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胡人
释义

中国古代汉人称除了汉人以外部族的称呼,通常是指中国北方以及西方的游牧民族,主要包括匈奴、鲜卑、氐、羌、吐蕃、突厥、蒙古国、契丹、女真等部落,带有藐视的意义,指其为不文明,未开化的化外之民。

词语释义

胡人 húrén

(1) [Tartars;Mongols]:中国古代对北方边地及西域各民族人民的称呼

(2) [foreigner]:泛指外国人

古代人所说的“胡人”一词没有任何贬义,或藐视的意思,仅仅是指外邦的,比如胡琴,胡椒,胡麻,胡萝卜,胡床,胡服......等等。

词语起源

胡人就是长很多胡子的人。少数民族大多长着大胡子。

蒙古族有年轻人留胡子的传统,特别是中亚那边移民来的少数民族,更是长着络腮胡子。

非中原的周边民族通称,通常是指中国北方以及西方(现今蒙古、黑龙江及新疆等地)的游牧民族。先秦时期中国将北方少数民族称为北狄,秦汉以后又称为“胡人”。主要包括匈奴、鲜卑、氐、羌、吐蕃、突厥、蒙古国、契丹、女真等部落。

建立的朝代

北魏、后唐、后晋、后汉、辽、西夏、金、元、清政权的建立者都是非汉族的周边民族。

胡词

汉语中由胡产生了一大批词语。主要有两类:

异族的,如胡萝卜、胡椒、胡瓜、胡豆、胡桃、胡床以及胡琴二胡一类。以及胡同、胡子。

让人误解了的一个少数民族称谓

“胡人”的说法出现很早,战国时,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以教百姓”(《战国策》),既有胡服,那么穿胡服的定是胡人了。西汉政治家贾谊在《过秦论》中,也有“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的句子。这里的胡人,指的是匈奴,或者说主要是指匈奴,也包括那些敢和汉室作对的其他少数民族,比如东胡,它因居于匈奴之东而得名,也就是匈奴东边的胡人。东胡的后世,便是鲜卑的和乌桓二族。

胡人成气候,是在十六国时期。彼时,匈奴、鲜卑、羯、氐、羌五个少数民族入驻中原,纷纷建立政权。所以,这一时期习惯上又被称作“五胡十六国”。这一时期,也是胡汉矛盾冲突最激烈、最尖锐的时期。所谓“邪正不并存,譬如胡与秦”(《晋书》),将胡汉的关系比作正邪两面,不管我们感情上接受与否,客观的说,这种思想一直是这个时期的主导思想。毕竟民族间从排斥到融合,是一个很艰难也很漫长的过程。

一说到胡人,好多人会认为这是对少数民族的蔑称。胡人相对于中原,文明程度较低,风俗也不尽相同,又总是武力骚扰边境。对这些人,中原政权也好,百姓也罢,自然没什么好感,也就说不出什么好话了。江统在《徙戎论》中说,“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戎狄志态,不与华同”(《晋书》),已经把他们当做敌我矛盾来看待了。所以后世再提到胡人,不管语气还是情感,在感觉上总有那么一点蔑视、轻侮的意思。

其实,胡,并非对少数民族的蔑称。它只是对古代少数民族一种称谓,具体说,是对居住在北方和西方的少数民族的一种泛称。“《春秋》之义,内诸夏而外夷狄”(江统《徙戎论》)。诸夏即是中原,胡人的概念也是基于中原的视角提出的,其中并没有掺杂感情色彩。西汉时,匈奴单于狐鹿姑曾经给汉室皇帝致书,说“南有大汉,北有强胡。胡者,天之骄子也”(《汉书》)。也就是说,“胡”在匈奴人眼里是天之骄子的意思,和中原的天子意思差不多。

十六国时期,前秦淝水落败后,诸族纷纷起事,苻坚一直宠信的羌族首领姚苌也举兵反秦,最后俘获苻坚。姚苌向苻坚索要传国玉玺,苻坚一脸的瞧不起,怒斥姚苌,说“小羌敢逼天子,五胡次序,无汝羌名”(《资治通鉴》)。这也是“五胡”一说最早见于史端的记载。苻坚是氐人,他自己称自己为“胡”,当然不会有什么贬义了。(文/路卫兵)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9 7:3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