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糊口 |
释义 | 糊口 hú kǒu [keep body and soul together] 勉强维持生活,填饱肚子,养家糊口 粥以糊口。——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吃粥。喻勉强维持生活。《魏书·崔浩传》:“今既糊口无以至来秋,来秋或复不熟,将如之何?” 宋 苏轼 《雷州》诗之一:“灌园以糊口,身自杂苍头。” 明 冯梦龙 《东周列国志》第五十七回:“程婴流涕言曰:‘小人一时贪生怕死,作此不义之事,无面目复见晋人,从此将餬口远方矣。’”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三》:“平生以馆谷糊口。” 郭沫若 《后悔》:“两个月的苦工换得八十块钱来,可以糊口养家,可以周济友人。” 成功励志书《糊口》基本信息作者:【韩】尹翰吉 译者:郭芊孜 唐鑫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2012-2-1 装帧:平装 定价:29.90元 ISBN:978-7-5502-0422-5 所属分类:职场励志、成功心理 编辑推荐有多少人,你们从未正视过自己活着的意义!学问强行赋予你的宏伟志向,冠冕堂皇的关心施加于你的无形压力,迷失在社会浪潮下的本性,如同海浪般将你层层吞噬。在本能的生存欲望面前,在养家糊口的人之根本下,我们没有驻足思考,任凭自己在岔路口徘徊,跌跌撞撞,四处碰壁,徒劳地盯着远方看,丝毫未注意到脚下的这一步,才是未来的开始。 生活究竟是什么? 工作究竟是什么? 不抽丝剥茧揭开生活的意义, 不搞清楚工作之于你到底意味着什么, 你的人生将暗淡无光…… 内容介绍拒绝朝九晚五,大学毕业后报考媒体从业资格考试,失败; 无奈进入某外企海外营销部,6个月后递交辞呈; 转而准备研究生考试,后因父亲的突然病倒和资金困难作罢; 情急之下与朋友合办了一家贸易公司,不到半年停业。 暴风雨接踵而至,他被压迫得喘不过气来。在最赤裸裸的生存欲望面前,他却恍然大悟,触碰到生活和工作的真谛——“糊口”。 这时他的人生发生了一些变化…… 他跳槽到好丽友集团海外拓展部工作,重新审视生存与生活的分界点,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工作与劳作的差距,并把自己在变化中所获得的经验教训,分享给在职场中苦苦挣扎的你,抑郁不得志的你,以及正收拾行囊准备踏入社会的你。 作者介绍尹翰吉 【韩国好丽友集团海外拓展部】 刚刚大学毕业的尹翰吉,仍是一个典型的眼高手低的年轻人。他对朝九晚五的职场不屑一顾。同学纷纷奔入职场的时候,他却满不在意地报考了媒体从业资格考试,却没有付出最完整的努力和勤奋,并且邂逅了美丽的女子陷入爱中(所幸的是这份情感有了完美的结局),考试以失败告终。不得已之下,他走进了职场,在一家还算不错的外企海外营业部工作,却终因提不起兴趣,在一次玩笑似的赌注中草草结束了半年的工作生涯。这时,家庭变故,父亲染病上身,耗尽了家中积蓄,他企图考研的想法也随之夭折。事业未稳定,家庭面临危机,这个刚刚毕业的年轻人,如何抉择呢?他选择了“创业”——大部分心高气傲之人都会跃跃欲试的高台,但结果又如何呢?半年不到,关门大吉! 他的人生已经无可退,他也没有可以再失去的东西了,这时的他,面对的仅仅是养家糊口继续生存的压力。但这时他反而意识到了自己对待工作的偏激看法,他恍悟了工作与人生的真实意义。而后重拾激情,踏入了好丽友集团。他在转变思想的同时,也从无压状态下走出了一条真正长久的职场路。如今正风风火火地飞奔在世界各个角落,努力续写好丽友集团的神话,十年如一日。 目录序言 难以糊口的悲惨现实习惯了“退而求其次” 名落孙山,“沦”为上班族 没有人能从糊口中获得自由 工作半年后交出人生第一份辞呈 第2章 糊口心态:在疲倦与困苦中坚持下去的力量 为了糊口,我能撑下去,我要撑下去 职场生涯的第一道坎儿 工作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在工作场合讲求门面 万事通组长的秘密 知人心者得天下 工作狂的快乐 不主动求变,只能暗自后悔 第3章 从单纯为了糊口到真正的职场生涯 职场舞台,我是主人公 不要第一名,只为第一流 亲手完成一项工作的喜悦 巧克力派先生的诞生 你需要更专业 告诉你海外出差的真相 印度尼西亚的摩托车日记 命运的主宰,灵魂的统帅 养家糊口的新挑战:新生儿的诞生 第4章在国际化的工作舞台上学到的人生智慧 工作的价值不是凭空产生的 态度微变,抛却烦心之事 英语再棒也有无法解决之事 第二外语,提升你的竞争力 克服差异和矛盾的捷径 那里,也有我的足迹 真相总藏在看不见的地方 我,因梦想而生 后记 内容选摘I 名言警句 让我们忠于理想,让我们面对现实。——切·格瓦拉(拉丁美洲革命家) 胜利的结果固然重要,但能让我真心感到快乐的却是埋头工作的那些瞬间。 ——菲尔·杰克逊(美国篮球教练) 神话故事启迪我们,在我们绊倒的地方蕴藏着宝藏。 ——约瑟夫·坎贝尔《神话形象》 只要生命仍在延续,时机一到就必须摄取食物。这是我们终其一生都无法摆脱的束缚。 ——金勋《疲于饭碗》 我相信我处于地狱之中,于是我就真的处于地狱之中了。 ——阿尔图尔·兰波《地狱一季》 幸福起来吧!这世界已经够悲伤了,不需要你再去悲伤什么! ——奥里森·马登(美国最伟大的成功励志导师) 能力加上练习就等于成功。但值得注意的是,心理学者对成功人士的观察发现,天生的才能远不及后天的练习发挥的作用大。 ——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异类》 我面前的人看起来像骗子还是实在人,决定了我对他的不同态度。他究竟是不是骗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给我们的印象直接左右了我们对他的行为方式。 ——朴智英《愉快的心理学》 成功的秘诀,在于把自己的脚放入他人的鞋子里,进而用他人的角度来考虑事物。服务就是这样的精神,站在客人的立场去看整个世界。 ——亨利·福特(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创始人) 经常从对方的立场上去考虑问题并从自身和对方的双重视角来看待事物的话,那么久而久之,随着这种倾向的日渐增长,它一定会成为你未来人生的巨大里程碑。 ——戴尔·卡耐基《人际关系学》 对于没有航向的船,任何方向的风都是逆风。 ——塞内加(古罗马政治家、哲学家、悲剧作家) No. 1是顶尖的,但Only 1才是独一无二的。只有“Only 1”的独创姿态才能开拓未来! ——李御宁(韩国第一任文化部部长,著名文学家) 哪怕只是一个微乎其微的部分趋于二流,整体也终将沦为二流。 ——李健熙(三星集团董事长) 卓越人物在开始做事之前,总是具有充分信任自己能力的坚强自信心,深信所从事之事业必能成功。这样,在做事时他们就能付出全部的精力,破除一切艰难险阻,直到胜利。 ——奥里森·马登(美国最伟大的成功励志导师) 工作是人格的延伸,它以获得成就为目标。工作可以将你定义,它是衡量一个人自身价值和人性的方法之一。 ——彼得·德鲁克(现代管理学之父) 外行强调战略,内行强调战术。 —— 博恩·崔西(美国著名的成功学大师) 感动能美化万物,能帮人们理解那些难以理解的事物。它是一种意识流的东西。 ——金炫(韩国著名的文学评论家) 在南美大陆上的彷徨比我想象中更为有力地改变了我,我不再是我了,至少已不再是以前的那个我了。 ——切·格瓦拉《摩托车日记》 追逐,不曾得到的事物 远离,寻找下个地方驻足 痛苦,孤独,念想 我的青春 最永恒的三角符 ——《我的青春的最永恒》崔胜子(韩国诗人) 人们只能看到自己想要看到的东西。 ——尤利乌斯·恺撒 我们这一代最伟大的发现是人类可以借由改变心中的态度来改变人生。 ——威廉·詹姆斯(美国哲学家、心理学家) 不管你能做什么,或者梦想你能做什么,现在就开始做吧。胆识将赋予你天赋、能力和神奇的力量。 ——歌德(德国文学家) 深入彻底的准备,能够给你提供心理上的踏实感来保障你发挥出自己的最强实力,同时也会给你带来能够彻底改变你人生的巨大的事业成功和个人胜利。 ——博恩·崔西(美国著名的成功学大师) 想要得到爱,先要无私地去爱。 ——奥维德(古罗马诗人) 开辟一条新道路之前,你要先具备善待对方的眼睛。 ——加斯东·巴什拉(法国哲学家、诗人) II 作者感悟 <选段一> 我小时候也和其他人一样,有缤纷的梦想,比如当一名物理学者、小说家、歌手、画家等等。但问题是这都只是些模糊不清的形态,并没有一个具体的梦想。时间匆匆流逝而去,直到我无奈结束了自己平凡的学生时代,也没能最终确定下来一个具体的目标。大人们总是说“等你大学毕业以后,就可以随心所欲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了”。现在才知道,这句一直被我奉为真理的话居然是谬论。当然,我现在并没有责怪他们的意思。 我天真地相信了大人们的这句话。但对于未来,我还是只有茫然的期待和憧憬,并没有想到要确定一个具体的计划,仅仅是沉浸在一片模糊的自我之中。 <选段二> 我不想成为一名普通的职场人,而想从事一份像记者或者播音员这样看起来风光无限的职业。当然,这并不是件容易做到的事情。我幸运地通过了播音员笔试,也进入了面试,但由于准备不足还是落选了。至今我仍清晰地记得当时那种失望痛苦的心情。 也难怪自己会落选,因为即使是在忙于准备考试的期间,我对记者或播音员这份职业也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渴求。我甚至还和一起准备考试的同学参加聚会并和其中的一个女生谈起了恋爱。说实话,比起这场考试,当时我对恋爱投入的精力和热情更多。虽然我并不后悔谈了这场真心的恋爱,但我还是对自己感到些许的愧疚。因为在思索未来人生方向的问题上,我并没有像谈恋爱一般投入那么多的热情。现在才知道那时的自己有多么傻,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未来都主宰不了,又有什么资格去爱他人呢? <选段三> 犹疑过后,最终我还是放弃了媒体从业的考试,开始了上班族的新生活。渐渐地我的内心平静了许多,对于放弃报社考试而存留在心的些许遗憾也很快消失不见了。事实上我只是因为在毕业之前没有归属感而感到焦急不安,并不是自己本身有多么热衷于媒体从业考试。 回顾当初,才知道原来我对自己的人生是多么的不负责任,也是多么的不善于规划。直到那时,我才开始了对这个世间的发问。“我是谁?我是个怎样的人?我应该去做什么?”经过这番思考后才知道自己竟是如此愚蠢。实际上提问的人并不是“我”,而是“人世”。人世会不断地向我发问,问我我是谁、我是个怎样的人以及我应该去做什么。可我在被问及的时候,却总是避而不答,蒙混过关。 …… 每次“人世”都会极其认真地向我发问,而我却总是以不诚实、不负责任的回答应付了事。但人生的确是存在转机的。人世总是不停地变换形态向我提出各种问题,而我也总是以一种选择的形态来应对这些问题。《用人文学来做广告》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 “想方设法做出一个周全的决定,并为之全力以赴,提醒自己没有比它更好的代行方案了。即使后来慢慢发现它是一个错误的决定,也要尽全力弥补,使之变为一个正确的抉择并得到一个好结果。” 尽管某个决定看起来没有那么完美,或者它根本就是一个错误的决定,但通过我们的努力,还是有机会把它变为最好的。这个机会就悄悄蕴含在我们为自己的抉择而拼尽全力去努力的过程之中。 <选段四> 说实话,这只是因为我不想做一名平凡的职场人,而对现实不负责任的逃避罢了。 但当时的我对此毫无任何意识。后来我才明白,不论是通过媒体从业考试后成为一名媒体工作者,还是通过司法考试后成为一名法官或律师,或者是取得其他的专业执照而成为一名其他专业领域的从业人员,这里面的大多数人还是逃离不开“职场人”这个称呼。再进一步说,不管是职场人士、私营企业家、自由职业者抑或是天桥上的乞丐,不论是谁都无法从令人生厌的糊口状态中获得完全的自由。 <选段五> 我在经历了好一段痛苦和彷徨期之后,重新以新入职员的身份开始了海外营销业务。尽管我轻率的选择让我看起来像是浪费了很多时间,但这所有的经历和我付出的相应代价却给了我珍贵的教训——当我们面临生存困境的时候,是没法完全保持自我的。 因为这个缘故,每当我看到“糊口”这个词的时候,心灵就会顿时被一种奇妙的感觉捕获。这个词丑陋、肮脏、稚拙,同时又美丽、崇高而热烈。我对它轻视的同时又对它充满了敬畏。也许我这一生都将生活在对它的矛盾之情中。 <选段六> 上司的某个特别指示突然下达的时候,我就会立即尽力把这件事情做到最好,这是我一贯坚持的原则。这样做并不是了讨好上司,而是因为我明白,当上司让我赶快处理某件事情时,他并不是在为难我,而是因为这件事情具有不言而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要想成为一名高手,不论何种领域,都是需要时间的,也就是一段集中性的熟练过程。在我下定决心要成为一名处理杂务的高手之后,也依然是通过连续多日的加班工作才最终把它付诸实践的。相较以前有所不同的是,我一边把这些杂务在加班时间合起来处理,还一边努力地寻找更快更好的处理方法。在我这样的苦苦求索下,我终于可以逐渐确保每天都拥有我所需要的时间了。 要是原来的我,是根本不会想到去做这些努力的。使之变为可能的,正是我的痛苦经历给我带来的启发。刚刚接触的工作,对谁人来说都是困难的,但只要有了必胜的信念,就一定能坚持忍耐过来。进言之,只要积极地去解决困难,职场生活就会在你眼前呈现出一派截然不同的新气象。 <选段七> 任何事情,想要做到一定的水准,都要花费与之匹配的相应时间。对于新入职员来说,从一开始对工作的生疏,到步入正轨,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我个人认为,一个人要想在职场上站稳脚步,最少需要三年的时间,而且这三年的的确确是一段需要用隐忍来度过的艰难时期。 在我重回公司之后,最让我感到辛苦的一件事就是日复一日的加班。我家离公司很远,每天上下班的时间加起来就足足有三个小时那么长。只要一加班,回家最早也得晚上十点钟了。渐渐地,我的睡眠变得严重不足,私生活也越来越少。一天到晚的坐着工作不活动,加之每天吃很多饭喝很多酒来缓解压力,使我的体重迅速激增。 那时我对自己的业务还不是很熟悉,领导交代的任务闷头就做,也不知道他们的意图是什么。做好文件后去给上司报告,经常会挨骂,然后再回来反复修改三四遍才能过关。在这一过程中,我必须忍耐领导偶尔对我的侮辱性言辞。在我成年之后,几乎是第一次,我被当成是一个傻瓜。一开始我还为自己的自尊心受了伤而心有愤愤,到后来我就开始怀疑是不是自己真的存在什么严重的问题。 <选段八> 公司也是一个小社会。五花八门的人聚集在一起协作共事,在这个过程中打造属于他们的独特文化。他们使用自己独有的语言,积蓄和各自职务相符的业务知识。新入职员刚刚踏进公司的时候,公司对于他们来说,就像是平生第一次来到的异国他乡一样。 <选段九> 没有沟通,就没有协作;没有协作,就不会成功。随着资历和工龄的增长,我已经能够完好地把控自己的业务了,可是我的自大自恃也开始日渐露出头角了。比起对别人的关注和与他人沟通,我更希望别人能够贯彻我的意志和想法,这种贪念在与日俱增。虽然工作中时而会需要强力的意志做支撑,但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业务态度是很难取得好成果的,最好的做法还是要取得别人的真心协助。 不可避免的,偶尔我会得不到我想要的协助,但也没有必要为此失望或抱怨。从这些经历中,可以更好地了解对方的立场或状况,此后再发生类似情况时,就会知道解决对策了。 <选段十> 有一次,他陪德国总部的上司出差。在视察现场的过程中,那位德国上司突然兴起,问了他一个问题。 “这个国家有多少人?” 这属于市场调查中的基本事项,他之前确实调查过,但却被这突如其来的问题给问懵一时想不起来了。但他并没有表现出惊慌失措的样子,而是立即从提问者的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他想大概这位上司只是好奇大致的市场需求,而并不在乎具体数字。幸好这位前辈还记得他所居住的这座城市的准确人口,以此为基础他推算出了整个国家的人口。 “这个城市的人口为五百万左右,这个国家共有三个这么大的城市,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口居住在这三大城市,这么算来,整个国家大概有两千万人。” 也许没有工作经验的人面对这种不会的问题时根本都不敢回答,但这样的回答却比直接说出正确答案的结果不知要好上多少倍。因为他不仅准确把握住了上司的意图,做出了适当的回答,还很好地在上司面前展示了他沉着冷静的姿态和逻辑性思维,并给人留下一种干练有加的好印象。 <选段十一> 组长是真心喜欢工作的人。他能够跟和他年龄相仿的几位海外客户像朋友一样相处。在谈判桌上,他会提高声量和对方激烈地进行讨论,平时又能异常亲切友好地待人接物,整个工作过程他都很享受。 如果你对某件事持有热情和兴趣,那么与它有关的所有事物在你眼中都会变得与众不同,它还会引领你的思考更有深度和广度。并不是所有的事从一开始就顺人心意,但如果你真心喜欢一件事,那么当困难和失败来袭时,你就会努力找出更好的解决方法。之所以组长能够把他喜欢并善于整理的长处活用在工作上,就是源于他对自身工作的热爱。那些专心致志地做自己喜欢事情的人,即使没有旁人的催促,他们也会为了到达更高水平而坚持不懈地努力。组长就是这种努力把自己的爱好延伸到工作中的人。 <选段十二> 时间已经过去4年多了,今天的我对自己当时的这个决定很满意。虽然现在也依然处于实现目标的过程之中,但只要坚定不移地朝向那个目标前行,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终会到达理想的彼岸。 <选段十三> 本来我还以为,只要跳槽就会看到新的前程,现在看来我是失策的。在我所谓的“前程”里,根本没有任何东西是为我而准备的。 时间一点点流逝而去。我在这未曾好转的境况中焦急难捱,有时会感到绝望,有时又在悲叹现实的无奈。虽然我个人做好了准备,但周边的情况却并没有跟着我的准备走,在这样的现实中我倍感惆怅和凄凉。我一直尝试在寻找的梦想和新的方向,依然成燎原之势不曾熄灭。曾经我费了那么多劲儿决定要跳槽,就此也变得没有任何意义了。心里开始打退堂鼓的我又一次深陷苦闷之中。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