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胡萃
释义

博士生导师。1931年3月生于浙江省金华市。1954年浙江农学院本科毕业,1960年浙江农业大学研究生毕业,1955年起留校,1986年晋升教授,1990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生导师。历任浙江农业大学科研处处长、研究生处处长、植保系学术委员会主任等职,兼任中国昆虫学会理事,城市昆虫、生物防治、资源昆虫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理事,浙江昆虫、植病学会副理事长,浙江昆虫学会理事长,中山大学生物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浙江大学病毒性传染病卫生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植物保护学报》等刊物编委等学术职务。

人物简介

主要从事害虫生物防治、农业昆虫学及资源昆虫学研究,近年来又在国内率先开展法医昆虫学教学科研工作。已在国内外发表论著350余篇(部),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三等奖8项,中国农科院一等奖1项,发明专利1项。至今已招收、培养博士生28名,硕士生16名,许多毕业研究生已进入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或省“151人才工程”。1989年被评为全国优秀归侨、侨眷知识分子;1991年获国务院签发的政府特殊津贴证书;1995年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1999年和2000年连续二届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奖杯;2001年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2002年获浙江大学竺可桢奖。

论文著作

专著、教材、辞典、论文集

1.祝汝佐(主编)、李学骝、胡 萃(编辑). 农业昆虫学, 上册.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62, 378

2.祝汝佐(主编)、李学骝、胡 萃(编辑). 农业昆虫学, 下册.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63, 399

3.张汉鹄(主编)、胡 萃(副主编). 茶树病虫害(全国高等农业院校试用教材). 北京: 农业出版社, 1980, 325

4.胡 萃(编委与编写人之一). 英汉农业昆虫学词汇(马世骏主编). 北京: 农业出版社, 1983, 1060

5.胡 萃(编写人之一). 浙江茶叶(浙江茶叶编写组编). 杭州: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5, 214

6.胡 萃(编写人之一). 农业昆虫学, 第二版,下册(李学骝主编).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7, 557

7.巫国瑞、胡 萃(主编). 稻飞虱. 北京: 农业出版社, 1987, 199

8.胡 萃(茶树病虫害编写组编委与编写人之一). 中国农业百科全书茶业卷(王泽农任编委会主任). 北京: 农业出版社, 1988, 369

9.鲍迪富、胡 萃(第二章第一节编写人). 昆虫学实验技术(郭 郛、忻介六主编).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88, 396

10.李曙轩(主编)、胡 萃(副主编). 生物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9, 221

11.黄邦侃(主编)、庞雄飞、胡 萃(副主编). 全国瓢虫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1, 247

12.胡 萃(主编)、冯绳祖(副主编). 天蚕研究论文集.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1, 198+24图版

13.胡 萃、洪 键、叶恭银等. 珍贵濒危蝴蝶: 中华虎凤蝶.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2, 78+72图版

14.张汉鹄(主编)、胡 萃(副主编). 茶树病虫害(第二版)(全国农业院校教材). 北京: 农业出版社, 1993, 368

15.胡 萃、朱俊庆、叶恭银、洪 健. 茶尺蠖.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4, 217+16图版

16.胡 萃(编委、撰稿人、审稿人之一). 中国茶学辞典(张堂恒主编).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5, 505

17.胡 萃(主编). 资源昆虫及其利用(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材).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6, 268

18,Hu Cui (One of the contributors) The Distribution and Importance of Arthropod Pests and Weeds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Plantations in Southern China (Li Li-ying, Wang Ren and D F Waterhouse eds.). ACIAR Monograph No. 46. Paragon Printers, Canberra, 1997, 185

19.胡 萃(第二篇统编、第二篇第三章编写人). 中国生物防治(包建中、古德祥主编). 太原: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 664

20.胡 萃(编写人之一). 中国昆虫资源利用和产业化(杨冠煌主编).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8, 257+4图版

21.胡 萃(编写人之一). 现代科技综述大辞典,上、下册 (朱永和主编). 北京: 北京出版社, 1998, 2918

22.胡 萃(主编)、闵建雄(副主编). 法医昆虫学. 重庆: 重庆出版社, 2000, 403

23.胡 萃、程家安(主编). 城市昆虫学进展──全国第六届城市昆虫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杭州: 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329

24.胡萃昆虫学文选(程家安任编委会主任). 杭州: 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中)

研究报告、综述

1. 祝汝佐、胡 萃. 农作物害虫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的结合问题. 中国农业科学, 1962, (4): 1~8

2. 祝汝佐、胡 萃. 害虫生物防治的进展. 中国农报, 1962, (8): 20~27

3. 胡 萃、吴仲贤. 应用土颗粒剂防治玉米螟的研究. 浙江农业科学, 1962, (8): 358~361

4. 胡 萃. 黑青小蜂(金小蜂)Dibrachys cavus (Walker)生物学特性及其应用的研究. 昆虫学报, 1964, 13(5): 689~714

5. 胡 萃、金登迪、黄次伟. 黑青小蜂大量繁殖中寄主问题的解决途径. 浙江农业科学, 1965, (7): 339~342

6. 胡 萃、金登迪. 黑青小蜂(金小蜂)繁殖适温范围测定. 昆虫知识, 1966, 10(1): 21~23

7. 胡 萃、金登迪、阮义理、吴仲贤. 大量散放黑青小蜂(金小蜂)的作用考查. 植物保护, 1966, 4(3): 94~95

8. 胡 萃、林开江、胡莲英、陆鸿连、濮景春、王月珠. 关于二化螟防治对象田的初步调查. 浙江农业科学, 1966, (5): 262~264

9. 胡 萃、赵启泉、郑蕊莉. 茶尺蠖幼虫期的寄生天敌. 昆虫学报, 1979, 22(4): 413~419 图版I

10. 胡 萃、祝汝佐. 浙江省寄生蜂研究概述. 见: 浙江农业科学论文集(丁振麟主编). 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1979, 190~201

11. 胡 萃、赵启泉、任 翔、朱俊庆、张正荣、吴珍琲. 茶尺蠖绒茧蜂放蜂试验简报. 植物保护学报, 1980, 7(4): 252~254

12. 胡 萃、赵启泉、汪荣照、任 翔. 茶丽纹象甲化学防治的初步研究.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1980, 6(1): 65~76

13. 胡 萃. 从环境保护谈害虫的生物防治. 环境污染与防治, 1980, (1): 30~31

14. 胡 萃、俞伯良. 引进大菜粉蝶颗粒体病毒防治菜粉蝶试验初获成功. 环境污染与防治, 1980, (1): 40~41

15. 胡 萃、俞伯良、魏德忠. 微红绒茧蜂在我国的首次记录. 昆虫学报, 1981, 24(3): 343 (SCI收录)

16. 胡 萃. r-和K-选择论与害虫防治. 浙江农业科学, 1982, (1): 37~41

17. 胡 萃. 日本同翅目茶树害虫的寄生性与捕食性天敌. 茶叶, 1982, (2): 48~52

18. 胡 萃. 中国菜粉蝶寄生昆虫调查. 昆虫学报, 1983, 26(3): 287~294 (SCI收录)

19. 胡 萃. 蝶蛹金小蜂在杭州的年生活史. 昆虫学报, 1984, 27(3): 302~307 (SCI收录)

20. 胡 萃、宋齐生. 茶树害虫的天敌资源及其利用. 茶叶, 1984, (4): 45~49

21. 胡 萃、赵典虞、万兴生. 应用大菜粉蝶颗粒体病毒防治菜粉蝶的研究: 病毒的室内增殖.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1985, 11(2): 129~133

22. 胡 萃、万兴生、虞子法、俞伯良. 应用大菜粉蝶颗粒体病毒防治菜粉蝶的研究: 病毒形态观察与致死中浓度、致死中时测定.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1985, 11(3): 289~294

23. 胡 萃、P 巴博萨、P A 马蒂内特. 舞毒蛾聚寄生物―黄基多脊绒茧蜂的生物学研究. 生物防治通报, 1985, 1(3): 17~18

24. 胡 萃. 茶橙瘿螨田间分布规律的研究. 科技通报, 1985, 1(4): 33

25. 胡 萃、宋齐生、赵启泉. 茶橙瘿螨田间分布规律的研究: 时间分布. 茶叶, 1985, (3): 12~14

26. 胡 萃、宋齐生、赵启泉. 茶橙瘿螨田间分布规律的研究: 空间分布.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1985, 11(4): 395~401

27. 胡 萃等. 大菜粉蝶颗粒体病毒大量增殖最佳条件的研究. 科技通报, 1985, 1(1): 15

28. 胡 萃等. 菜粉蝶幼虫被颗粒体病毒感染后在取食、生长、发育上的变化. 科技通报, 1985, 1(6): 39

29. 胡 萃、俞伯良. 自加拿大引进微红绒茧蜂的初步研究.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论丛, 1985, 2: 28~34

30. 万兴生、胡 萃. 大菜粉蝶颗粒体病毒制剂两种制备方法的比较.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论丛, 1985, 2: 54~56

31. 胡 萃等. 大菜粉蝶颗粒体病毒的安全性试验.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论丛, 1985, 2: 69~74

32. 胡 萃. 蝶蛹金小蜂发育速率与温度的关系. 昆虫学报, 1986, 29(1): 101~103 (SCI收录)

33. 万兴生、胡 萃. 大菜粉蝶颗粒体病毒对菜粉蝶幼虫取食、生长、发育的影响. 昆虫学报, 1986, 29(4): 371~376 (SCI收录)

34. 胡 萃、刘讯洪、丁林贤、万兴生、邬贵阳、楼曼庆、俞伯良、吕劳富. 应用大菜粉蝶颗粒体病毒防治菜粉蝶的研究: 田间应用试验.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1986, 12(2): 122~128

35. 胡 萃、万兴生. 大菜粉蝶颗粒体病毒(PbGV)保护剂的筛选. 昆虫天敌, 1986, 8(2): 109~112

36. 万兴生、胡 萃. 大菜粉蝶颗粒体病毒与菜粉蝶绒茧蜂相互关系的研究. 科技通报, 1986, 2(2): 23

37. 胡 萃、万兴生. 蝶蛹金小蜂Pteromalus puparum (L.) 性比的主要影响因子. 科技通报, 1986, 2(5): 28

38. Hu Cui, P Barbosa, P J Martinat. Reproductive biology and related host-parasitoid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gypsy moth, Lymantria dispar and Glyptapanteles flavicoxis, a gregarious endoparasitoid. Ann. Appl. Biol . 1986, 109(3): 485~490 (SCI收录)

39. Hu Cui, P Barbosa, P J Martinat. Influence of age of female Glyptapanteles flavicoxis (Marsh) (Hymenoptera: Braconidae) and its periodicity of oviposition activity on levels of parasitism and reproductive output. Ann. Entomol. Soc. Am. 1986, 79(2): 280~282

40. Hu Cui, P Barbosa, P J Martinat. Influence of rearing conditions on the survival and reproduction of Glyptapanteles flavicoxis (Marsh). J. Appl . Ent. 1986, 101(5): 525~531 (SCI收录)

41. Hu Cui, P Barbosa. Potential host range expansion by the hyperparasitoid Gelis sp.: Utilization of Glyptapanteles flavicoxis (Hymenoptera: Braconidae) by a parasitoid of Cotesia melanoscela. J. Entomol. Sci. 1986, 21(4): 346~348 (SCI收录)

42. 万兴生、胡 萃、李德葆. 大菜粉蝶颗粒体病毒和菜粉蝶颗粒体病毒的形态学、血清学以及毒力的比较. 植物保护学报, 1987, 14(1): 1~7

43. 胡 萃、万兴生、叶恭银、沈志成. 木橑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CpNPV)的大量增殖.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1987, 13(2): 144~149

44. 吴晓晶、胡 萃. 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大量增殖研究.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1987, 13(2): 150~157

45. 万兴生、胡 萃. 大菜粉蝶颗粒体病毒与蝶蛹金小蜂在菜粉蝶生物防治中的相互关系. 昆虫天敌, 1987, 9(3): 177~183

46. 胡 萃等. 蝶蛹金小蜂散放试验. 昆虫天敌, 1987, 9(4): 199~202

47. 胡 萃、王 韧. 国外应用微生物防治杂草的进展. 生物防治通报, 1987, 3(1): 35~38

48. 胡 萃、万兴生. 蝶蛹金小蜂性比的研究. 昆虫学报, 1988, 31(3): 332~335 (SCI收录)

49. 陈建国、胡 萃、马 可. 应用菜粉蝶颗粒体病毒单克隆抗体对不同株病毒进行抗原分析. 病毒学报, 1988, 4(2): 137~141

50. 陈建国、胡 萃、金 伟等. 家蚕微粒子孢子单克隆抗体的研制及其在检测上的初步应用. 蚕业科学, 1988, 14(3): 168~170

51. 叶恭银、胡 萃. 基因工程在害虫治理中的应用. 中国农学通报, 1988, 4(5): 15~18

52. 朱俊庆、万兴生、胡 萃. 茶斑蛾颗粒体病毒研究初报. 茶叶科学, 1989, 9(1): 89~90

53. 陈建国、滕俊琳、胡 萃、马 可. 抗家蚕浓核症病毒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在诊断上的应用. 病毒学报, 1989, 5(1): 77~82

54. 俞晓平、巫国瑞、胡 萃. 水稻品种对白背飞虱的抗性及其与稻株营养成分的关系. 中国水稻科学, 1989, 3(2): 56~61

55. 俞晓平、巫国瑞、胡 萃. 水稻抗虫遗传分析及其利用. 世界农业, 1989, (6): 36~38

56. 梁细弟、胡 萃. 野蚕黑卵蜂的生物学考查. 蚕业科学, 1989, 15(2): 95~99

57. 胡 萃、吴晓晶、何占演、周渭泉、石淑丽. 天蚕营养指标的研究. 蚕业科学, 1989, 15(4): 212~216

58. 沈志成、胡 萃、龚 和. 瓢虫人工饲料的研究进展. 昆虫知识, 1989, 26(5): 313~316

59. 缪克存、胡 萃. 褐刺蛾和扁刺蛾染色体数的观察. 昆虫知识, 1989, 26(6): 340~342

60. 叶恭银、胡 萃. 单克隆抗体在昆虫学中的应用. 生物科学动态, 1989, (3): 13~18

61. 俞晓平、巫国瑞、胡 萃. 水稻品种对白背飞虱耐性和抗生性的研究. 植物保护学报, 1990, 17(4): 327~330

62. 吕招来、胡 萃、钟 江、乐云仙. 油桐尺蠖核型和木橑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的限制性内切酶分析.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0, 29(4): 418~422

63. 沈志成、胡 萃、龚 和. 几种瓢虫的卵黄蛋白抗原同源性及亚基结构的研究.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1990, 16(4): 352~356

64. 俞晓平、巫国瑞、胡 萃. 不同水稻品种对白背飞虱产卵的影响.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1990, 16(1): 61~65

65. 胡 萃、叶恭银等. 茶尺蠖NPV对茶尺蠖幼虫取食及生长发育的影响.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1990, 16(2): 113~118

66. 李云寿、胡 萃. 茶尺蠖幼虫在茶叶和人工饲料上的取食行为.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1990, 5(2): 89~96

67. 叶恭银、胡 萃. 温度对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增殖动态的影响. 病毒学杂志, 1990, 4(4): 397~403

68. 朱俊庆、叶恭银、胡 萃. 茶树抗虫性研究概况. 茶叶, 1990, 16(4): 19~21

69. 刘冠峰、汪 珂、郭桂云、胡 萃、何占演. 天蚕茧丝的性状和缫丝特性. 丝绸, 1990, (4): 50~53

70. 胡 萃、吴晓晶、叶恭银等. 天蚕饲育时期的比较研究. 丝绸, 1990, (4): 48~50

71. 胡 萃、洪 键、高其康、吴晓晶、叶恭银. 天蚕和柞蚕卵壳表面超微结构的研究. 见: 天蚕研究论文集, 1991, 3~7, 图版3

72. 洪 键、高其康、胡 萃、叶恭银. 天蚕幼虫头部的扫描电镜观察. 见: 天蚕研究论文集, 1991, 10~13, 图版6

73. 叶恭银、张志钰、胡 萃. 天蚕幼虫腹足趾钩的观察. 见: 天蚕研究论文集, 1991, 21~22

74. 胡 萃、洪 健、叶恭银. 天蚕丝腺的显微形态与超微结构研究. 见: 天蚕研究论文集, 1991, 23~28, 图版3

75. 洪 键、胡 萃、高其康、叶恭银. 天蚕丝腺腔中液状丝物质的超微形态及其与茧丝结构的关系. 见: 天蚕研究论文集, 1991, 29~33, 图版2

76. 洪 健、胡 萃、叶恭银等. 天蚕成虫触角的扫描电镜观察. 见: 天蚕研究论文集, 1991, 34~38 图版3

77. 高其康、胡 萃、范文涛. 天蚕饲料植物研究I: 六种壳斗科植物叶片的超微结构观察. 见: 天蚕研究论文集, 1991, 48~52, 图版4

78. 胡 萃、叶恭银、吴晓晶等. 天蚕生物学特性观察. 见: 天蚕研究论文集, 1991, 55~64

79. 胡 萃、吴晓晶、何占演等. 天蚕营养指标的测定. 见: 天蚕研究论文集, 1991, 74~81

80. 胡 萃、叶恭银、徐林海等. 天蚕幼虫取食行为的观察. 见: 天蚕研究论文集, 1991, 82~87

81. 胡 萃、叶恭银、吴晓晶. 天蚕幼虫体重增长的Logistic曲线. 见: 天蚕研究论文集, 1991, 88~91

82. 陈 益、曾广文、胡 萃. 天蚕蚕沙中叶绿素含量的初步测定. 见: 天蚕研究论文集, 1991, 95~96

83. 胡 萃、吴晓晶、叶恭银等. 华东地区天蚕饲育时期的比较. 见: 天蚕研究论文集, 1991, 99~106

84. 叶恭银、胡 萃、叶志毅. 白栎和麻栎作为天蚕饲料的初步比较. 见: 天蚕研究论文集, 1991, 117~120

85. 胡 萃、吴晓晶、叶恭银等. 天蚕人工饲料的初步筛选. 见:天蚕研究论文集, 1991, 121~128

86. 刘冠峰、汪 珂、郭桂云、胡 萃等. 天蚕茧丝的性状和缫丝特性. 见:天蚕研究论文集, 1991, 151~158, 图版2

87. 叶恭银、洪 健、胡 萃. 天蚕茧层表面白色粉末的观察与分析. 见:天蚕研究论文集, 1991, 175~177

88. 刘冠峰、张贤璋、胡 萃等. 天蚕茧工厂试缫报告. 见:天蚕研究论文集, 1991, 183~185

89. 沈志成、胡 萃、龚 和. 龟纹瓢虫的生殖生物学和人工饲料的研究. 见: 全国瓢虫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1991, 114~120

90. 沈志成、胡 萃、龚 和. 瓢虫的人工饲料及其对生殖的影响. 见: 全国瓢虫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1991, 145~153

91. 叶恭银、胡 萃. 适用于高温季节的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制剂的筛选. 植物保护学报, 1991, 18(3): 215~220

92. 叶恭银、胡 萃. 三种主要环境因子对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毒力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 1991, 2(3): 269~274

93. 叶恭银、胡 萃、洪 健. 温度对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形态发生的影响.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1991, 17(2): 185~191

94. 陈品南、胡 萃、程家安. 野蚕黑卵蜂的功能反应和干扰反应.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1991, 17(4): 396~400

95. 陈品南、胡 萃、程家安. 温湿度对野蚕黑卵蜂实验种群动态的影响. 生态学报, 1991, 11(3): 225~231

96. 陈品南、胡 萃、程家安. 野蚕卵和野蚕黑卵蜂寄生卵的空间分布型及其应用. 蚕业科学, 1991, 17(3): 131~136

97. 俞晓平、巫国瑞、胡 萃. 水稻抗虫性与天敌作用的协调利用. 植物保护, 1991, (2): 31~33

98. 俞晓平、巫国瑞、胡 萃. 遥感技术在昆虫监测中的应用. 世界农业, 1991, (3): 31~33

99. 俞晓平、巫国瑞、胡 萃、徐启强. 植物杀虫剂防治害虫的研究进展. 世界农业, 1991, (12): 32~33

100. Yu Xiaoping, Wu Guorui, Hu Cui. Resistance of selected rice varieties to brown planthopper and whitebacked planthopper. International Rice Research Newsletter, 1991, 16(3): 15

101. 陈建国、胡 萃等. 家蚕微粒子孢子单克隆抗体的研制及其在检测上的初步应用. 见: 家蚕微粒子病资料选编. 成都: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 1991, 197~199

102. 胡 萃、叶恭银、王选民. 江浙野桑蚕寄生性天敌调查及群落结构分析. 植物保护学报, 1992, 19(4):337~344

103. 陈品南、胡 萃. 野蚕黑卵蜂对不均匀分布寄主的寄生行为反应. 见: 青年生态学者论丛(二). 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2, 367~370

104. 叶恭银、胡 萃、朱俊庆、商建农. 高温条件下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对茶尺蠖繁殖的影响. 中国病毒学, 1992, 7(3):283~288

105. 叶恭银、胡 萃、朱俊庆、商建农. 菊花叶片作为茶尺蠖饲料并用于其核型多角体病毒增殖的研究. 华东昆虫学报, 1992, 1(2):27~33

106. 叶恭银、胡 萃、洪 健、朱俊庆、商建农. 茶奕刺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形态和毒力的研究. 浙江农业学报, 1992, 4(3):133~136

107. 沈志成、胡 萃、龚 和. 取食雄蜂蛹粉对龟纹瓢虫和异色瓢虫卵黄发生的影响. 昆虫学报, 1992, 35(3): 273~278

108. 吕仲贤、杨樟法、胡 萃. 害虫对苏云金杆菌的抗性概述. 植物保护, 1992, 18(6): 33~35

109. 俞晓平、周惠静、胡 萃. 利用昆虫防治杂草的生态学. 国外农学—植物保护, 1992, 5(4): 12~14

110. Yu Xiaoping, Wu Guorui, Hu Cui. Effect of high temperature on the survival and fecundity of brown planthopper, Nilaparvata lugens Stål. International Rice Research Newsletter 1992, 17(2): 26

111. 李云寿、胡 萃. 茶尺蠖人工饲料的研究. 华东昆虫学报, 1992, 1(1): 35~40

112. 胡 萃、吴晓晶、王选民. 珍稀濒危昆虫—中华虎凤蝶的生物学. 昆虫学报, 1992, 35(2): 195~199

113. 胡 萃、叶恭银、吴晓晶、方屹豪. 珍稀濒危蝴蝶—中华虎凤蝶的半纯饲料.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1992, 18(2):1~6

114. 汪 珂、刘冠峰、胡 萃. 出蛾天蚕茧壳缫丝的研究. 丝绸, 1992, (6): 10~11

115. 刘冠峰、须亚平、胡 萃. 天蚕茧工艺特性的统计分析. 浙江丝绸工学院学报, 1992, 9(4): 1~5

116. 刘冠峰、胡 萃. 天蚕丝立缫生产分析. 现代丝绸, 1992, (2): 1~4

117. 洪 健、胡 萃、叶恭银. 七种天蚕蛾科昆虫卵壳气孔结构的扫描电镜观察. 电子显微学报, 1992, 11(4):275~280

118. 陈建国、胡 萃. 抗家蚕浓核症病毒单克隆抗体实用化研究.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1992, 18(1): 7~10

119. 胡 萃、叶恭银、朱俊庆、商建农. 茶尺蠖幼虫期寄生天敌群落结构及其演变的分析. 茶叶科学, 1993, 13(2):87~91

120. 洪 健、叶恭银、胡 萃. 茶尺蠖成虫触角感觉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1993, 19(1):53~56

121. 胡 萃、叶恭银、朱俊庆、商建农、江冬友. 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的生产工艺流程. 茶叶, 1993, 19(2):23~26

122. 胡 萃、叶恭银、王选民. 野蚕黑卵蜂性比的研究.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1993, 19(2):121~127

123. 高其康、胡 萃. 野蚕黑卵蜂触角感器的超微结构研究.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1993, 19(4): 399~404

124. 胡 萃、叶恭银、王选民. 野蚕黑卵蜂卵粒寄生率与卵块寄生率关系的分析. 蚕业科学, 1993, 19(2):121~122

125. 胡 萃、叶恭银、李子川. 蝶蛹金小蜂性比、寄生密度分布及两者关系的数学模拟. 昆虫天敌, 1993, 15(1):33~38

126. 俞晓平、巫国瑞、胡 萃. 作物耐虫性研究概况. 昆虫知识, 1993, 30(2): 121~123

127. 刘冠峰、王晓玲、胡 萃. 天蚕丝的热分析与分子结构. 浙江丝绸工学院学报, 1993, 10(1:): 1~5

128. 胡 萃、叶恭银、王选民、施锡珍. 天蚕稚蚕期室内饲育方式的比较. 昆虫知识, 1993, 30(4):240~242

129. Hu Cui, Ye Gongyin, Xu Linhai. Comparison of Quercus fabri and Quercus acutissima as fodder plant of Antheraea yamamai. Wild Silkmoths’92, 1993, 65~69

130. 洪 健、胡 萃、叶恭银. 珍贵濒危蝴蝶—中华虎凤蝶的扫描电镜研究. 电子显微学报, 1993, 12(1):13

131. 叶恭银、胡 萃. 茶尺蠖感染核型多角体病毒后病死时间分布的数学模拟. 生态学报, 1994, 14(2):196~200

132. 叶恭银、胡 萃、朱俊庆、商建农. 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对宿主种群的控制作用. 植物保护学报, 1994, 21(3):231~237

133. 叶恭银、胡 萃、陆晨音、李子川. 昆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增殖与温度关系的数学模型.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1994, 20(1):21~23

134. 叶恭银、胡 萃、朱俊庆、商建农. 温度和寄主虫龄对单白绵绒茧蜂生长发育的影响. 生物防治通报, 1994, 10(1):15~17

135. 洪 健、胡 萃、叶恭银. 茶尺蠖表面形态的扫描电镜研究. 电子显微学报, 1994, 13(5):340

136. 吕仲贤、杨樟法、胡 萃. 亚洲玉米螟幼虫在无毒棉和有毒棉上的取食反应. 植物保护学报, 1994, 21(3):215~219

137. 吕仲贤、杨樟法、胡 萃. 空气污染对害虫种群的促进作用. 环境污染与防治, 1994, 16(6): 30~32

138. 胡 萃、徐志宏、史永善. 天蚕的三种寄生性天敌. 蚕业科学, 1994, 20(1): 58~59

139. Ye Gongyin, Hu Cui. Study on artificial diet of Antheraea yamamai with Quercus fabri as leaf factor. Int. J. Wild Silkmoth & Silk, 1994, 1(1):80~83

140. Hu Cui, Gongyin Ye. The effect of two fodder plants on the performance of the Japanese oak silkworm, Antheraea yamamai. Entomologia Sinica, 1994, 1(3): 251~258

141. 叶恭银、胡 萃. 珍贵绢丝昆虫天蚕的半纯饲料. 武夷科学, 1994, 11: 59~64

142. Hu Cui, Ye Gongyin, Lu Xuefang. Preliminary studies on effects of Jinlu, an imidazole derivate with water solubility on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the Japanese oak silkworm, Antheraea yamamai. Int. J. Wild Silkmoth & Silk, 1994, 1(1):99~102

143. 胡 萃、叶恭银、陆雪芳. 咪唑类化合物诱导天蚕产生三眠蚕的最佳温度选择. 浙江农业学报, 1994, 6(2):185~187

144. 叶恭银、胡 萃. 天蚕研究新进展. 国外农学—蚕业, 1994, (2):11~15

145. 叶恭银、胡 萃、陆晨音、李子川. 核型多角体病毒对宿主昆虫致死速率与温度关系的数学模拟. 应用生态学报, 1995, 6(1):56~60

146. 叶恭银、胡 萃、朱俊庆、商建农. 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对宿主幼虫食物摄取与利用的影响.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1995, 21(1):77~80

147. 高其康、胡 萃. 野蚕黑卵蜂成虫触角化学感器的超微结构和功能. 电子显微学报, 1995, 14(4): 261~268

148. 高其康、胡 萃. 野蚕黑卵蜂寄主识别利它素的来源及性质.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1995, 21(6): 583~587

149. 吕仲贤、杨樟法、胡 萃. 昆虫对植物抗虫性的诱导. 昆虫知识, 1995, 32(1): 38~40

150. 吕仲贤、杨樟法、胡 萃. 螟长距茧蜂、玉米螟与春玉米间相互关系的初步研究. 应用生态学报, 1995, 6(1): 67~70

151. 吕仲贤、杨樟法、胡 萃. 玉米花粉对螟长距茧蜂成虫寿命的影响. 华东昆虫学报, 1995, 4(2): 61~64

152. 胡 萃、张传溪. 浅论昆虫产业开发.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1995, 21(4): 331~336

153. 叶恭银、胡 萃、陆雪芳. 咪唑类化合物对天蚕眠性和茧质的影响. 蚕业科学, 1995, 21(2):132~133

154. 叶兴乾、王 向、胡 萃. 两种蚂蚁的食用营养成分分析和评价.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1995, 21(3): 303~304

155. 胡 萃、马玉堃. 法医昆虫学的历史、现状及今后展望. 昆虫知识, 1995, 32(3): 184~186, 183

156. 吕仲贤、胡 萃、杨樟法. 饲料中氮和糖含量对亚洲玉米螟幼虫取食的影响.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1995, 21(6): 588~592

157. 俞晓平、胡 萃、K L Heong. 非作物生境对农业害虫及其天敌的影响. 中国生物防治, 1996, 12(3):130~133

158. 俞晓平、胡 萃、K L Heong. 黑肩绿盲蝽在不同寄主植物叶蝉和飞虱卵上的生长和发育. 中国水稻科学, 1996, 10(4): 220~226

159. 俞晓平、胡 萃、K L Heong. 非稻田生境与稻飞虱卵期主要寄生蜂的关系.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1996, 22(2): 115~120

160. 俞晓平、胡 萃、K L Heong. 稻飞虱和叶蝉的寄主范围以及与非稻田生境的关系. 浙江农业学报, 1996, 8(3): 158~162

161. 陈天业、牟吉元、慕立义、李 美、胡 萃. 草蛉对农药的敏感性. 中国生物防治, 1996, 12(1): 39~42

162. 陈天业、牟吉元、慕立义、胡 萃. 3种灭幼脲类杀虫剂对中华草蛉成虫的影响.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 1996, 27(1): 99~101

163. Zhang Chuanxi, Hu Cui, Xu Junliang, Pan Qingxian. Effect of protein content in a semi-synthetic diet on the fourth instar larvae of the silkworm (Bombyx mori). Journal of Zheji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1996, 22(5): 448~451

164. 叶恭银、胡 萃、吴生泉. 天蚕雄性内生殖器官的结构及其发育的观察. 浙江农业学报, 1996, 8(6): 368~371

165. Ye Gongyin, Hu Cui. Some features of silk-producing moths Tropicultura, 1996, 14(1): 30~33

166. 叶兴乾、胡 萃. 昆虫的脂类及其食用营养价值. 见: 生命科学研究与应用(朱 军等主编),杭州: 浙江大学出版社,1996, 419~421

167. 叶兴乾、胡 萃. 食用昆虫的研究进展. 食品与发酵工业, 1996, (4): 70~75、69

168. 叶恭银、胡 萃、龚 和. 昆虫卵黄发生及其激素调控研究的最新进展. 见: 生命科学研究与应用(朱 军等主编). 杭州: 浙江大学出版社, 1996, 401~407

169. 吕仲贤、杨樟法、胡 萃. 寄主植物对亚洲玉米螟取食、生长发育和生殖的影响. 植物保护学报, 1996, 23(2): 126~130

170. 吕仲贤、胡 萃、杨樟法. 氮和糖对亚洲玉米螟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 浙江农业学报, 1996, 8(4): 222~225

171. 吕仲贤、叶恭银、胡 萃、王桂跃、卜卫良. 取食不同寄主植物的亚洲玉米螟酯酶研究. 见: 中国植物保护研究进展(邱式邦主编). 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6, 393~395

172. 王 根、张传溪、金 伟、胡 萃、吴祥甫. 棉铃虫核多角体病毒基因组限制性酶酶切分析及其多角体基因的定位.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1996, 2(4): 387~392

173. 胡 萃、叶恭银、朱俊庆、商建农. 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茶园应用研究. 武夷科学, 1997, 13: 215~220

174. 陈品南、梁细弟、胡 萃. 野蚕黑卵蜂繁育寄主的研究. 蚕业科学, 1997, 23(2): 65~69

175. 林华峰、许宜斌、刘树红、胡 萃. 关于白僵菌菌株的培养性状及其与酯酶型相关性的研究. 见: 中国虫生真菌研究与应用, 第4卷, 北京: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1997, 154~160

176. 林华峰、程文明、李增智、樊美珍、胡 萃. 白僵菌酯酶同工酶谱的株间异型及其虫体复壮后的变化. 见: 中国虫生真菌研究与应用, 第4卷, 北京: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1997, 161~165

177. 彭 宇、赵敬钊、陈 建、胡 萃. 我国关于蜘蛛的研究和利用进展. 蛛形学报, 1997, 6(1): 69~73

178. 高其康、胡 萃、朱良鹏. 不同茶多酚含量的茶树品种对茶尺蠖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 武夷科学, 1997, 13: 211~214

179. 俞晓平、胡 萃、K L Heong. 稻田生态系统中飞虱、叶蝉及其天敌的种群动态和相互关系. 科技通报, 1997, 13(4): 205~210

180. 傅 强、张志涛、胡 萃. 寄主经历对稻褐飞虱致害特性的影响. 昆虫学报, 1997, 40(S): 116~121

181. 李云寿、胡 萃. 限制取食时间对茶尺蠖生长发育的影响.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1997, 23(5): 533~535

182. 胡 萃、叶恭银、袁德成. 珍贵濒危蝴蝶—中华虎凤蝶幼虫的取食行为.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1997, 23(3): 229~233

183. 洪 健、叶恭银、胡 萃、松村行栄. 虎凤蝶成虫口器的超微形态观察. 武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7, 电子显微专刊, 93~94

184. 洪 健、叶恭银、方月鲜、胡 萃. 天蚕后部丝腺液状丝素的液泡形成.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 1997, 28(S): 1~4

185. 洪 健、叶恭银、胡 萃、松村行栄. 四种虎凤蝶成虫触角的超微形态观察.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 1997, 28(S): 5~10

186. Ye Gongyin, Hu Cui, Gong He. Differences in ovarian development and vitellogenesis between the trimolter and tetramolter of the Japanese oak silkworm, Antheraea yamamai. Int. J. Wild. Silkmoth & Silk, 1997, 3: 7~13

187. 叶恭银、胡 萃、陆雪芳. 咪唑类化合物对天蚕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 武夷科学, 1997, 13: 204~210

188. 叶恭银、胡 萃、张志钰. 珍贵绢丝昆虫天蚕雌性内生殖器官的结构及其发育.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1997, 23(4): 369~374

189. 林永丽、胡 萃、叶恭银. Methoprene对天蚕生长发育及饲料转化效率的影响.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1997, 23(5): 515~519

190. 洪 健、叶恭银、方月鲜、胡 萃. 柞蚕后部丝腺细胞的超微结构研究.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 1997, 17(S): 188~189

191. 叶兴乾、苏 平、胡 萃. 黄粉虫主要营养成分的分析和评价.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1997, 23(S):35~38

192. 胡 萃、张传溪. 日本昆虫产业开发的现状与展望. 昆虫知识, 1997, 34(4): 247~250

193. 胡 萃、王江峰. 第20届国际昆虫学大会上法医昆虫学论文简要介绍与分析. 昆虫知识, 1997, 34(4): 250~251

194. 马玉堃、胡 萃. 杭州地区尸食性昆虫种类与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1997, 23(4): 375~380

195. 吕仲贤、胡 萃、杨樟法. 亚洲玉米螟幼虫对氮、糖的吸收和利用. 昆虫学报, 1997, 40(2): 151~157

196. 张传溪、王 根、胡 萃、吴祥甫等. HaSNPV蛋白激酶基因的核苷酸序列研究.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 1997, 29(3): 322~326 (SCI收录)

197. 陈天业、胡 萃、牟吉元. 大草蛉幼虫消化道的解剖学研究. 见: 昆虫学研究进展,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7, 284~287

198. 俞晓平、胡 萃、K L Heong. 不同生境源的稻飞虱卵寄生蜂对寄主的选择和寄生特性. 昆虫学报, 1998, 41(1): 41~47

199. 林华峰、樊美珍、李增智、胡 萃. 不同温湿度下白僵菌对松毛虫的侵染致病效应. 应用生态学报, 1998, 9(2): 195~200

200. 林华峰、黄 勃、李增智、胡 萃. 白僵菌在松毛虫体上宿存侵染的电镜扫描观察. 菌物系统, 1998, 17(4): 344~348

201. 林华峰、李增智、胡 萃. 不同环境中松毛虫感染白僵菌过程的组织病理变化.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1998, 25(4): 330~335

202. 彭 宇、胡 萃、赵敬钊. 拟水狼蛛染色体的初步观察.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1998, 24(3): 291~294

203. 叶恭银、胡 萃、舒庆尧. 转基因抗虫水稻的转育及其合理持续利用. 见: 跨世纪农业发展研究(程家安、周伟军主编). 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1998, 406~414

204. 邢连喜、胡 萃、程家安. 尖唇散白蚁的砂粒屏障防护研究. 白蚁科技, 1998, 15(3): 17~20

205. 高其康、胡 萃、方月鲜. 离体茶多酚对茶尺蠖幼虫消化道的影响.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1998, 24(S): 116~118

206. 高其康、胡 萃、毛 剑. 离体茶多酚对茶尺蠖幼虫发育的影响.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1998, 24(S): 19~21

207. 林永丽、胡 萃、叶恭银. 保幼激素类似物对天蚕后部丝腺丝蛋白合成的影响. 蚕业科学, 1998, 24(1): 55~57

208. 叶恭银、胡 萃、龚 和. 天蚕卵黄蛋白的主要理化性质. 蚕业科学, 1998, 24(4): 248~249

209. 叶恭银、胡 萃、张鸿翔. 珍贵绢丝昆虫──天蚕蚕蛾翅振行为观察. 华东昆虫学报, 1998, 7(2): 23~28

210. 叶兴乾、胡 萃. 黄粉虫幼虫蛋白质的提取研究. 中国食品学报, 1998, 2(1): 34~39

211. Ye Xingqian, Hu Cui, Wang Xiang. Chemical evalution of the nutritive value of 7 species of Coleoptera larva. J. Zhejiang Agri. Univ., 1998, 24(1): 101~106

212. 叶兴乾、胡 萃、王 向. 6种鳞翅目昆虫的食用营养成分分析. 营养学报, 1998, 20(2): 224~228

213. 马玉堃、胡 萃、闵建雄. 温度对4种常见尸食性蝇类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其法医学意义. 中国法医学杂志, 1998, 13(2): 81~84

214. 张传溪、胡 萃、何家禄、季 平、吴祥甫. BmNPV的PK基因和杆状病毒PK基因的进化分析. 蚕业科学, 1998, 24(1): 26~34

215. 张传溪、孙建新、王 根、胡 萃、吴祥甫. EoNPV的限制性酶切图谱及polyhedrin基因和egt 基因的定位.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1998, 4(1): 55~59

216. 张传溪、孙建新、姜育蕾、胡 萃、吴祥甫. 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HindⅢ –K片段的核苷酸序列及其分析. 中国病毒学, 1998, 13(2): 144~149

217. 张传溪、胡 萃、吴祥甫. BmNPV蛋白激酶基因核苷酸序列、转录和缺失分析.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 1998, 30(2): 185~190

218. 陈天业、胡 萃、牟吉元. 草蛉与农药. 见: 中国无公害农业的发展策略和途径(俞晓平主编).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8, 56~62

219. 李云寿、胡 萃、赵善欢. 印楝素及印楝提取物对昆虫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 见: 中国无公害农业的发展策略和途径(俞晓平主编).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8, 92~100

220. 叶恭银、胡 萃. 寄生蜂防御寄主免疫系统的策略及其在害虫防治中的应用前景. 见: 中国无公害农业的发展策略和途径(俞晓平主编).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8, 139~146

221. 俞晓平、胡 萃、K. L. Heong. 非稻田生境调节技术及其在无公害农业中的应用. 见:中国无公害农业的发展策略和途径(俞晓平主编).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8, 168~172

222. 袁德成、买国庆、薛大勇、胡 萃、叶恭银. 中华虎凤蝶栖息地、生物学和保护现状. 生物多样性, 1998, 6(2): 105~115

223. 洪 健、叶恭银、胡 萃、松村行栄. 四种虎凤蝶翅面斑纹特征及鳞片的超微结构.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1998, 24(S): 45~50

224. 曾晓慧、喻子牛、胡 萃. 苏云金杆菌Cry1C毒素对甜菜夜蛾幼虫生长发育、存活及取食行为的影响.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1999, 25(1): 62~68

225. 曾晓慧、喻子牛、胡 萃. 苏云金芽孢杆菌在防治夜蛾科害虫中的应用. 昆虫天敌, 1999, 21(1): 38~42

226. 林华峰、黄 勃、李增智、胡 萃. 白僵菌不同菌株DNA扩增图谱与其来源的相关性分析. 菌物系统, 1999, 18(1): 73~78

227. 李学荣、洪 健、忻亦芬、胡 萃. 烟蚜茧蜂成虫的扫描电镜观察. 电子显微学报, 1999, 18(S): 227~228

228. 李学荣、胡 萃、忻亦芬. 烟蚜茧蜂Aphidius gifuensis 滞育诱导研究.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1999, 25(4): 435~438

229. Zeng Xiaohui, Ouyang Liming, Wu Jianhong, Yu Ziniu, Hu Cui. Selection and monitoring of resistance of Spodoptera exigua and Plutella xylostella to Bacillus thuringiensis. In: Biotechnology of Bacillus thuringiensis Vol.3 (Yu Ziniu, Sun Ming and Liu Ziduo eds.), Beijing, New York: Science Prees, 1999, 182~183

230. Ye Gongyin, Shu Qingyao, Yao Hongwei, Cui Hairiu, Cheng Xiongying, Hu Cui, Xia Yinwu, Gao Mingwei, I. Altossar. Field evaluation of resistance of transgenic rice containing a synthetic cry1Ab gene from Bacillus thuringiensis Berliner to two stem borers. In: Biotechnology of Bacillus thuringiensis Vol.3 (Yu Ziniu, Sun Ming, Liu Ziduo eds.), Beijing, New York: Science Press, 1999, 201

231. 许永玉、牟吉元、胡 萃. 中华通草蛉的研究与应用. 昆虫知识, 1999, 36(5): 313~315

232. 邢连喜、胡 萃、程家安. 西北地区白蚁调查.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1999, 25(1): 81~85

233. 韩桂彪、马瑞燕、杜家纬、胡 萃、李连昌. 枣镰翅小卷蛾性信息素通讯系统. 昆虫学报, 1999, 42(1): 25~30

234. 韩桂彪、杜家纬、胡 萃、李连昌. 环境温度和光周期对枣镰翅小卷蛾求偶活动及性信息素释放的影响. 林业科学, 1999, 35(2): 75~81

235. 洪 健、叶恭银、林永丽、方月鲜、胡 萃. 咪唑类化合物──金鹿三眠素对天蚕幼虫丝腺超微结构的影响. 电子显微学报, 1999, 18(5): 486~495

236. 叶恭银、胡 萃、洪 键、方月鲜. 珍贵绢丝昆虫──天蚕精子的超微结构及其在生殖管道中的变化. 电子显微学报, 1999, 18(2): 169~176

237. Ye Gong-yin, Hu Cui, Gong He. Effect of precocene Ⅱ on ovarian development and vitellogenesis of the Japanese oak silkworm, Antheraea yamamai. Int. J. Wild Silkmoth and Silk, 1999, 4: 47~52

238. Lin Yong-li, Ye Gong-yin, Hu Cui. Effect of an imidazole derivative, Jinlu on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the posterior silkgland in the Japanese oak silkworm, Antheraea yamamai. Int. J. Wild Silkmoth and Silk, 1999, 4: 53~56

239. 叶恭银、胡 萃、洪 键、龚 和. 天蚕卵黄原蛋白的合成、运转与沉积. 昆虫学报, 1999, 42(3): 225~233, 图版2

(部分英文题目论著略)

241. 林永丽、胡 萃、叶恭银. 天蚕三眠和四眠蚕生长发育及饲料转化率的比较. 浙江农业学报, 1999, 11(1): 51~54

242. 叶恭银、胡 萃、龚 和. 保幼缴素和蜕皮激素对天蚕卵巢发育的影响.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1999, 25(3): 276~280

243. 姚洪渭、叶恭银、胡 萃、袁德成. 温度对中华虎凤蝶幼虫生存与生长发育的影响. 昆虫知识, 1999, 36(4): 199~202

244. 洪 健、叶恭银、邢连喜、胡 萃、松村行栄. 虎凤蝶属雄性外生殖器超微结构的比较. 昆虫学报, 1999, 42(4): 381~386, 图版Ⅰ、Ⅱ、Ⅲ

245. 洪 键、叶恭银、胡 萃、松村行栄. 虎凤蝶属幼虫的超微形态比较. 电子显微学报, 1999, 18(S): 229~230

247. 姚洪渭、叶恭银、胡 萃、袁德成. 中华虎凤蝶杭州与南京种群主要生物学特征的比较.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1999, 25(3): 311~314

248. 张传溪、胡 萃. 以杆状病毒为载体在昆虫细胞和虫体中表达外源基因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见: 资源昆虫学研究进展(中国林科院资源昆虫所编). 昆明: 云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 15~21

249. 张传溪、贡成良、胡 萃、吴祥甫. 杆状病毒包涵体蛋白基因的进化.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1999, 25(1): 69~76

250. 牛长缨、雷朝亮、胡 萃. 家蝇幼虫消化道的解剖和镉中毒时的症状观察.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1999, 18(1): 24~27

251. 李云寿、邹华英、胡 萃、赵善欢. 川楝素对斜纹夜蛾幼虫取食行为的影响. 华东昆虫学报, 1999, 8(2): 99~102

252. 王江峰、胡 萃、闵建雄. 不同尸体材料上蝇类滋生及丝光绿蝇Lucilia sericata生长发育比较.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1999, 6(1): 52~57

253. 彭 宇、胡 萃、赵敬钊、文正在. 真水狼蛛的抗逆力研究. 蛛形学报, 1999, 8(2): 73~75

254. 邢连喜、胡 萃、程家安. 四种白蚁的线粒体DNA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研究(等翅目: 鼻白蚁科, 木白蚁科). 昆虫分类学报, 1999, 21(3): 181~185

255. 叶恭银、胡 萃、舒庆尧、崔海瑞、高明尉. 转苏云金杆菌毒蛋白基因水稻抗螟性的离体叶片测定法. 植物保护学报, 2000, 27(1): 1~6

257. 蔡 峻、叶恭银、胡 萃. 寄生对菜粉蝶蛹血淋巴中血细胞和可溶性蛋白组份的影响. 植物保护学报, 2000, 27(2): 151~156

258. 徐 颖、洪 健、胡 萃. 蝶蛹金小蜂成虫触角的扫描电镜研究.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00, 26(4): 394~398

259. 彭 宇、赵敬钊、胡 萃、陈 建. 真水狼蛛纺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动物学报, 2000, 6(1): 14~18

260. 彭 宇、胡 萃、赵敬钊. 真水狼蛛卵黄蛋白的研究.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00, 26(1): 69~74

261. 彭 宇、赵敬钊、陈 建、胡 萃. 食物对真水狼蛛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昆虫天敌, 2000, 22(1): 11~15

262. 叶恭银、胡 萃、龚 和. 高温对珍贵绢丝昆虫──天蚕卵巢生长发育的影响. 生态学报, 2000, 20(3): 490~494

263. 叶恭银、胡 萃、龚 和. 保幼激素和蜕皮激素对天蚕蛹期四种组织中转氨酶活力的影响. 昆虫学研究进展(吴孔明、陈晓峰主编), 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 133~139

264. 张传溪、姜育蕾、胡 萃、吴祥甫. 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基因在家蚕体中的高效表达. 生物工程学报, 2000, 16(1): 46~50

265. 张传溪、胡 萃. 昆虫资源利用及其产业化的回顾与展望. 昆虫知识, 2000, 37(2): 89~96

266. 王江峰、胡 萃等. 4种尸食性蝇类卵的表面超微结构.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2000, 21(4S): 10~12

267. 胡 萃、叶恭银、洪 健、邢连喜、松村行栄. 关于虎凤蝶属诸种分类地位的初步讨论. 见: 走向21世纪的中国昆虫学(李典谟主编), 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 33~37

268. 朱光辉、叶恭银、胡 萃. 昆虫虫龄的分级方法. 见: 走向21世纪的中国昆虫学(李典谟主编), 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 159~164

269. 叶恭银、吕慧平、蒋彩英、胡 萃. 昆虫卵黄蛋白分子的多样性与进化关系. 见: 走向21世纪的中国昆虫学(李典谟主编), 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 178~189

270. 高其康、胡 萃. 野蚕黑卵蜂寄主识别利它素氨基酸组成及结构分析. 见: 走向21世纪的中国昆虫学(李典谟主编), 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 259

271. 高其康、胡 萃. 野蚕黑卵蜂寄主识别利它素cDNA文库构建及分析. 见: 走向21世纪的中国昆虫学(李典谟主编), 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 260

272. 蔡 峻、叶恭银、胡 萃. 昆虫血细胞包囊作用的研究进展. 见: 走向21世纪的中国昆虫学(李典谟主编), 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 263~269

273. 姚洪渭、蒋彩英、叶恭银、程家安、胡 萃. 昆虫生殖道中的抗菌肽. 见: 走向21世纪的中国昆虫学(李典谟主编), 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 270~273

274. 武家才、张传溪、胡 萃. Ha-P40基因克隆及部分序列测定. 见: 走向21世纪的中国昆虫学(李典谟主编), 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 608~609

276. 刘 勇、倪汉祥、胡 萃. 昆虫气味结合蛋白研究进展. 昆虫知识, 2000, 37(6): 367~371

277. 蔡 峻、吕慧平、叶恭银、胡 萃. 寄生蜂多分DNA病毒的生理功能. 中国生物防治, 2000, 16(4): 171~176

278. 高其康、胡 萃. 温度对野蚕黑卵蜂寄主利它素的影响. 昆虫学报, 2000, 43(4): 373~379

279. 马玉堃、胡 萃、闵建雄. 杭州地区猪尸体上昆虫群落的组成与演替的初步观察. 昆虫学报, 2000, 43(4): 388~393

280. 王世贵、叶恭银、胡 萃. 昆虫对转Bt杀虫蛋白基因植物的抗性及其对策. 生物技术, 2000, 10(5): 27~31

281. 彭 宇、赵敬钊、刘凤想、胡 萃. 温度对真水狼蛛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生态学报, 2000, 20(4): 606~610

282. 许永玉、胡 萃、牟吉元. 中华通草蛉雌性生殖系统发育分级及在测报上的应用.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00, 26(6): 597~600

283. 吕慧平、蔡 峻、叶恭银、徐红星、胡 萃. 寄生对越冬代菜粉蝶蛹血淋巴中蛋白质和糖类代谢的影响.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00, 26(6): 611~615

284. 许永玉、牟吉元、胡 萃. 中华通草蛉幼虫捕食行为和捕食作用的研究. 生态学报, 2000, 20(S): 110~113

285. 叶恭银、胡 萃、龚 和. 高温对珍贵绢丝昆虫-----天蚕睾丸生长发育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 2000, 11(6): 851~855

287. 蔡 峻、吕慧平、叶恭银、胡 萃. 假寄生对菜粉蝶蛹血细胞总数和包囊能力的影响.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01, 27(1): 15~18

288. 刘志诚、叶恭银、胡 萃. 转基因抗虫作物的研究进展. 科技通报, 2001, 16(S): 1~6

289. 马玉堃、胡 萃、洪 键、闵建雄. 巨尾阿丽蝇幼虫表皮几丁质片层的秀射电镜观察.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2001, 8(1): 41~45, 图版2

291. 傅 强、张志涛、胡 萃. 同翅目昆虫人工饲料饲养技术. 昆虫知识, 2001, 38(2): 98~104

292. 王世贵、叶恭银、胡 萃. 天敌与转基因抗虫植物的协同控害作用. 昆虫知识, 2001, 38(3): 161~168

293. 韩桂彪、马瑞燕、杜家纬、李连昌、胡 萃. 枣镰翅小卷蛾雄蛾对性信息素的行为反应. 昆虫学报, 2001, 44(2): 176~181

294. 林华峰、胡 萃. 虫生真菌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 华东昆虫学报, 2001, 10(1): 89~92

295. 朱光辉、叶恭银、胡 萃. 第21届国际昆虫学大会上法医昆虫学论文简介. 中国法医学杂志, 2001, 16(2): 127~128

296. 彭 宇、赵敬钊、胡 萃. 环境因子对真水狼蛛胚胎发育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 2001, 12(1): 95~98

297. 彭 宇、胡 萃、赵敬钊、陈 建. 真水狼蛛胚胎发育过程中形态和主要化学物质含量的变化. 动物学报, 2001, 47(2): 190~195

298. 彭 宇、赵敬钊、胡 萃. 真水狼蛛幼蛛各龄的形态特征和生长发育. 蛛形学报, 2001, 10(1): 22~25

299. 傅 强,张志涛,胡 萃等. 高温处理后褐飞虱体内共生酵母菌和氨基酸需求的变化. 昆虫学报, 2001, 44(4): 534~540

300. 傅 强,张志涛,胡 萃等. 饲料氨基酸对褐飞虱及其蜜露游离氨基酸的影响. 中国水稻科学, 2001, 15(4): 298~302

302. 胡 萃,叶恭银. 百年来直接与昆虫学有关的诺贝尔奖得主. 昆虫知识, 2001, 38(5): 388~392

303. 叶恭银,胡 萃. 法医昆虫学发展新趋势. 见: 城市昆虫学进展──全国第六届城市昆虫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胡萃,程家安主编),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1, 92~98

304. 朱光辉,胡 萃,叶恭银. 表皮碳氢化合物在城市昆虫某些类群分类中的应用. 见: 城市昆虫学进展──全国第六届城市昆虫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胡萃,程家安主编),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1, 17~26

305. 朱光辉,胡 萃,叶恭银. 用磷钨酸还原法测定棕尾别麻蝇幼虫尿酸. 见: 城市昆虫学进展──全国第六届城市昆虫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胡萃,程家安主编),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1, 116~118

306. 马玉堃,胡 萃. 温度对两种常见丽蝇幼虫体长变化的影响. 见: 城市昆虫学进展──全国第六届城市昆虫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胡萃,程家安主编),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1, 99~105

307. 王江峰,胡 萃,闵建雄. 棕尾别麻蝇幼虫形态变化及其在死亡时间推断中的应用探讨. 见: 城市昆虫学进展──全国第六届城市昆虫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胡萃,程家安主编),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1, 106~111

308. 王江峰,胡 萃,闵建雄. 棕尾别麻蝇蛹形态变化及其用于日龄判断的初步研究. 见: 城市昆虫学进展──全国第六届城市昆虫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胡萃,程家安主编),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1, 112~115

主持或参加的主要科研项目

(课题 )

1 、浙江省水稻重大病虫害减灾控害治理系统( 2001-2003 ),浙江省科技厅“十五”重点攻关项目(编号 011102202 ),主持;

2 、生物多样性在稻田害虫可持续治理中的应用( 2001-2003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人才科技专项基金( RC97018 ),主持;

3 、植物源高效低毒杀虫剂的研制和开发( 2002-2004 ),浙江省科技厅重大招标项目(编号: 021102533 ),主持;

4 、共生菌对褐飞虱致害性变异的作用及其分子生物学机理( 2003-200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0270199 ),主持;

5 、茭白新品种选育及其在无害化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2004-2006 ),浙江省重点攻关项目( 2004C 22004 ),主持;

6 、褐飞虱共生菌的离体培养、分子鉴定和在不同地理种群特性研究中的应用( 2005-200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0470227 ),主持;

7 、高效低毒蔬菜专用生物杀菌剂创制及产业化关键技术的研究( 2004-2007 ),浙江省重大招标项目( 2004C 12015 ),主持;

8 、第二代新型生物农药产业化中试与利用——高效植物源杀虫剂的产业化中试研究( 2006-2009 ),浙江省重大科技招标项目( 2006C 12032 ),主持;

主要科研获奖

1 、 2004 年 12 月,浙江省科学技术奖,“茭白主要病虫害治理关键技术及无害化生产”项目获二等奖,第一完成人;

2 、 2002 年 11 月,浙江省科技进步奖,“褐飞虱致害性的检测、变异规律及其在防治中的应用”项目获三等奖,第一完成人;

3 、 1996 年 10 月,农业部科技进步奖, “ 影响我国褐飞虱猖獗的国外虫源地和褐飞虱长期预测的原理和方法 ” 项目获壹等奖,第二完成人;

4 、 1997 年 12 月,国家科技进步奖,“影响我国褐飞虱猖獗的国外虫源地和褐飞虱长期预测的原理和方法”项目获三等奖,第二完成人;

5 、 1992 年 12 月,浙江省科技进步奖, “ 水稻品种对白背飞虱的抗性 ” 项目获三等奖,第一完成人;

6 、 1996 年 12 月, “ 影响我国褐飞虱猖獗的国外虫源地和褐飞虱长期预测的原理和方法 ” 项目获国家财政部,计委和科委颁发的国家八五重大成果奖,第二完成人;

7 、 2002 年 7 月,浙江省农业丰收奖,“生境多样性对稻田天敌的保护作用及生境调节技术”项目获贰等奖,第一完成人;

8 、 2004 年 12 月,浙江省科学技术奖,“高产多抗杂交稻新组合协优 963 选育与推广”项目获二等奖,第五完成人;

9 、 2000 年 5 月,中国农科院科技进步奖,“褐飞虱人工饲料的创制及氨基酸营养研究”项目获一等奖,第七完成人;

10 、 2006 年 11 月,“ 雷公藤杀虫活性物质的提取和分离方法 ”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为第一发明人。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3:4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