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K-T陨星大碰撞 |
释义 | 大约6500万年前,K-T陨星碰撞灾难造成了地球上半数以上物种灭绝,导致恐龙时代的终结。 发生时间及产生后果K-T陨星大碰撞发生于大约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第三纪(Cretaceous-Tertiary),此次灾难造成了地球上75%的物种灭绝,恐龙时代就此终结。 相关历史遗迹K-T界线在白垩纪与第三纪的地层之间,有一层富含铱的黏土层,名为K-T界线。K是德文的白垩纪(Kreidezeit)缩写,T则是第三纪(Tertiary)的缩写。 恐龙(不包含鸟类)的化石仅发现于K-T界线的下层,显示它们在这次灭绝事件发生时(或之前)迅速灭绝。有少部份恐龙化石发现于K-T界线之上,但这些化石被认为是因为侵蚀等作用,而被带离原本的地点,然后沉积在较年轻的沉积层。除了恐龙以外,沧龙科、蛇颈龙目、翼龙目、以及多种的植物与无脊椎动物,也在这次事件中灭绝。哺乳动物与鸟类则存活下来,并逐渐演化,成为新生代的优势动物。 希克苏鲁伯陨石坑希克苏鲁伯陨石坑是一个位在墨西哥犹加敦半岛的撞击陨石坑,埋藏在地表之下。这个陨石坑的名称,取自于陨石坑中心附近的城市希克苏鲁伯;希克苏鲁伯在马雅语意为“恶魔的尾巴”。陨石坑整体略呈椭圆形,平均直径约有180公里,是地球表面最大型的撞击地形之一。 断代依据人们普遍认为,墨西哥海岸的希克苏鲁伯陨石坑就是这次碰撞的爆炸点。由普林斯顿大学教授格塔-凯勒领导的研究小组,包括来自德国、瑞士和墨西哥的专家,他们研究了直径200千米的陨石坑中间表面以下1500米范围的样本。另外一些样本包括一些像玻璃一样的岩石小块,它们是在撞击中融化形成的,时代倒可能是在6500万年前,估计误差会在几十万年左右。但是核心部位的样本表明陨石坑内的化石,是在早于白垩纪与第三纪界线30万年前就死亡的生物。 这些证据也表明它比以前认为的年代要早。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