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湖南大学统计学院
释义

统计学院是湖南大学历史悠久、实力雄厚、学位层次(学士、硕士、博士)完整的院系之一,目前拥有经济学门类一级学科“应用经济学”下的三个学科专业博士授予权——统计学、国民经济学和数量经济学,管理学校经济管理类学科公共实验教学与研究平台——湖南大学经济管理数据中心,并与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建立了学科合作共建关系。

学院概况:

1946年,国立湖南大学成立商学院,下设会计统计系,招收统计学专业本科生;1949年商学院改名为财经学院,次年会计统计系分为会计学系和统计学系;50年代曾成立独立的湖南省统计干校,1960年相关干校合并组建湖南财经学院,计划统计系成为湖南财经学院最大的系;1995年计划统计系与经济信息系合并,组成信息统计系。2000年湖南财经学院与湖南大学合并成立新的湖南大学,设立统计学系,2005年在统计学系的基础上建立统计学院。

经过60多年的不断发展和几代统计人的不懈努力,统计学院已经建成统计学本科专业和统计学、国民经济学和数量经济学三个专业的硕士点和博士点,已具有统计学专业学士、硕士、博士三个层次的完整的学科结构,形成了从学士到博士的统计高级人才培养体系,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取得了较大成绩,在国内同学科中具有较大的学术影响和较高的学科地位。学院在风险管理与金融统计、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国民经济管理、数理金融与计量金融等研究方向上已经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居于全国领先水平,统计学科综合排名位居国内同学科前八名。经历60多年的办学历程,已为国家培养国民经济计划专业、统计学专业本科生近1万人,培养统计学、国民经济学、数量经济学专业研究生约500人。

统计学院下设四个系、五个研究所,并管理学校经济管理数据中心。四个系是:应用统计学系、国民经济学系、数量经济学系和情报学系;五个研究所分别是:应用统计研究所、国民经济研究所、数量经济研究所、城镇发展规划研究所和市场调查研究所。经济管理数据中心是面向学校经济管理类各专业的公共实验平台,本着“资源集中、服务共享、品牌建设、统一管理”的原则,服务经济管理类各专业学生5000多人,每年可提供实验机时30万人机时,承担学校经济管理学科各专业本科实验教学任务和学科建设实验任务,是学校本科实验教学、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该中心现拥有18间专业实验室和一个大型经济管理数据仓库,拥有台式微机800多台,专业教学软件20多套,设备总价值人民币1080万元。现共开设49门实验课程,主要实验项目289个,建立了完整的实验课程教学体系和学科研究实验基地。

统计学院现有教职工41人(含学校经济管理数据中心),其中,专任教师21人,实验教辅人员13人。在专任教师中,教授4人,副教授11人,讲师6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8人,在读博士教师11人。名誉院长贺铿教授现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兼任中国统计教育学会会长、中国统计学会副会长、全国统计教材编审委员会主任,是我国“大统计”思想的倡导者、实践者和著名统计学家。学院目前在校本科生近300人,研究生近100人。

统计学院秉承实事求是、敢为人先的办学思想,弘扬博学、睿思、勤勉、致知的院风,突出统计特色,以改革求发展,以创新求生存,开拓进取,与时俱进,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学院近5年共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等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课题约50项(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课题1项),在《经济研究》、《统计研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和《经济学动态》等CSSCI源刊发表学术论文共计30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译著20多部,共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奖励15项。在院学生有30多人次获得全国和省部级重要奖励,包括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科技作品竞赛优秀奖、全国统计专业优秀学生奖、全国社会调查报告奖、全国统计专业优秀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论文一等奖、国家奖学金、国家统计局局长奖学金等。

院领导成员:

行政领导——

院 长: 晏艳阳

副院长: 曾昭法

副院长: 张国田

院长助理:周四军

院党委领导——

院党委书记: 晏艳阳

院党委副书记:唐序斌

名誉院长贺铿致词

“大统计”思想认为只有一门统计学,并且认为统计学是研究大量数据的方法论科学,或者如《不列颠百科全书》所说的是“收集和分析数据的科学和艺术”。本人推崇“大统计”思想,既不赞成统计学属于数学范畴,也不赞成统计学属于经济学范畴,更不赞成“社会经济统计学与“数理统计学”分立的观点。

“大统计”是一种思想,而不是学科名称。我们提出“大统计”思想是因为有“小统计”思想存在,并且严重影响统计科学在中国的发展。“小统计”思想片面强调社会经济统计的独立地位,实际上是主张社会经济统计与数理统计分立,认为社会经济统计属于经济学的分支,数理统计学属于数学的分支。在“小统计”思想影响下,我国统计科学发展十分缓慢。现在,我国统计学界相当多的学者缺乏与国际统计学界交流的知识基础,统计实践工作也相当落后,究其原因都是因为长期受“小统计”思想影响的结果。“大统计”思想不主张两门统计分立,认为无论是社会经济统计学,还是数理统计学以及其它应用统计学都是统计学的分支学科。统计学的各分支学科都是研究不同方面、不同应用领域的统计方法的科学,都具有如何“收集和分析数据”这一共性,否则,它就不属于统计学。在考虑统计科学发展战略时应站在“大统计”的思想高度,既鼓励统计学各分支学科相对独立发展,又主张各分支学科互相融通。应密切联系统计工作实践,坚持以概率论和相关的其它数学理论为指导,以应用领域的“实质”科学研究为基础,抓住统计实践中各个工作环节上突出的理论和方法问题进行研究。

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这两个问题相关连但并不等同。学科建设考虑的是应当研究什么问题和怎样研究这些问题;专业建设考虑的是应当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和怎样培养这样的人才。由于“小统计”思想在继续影响着统计专业的建设,在高等教育中两门统计现象(主张社会经济统计与数理统计分立)依然存在。面对统计实践中的大量问题,高等学校统计专业的教学内容中反映不够。在统计专业建设问题上,实际上一部分同志思考的是在培养数学人才,另一部分同志思考的是在培养经济学人才。本人认为正是由于这种指导思想上的偏离,影响了统计人才培养,制约了我国统计事业的发展。所有学校的统计专业不应只培养一种模式的统计人才,不同学校应该根据自己的优势有侧重地培养统计理论人才,或侧重某个应用领域的应用型统计人才。根据不同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会有较大差异,但不应当脱离培养统计人才这个基本的目标。专业建设的核心问题是课程设置和规范课程内容,课程设置主导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统计理论人才应当设置较多的数学课程,目的是让学生能对各种统计方法有较深刻的理性认识;培养应用统计人才应当设置较多的相关应用领域的专业课程,目的是让学生如何能将统计方法正确地运用到相关领域。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中将统计学专业列归理学门类,属于专业目录中的第一级专业,并且规定在授予学位时可视情况授予理学学位或经济学学位。本人认为这是一个进步,但又不完全合理。按照“大统计”思想,统计学可以划分为统计理论、统计方法和应用统计三个层次。统计理论是关于统计方法的理论认识与探索;统计方法和应用统计是关于收集和分析统计数据的技术与应用研究。本人主张把统计学专业列在管理科学门类中,而不主张列在理学门类中。

湖南大学统计学院有着六十多年的统计教育历史,全院师生员工秉承湖大人 “实事求是,敢为人先”的光荣传统,发扬“博学、睿思、勤勉、致知”的校风,愿携手各位同仁为我国统计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不懈努力,共创统计的美好明天。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4 7:2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