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湖光岩水怪 |
释义 | 湖光岩位于广东省湛江市西南18公里的地方,是一个面积只有2.3平方公里的湖泊。它的形成源于16万年前这里的火山爆发,后来积水成湖而成。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在湖光岩里就陆续有了湖怪的传言,很多人在那里看见了一个形体巨大的生物。就像传说中的天池水怪一样,人们都说,在湖光岩里也有一个神秘的动物存在。 湖光魅影概述:湖光岩位于广东省湛江市西南18公里的地方。这是一个面积只有2.3平方千米的湖泊。它的形成源于火山。16万年前,这里的火山爆发,后来积水成湖。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在湖光岩里就陆续有了湖怪的传言,很多人在那里看见了一个形体巨大的生物,就像传说中的天池水怪一样,人们都说,在湖光岩里也有一个神秘的动物存在。 主持人:大家好,欢迎大家收看今天的《走近科学》。现在问问大家,您知道不知道我们国家大陆上最南端的城市在哪儿呢?可能很多人都得要先想一下,说实话,如果不做这节目,我也说不清楚,这个城市就是著名的湛江。咱们今天要讲的这个事情就发生在湛江。距湛江西南十八公里远的地方,有一个很小的湖,这个湖也就是二点几平方千米,人们把它叫做湖光岩。据很多人说,在这个湖光岩当中似乎存在着一种不明物体,时隐时现的,虽然说很多人众说纷纭,但一直没有什么有力的证据,直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的时候,有一位老先生,当时去这里游览风光景色,然后站在制高点上,无意之中俯瞰整个湖面,却也看到了人们传说当中这个非常奇特的这么一个不明物体。 1999年5月18日,何均发一大早就来到了湛江市西南的湖光岩风景区。何老先生是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今天他是应邀来给湖光岩拍照的。初夏的湖光岩天气很好,能见度也很高,非常适合拍摄湖的全景。 上午十点左右,何老先生登上湖光岩风景区的最高点----望海楼,这里居高临下,整个湖面一览无余。一切准备就绪,何先生开始按动快门。但就在这时,他突然发现平静的湖水出现了波动。 湛江市民何均发:那几天天气非常晴朗,天气非常好,我就在底下,拍完底下的照片以后,我就上到那个湖光岩的最高点,望海楼,在那里,我就往湖里一看,就看见个黑影,旁边陪同我的同志就叫了,龙鱼,龙鱼。没有什么风,也没有什么云,所以湖面没有什么很多反光,湖面也很平静,所以水也很清澈,水下的东西就看得比较清楚。看见就是一个长长条的黑影,像那儿有个鱼头和尾巴一样,那个黑影,慢慢地在游动。 主持人:我现在拿着的就是当时,也就是1999年5月18日这一天何老先生拍摄到的这张照片。那么说实话,一开始看这个照片的时候,我没感觉到这个能说明什么问题,因为看起来中间就是这么一抹红而已。我们现在把它放在大屏幕上对比一下您可以看到,大屏幕上就更不容易看出来了,老先生凭什么说它就是一个很奇怪的生物呢?当时我们是半信半疑的,但是在后来的采访过程当中,发现不仅仅是他这么说,当地的很多人,而且有些游客呢,也说自己曾经有过类似的遭遇,所以说,对于这一张,应该说是第一手记录下来的图像资料我们还是要非常认真地去对待它。 当时老先生说,拍的时候正好是早晨九十点钟,阳光非常好,湖面应该说是景色很漂亮的,我们也看到:蓝绿色的湖水,旁边是绿树,这个情景就很让人陶醉,就在这个时候,老先生拍下了这样的照片。那么老先生拍的这个照片当中,这样一个形状的东西它是什么呢?在我看来,就好像是一只对虾趴在这儿一样,仅是形状而言,而且这个颜色上,似乎我们又感觉不到它真的是生活在水中,到底这里面存在着什么问题呢? 湖光岩坐落于广东省湛江市的西南部,这是一个面积只有2.3平方千米的湖泊。 湖光岩的形成跟火山有关。16万年前,平地一声爆响,炽热的岩浆、水蒸气和岩石碎屑冲天而起,火山爆发。后来,火山安静下来,留下了很深的火山口。随着时间的推移,大气降水不断汇集于此,湖光岩最终成湖。 南宋建炎三年,即公元1129年,当时的宰相李纲途经湖光岩,目睹湖光映照岩壁,光彩动人,于是,挥笔写下“湖光岩”三个大字,从此以后,湖光岩的名字就一直沿用到了今天。 湖光岩出现在空旷的平地上,在湖的四周我们很难发现火山遗留的痕迹。这一点与同样是火山口湖的长白山天池有很大不同。地质学家告诉我们,湖光岩这样的湖泊,准确地讲应该叫做“玛珥湖”。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施少华:一般的火山湖就像长白山天池这样的,它有一个椎状的喷发体,然后在这个山顶上口子上形成的湖。这个湖光岩它的特点就是地面比较的平,你看不出一个椎状体。还有一个就是周围的喷发岩体也很少。这个最早在德国的玛珥地区发现的这个湖泊。 “玛珥”是一种火山类型,因此玛珥式火山爆发后形成的湖泊就被称为“玛珥湖”。在我国,湖光岩这样的玛珥湖也被称为“低平火山口湖”。 湖光岩是我国现存最典型的“玛珥湖”。它至今已经存在了16万年之久。这里的水非常清澈,当地人告诉我们,天气好的时候,湖水用清澈见底来形容毫不过分。但是,就在这样一个清澈的湖里,却流传着许多离奇的传说,同时当地人也发现了很多让人费解的神秘现象。 当地渔民:最奇怪的是那个垃圾,好像树的那个树叶,秋天那个树叶掉进去,一点也看不到。太阳下山了,农民在那里养鱼放牛,就看见大鱼,鱼鳞这么大,巴掌这么大。它的胡子长长的,就是龙鱼。我看见一条,就是它的尾巴红红的,没看见这个头,起来就好大好大。 老乡们常年生活在湖光岩周围,从前他们常在湖中打鱼、游泳,但自从发现湖里神秘巨大的物体之后,他们再也没敢靠近湖水。 但是,站在湖边,我们却很难把这一汪清澈的湖水和传说中那些神秘的现象联系在一起。那么到底大家说的是真是假?这些现象是道听途说还是真实存在呢? 在湖边,当地人还告诉我们,这是一个完全封闭的湖体,它跟外界没有连通。而这一点,我们在地质学家那里也得到了证实。 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嘉麒:玛珥湖简单说它就是个比较圆形,近于圆形的这么一个类似于锅状的这么一个封闭的火山口,然后火山口积水以后就变成了湖了。它的典型的特征就是圆,而且是封闭的。封闭以后呢,积水就水不带出,外面的水也不带入,这样水体实际上就是当地形成的。但是这个水主要还是大气降水。 专家告诉我们,湖光岩水体相对封闭,它没有受到外界水系干扰,所以这里保留了地球沧海桑田巨变的大量证据。那么,湖光岩里到底隐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这些神秘现象的背后又有怎样的科学解读?湖里的不明物体究竟是什么呢? 在湖光岩的南岸,坐落着国家体育总局湛江市潜水运动学校的训练基地。这里的教练员和运动员告诉我们,何老先生在湖里看到的神秘身影,他们也曾经不止一次地看到过。 湛江市潜水学校校长石波:谁说我都没信,结果几个划水教练都看到了,那就像一面旗帜一样的。有浪,那天风平浪静的,忽然起浪,而且那个脊梁就像一面小红旗一样飘在水面上。 潜水学校教练莫东松:脊背大概就像潜水艇似的,尾巴亮起来比脊背高。 潜水学校教练 苏俊:起码我感觉到比我的船应该要长一点,这个船不到六米,五米多,应该比我的船还要大。 莫东松和苏俊都是湛江市潜水学校的教练,他们常年带领队员在湖光岩中进行训练,这片水域他们非常熟悉。但当一个不明身份的巨大身影突然出现在他们眼前时,大家也吃惊不小。 仔细观察之后,他们发现所谓的“龙鱼”其实更像是一条大鱼,而且通过目测分析,这条鱼的长度大约在7米左右。 苏俊:我当时估计了可能有七米左右。 记者:那么长啊? 苏俊:七米左右。当时我就想开船过去,当时就在这个码头,想开船过去。当时有几个朋友也往船上跳,当时有一个朋友把脚还扭了,结果我还没出去,就下去了。 记者:那么快的时间,几分钟? 苏俊:大概前前后后也就一分钟左右吧。 一个闷热潮湿的午后,一个身长7米的庞然大物,一分钟后它又悄然消失于水中。这个神秘的身影到底是什么呢? 望海楼是整个湖光岩的最高点,高于湖面约90米,站在上面,湖光岩的整个水面一览无余。 为了弄清楚照片中庞大的身影究竟是什么,它的个头到底有多大?拍到照片以后的第二天,何均发再次来到这里。 何均发:后来就分析这个鱼到底有多大,知道这个鱼很大,但是有多大,这个没办法来确定,后来过了两天以后,我就请这个风景区用一个快艇拖了一个一米乘一米的塑料板,泡沫塑料板,上面画一个圆,这个就是一米直径的,拖过来,以后在同样的地方,用同样的镜头再照,照了以后,两个照片来对比。对比的结果呢,这个鱼大概跟那个快艇差不多那么大。大概是三米到五米之间这样。 主持人:何老先生当年就有这样的想法真让我们挺佩服的。能够留下这么一手对比的资料,他后来就找了一个一乘一的这么一块米菠萝,就是塑料泡沫板,然后放在汽艇旁边,进行两张图片的对比,回到原来那个位置,当然我们说这不可能是特别精确的,但是我们观察一下下面的树梢,就能发现基本上是在同一位置,这么比完了之后,我们明显地能够看到,这个所谓的不明物体,它肯定是要比这个一乘一的塑料板要大很多,同时基本上是接近于这个游艇这么一个大小,这么算下来的话,估计这个东西还真的是 有五到六米,或者说这个现象真的表现出来的是五到六米。如果说,它是大鱼的话,这种猜测也站得住脚,但问题在哪儿呢?就是整个湖光岩不过是2.3平方千米,这么小的一个地方有可能会出现这么大的生物吗? 陈宇炜是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多年进行藻类生物学研究。为了弄清楚湖光岩的水中营养物质含量是否丰富,是否有适合大鱼生存的饵料,2007年年底,他曾对湖光岩中的水样进行了化验分析。 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陈宇炜:带有一点绿色的,这就是里面的浮游植物,浮游藻类吧,当然现在的种类只有到显微镜底下才能鉴定,但是可以说这里面有一些比较大群体的藻类。 藻类在自然界中几乎到处都有分布,在地震、火山爆发、洪水泛滥之后,它们是最先的居住者。在所有的生物中,藻类是最简单、最原始的生命。它们大约出现在距今35到33亿年前,是地球是最早出现的、具有光合作用的生物,有了藻类才有了氧气,有了氧气,地球上其他的生命才开始慢慢地出现。 陈宇炜:这里面因为除了这个藻类这些是植物了,还有一些浮游动物,小虫子一样的,跳来跳去,我这样看不清楚,这些小的浮游动物可以利用这些藻类作为食物,而这些浮游动物又成为这些鱼类的饵料,所以在海里面,湖里面都是这个情况,所以它是间接的食物就是这么来的。这也就是一个食物链的关系,从最最初级的生产者,就是藻类。 任何动物要生存都离不开食物,体积越大需要的食物量也就越大,陈博士告诉我们,湖光岩中藻类丰富,饵料充足,因此完全有鱼类生存的条件。而这一点,我们在当地老乡那里也得到了印证。 村民:我爷爷讲他小时候看见一条大鱼,有三间屋那么长,最长的十多米 村民:大鱼我知道,都看过,天下雨的时候,天很快要下雨了,就看到大鱼很大的,在上面游来游去。看到几百斤的有。有一米多两米长都有。看到那个好像前几年我们都看到,天不好的时候,它就会起来。 湖光村因湖光岩而得名,从前村里人多以打鱼为生,湖光岩是他们的生财之道。后来,湖光岩变成了保护区,村子里的人也就改了营生,尽管他们不再打鱼,但是,对于湖里有大鱼的传说,他们始终深信不疑。 但湖光岩只是一个面积不大的火山口湖,这样的湖泊在我国数量众多,按照北方人的说法,这样的湖最多也只能叫做“水泡子”,难道在这样一个水泡子里,真的生活着体长五到七米的大鱼吗? 带着众多的疑问,我们的记者来到了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曹文宣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是一位水生生物学家,在鱼类分类学、鱼类生态学及其应用领域的研究方面均有深厚的造诣。那么,对于照片中的这个被人们称为“龙鱼“的神秘身影,他会给出怎样的答案呢? 中国科学院院士曹文宣:我刚才分析就是说有两种可能,一种就是随着改革开放,从国外引进一些观赏鱼类,像这个金龙鱼这样子的鱼,它可以长成红颜色,也可以长到九十多厘米长。银龙长得更长一些,长到一米多长。放生或者是逃跑,它跑到那个里头去了,也可能。 龙鱼是骨舌鱼目骨舌鱼科鱼类的统称,由于龙鱼的舌头呈骨咽状,所以在南美产地俗称“长舌鱼”。在东南亚和中国香港等地,把它叫做“龙吐珠”,而在中国大陆,称它为“龙鱼”。 龙鱼是远古时代遗留下来的鱼种,在亚洲、南美洲、澳洲、非洲都有出产。 现在在国内流行饲养金龙鱼和银龙鱼。据说,银龙鱼的鳞片受到光线照射时,会反射出粉红色或橙色的光辉,这是其他观赏鱼所不具备的。因此,这种龙鱼有着极高的饲养和观赏价值。 但是,记载中金龙鱼的长度不足一米,银龙体型略长,但最长的记载也不足1.2米,这个尺寸显然和我们照片上的这个不明物体相去甚远。那么,如果不是龙鱼,它又会是什么呢? 曹文宣:中华鲟也有可能,因为这么多年了,从九十年代,八十年代末期开始,他们就陆续地,福建人、广东人都从中华鲟研究所买这个鱼苗养的,养了卖,卖了吃的,有可能有的人抓到了,把它放到里面去,也可能他们自己把它放到里面去,这都有可能的。所以这个说不准,我是说长这么大的鱼,有可能通过人为的活动,把它放到里面去。 中华鲟是地球上最古老的脊椎动物,距今已有一亿四千万年的历史,是和恐龙同时期的动物。 中华鲟是一种海河洄游性的鱼类,它们平常生活在海洋中,每年春夏之交,它会从海洋进入长江口,上溯三千多千米,于秋季到长江上游的金沙江产卵繁殖,这个时候,人们经常可以在长江里捕获到体型巨大的中华鲟。那么,湖光岩里的神秘身影会是中华鲟吗? 对于这个问题,曹文宣院士的学生、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研究员何舜平提出了和自己老师完全相反的观点。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何舜平:目前,在我们中国发现过的,这么大的水生生物的话,在淡水环境里面,最大的就是中华鲟或白鲟,白鲟的话,在一百年以前,记录过有七米,但是就是说在后来解放以后,在我们研究的这种鱼类的过程中间,我们没有发现过超过五米的白鲟。然后中华鲟的话,一般也三四米那么长,我们在葛洲坝那边做人工繁殖也可以看见很多,那么在湛江湖光岩这么一个地方的话,他不可能有鲟鱼跑到里面去。 主持人:虽然专家们有不同的看法,但是我们从中也可以总结出来一些共性的东西,那就是怀疑是中华鲟之类的,像这样的鲟鱼也是有一定程度的可能的。因为本身我们说鲟类它是一种洄游型的鱼类,所以管它叫鲟吗?本身这种回游性的鱼类它就是要在淡水当中去产卵,然后的成年期是要在海水当中度过,等它繁殖的时候又要重新返回它的出生地。虽然如此,而且在历史上曾经有过中华鲟在珠江当中产卵回到大海当中去生长的先例,但是这个地方多少年没有见过这样的情形。而且从表面上来看,本身湖光岩它是一个完全封闭的水系,与外界没有什么联系,就算是有中华鲟想要来这儿的话,它是怎么通过陆地到达这里的呢?这就很让人费解了。看来对于湖光岩我们还得做进一步调查。欢迎大家明天接着收看《走近科学》。 湖光魅影(中)龙鱼之谜 概述: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湖光岩里大鱼出没的消息就不绝于耳。目击者中既有当地人,也有外地游客,大家的描述也都十分相似:体型巨大,神出鬼没,人们叫它龙鱼,但它又不同于现实生活中的龙鱼,它不是中华鲟,也并非水藻聚集的巧合。专家提出新观点:所谓龙鱼其实就是一群结队出行的鱼,但实际情况并不如人们所猜测。 在我国的广东省湛江市,有一个面积不大的湖泊,叫湖光岩。据说,在湖光岩里,有一种叫做“龙鱼”的神秘动物存在。 湛江市民何均发:往湖里一看,就看到一个长长的黑影在慢慢地动,旁边的这个人就叫龙鱼龙鱼。 在湖光岩风景区内,坐落着国家体育总局湛江市潜水运动学校的训练基地。这里的运动员和教练员们也曾经多次目睹过湖中“龙鱼“的神秘身影。 国家体育总局湛江市潜水运动学校校长石波:几个划水教练都看到了,那就像一面旗帜一样的。有浪,那天风平浪静的,忽然起浪。 国家体育总局湛江市潜水运动学校教练莫东松:脊背大概就像潜水艇那种似的,尾巴比脊背要高。 国家体育总局湛江市潜水运动学校教练苏俊:起码我感觉到比我的船应该要长一点,这个船不到六米,五米多,应该比我的船还要大。 闷热晴朗的午后,身长七米的庞然大物,突然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一分钟后它又悄然消失于水中。这个被当地人称做“龙鱼”的神秘的身影到底是什么?所谓的“龙鱼”会不会只是一条体型巨大的鱼类呢? 为了找到答案,走近科学的记者带着拍有龙鱼影像的照片,来到了位于武汉的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向权威人士进行请教。 中国科学院院士 曹文宣:有两种可能,一种就是随着改革开放,从国外引进一些观赏鱼类,像这个金龙鱼这样子的鱼,它可以长成红颜色,也可以长到九十多厘米长。银龙长还长得更长一些,长到一米多长。另外中华鲟也有可能。 主持人:曹院士说了,有可能是金龙鱼,也有可能是中华鲟,但说实话,金龙鱼长不了这么大,干脆就被否定了,那中华鲟有没有可能呢?历史上有过记载,中华鲟曾经在珠江里头出现过,但可惜再也没有人看见,因此说,它本身生活在长江当中,千里迢迢地跑到这儿来的可能性根本没有,除非有好事者把它带到这里,放生在这个湖光岩当中。但是中华鲟它是一种洄游性的生物,它的成年个体是需要在海水当中生活的。因此从这个角度讲,似乎也说不太清楚,所以咱们中科院水生生物所的专家认为,如果判断它是中华鲟的话,应该是站不住脚的。那么这样我们被迫去考虑另一个问题了,那就是当时何老先生拍的这个照片我们能够看到,蔚蓝色的湖水,然后呈现出来的影子是什么颜色呢?影子是红色的,这是不是告诉我们,它是一种类似于赤潮一类的、某种藻类的集聚、富集呢? 水藻有很多种,大体上可以分为蓝藻、绿藻、红藻、硅藻和钾藻几类。单个的水藻我们的肉眼根本无法看到,只有借助于显微镜我们才能看清它们的模样。而现在画面中我们看到的大片绿色,是由于短时期内蓝藻大量爆发,聚集在一起形成的,这种现象被称为蓝藻水华。蓝藻聚集能够形成水华现象,而红藻也有同样的习性。现在大家看到的就是红藻大量聚集的景像,这种现象被称为赤潮。那么,照片上这个神秘的身影会不会只是一群偶然聚集在一起的红藻呢?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陈宇炜:像湖光岩这样的湖,是一个典型的,应该来说从水质状况是一个比较典型的淡水的湖,应该来说发生赤潮的可能性是很小的。就是说,即使它有大量的这个藻类增殖,应该是叫水华,可能是偏绿一点。 陈博士告诉我们,出现在淡水中的藻类聚集现象人们叫做水华,而海洋中出现的藻类聚集则被称为赤潮。这主要是因为生活在淡水中的藻类是蓝藻,而在海洋中生活的才是红藻。湖光岩是典型的淡水湖,因此,照片中这个像鱼一样的东西不会是红藻大量聚集形成的。 何舜平是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多年从事生物多样性与资源保护工作,看到何均发老先生拍摄的照片,他直截了当,做出了如下的解释。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何舜平:我觉得如果长期一个封闭的2.3平方千米的这样一个湖里面生活着这样一个大鱼,而且还不止一个的话,这种可能性比较小,因为它从食物或者这个空间来考虑的话,也不太可能。所以我觉得你给我看那个图片里面,有一点好像身体弯曲的一个阴影。我认为它是三个以上的个体,所以说一个大概一米左右,如果是四个的话,就是八九十厘米的东西,所以我认为还是一群鱼会在那个地方。 鱼类在生命活动中有一种迁徙活动习性,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洄游。洄游具有定期性、定向性、集群性和周期性等特点,鱼类正是凭借这种洄游活动满足它在某个生活时期需要的外部条件,使它的种群繁衍得到可靠的保证。按照产生洄游的原因及目的,可划分成生殖洄游、索饵洄游和越冬洄游三类。而无论哪一种洄游,鱼类都会结伴集群。 那么,会不会有这样的一种可能,大家看到的湖光岩里的大鱼正是一队集群洄游的小鱼?所谓的“大鱼”是不是只是人们的误判呢?就在这时,我们的记者得到了一个消息,传说中的龙鱼再次现身湖光岩,而且这回它们的确是集群出现的。 杜春富是原湛江市委常委、湛江军分区政委,他长期热心于湖光岩的研究工作,但由于本职工作的关系,他从未公开在媒体上讲述自己在湖光岩的见闻。2007年离休以后,他首次就湖光岩里“龙鱼”目击事件接受媒体采访,向《走近科学》记者的公开了他的一次特殊见闻。 湛江市民杜春富:所有的媒体我都没有讲过,作为新闻媒体采访,你们是第一次。我那次看到也是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根本不是去为了看金龙鱼,就是陪着领导,我们星期天的时候转场,从雷州到吴川,中间,正好一个中间点顺便到湖光岩去看一看。 湖光岩位于雷州半岛东北部,在湛江市西南十八公里的地方。杜春富自己也记不清来湖光岩有多少次了,每次有外地的客人,他都会陪着来这里看看。 到了湖光岩,必定要登上望海楼,站在上面,不仅可以俯瞰湖光岩,而且还能够看到远处的东海岛,但是今天,杜春富怎么也没有想到,几分钟后,他们将目睹一幕奇异的景像。 杜春富:我们是11:50分上去的,当时天气非常晴朗,并且一点风都没有,整个湖面像镜子一样,但就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登到三楼的时候,哗,就是一条鱼跳起来了,我说跃然水面,它是跳起来的,它不是游在那里,就是五六条一下子跳起来了,那么大的鱼一跳起来,那个浪花就飞舞了。 记者:有多大? 杜春富:可能有三四米长,因为我们就是炮兵出身的,目测距离,都当过炮兵,目测的,像一般的,这么点小鱼也看不到的。所以,心里有这个,原来有这个悬念,听别人讲过有,我们能不能看得到,也没有说一定要去看那个东西,哗地一下有了,我说,金龙鱼,赶快去看,所以我们注意力都集中在那里。 记者:金龙鱼? 杜春富:我说的金龙鱼是引用了他们过去的说法叫金龙鱼。实际上按照我的观点就是很大的鱼,我看那个脊背黑黑的,肚皮有点白,但是我感觉,不像传说中描绘的是一种龙头鱼身,不是这样的,就是很大的鱼。 一个神秘的身影,在湖中不断闪现,密度越来越高,数量越来越多,而且表现也越来越离奇。那么,这一切究竟是真是假,湖中是否真的存在一种未知的生物?它们真的曾经上演了一场如此神奇的演出吗?看到我们疑惑的表情,杜春富特意拿出了当时拍下来的两张照片。 杜春富:我过会儿叫你看一个,我自己制作的它整个运动的过程。首先就是几个跳起来,跳起来以后呈一路长龙阵、鱼贯而行向观海楼方向游来。 主持人:这个就是我们当时看到拍摄的画面,我们可以看到,形成的这个水线,如果是平时我们自己来看的话,可能谁都不太注意,但是他们却发现了其中一些细节,比如,中间这个部分,现在这个就是另外一张放大了的这么一张照片,我们看到,如果你硬要说中间这条黑线是首尾相接的一条条鱼的背部的话,也确实有这种可能,但是按照杜春富的说法,这个应该是一大群鱼,而这一大群鱼个头还都不小,一般也都是三四米,最长能够达到六米,另外他非常确定,因为根据他目测的结果,而这个目测不是凭感觉,是凭他经过炮兵训练之后得出来的一个一般性的结果,所以这个就比咱们常人的目测可能要更加符合实际一些。但是杜春富他又认为,如果说这个现象是由一大群的小鱼构成的话,他不认同,另外,何老先生也不认同这个看法。 何均发:我觉得不太可能,因为这个鱼即使集中,也不可能那么像那个鱼的形状,而且不止一次,另外湖光岩的这个小鱼,一般都半透明的,它不是那个,颜色没那么深,所以我觉得不太像。 除了颜色上的差别以外,何老先生还告诉我们,他曾经不只一次拍到湖里的大鱼,这些照片都是佐证。从照片上看,这个红色的身影它们的形状都非常相似,像是一条鱼的样子。如果一定要说这是一群鱼的组合,那么为什么每次都会这样巧合,它们的样子都能如此相似呢? 望海楼是湖光岩的最高点,何先生告诉我们,他所有的照片都是在这里拍摄的。 那么,会不会有这样一种可能,因为拍摄者与被摄物体距离太远,使人的判断出现了误差呢? 带着何老先生拍摄的照片,我们来到了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张永红是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多年从事摄影测量与遥感的专业研究。让人意外的是,看到何老先生拍摄的照片,他却给了我们这样一个答案。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张永红:不知道您注意到没有,这两个照片,您不是说相隔一天拍的吗,可是它上面这个水的这个颜色非常不一样,这个照片上面的水是我们正常看到的水,这个照片的水里面有很多小红点,很小的颗粒,这个看起来很难让人相信。 记 者:能说明什么问题呢? 张永红:一个就是这个相纸的质量可能不是很好,它也会出现这种颜色,或者出现这种颗粒。还有一种可能就是说这个照片就是经过了一些特别的处理,是加了很多人为的因素,这个照片可能就是一个虚构的照片。 尽管照片上的小红点非常模糊,要仔细看,才可以看得清楚,但它的出现还是使人对照片的真实性产生了怀疑。张永红告诉记者,由于没有看到底片,所以照片究竟是真实记录还是人为处理过,现在还很难说清楚,一切只有等看到底片以后才能下结论。同时,他告诉记者,这张照片上这个参照物的对比实验也不够准确。 张永红:这个主意倒是挺好的。但是这个里面还有几个问题,我觉得主要有两个问题,第一个他能保证,他可能能够保证在同样的位置拍这个地方,但他不能保证两次拍的时候,那个相机的角度一样。这个很难保证。这个很难保证非常准确,即使稍稍地偏转一下的话,那个差别会很大。这个角度。俯仰角。对对。尤其如果距离越长的话,那么这个大小的变化会越大。 为了说明问题,张永红特意拿办公室里的温度计做了下面的实验。 张永红:我们可以用这个温度计放在地上,照两张照片做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一下角度的问题。换个角度。但是保持同样的距离,几乎是一样的距离。 主持人:现在这个温度计就是我们当时请张老师拍照的时候的温度计的实物。是多长呢?我们当时量了一下,它是23厘米,但是明显地,因为拍摄的角度不同,所以我们看到似乎这边更加长一些,而这个要短一些,根据最后测量的结果,这个是多长呢?这个差不多15.92厘米,而这个大概只有9厘米多了。因此我们说,同样的物体就是因为拍摄的角度有俯仰之间的不同,所以最终导致在照片上呈现出来的大小就完全不一样了。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就很怀疑,何老先生当时拍到的照片能否很准确地说明这个问题了,也就是说,老先生拍到的所谓这一圈阴影的、这个不明的物体是不是他分析的那么大,恐怕老先生分析的也许并不客观。当然了,也许有朋友会说,这儿不是有两个非常明确的参照物吗?两棵绿树,我们拿这个树作为一个具体的比例不就行了吗?或者更精确一点,我们找上几片叶子也可以完成,但是这只是理想状态,事过境迁,眼看就快十年了,如果我们再过去找这两棵树,能不能找到这是一个问题,再有呢,树上的叶子能不能准确地给我们标示好方向位置,也是一个很让人头疼的因素。因此在这种情况之下,原本显得似乎有说服力的图片,这样一下就变成了一个没有太大用处的一个旁证而已,到底我们能不能找到问题真正的答案呢? 黄坤伟是湖光岩风景区管理局局长,他也是一位龙鱼目击者。据说,早在何均发老先生拍到龙鱼照片之前,1998年5月28日,黄坤伟来到湖光岩工作不久,就已经在望海楼上看到过这个神秘的身影。 黄局长:大概下午三点多钟的时间,陪着国防大学60位将军上望海楼,那时候我刚刚到景区来工作还不久,才十几天。导游说,马上很惊讶地,湖面上有两条龙,结果我们大家往那儿看,真的有两条龙。那种就是大鱼,很长的,四米多长那种鱼类,那时候我们大家都很惊讶,这个湖里面有这么大的鱼,那么记者问以前有没有,我说我也不知道,我也刚到这个地方来,后来下来以后,那个记者他说这是什么鱼呀,什么名称,我说龙鱼吧,龙鱼从那时候开始就传开了。 黄坤伟告诉我们,他看到龙鱼的时间是在1998年,当时一条大鱼突然出现在平静的湖面,惊讶之中导游喊出“龙”字,而鱼的体形又很大,所以黄坤伟随口给鱼起了“龙鱼”的名字,这个“龙鱼”出现的时间大概有十分钟,十分钟后,它们集体下潜,消失得无影无踪。 按说,十分钟的时间足够人们拍照,但采访中我们并没有看到一张当时拍到的照片,这就更加深了我们的疑惑,难道此次“龙鱼”事件纯粹是一次炒作,所谓的“龙鱼”真的是无中生有吗? 看来只有找到当时事件的其他目击者才能解开我们心中的疑惑,于是我们开始和黄局长提到的国防大学进行联系。 记者:您好,请问是国防大学吗? 国防大学教师:对。 记者:我是中央电视台《走近科学》节目,我有个事情想跟您了解一下。是这样的。我们听说在1998年5月28日的时候,我们学校将军班有60位学员去参观湛江湖光岩的时候,看见湖里有一种大鱼,所以希望了解这方面的情况。不知道是不是可以推荐其中的几位学员接受我们的采访? 国防大学教师:第一个是学员早就毕业了,当时学员哪一个班次、哪一批学员不知道,就是知道这个班次学员,都已经毕业十年了。 由于时间久远,学校已经无法再联系到当年的龙鱼目击者。也正因为没有旁证,目击者都是当地人,因此不由得我们对所谓的龙鱼事件开始产生怀疑。 在世界各地,流传着许多水怪的传说。尼斯湖水怪,是地球上最神秘也最吸引人的话题之一。在中国,除了在长白山天池有人目击“水怪”,在新疆的喀纳斯湖,在四川的列塔湖、湖北的双潭湖,也有不少人声称他们见到了传说中的水怪。 然而,许多年过去了,水怪的真相不仅没能彻底揭开,反而愈加扑朔迷离。但与之相反,水怪出现的地方,名声却开始越来越大,有的甚至因此而成了著名的旅游景点,水怪变成了当地人的财富。于是水怪的话题变得更加敏感,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怀疑,所谓的水怪传言究竟是真是假,是杜撰的故事还是真实的存在?所有的一切会不会只是当地人为了开拓旅游市场而编织的一个美丽谎言?湖光岩会不会也存在这种情况呢? 湖光魅影(下)探秘湖光 概述:湖光岩里有大鱼,但从来没有证据证实。1999年,一张照片的出现打破了湖光岩的沉寂,但照片上一些不显眼的红色斑点却引起了专家的怀疑,所谓的龙鱼事件会不会只是一场人为的闹剧呢? 为了揭开龙鱼的神秘面纱,潜水员携带水下摄影机下潜进行探密并拍摄了珍贵的资料。 在广东省湛江市西南,有一个名叫湖光岩的湖泊。传说,在这里,有一种叫做“龙鱼”的神秘动物存在。 国家体育总局湛江市潜水运动学校校长石波:整个背鳍都露出来了,就像一面红旗一样的。 湛江市民杜春富:游过来以后,就是整个一群鱼下潜,下潜的时候,可有几亩地大的那个波浪出来。 何均发是龙鱼照片的惟一拍摄者,他告诉我们,他曾经不只一次地拍到湖里的大鱼,这些照片都是佐证。但让人意外的是,专家在仔细看过照片之后,却发现了其中的异常。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张永红:照片的水里面有很多小红点,很小的颗粒。 尽管照片上的小红点非常模糊,但它的出现还是使人对照片的真实性产生了怀疑。那么,这张照片究竟是真是假?传说中的“龙鱼”是真实存在还是杜撰的故事呢? 冯严是中国摄影家协会影像鉴定中心筹备委员会的技术总监,2007年,他曾经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对炒得沸沸扬扬的华南虎照片进行了真伪之辨。 中国摄影家协会影像鉴定中心筹备委员会技术总监冯严:在底片上造假是非常困难的,因为传统的是135底片,底片的构造有药膜层,还有一层保护层,如果想在底片上改变影像的话,是非常非常困难的。 由于底片的构造特殊,所以除非专业人士,一般的造假者并不会选择直接修改底片的方式来造假。但是,在数字影像处理技术十分发达的今天,会不会有这样一种可能,照片先通过计算机处理后,再用传统相机翻拍显示器,这样尽管照片已经经过处理,但从底片上看并没有任何异常,那么,镜头里这张所谓的“龙鱼”照片会不会也是这样形成的呢? 冯严:数字摄影和传统摄影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它的感光的载体不一样。因为数字摄影感光载体主要是采取CCD和CMOS两种芯片来对影像进行感光,所以它的像素排布是呈规律性的,传统影像是使用银盐影像来成像的。马赛克就是一个一个的像素,这种排列它不是规则性的,这是银盐的,因为银盐不可能是规则的。 银盐是一种化学物质,它是传统胶片影像的感光材料,银盐在底片上分散排列,形状很不规则。而数码照片则完全不同。 通过这一点,冯岩就可以肯定,这张照片并非人为地处理和虚构,它是一次真实客观的记录。而对于照片中模糊的小红点,冯严也做了这样的解释。 冯严:你所说的这个红点,就是胶片根据感光材料,根据当时的光线来确定,比如说感光材料的感光度比较高,当时光线比较暗的情况下,就有可能出现这种情况。 照片上的身影模糊不清,在专业的影像鉴定人员那里,除了可以证明照片没有作假,并不能从中再找到更多的答案。而由杜春富提供的这张照片同样也很模糊,无法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如果照片中的这个身影真的存在,那么它究竟是什么呢?此时,杜春富再次提供了新的线索。 杜春富:当时他们的局长黄坤伟,现在也是,他告诉我一个,他说传说中在1948年八月十五,湖光岩的水陡涨约一丈,把愣严寺也淹了 在湖光岩的西南方向,有一座古老的佛教寺庙----愣严寺。寺庙依山而建,面朝湖光,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了。从画面中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楞严寺的地势要比湖光岩高出不少,如果这里真的曾经发生过湖水暴涨, 寺庙被淹的事情,那么当时的水量一定很大。我们决定从查找历史资料入手,来揭开湖光岩的神秘面纱。 在湛江市档案馆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我们看到了湖水暴涨的历史记载:同时在这份出版于民国三十七年,也就是1948年的报纸上,我们也看到了相同的内容。 主持人:我们现在看到的就1948年,当地报纸登载这件事情的一个具体的情况,按报纸所写:本市奇事,湖光岩在连日天晴下,湖水陡涨约一丈,寺已被淹,百千余年来所未见。没有下雨,哪来的水可涨呢?而且还把旁边的寺给淹了?这就让整个事情显得更奇怪了。先是有老先生说自己在将近十年前拍过一张照片,这个照片里头我们可以看到很模糊的一个不明物体的存在,后来又有不少人给我们提了一些相关的,他们印象当中自己遭遇到的这种奇怪的事情,面对着纷繁复杂的各种信息之后,真的不太好说,它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因为我们的镜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捕捉到这个情形,看来我们恐怕得从更大的范围去考虑这个问题了。 在非洲的喀麦隆有一个远近闻名的“杀人湖”,它的名字叫尼奥斯湖。和湖光岩一样,尼奥斯湖也是一个火山口湖。虽然湖的下面是一座火山,但这座火山十分老实。长久以来,人们春种秋收,世代生息繁衍,已经习惯了这里的田园生活,日子过得十分平静。可是1986年8月21日,人们平静的生活被打破了。 这天夜里,随着闷雷般的轰响声,尼奥斯湖中掀起80多米高的水浪,到次日早晨,1700人因此而死去。 后来通过调查人们发现,造成村民丧生的原因是超量的二氧化碳气体突然从尼奥斯湖中喷出。这股强大的气体在湖区周围迅速扩散和蔓延,仅半个小时就使沿湖1746名居民和6000多头牲畜窒息而亡。 湖光岩也是一个火山口湖,16万年前,这里曾是一座火山,后来火山爆发,蓄水成湖。在历史上,这里曾经发生湖水暴涨的事件,那么它的原因会不会也是因为湖底气体喷发造成的?湖中的大鱼会不会是气体喷发以后形成的异形呢? 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嘉麒:湖光岩它已经,就是至少十万年以上了,它静止,没有再喷发了,所以它是个死火山,死火山就是它基本上已经停止了一些火山活动或岩浆活动,所以喷出来一些气体,使这个生物变异,我觉得不太可能。 从1997年开始,刘嘉麒院士带领的科研小组就开始对湖光岩进行详细地科学研究,因此他认为,火山活动造成的有毒有害气体使生物发生变异的可能是不存在的。但是对于突然暴涨的湖水,他也做了这样的推测。 刘嘉麒:除非有些突然的构造运动,比如地震,可能把下面一些有些含水层或者是泉水,突然地有些地方可能通道突然就破坏了,然后水就涌出来,也可能有这种情况。 就象刮风、下雨、闪电、雷鸣和火山爆发一样,地震也是一种自然现象。 地震最主要的后果是出现地面断层和地裂缝,大地震的地表断层常绵延几十至几百千米。地震的晃动可以使浅层的地下水受挤压后沿地裂缝上升至地表,形成喷沙冒水现象。那么,湖光岩湖水暴涨的原因会不会和地震有关呢? 湛江市地震局高级工程师陈全:我们查了资料,都没有什么强大的地震发生,就包括我们本地的,林区的,还有整个全世界那时候地震活动都不算太强,所以由地震引起这样的情况,基本上是没有什么可能。 在排除了地震造成湖水暴涨的原因之后,我们请教了广东省地质勘察局水文工程地质大队,这里多年从事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的工程师我们给了这样的解释。 广东省地质勘察局水文工程地质一大队队长丁丽光:地震它没有,海啸它没有发生,那么你就很难用别的来解释。所以我们只能是用这个天文大潮,就是受潮汐的影响。在这个涨潮的时候,它突然一下子涌水,它是由于最近的涌水之前有一段时间可能下过大雨,或者暴雨,那么经过几天,或者长时间水往地下水渗透,正好就把那个浅层水饱和,达到饱和,而且超饱和的状态,大潮一来就把这个水往上一顶,就把那个以前形成的岩洞,裂隙,还有湖光岩的海底那个泥,可能淤泥层一下子涨破了,水大量地流进来。那么潮汐一过,它又顺着那个通道一夜之间又把它排泄走了,所以这可能是一种天文现象引起。 主持人:丁队长分析,这恐怕跟一次特别大的天文大潮有关系。我们想这么说呢,也有一定道理,因为天文大潮,它本身如果说在江河汛期的时候,天文大潮就可能导致江河水无法进入海洋当中,于是它往回走,造成比较大的洪水的来临。再有它也可能造成其他的一些灾害。比如风暴潮的出现,但是我们就想,这个日子发生的时间是什么呢?按照当时的报纸记载,1948年农历8月16,应该说是比较符合天文大潮所发生时候的一些天文学的概念的。那么我们说,按农历的初一、十五讲,这个时候月亮基本上都是满月,此时它对于地球的引力是达到一个峰值的,在这种情况之下,8月16,这个值虽然可能稍微减退了,但是能够该退下不大,所以还是容易引起天文大潮出现的。为了确认这一点,我们就寻找当地气象台,但是告诉我们说,湛江气象台是1956年才建立的,1948年的资料没有,那一天到底有没有特大规模的天文大潮的出现,谁也不敢确定。另外可能观众朋友们也会觉得,要是有天文大潮引起这种现象的话,那今后这几十年,从1948年到现在,六十年了,怎么再也没有出现过这种情景呢?这也我们心中的一个困惑。不过可能又有朋友会说了,就算是那一次天文大潮引起的水上涨是非常大的,能够看得很明显,那么它必须要满足一个条件,就是这个湖它必须保证要与大海是相连的,否则的话,大海再涨潮,再大的天文大潮,也不会引发整个这个湖水的涨高啊!所以说我们就在考虑一个问题,是不是这样呢?湖和海是相连的,这样我们有了这个目标之后一打听,还真的有人告诉我们说,他们曾经在湖底,找到过一个洞,兴许这个洞就连着大海。 赵建国是国家体育总局湛江市潜水运动学校的一名专业潜水教练,他曾多次在湖光岩进行潜水训练。至今,他仍然清楚地记得二十年前,1984年的那次潜水经历。 国家体育总局湛江市潜水运动学校教练赵建国:1984年的大概6月份左右,我记得天气还是比较热,我们那个时候没有穿潜水服,穿的运动服,背一个气瓶就下去了。 赵建国常年在湖光岩里潜水训练,但这次和以往有所不同,他发现了一个奇怪的洞口。 记 者:大概是一个多大的口子你看到的? 赵建国:口子也不是很大,大概也就是直径两米左右长差不多。它这样的地形不是说是就这么一个洞进去了,它是一个这样的、斜的一个洞,这样斜斜的。 记 者:您大概走进去有多远? 赵建国:我们走进去,也就是走进去一两三米远,最后就不敢进去了。 记 者:因为太黑了是吗? 赵建国:太黑了,而且它那个水跟那个水的温度又不一样。好像里面显得冷一些,跟外面的水,这个温度好像是,可能是我们的心理作用,就显得里面的温度就低一些,后来就不敢进去了。 赵建国告诉我们,得知我们要来采访的消息,他又把这件事跟周围的同事和朋友说起来,没想到,他的老领导,潜水学校的前任校长张玉坤也有和他相同的见闻。 2008年4月,在国家体育训练总局湛江市潜水运动学校的家属区内,我们见到了70多岁的张玉坤老人。 张玉坤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第一批潜水教练员之一。1965年,他所在的潜水学校在全国范围内举办潜水训练班,训练地点就在湖光岩。 记 者:您大概走到什么位置发现底下有一个洞的? 张玉坤:有个洞,大概是30米左右的时候就有了。 记 者:水下是什么状况? 张玉坤:水下是浑得很,拿潜水表一看,这样贴上去,贴到面罩上这么看,才能看清楚,是三十几米。 记 者:你什么时候感觉到下到底儿了呢? 张玉坤:到底倒没感到有到底了,就不敢下了。39米,就不敢下了。 主持人:其实做这种题目,尤其是这种调查类的题目,对我们来说,比较头疼的问题就在于,目击报告太多,实际证据太少,而你要想真正地找到实际证据,又非常困难,这种事情往往是这样,你不去拍它,它总是经常出现,等你架还机器去找它的时候,它再也不肯露面儿了。那么现在两位先生告诉我们说,当年他们下去了,39米深,很深,有这种洞的存在。但是他们也不敢确定这个洞是否真的通向大海,现在我们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有没有洞,二是有洞的话是否跟大海相通。那么在当地潜水学校的帮助下,我们找到了三位潜水员,利用一些先进的设备就这两个问题进行进一步探究。 潜水摄影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三位摄影师有着丰富的潜水和水下拍摄经验。2008年4月2日,在湛江市潜水学校赵建国教练的带领着,水下摄影小组一行三人向湖光岩深处出发了。 水面上橘红色的浮球所在位置居离岸边三百米,据说这里是湖水最深处。当年赵建国教练和张玉坤教练都是从这个位置下潜的,所以今天三位潜水员也将从这里下潜,进行水下搜索。 湖光岩那天的能见度基本上是一米到一米五,是个什么概念呢,就是你伸出手可以看见手但看不到自己的脚。 潜水教练邱雷:我们在水下甚至能够感觉到这个水是有味道的,就是有一种类似硫磺的味道。 潜水教练吴立新:水底状况不是像那种硬泥底,它是特别软的沉积的那种淤泥,而且我做了尝试,用手臂插到淤泥里头,几乎就插到肩膀这个位置还没有到底, 由于淤泥很厚,所以尽管潜水员们已经下潜到了水下19米的深度,但厚厚的淤泥还是挡住了他们,大家无法再进一步向下探索。在水下,大家不仅没能看到传说存在的洞穴,就连一条体型稍大的鱼都没有发现。除了零星可见的小鱼小虾,连续两天的潜水拍摄,大家一无所获。尽管结果有些出人预料,但对于这样的结果,潜水员们似乎也并不特别意外。 邱雷:我们来的这块的话,都是根据潜校的老师他们提前做了一些标记,完了在这个范围去找,超出这个标记的范围我们并没有去做过搜索。 吴立新:因为时间很久,赵教练和张教练他们下潜的时间到现在已经很多年过去了,所以他们能给我们提供的大概的洞的所在的位置,可能也有很大的出入,所以这也是我们没有找到这个洞的其中的原因之一吧。 主持人: 按照当地人的分析,这个湖光岩一定是有一个下面的大洞跟五公里外的大海相连的。那么其实这一点也可以很好地解释有大型水生生物出没的一些迹象,因为您比如说,在亚马逊河流域,它的入海口附近,有的时候有些鲨鱼就会逆流而上,从海水当中游到淡水的河道当中去,这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解释这个问题的说法,有可能一条类似鲨鱼之类的海洋生活的大鱼,通过这个洞游到了这个湖里头,再加上我们目测时候产生的一些误差,也许这个东西只是一般的一条鲨鱼,两三米长,但是在我们看来呢,可能就有六七米这么大了,但说实话,我们当时也派人下去进行了搜寻,可是没有找到通道,没有找到,也许并不意味着这个洞不存在,那么就在我们犹犹豫豫的时候,却在这个水面上拍到了这样一组画面,现在我们看到的画面就是国家体育总局水上运动管理中心的运动员在训练的场面,请大家注意接下来的画面。您看水面之上波涛涌动,但是这个涌起的波涛像什么呢?很像杜政委、杜春富拍摄到的这一组画面。我们提出了这个疑问之后,当地人告诉我们说,如果说这个可以解释的话,但是他们拍的时候没有船只在附近出现过,再有一点,在他们看来,如果没有洞的话,那怎么解释这个湖水会在天持续放晴的情况之下,突然地、猛地涨了一丈多高的这个现象呢?看来在这个小小的湖光岩里,似乎真的存在着一些我们至今还不知晓的一些具体情况,有待于今后进一步地研究和了解。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