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狐听之声 |
释义 | 狐听之声 发音:hú tīng zhī shēng 解释:指冰下水流之声。 出处:《水经注·河水一》引《述征记》:“冰始合,车马不敢过,要须狐行,云此物善听,冰下无水乃过,人见狐行方渡。”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书证》:“狐之为兽,又多猜疑,故听河冰无流水声,然後敢渡。” 事例:别浦宵凝,~乍绝;回汀晓合,虫疑之质俄生。 ★唐·林滋《阳冰赋》 用法:作宾语;用于书面语 水经注 《水经注》是南北朝时期北魏郦道元的著作。从书名来看,此书是为另一种称为《水经》的书作《注》。事情确实如此,三国时期的一位已经不知姓名的作者写了一本名叫《水经》的书,内容非常简略,全书只有八千二百多字,每一条写上此书的河流,都是公式化的:发源、简单的 流程、入海,或在何处汇入另一条大河。举条大河的例子,就说中国历史上四大河流之一的淮河吧,从发源、流程到结束,《水经》只写了一百九十多个字。再举条小河的例子,黄河中游古代有一条叫清水的小支流,对于此河的发源,《水经》只说:“清水出河内修武县之北黑山。”但 郦道元为这十二个字写了约一千八百字的《注》文。全书《注》文超过《经》文二十多倍。《水经注》是一部三十多万字的巨构,是一部独立的古典名著。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