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湖北省荆门市龙泉中学
释义

荆门市龙泉中学是湖北省重点高中、湖北省示范性高中。其前身是公元1754年荆门州州牧舒成龙创办的湖北最早的“三大书院”之一的龙泉书院。经过多年的发展,学校已成为一所环境优美、教学设施先进、师资力量雄厚、教育科研先进、管理科学、教学理念超前的现代化市属国有重点高中。

历史沿革

湖北省荆门龙泉中学的前身是龙泉书院,始建于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改制为荆门州简易师范学堂,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改制为荆门州中学堂。中华民国元年(1912)改为荆门县中学校;中华民国二年(1913)更名为湖北省立第十一学区龙泉中学;中华民国十二年(1923)更名为湖北省立第十四中学;中华民国二十四年(1935)更名为湖北省立荆门初级中学;1949年更名为荆门县初级中学;1958年增设高中班办成完全中学;1959年秋改为荆门县龙泉中学;1984年改称荆门市龙泉中学;1986年单设高级中学,同年被省教委确定为湖北省26所重点中学之一;2000年被命名为“湖北省普通中小学示范中学”。2001年,龙泉中学开始实施“扩校提位”方略和依法民主治校方略,朝着争创全国名校的奋斗目标阔步前进。她位于湖北省荆门市区,坐落在风景如画的山水之中,校园面积已逾46690平方米,建筑面积达40698平方米。

人才辈出

这所依山傍水,景色旖旎,环境幽静,历史悠久的荆楚名校曾因培养出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司令员陈士榘上将,原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副司令员邓家泰少将,中国台湾知名画家李可梅先生,中国当代发明家“国际最高金奖”获得者王俊入,留学德国的医学博士陈雨苍,美国总统政绩考评委员会主席高盛德教授等一大批仁人志士和知名学者而享誉海内外、在近、现代教育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历史名校

荆门市龙泉中学历史悠久,这里有春秋时期著名道学家老莱子隐居之山庄、唐代名将尉迟恭驻节荆门所建之唐安古寺、宋代大理学家陆九渊之讲经台以及唐宋明清时期文人学士的题咏勒石……其优美旖旎的自然景观与浓郁深厚的文化底蕴、光辉灿烂的历史文明和开放和谐的现代气息融为一体,被誉为荆楚大地上“人杰地灵、古今荟萃、中西合璧、明山秀水、春风育人”的历史名校。

学校概况

学校校园面积为215亩,校园建筑面积为79000平方米,教学规模为48个教学班,学生2800余人,教职工250余人,其中特级教师15名,高级教师130名,市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8名,省、市级科研带头人和科研新秀17名,市级学科带头人39名,市级骨干教师70名。学校设施设备先进,功能齐全,在全省重点中学中处于领先水平。

龙泉中学始终坚持高扬“传承文明、追求卓越”的精神旗帜,坚持“以人为本,民主治校,科学管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创办特色学校”的办学思想,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思维为主线,以能力培养为主题,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的“四主一本” 的教育理念,以与时俱进的激情和智慧,朝着“争一流、出特色、创名牌”的办学目标不懈奋斗,形成了“文明、勤奋、求实、开拓”的校风,“团结奉献、为人师表、严谨治学、务实创新”的教风,“尊师守纪、勤学善问、主动活泼、博采求精”的学风,开创了一条将历史名校打造成现代名校的开放式办学之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办学成果,名列“全省重点高中办学综合实力排行榜”第二,先后荣获“湖北省教改名校”、“湖北‘五一’劳动奖状”、“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湖北省优秀基层党组织”、“湖北省模范职工之家”、“民进全国先进基层组织”、“教育部依法治校示范校”、“全国绿化先进集体”、“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荣誉奖励

龙泉中学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思想,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取得了丰硕的办学成果。近三年来,学校教职工受国家级表彰的共有6人次,受省级表彰的共有18人次,受市级表彰的共有58人次;教师出版科研专著35部;发表教育教学论文200多篇;学生获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奖751人次;学生毕业会考合格率100%,高考升学率达95%以上。学校先后荣获“湖北省德育工作先进单位”、“湖北省园林式学校”、“全面推行体育锻炼标准先进单位”、“全国校园文化艺术建设先进单位”、“荆门市最佳文明单位”等,是中央教科所湖北省首批挂牌教改实验和德育课题试验学校。

如今的龙泉中学已将灿烂的历史文明、浓厚的文化底蕴和现代化的气息融为一体,并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246年的悠久历史,人才辈出的光荣传统,日新月异的锦绣前景,屹立在“唯楚有才”的荆楚大地上,放射出夺目的光彩。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5:2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