和科研成果奖6项。临床医学实验室现有实验教学用房面积1400平方米,实验教学设备369台件,设备总值677万余元。科研设备52台件,设备总值120余万元。有省内领先的外科模拟手术学实验室,多媒体胸腹部触听诊断实验室;我系承担20多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年教学课时约6100见面学时,所有教授、副教授都参与本科生授课,教授、副教授均能讲授2门或2门以上的课程,所授课程全部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本专业临床教学有6所综合性附属医院,11所教学医院和8个实习医院,附属医院共有床位1924张,副高以上职称专业教师368人,现有医疗和教学仪器设备总值29527万元。 护理学湖南师范大学医学院护理学专业创办于1911年,1998年开始招收三年全日制护理学专科生,2003年开始招收全日制护理本科生,2007年成立护理系。主要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护理人才,具备人文社会科学、医学、预防保健的基本知识、现代护理知识及临床护理技能,能从事临床护理、护理管理、护理教育及护理科研工作。 我校护理专业自创办以来,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优秀护理人才,其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均受到用人单位的高度赞扬和充分肯定。护理系目前以本科教育为主,即将开展研究生教育。本科面向全国招生,学制四年,招收对象为应届高中毕业生,一本录取分数线。开设政治理论、英语、计算机、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药理学、医学免疫学、医学微生物学、护理学基础、护理学导论、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急重症护理学、健康评估、老年护理学、护理管理学、社区护理、护理心理学、护理研究等50多门课程。目前,在校学生达1500余人,其中统招本科生320人,各类成教生、自考生1200余人。统招本科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100%。 护理系下设五个教研室,即基础护理学教研室、临床护理学教研室、第一附属医院护理学教研室、第二附属医院护理学教研室和第三附属医院护理学教研室。拥有基础护理学实验室、临床护理学实验室、多媒体护理示教室、急救技能实验室及模拟ICU。临床教学基地包括3所附属医院,20多个教学医院和两家社区护理实习基地。并依托学校实力雄厚的人文科学和基础医学教学队伍,形成配套教学体系,是培养高级护理人才的重要基地。 护理系拥有一支教学严谨、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有硕士研究生导师3名、教授2名、副教授6名。近三年来承担各级科研课题9项;以主编、副主编和参编身份担任人民卫生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湖南科技出版社等国家一、二级出版社教材16部;近三年在国家及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50多篇。 护理系高度重视教学科研和国际、国内学术交流。当前,全系人员团结协作,锐意进取,为将护理系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高素质护理人才培养基地而努力奋斗。 医学检验医学检验系概况: 湖南师范大学医学院医学检验专业创办于1954年。经历50多年的实践,形成了独特的医学检验教育风格和办学特色。目前医学检验专业设有生物化学、寄生虫学、微生物学及免疫学、临床检验学4个专业教研室,设有医学检验实验室和寄生虫病研究室、分子生物学研究室。生物化学课程1992年被列为省级重点课程,并在1995年通过了省教育厅专家组评估验收,取得了验收合格和单项优秀的评价。医学检验专业于1997年被确定为湖南省重点建设专业;2001年通过湖南省教育厅专家组评审后授予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重点专业。2001年经专家组审定,医学检验专业被定为国家教育部高职高专改革试点专业。2003年病原生物学被定为湖南师范大学重点建设学科。2004年经湖南省教育厅专家组再次评审,医学检验专业被确定为湖南省本科重点建设专业。2005年病原生物学硕士点获得通过。2008年被定为省级特色专业。医学检验专业一直积极参与全国医学检验专业学科的研究活动,是全国医学检验专业校际会的理事单位。50多年来,医学检验专业以踏实的创业精神,创建了我省培养高级医学检验人才的基地,已为湖南乃至全国输送医学检验人才2000余人。 医学检验专业介绍: 我校医学检验专业是办学历史较长的传统专业,经过长期的发展和建设,逐步形成了本专业的办学特色:①品质与能力并重,教书与育人交融;在临床工作中医学检验人员发出的检验报告,是临床医师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是某些疾病诊断的“金标准”。它关系到医师和病人及其家属对治疗方案、手术范围、治疗费用等方面的抉择。某些检验结果,人们形容为“生死判决书”。这人命关天的工作,要求检验技术人员具有对病人高度负责的精神和过硬的专业技术本领。为此,培养医学检验人才,我们始终坚持的教育理念是“品质与能力并重,教书与育人交融”。我们寓育人于专业技术培养的各个环节,把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贯穿于学生专业学习的全过程。用人单位一直反映我校医学检验专业毕业生既具有良好的业务素质,又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团队精神。②突出形态学教学优势;尽管目前医学检验项目已由过去的手工操作为主向仪器化、自动化、智能化方向转变,但诸多形态学检验项目仍无法被仪器所取代,尚需手工操作完成。因此,敏锐的形态观察和分析能力是医学检验技术人员和病理医师的“真功夫”,且这种观察分析能力的培养需要系统而反复的训练。根据用人单位反映,我校医学检验专业的毕业生在形态学检验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强势,其原因是我们对形态学教学的充分重视,在教学时间和教学条件上给予充分的保障,使形态学教学达到理想的效果,成为我校医学检验专业毕业生的特色。毕业生进入单位后能很快地独立承担本科室的各项检验工作,尤其是在形态学检验方面,对异常病变和稀有标本具有较强的分析判断能力,检验报告的准确率较高。③培养宽厚基础的应用型人才;50年来我校医学检验专业在注重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培养的同时,也非常注重宽厚的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在进行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学中,始终注意将新的理论知识和研究成果渗透到各相关的教学内容中,本专业还加强了其它相关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人文科学课程的学习,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坚持把教学和科研相结合,安排学生参与一些科研实践活动,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开拓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医学检验系师资建设: 我院医学检验专业有一支学历结构、专业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较为合理的师资队伍。本专业现有专业课教师23人,其中教授4人(含校内聘请教授2名),副教授6人,讲师7人,助教6人。有1名教师先后被评为全国和省级优秀教师,有1名教师现任全国人大代表,有5名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5人,在读博士4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7人,在读硕士5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占52%。 医学检验系科研情况: 近年来医学检验专业共承担科研项目45项。获科研成果7项,其中省级科研成果“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项。有教学成果11项,其中省“青果软件杯”第三届湖南省高等学校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一等奖成果1项。发表科研论文131篇,教学研究论文16 篇。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从事医学检验科学技术或管理工作理论知识和实际能力的高级医学检验人才;高、中等医学院校师资和科研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面向省内外的各级医院的临床检验室、血站、防疫站、医学基础和临床实验室和研究室、职防所、临检中心、检疫中心、仪器和试剂公司、生物制剂公司等。近年来本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在95%以上。 药学湖南师范大学医学院药学专业,2009被湖南省教育厅确定为省级特色专业。始创于1954年,是我校医学院办学历史最长、基础最雄厚、社会影响较大的专业之一,至今已有五十余年的历史。1993年前,我校药学专业为湖南省唯一西药高等药学人才培养基地,为湖南省各级医药单位和研究部门培养了大量的药学高级专门人才。经我校培养毕业的学生深受用人单位和社会的欢迎,许多毕业生已成为我省医药和卫生行业的技术骨干和管理干部,为湖南省药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我校药学专业于2001年被省教育厅定为省级专科重点专业。2002年招收了第一届普通全日制本科生。2004年被确定为湖南省本科重点建设专业,目前拥有“生药学”和“药物分析”二个硕士点,于2004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50余年来,药学专业以踏实的创业精神,创建了我省培养高级药学人才的基地,已为湖南乃至全国输送药学专业人才达4500多人。2011年“生药学”学科获批湖南师范大学“十二五”校级重点学科。 ....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拥有硕士生导师11人,其中教授4人,拥有博士学位者6人,硕士学位者8人。 ....各学科带头人均具有高学历、高职称,并有明确的科研发展方向。我校药学专业教师来自北京大学、中国药科大学、沈阳药科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等国内著名高校,并拥有一定数量的学术带头人和相当数量的教学科研骨干,师资队伍结构基本为研究生学历教师为主,形成了职称、学历、年龄、学缘结构合理的教学队伍。 ....专任教师中,均具有讲师以上职称,均已取得高等学校教师资格。所有具有正副教授职称的教师都进入了教学第一线,每学年至少为本科生讲授1~3门课程。专业必修课、专业限选课等全由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授课 ....在基本教学条件上,医学院在地域上相对独立,环境优美,教学、实践、科研设施好。拥有独立的教学及实验大楼,教学使用面积3.5万m2,其中学生实验用房面积7634 m2。有专业教学、实验、办公用房共61间,面积达3000m2。教学仪器设备齐全,价值661.7多万元,其中大型教学仪器设备价值352万元。2003年至2008年新添置仪器设备价值280余万元。教学设备先进、完善,配备了多功能的多媒体理论教学授课场地 。 预防专业 湖南师范大学预防医学系创建于1984年,是在原湖南省卫生职工医学院预防医学系、湖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预防医学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湖南省内较早开展预防医学专业教育以及公共卫生专业人才培养的基地之一。经过20几年的努力建设,本专业已在教学、科研、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形成了比较鲜明的特色。 从1984年开始招收首批预防医学专业学生,20多年来,我们一直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高素质的预防医学专业人才为中心,先后开办预防医学专业、妇幼卫生专业、结核病防治、血吸虫病防治专业、医疗保险专业。至今已培养共计近2000名预防医学专业人才。2007年开始招收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专业硕士生。目前,每年招生规模为:预防医学专业本科60名,硕士研究生5-10人,成教本科30名。 预防医学系现有职业卫生学与职业医学、环境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学5个教研室,1个中心实验室,1个研究室。现有专职教师15人、兼职教师3人。外聘教授1人。共有教授5人,副教授7人,讲师5人,高级实验师1人。其中博士学位3人,硕士学位10人,本科学历5人。现有硕士导师5人。2002年以来,有7名教师获得湖南师范大学教学优秀奖。 预防医学系现有教学、实验用房530平方米。其中实验室5间共300平方米,预备室3间54平方米,仪器室4间72平方米,教研、办公用房6间108平方米。现有PCR仪、原子吸收光谱仪、动、静式染毒柜、甲醛测定仪、微波漏能仪、多功能射线仪、紫外分光光度计、荧光分光光度计、751分光光度计,总粉尘-呼吸性粉尘采样器、一氧化碳测定仪、红外线CO2分析仪等价值约100万元仪器设备。此外尚有医学院实验中心价值 2千万元的仪器设备共享。预防医学专业在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湖南省卫生监督所、湖南省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研究所、珠海市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等建立了实习基地;与湖南省13个地、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卫生监督所建立了良好的教学基地关系。 特色专业设置省级特色专业省级特色专业——医学检验专业 该院医学检验专业创办于1954年。经历50多年的实践,形成了独特的医学检验教育风格和办学特色。目前医学检验专业设有生物化学、寄生虫学、微生物学及免疫学、临床检验学4个专业教研室,设有医学检验实验室和寄生虫病研究室、分子生物学研究室。生物化学课程1992年被列为省级重点课程,并在1995年通过了省教育厅专家组评估验收,取得了验收合格和单项优秀的评价。医学检验专业于1997年被确定为湖南省重点建设专业;2001年通过湖南省教育厅专家组评审后授予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重点专业。2001年经专家组审定,医学检验专业被定为国家教育部高职高专改革试点专业。2003年病原生物学被定为湖南师范大学重点建设学科。2004年经湖南省教育厅专家组再次评审,医学检验专业被确定为湖南省本科重点建设专业。2005年病原生物学硕士点获得通过 ,2008年被定为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首批特色专业。医学检验专业一直积极参与全国医学检验专业学科的研究活动,是全国医学检验专业校际会的理事单位。50多年来,医学检验专业以踏实的创业精神,创建了全省培养高级医学检验人才的基地,已为湖南乃至全国输送医学检验人才2000余人。 该院医学检验专业是办学历史较长的传统专业,经过长期的发展和建设,逐步形成了本专业的办学特色:①品质与能力并重,教书与育人交融;在临床工作中医学检验人员发出的检验报告,是临床医师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是某些疾病诊断的“金标准”。它关系到医师和病人及其家属对治疗方案、手术范围、治疗费用等方面的抉择。某些检验结果,人们形容为“生死判决书”。这人命关天的工作,要求检验技术人员具有对病人高度负责的精神和过硬的专业技术本领。为此,培养医学检验人才,我们始终坚持的教育理念是“品质与能力并重,教书与育人交融”。我们寓育人于专业技术培养的各个环节,把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贯穿于学生专业学习的全过程。用人单位一直反映该校医学检验专业毕业生既具有良好的业务素质,又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团队精神。②突出形态学教学优势;尽管目前医学检验项目已由过去的手工操作为主向仪器化、自动化、智能化方向转变,但诸多形态学检验项目仍无法被仪器所取代,尚需手工操作完成。因此,敏锐的形态观察和分析能力是医学检验技术人员和病理医师的“真功夫”,且这种观察分析能力的培养需要系统而反复的训练。根据用人单位反映,我校医学检验专业的毕业生在形态学检验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强势,其原因是我们对形态学教学的充分重视,在教学时间和教学条件上给予充分的保障,使形态学教学达到理想的效果,成为该校医学检验专业毕业生的特色。毕业生进入单位后能很快地独立承担本科室的各项检验工作,尤其是在形态学检验方面,对异常病变和稀有标本具有较强的分析判断能力,检验报告的准确率较高。③培养宽厚基础的应用型人才;50年来该校医学检验专业在注重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培养的同时,也非常注重宽厚的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在进行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学中,始终注意将新的理论知识和研究成果渗透到各相关的教学内容中,本专业还加强了其它相关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人文科学课程的学习,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坚持把教学和科研相结合,安排学生参与一些科研实践活动,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开拓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省级特色专业省级特色专业——药学专业 湖南师范大学医学院药学专业,始创于1954年,是该校医学院办学历史最长、基础最雄厚、社会影响较大的专业之一,至今已有五十余年的历史。1993年前,该校药学专业为湖南省唯一西药高等药学人才培养基地,为湖南省各级医药单位和研究部门培养了大量的药学高级专门人才。经该校培养毕业的学生深受用人单位和社会的欢迎,许多毕业生已成为我省医药和卫生行业的技术骨干和管理干部,为湖南省药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该校药学专业于2001年被省教育厅定为省级专科重点专业。2000年药学专业开始招收本科学生(与中南大学湘雅药学院合办的专本沟通班),2002年招收了第一届普通全日制本科生。2004年被确定为湖南省本科重点建设专业,2009年6月被定为第二批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特色专业,目前拥有“生药学”和“药物分析”二个硕士点,于2004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50余年来,药学专业以踏实的创业精神,创建了全省培养高级药学人才的基地,已为湖南乃至全国输送药学专业人才达4000多人。 校级重点学科校级重点学科——内科学 内科学学科于2003年5月被批准为校级重点学科,学科负责人为符晓华教授。经过4年建设,学科快速发展。与湖南师范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科学强强联合后,更是优势互补,学科实力大大增强,于2005年获得内科学硕士点,现已成为集教学、科研、医疗、预防保健和社区服务于一体的综合实力较强的学科。 1、形成了比较稳定的研究方向并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 (1)心血管疾病研究 本研究方向紧密围绕心血管疾病进行了多年的积极研究,其主要特色和优势为:①符晓华教授等通过对一线抗高血压药对糖脂代谢、肥厚心肌的影响、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等多中心、大样本前瞻性对比研究,获得了大量的对心血管疾病临床具有指导意义的客观科学的依据。②符晓华教授,欧柏青教授等以天然活性成分为先导化合物,设计并合成了系列含二氟亚甲基异黄酮化合物,通过建立选择性血管内皮保护药物高通量筛选模型筛选,获得了选择性保护血管内皮氧化应激损伤,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高效、低毒新型候选药物。③张翼副教授等除常规开展目前国内外所能开展的各项介入技术外,率先在国内成功开展了“自动转复除颤器(ICD)联合双腔智能起搏器(DDD)”治疗心肌梗死后室速并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这一新项目;较早开展了“冠状动脉造影术”、“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先心病封堵术”、“各种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术”等,并在省内成功开展了首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室间隔破裂联合行冠脉支架植入及室间隔封堵术治疗的开创性工作。本学科在介入诊治心血管病手术量及难度均达到省内领先,国内先进水平。有望对冠心病、高血压病、顽固性心力衰竭发病机制及防治、心血管病介入性诊断与治疗方面取得新的、更大的突破。 (2)内分泌疾病研究 本研究方向围绕内分泌及相关疾病进行了多年的积极研究,其主要特色和优势为:①张娜教授和刘铁滨教授等通过采用骨密度定量CT、骨代谢生化指标、扇形束DEXA对大量不同类别的骨质疏松症的患者以及动物进行了临床和实验室研究,讨论了骨质疏松症早期诊断指标以及骨密度和体成份的关系。提出雌性大鼠作为研究骨质疏松动物模型时,设计中应注意增龄对骨密度和体成分的影响,且证实离体雌性大鼠的腰椎骨密度与在体腰椎的骨密度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这些结论对于骨质疏松症的研究具有指导性意义,对于研究骨质疏松提供了客观的具体的依据。同时也研究了肾性骨病早期以及血透病人的骨密度与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关系。研究方向明确,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影响力。②李华珠主任医师等通过生化分析、分子生物学技术及临床病例对照等多种研究手段,提出中药匙羹藤能有效降低血糖,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降低高胆固醇血症,有望减少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及病死率。探讨了胃动力剂,如红霉素等对2型糖尿病血糖的影响及其机理,发现胃动力剂能有效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胃排空延迟,促进胰岛β细胞分泌,改善患者的血糖控制,从而为2型糖尿病的药物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并建立了省内最大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老年糖尿病、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的综合资料数据库,并在逐步完善血清库和基因库的建设;建立了省内唯一的糖尿病、代谢综合征合并肝胆胰等外科疾病的资料数据库,省内首个妊娠糖尿病资料数据库。 (3)脑血管疾病研究 本研究方向紧密围绕脑血管疾病这一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和健康的常见病、高发病进行了多年的积极研究,围绕缺血性和出血性脑血管病、帕金森病、血管性痴呆、老年性痴呆等疾病,从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相结合的角度,探索这些脑血管的发病机理及其早期干预治疗,并在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痴呆早期的干预防治、脱髓鞘疾病的诊断治疗和病因学分析等各个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并主要在血管内自膨式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颈动脉狭窄经皮腔内血管成形与支架植入术的临床应用、TCD,CDFI及DSA对缺血性脑卒中诊断价值、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应用 、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脑血管病,、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治疗重症脑出血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近4年来高小平主任医师,梁辉副主任医师等在省内率先开展神经介入微创治疗,在全省范围内开展DSA粗筛检查,成功开展了“颈动脉狭窄经皮腔内血管成形与支架植入术”“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超早期溶栓术”“动静脉畸形的介入栓塞治疗”等,本学科在介入诊治脑血管病手术量及难度均达到省内领先,国内先进水平。2005年梁辉副主任医师主持的“脑血管病早期介入治疗”研究获得湖南省医学科技进步三等奖。 近4年内科学获得省部级课题8项,其它16项。科研经费总计65.5万元。近4年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82篇,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4 篇,主编或参编学术专著及全国规划教材共10本。获湖南省医学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获湖南省高校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二等奖1项,2篇论文分别获湖南省第10届和第11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三等奖。本学科主干课程之一《诊断学》2006年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近年来,本学科新增仪器设备值达 36.49万元。目前本学科教学水平、医疗水平、科研实力正稳步提升,有望近年达到省内先进水平。 2、形成了结构较为合理的人才队伍 通过4年建设,本学科师资队伍结构有较大改善,4年中,引进归国博士后1人,博士2人,在职教师有1人获博士学位,有3人获硕士学位,有3人晋升为正高职称,2人晋升为副高职称。与4年前比:博士学位教师从零到 30.7%;硕士学位以上教师从5.5%到46.1%,正高职称教师从16.7%到53.8%。学科带头人研究方向稳定,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学科群体团结协作精神强。在临床、教学、科研中发挥了较好作用。 校级重点学科校级重点学科——病原生物学 《病原生物学》为“十五”、“十一五”校级重点建设学科,包含医学院微生物学免疫学教研室、寄生虫学教研室、寄生虫病研究室。现有教师及研究人员16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6人;博士学位3人,硕士学位4人,在读硕士3人。病原生物学硕士点有硕士生导师4人。学科有湖南省121第二、三梯队教师各1人、教育厅骨干教师3人、校级教学名师1人。学科带头人为第九、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优秀教师。 学科主要研究方向为:日本血吸虫中间宿主钉螺防制技术的研究;日本血吸虫免疫学研究;流感病毒疫苗和工程抗体的研究;弓形虫病的诊断和预防。日本血吸虫中间宿主钉螺防制技术的研究已成为学科一大特色,在省内有明显优势,《血水草生物碱杀灭钉螺及日本血吸虫尾蚴的研究》2004年获湖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基于GIS技术的钉螺螺情信息系统的建立与应用》获2007年湖南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作为主要参加者,本学科有1人在2007年湖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项目《能够对致死量流感病毒感染提供保护的DNA疫苗研究》、2004年湖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泌尿生殖道支原体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与耐药机制研究》中排名第五。2003年以来学科获得科研项目30 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十一五”攻关子课题目1项、教育厅重点课题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及“十五”攻关项目多项。获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项。 学科人员承担了医学院各专业医学微生物学、免疫学、人体寄生虫学、微生物学检验、寄生虫学检验、分子生物学等多门课程的教学任务。近几年参编全国规划教材及教学用书5部,承担省级教改项目1项、校级2项;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获“青果软件杯”第三届湖南省高等学校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一等奖1项、2007年湖南省高等学校教育软件大奖赛一等奖1项。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