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2011明姬诗会 |
释义 | 展览信息展览城市 北京 - 北京 展览时间 2011-12-01~2011-12-15 开幕酒会 2011-12-02 15:00-18:00 展览地点 北京皇城艺术馆 官方网站 皇城艺术网 明姬简介1947生于韩国大丘。 1972定居法国,开始居住法国南部,后迁往巴黎。 1977参加第一次集体展"差异"(巴黎海瑞詹靠维希书廊)。 1978 书室坐落于巴黎卢瓦尔河边。 1980 和丈夫林世泽一起创建韩国首尔美术馆。 1984 举办个人作品展(韩国首尔美术馆)。 1986 举办书展“韩国男女: 林世泽与姜明姬”(法国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 1987 举办“林世泽-姜明姬”作品展(巴黎本世纪艺术书廊)。 1988 去济州岛旅行。 1989 举办“林世泽-姜明姬”作品展(韩国国立现代美术馆)。 1991-1992 去阿尔卑斯山旅行, 多次去台北旅行。 1992 举办个人作品展(韩国首尔美术馆)。书室坐落于蒙特勒伊。 1993 举办个人作品展“半科学,半直觉,远离周边"(巴黎法国书廊)。 参加“未来那边”集体展并举办“中心与周围”座谈会。(韩国1993大田世界博览会)。 举办个人作品展“唯一的水流”(首尔美术馆)。 1994 8月第一次去蒙古戈壁沙漠旅行,12月第一次去智利(巴塔哥尼亚和托雷德裴恩国家公园) 旅行。 1995 8月第二次去蒙古戈壁、尤恩河谷、百扬札克旅行。 举办个人作品展(巴黎第梅欧书廊)。 1996 2月第二次去智利旅行,8月第三次去蒙古旅行。 举办个人作品展“明姬,旅行记录”(法国巴黎勒哥尔德里埃修道院现代艺术美术馆)。 1998 举办个人作品展(巴黎FIAC,首尔美术馆)。 2000 书室坐落于法国都兰。 2003 到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和堪察加半岛旅行。 2005 举办个人作品展(北京美术馆)。 2006 举办个人作品展(韩国庆南道立美术馆)。 2007 举办个人作品展(宁波美术馆、上海美术馆),到蒙古旅行。书室坐落于济州岛安德。 2010 3月举办“明姬诗会”和个人作品展(济州岛法华寺)。书室坐落于仁川。 11月一些水彩书展于济州岛法华寺,名为“北园”的作品展于济州岛药泉寺。 2011 10月举办第二回“明姬诗会”及画展(济州岛法华寺) 展览前言明姬展览 随笔很久以前就与画家结下缘分的诗人兼联合国敎科文组织的名誉大使Salah Stetie, 为了观览这次展示会, 特地不远万里从法国来到济州岛。Salah Stetie先生1929年出生在黎巴嫩, 虽然已年过八旬, 但仍然以其充满热情的嗓音朗诵三篇自己创作的诗。接着, 由僧尼来朗诵Salah Stetie的朋友叙利亚的著名诗人Adonis(1930~)写的诗“亚鲁亚德, 幻想的公主”。这次美术与诗的相遇, 虽然时间不长, 但是余韵无限。当天在座的尹凡牟敎授感叹道: 凡俗的爱情诗正如僧尼朗诵的那样, 通过个人(作者)的形而上学, 在这一将寺院变成向大众敞开的展示会的空间里, 使艺术能与宗敎发生交流,这就是“圣俗一如”的现场。画家姜明姬女士的半辈人生都是在海外度过的。她1947年生于韩国大丘,毕业于首尔大学美术系并且取得了硕士学位。与她同岁的同学林世泽是他的丈夫, 他们于1972年来到法国。这对夫妇也是第一对海外留学派畵家。1977年姜明姬于巴黎举办第一次个人作品展,此后在蓬皮杜艺术中心举办夫妻二人展,70年代他们一直在法国从事创作活动, 以后, 两人一起回国, 1981年在首尔旧基洞建立了国内最早的私立美术馆--首尔美术馆。当时, 首尔美术馆正式开始介绍包括新具象绘畵在内的西方美术, 又因其企划了许多有意义的作品展如“有争议的画家作品展”而在80年代的韩国美术界留下很深的印迹。以后, 夫妇两人又离开了首尔。在以后的20多年时间里, 他们在蒙古、戈壁滩、南美西南端智利的巴塔哥尼亚、南极、堪察加半岛、印度、也门、中国、非洲等世界各个角落留下了自己的足迹。其间, 姜明姬女士以自然为素材, 创造出许多抽象畵作品。以精神的力量和色彩的能量深刻地表现出心像风景。在法华寺的九华楼里展出的100多幅水彩畵和素描作品中可以感受到姜明姬画家如风一般的周游世界的旅行日志和思索的痕迹。 “北园”,色彩的再创造萨拉·斯泰蒂埃 (Salah Stétié) 国际美术批评家协会 荣誉主席(黎巴嫩)为了定义物质的原初状态---比其自身的各种组合更早,比造物主更早---天体物理学家找到了一种形象的出色表达:他们正是称这---状态为“原初混沌”。换句话说:一切已在未来之中,但又只是无从分辨的诸要素的一种滚沸状态。这些物质要素长久处于这种状态,其命运悬而未决,直到这一时刻来临:每一要素都通过一种内部和外部的运动,从其它要素中脱身而出,抵达了命名之时,它那与众不同的名字,它的身份的本质。 我们无法想象,在宇宙诞生之时,还有比这种被称之为“原初的”混沌更宇宙化的事物。什么是它的实体?怎样构成?密度如何?什么是它的色彩,如果那里已经有色彩的话?什么是它的行为和反应?从它的强悍有力却又无人在场的情况来想象,什么是它可能的喷射?什么又是它的变形和转化?它的可能性和不可能?它的坚定和绝境?是的,这就是诞生的绝对神秘,无从解释,也不被解释,但积极而又活跃,对眼睛而言,如果存在可以看见的眼睛的话,那是彼时:而在此刻,则是灯光前辈唤起的一种意识,如果这样一种意识能够出现的话。 谈论天体物理学家的“原初混沌”时,其实沿着同样的脉络---让我们叫它脉络吧---我同时也在谈论明姬纳夫纪念碑式的画作《北园》的逻辑:如果只从它的面积来看,它也许是当今世上最巨幅的画作。多么了不起的技艺壮举!这幅画的面积为5米x5米即25米。这是艺术家的一场战争,凭借她对色彩的天赋,也凭借色彩本身:而色彩作为“原初混沌”,正在大炉内滚佛,正在重新诞生各种光朿,正在细微地绽放,正在决定性地爆炸---所有这些都证明,不仅色彩被重新创造,而且那创造性的和重构性的关系至可能性也被重新创造,从某种意义来说,色彩棱镜的各个侧面,甚至感应得到的色调微妙变化,也被重新创造。明姬这幅强悍有力的,管弦乐般的宏伟巨画,这座《北园》,模糊了所有方向,是一条有着万千支流的大河之源,是喷发的火山口,一位大画家的全部询问都在其中迸溅,流淌。。。。。。这些询问直指她的艺术的根本要素---色彩,但也是色彩之间的各种关系,与光,或者与形式---面对这些询问,有着可能的答案,复杂方程的解决办法,艺术创造这一重大游戏的永远是暂时的抵达。奇迹在于,我们可以视之为实验的这幅作品,而它也确实是实验性的,它是面对着这位极具灵感的韩国艺术家在她生命过程中所能想象到的所有大胆而精美,观念或形象的作品:奇迹还在于,在她发动的革命中,这幅作品在其自身中完成,而又关闭于自身,所以,同时地,它对其自身富于未来的,而对其它作品而言,它们将在它身上找到新的出发点。 这幅画是一件博物馆作品(就像德拉克鲁瓦或莫奈在不可遏制的创造期的顶峰之作),却打破了所有博物馆之墙。在人类创造的永恒自由空间,它携着已经赢得的自由,前进。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