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胡状乡 |
释义 | 胡状乡位于濮阳县城东南20公里处,辖55个行政村,62个自然村,49518人,辖区面积66平方公里,耕地70706亩。截止2007年10月底,全乡国内生产总值完成3.7亿元,工业生产总值完成3.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500元。 简介Huzhuang Town 胡状乡位于濮阳县城东南20公里处,截止2007年10月底,全乡国内生产总值完成3.7亿元,工业生产总值完成3.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500元。2005年被省人民政府评为“粮食直补工作先进乡镇”,2006年被评为市级“五好党委”,连续多年荣获县级“文明乡镇”、效能建设“先进乡镇”、综合治理工作“模范乡镇”等称号。 行政区划辖中胡状村、前胡状村、杨胡状村、后胡状村、宫寨村、五河村、刘寨村、冯寨村、中国集村、石槽村、薛店村、牛大张村、杨大张村、张大张村、东大张村、前柏桃村、后柏桃村、汤庄村、贾庄村、姚庄村、赵楼村、白仓村、程庄村、炉里村、盆刘村、晁岗村、郭楼村、孟庄村、东牛庄村、后刘寨村、雷庄村、安村、黄村、西牛庄村、中草庙村、东草庙村、安寨村、张寨村、尚寨村、杈花庙村、宋寨村、贯寨村、刘岗上村、王岗上村、杨岗上村、后岗上村、史马羡村、张马羡村、谷马羡村、胡马羡村、董楼村、留城村、李家寨村、李家海村、老王庄村55个行政村,62个自然村,49518人,辖区面积66平方公里,耕地70706亩。 基础设施胡状乡人杰地灵,历史悠久。据传宋朝时,胡氏为纪念状元胡迪,取名胡状。乡内交通便利,通讯设施完善,106国道贯穿南北,濮白路、子白路2条县级公路纵横交错,实行了村村通油路,处京九、京广铁路大动脉中间,外销渠道畅通;境内有移动通讯基站3个,全乡实现了通讯无盲区。 资源概况胡状乡资源丰富。地处中原油田腹地,油电资源丰富,生产场地充裕,境内有油田三级单位4个,油田占地4000亩,临时占地3000亩,油气水井445眼;联合站1座,注水站18座,计量站22座,高压线路7条,长42公里,油、气、水管线630余条,长达260公里。 经济发展胡状乡经济发展区域布局合理,形成了北部种植区、中部工业区、南部养殖区,既充分利用了油田优势,也发挥了地方特色。全乡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排灌便利,是高效农业开发基地。优质麦种植5万亩,年产粮食5000万公斤;种植棉花2万亩,其中瓜棉套种1万亩;优质杂果面积达到4000亩。形成了以谷马羡、黄村、董楼、薛店、尚占等12个村为主的生猪养殖基地,有大中型养猪场7个,养猪大户80多户,年出栏生猪5万头。以雷庄、安村、黄村等村为主的家禽养殖基地,鸡、鸭、鹅总存栏量达到10万只。乡镇企业发展劲头强劲,招商引资数额居全县前列。2007年新上项目—富阳植物油有限公司投入资金1200万元,新上玉米油加工处理生产线两条,可日加工成品油70吨,年产值2.1亿元。2007年,从浙江引进了防盗门加工技术,投资500万元建成腾龙防盗门业有限公司,已全面投入生产,可日加工防盗门30个,年可实现产值3000万元,完成利税190万元。目前在建项目--河南省元康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日加工50吨植物油,现已完成投资500万元,投入正常生产;2008年建成后,可实现年产值1.3亿元,利税600万元。 工农兴镇党委、政府大力推行“工业兴镇”战略,按照“加大宣传转观念,股份投资扩规模,优化结构建基地,突出重点抓招商”的总体思路,大抓民营工业,走出了一条以股份合作制为主体发展企业的好路子,被誉为“庆祖模式”在全市推广。全镇共有工业企业92家,固定资产达2.8亿元,其中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9家,100万元以上的53家,安置农村劳动力8000人,年产值5亿元。形成了造纸、棉纺织两大支柱产业,已成为濮阳市最大的再生纸生产基地和民营棉纺织业生产基地。共拥有5家大型再生纸企业,总资产6000万元,年产量10万吨,年利税800万元,安置农村劳动力1300人;建成棉纺织企业6家,生产规模达到5万锭,年产值1亿多元,利税1500万元,安置农村劳动力和下岗职工1500人。 农业产业化之路 坚持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发展,以培育龙头企业发展特色产业为重点,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建成养猪、养鸡、优质棉、优质麦、优质稻名优蔬菜等6大农业生产基地,初步形成了“东瓜西菜中间粮”的产业格局。培育5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11家,特色农副产品加工专业村28个,全镇年出栏生猪10万头,肉鸡120万只,有9800多个农户参与了农业产业化经营。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