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胡力吐蒙古族乡 |
释义 | 隶属于吉林省白城市洮南市,因驻地胡力吐屯而得名。乡政府驻胡力吐屯。辖胡力吐村、育林村、晋隆村、长青村、水泉村、新起村、双庙村、炭窑村、双发村、满兴村共10个村。 概述吉林省白城市洮南市胡力吐蒙古族乡代码:220881220 邮编:137115 位于白城市洮南市,东经121°45′47〞至122°00′21〞、北纬45°54′54〞至46°01′18〞。面积149.6平方千米。人口9163人。 沿革1904年(光绪三十年),隶属洮南府乾平社。1909年(宣统元年)隶属洮南府第四区。1913年(民国2年),隶属洮南县北乡。1925年(民国14年),设晋隆村,隶属第六区。1933年(伪大同2年),隶属洮南县第七区。1935年(伪康德2年),隶属第七区万宝保.1946年隶属洮北县宝利区。1948年划归洮安县(白城县)。1950年改属白城县十六区。1956年撤区划为仁义、新起二乡。1958年两乡乡合并,改为胡力吐蒙古族乡,同年10月划归洮安县。1959年成立胡力吐蒙古族人民公社。1976年划归科尔沁右翼前旗。1979年仍划归洮安县。1983年改为胡力吐蒙古族乡。 经济发展洮南市辖乡。1956年为新起、仁义乡,1958年二乡合并置胡力吐公社,1959年改胡力吐蒙古族公社,1983年置胡力吐蒙古族乡。位于市境西北部,距市府99公里,面积149?6平方公里,人口0.9万。乡政府驻胡力吐。乌(兰浩特)突(泉)公路过境。辖胡力吐、育林、胥隆、长青、水泉、新起、双庙、炭窑、双发、满兴10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种马场和铁木联合厂。盛产葵花子、马铃薯 教育发展洮南市胡力吐乡小学位于洮南市西北部,始建于1951年,中心校下辖胡力吐小学,满兴小学、双庙小学、双发小学、新起小学、晋隆小学、水泉小学、长青小学、炭窑小学九所村级小学,共有43个教学班,学生557人,在岗教职工79人。 胡力吐乡小学立足本校实际,以“德育为首,五育并举”为办学宗旨,不断深化“以人为本、以法治校、增强活力、更新观念、科研兴校”的办学方法,取得了显著成绩。 在学校管理方面,实施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从2000年始,实施了教职工聘任制,全方位推行岗位责任制,结构工资制。2000-2002年连续三年学校在年度重点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中被评为先进校;2001年中心校晋升为白城市办学水平“一类一级校”;2004年在洮南市办学督导评估中被评为优秀校。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把师德建设工作和提高教师业务素质相结合,注重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从2000年开始有三名教师被评为白城市师德先进个人;2002年中心校被洮南市委评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2001年学校被评为白城市小学教师“基本功整体达标校”。教师全部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教师学历合格率为100%,取得大专以上学历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57%。在教育教学方面,学校德育工作校内外结合,活动丰富多彩;教学工作不断优化教学各环节,深化学校教科研工作,1999年以来,30多篇论文获市级以上奖励,20多节课被评为市级优秀课,共有8项市级课题,《优化“三语”导学方法与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被列为教育部“十五”规划课题。 老道沟位于洮南市东北端150公里处的胡力吐蒙古族乡。相传很久以前,八仙之一的张果老参加王母娘娘的蟠桃盛会之后,丁返回途中,在领略大兴安岭山脉雄伟气势之时,感到此地风景绝妙,不可多得,于是便按落云头,尽览群山沟壑,花草树木,珍禽异兽,游历数日不忍离去。直到如今,九头山坡的大块岩石上,还留有张果老坐卧的印痕,有他的坐骑驴蹄印数枚,此地因而得名老道沟。另据史料记载,一百多年前,从五当山来了一位道上,自号玉虚真人,他十分迷恋此地水秀山青,于是便在九头山顶修建一石砌道观,炼丹修术,并常到山下屯中收徒,传经布道,为人祛病消灾。后来,为了纪念这位道人,当地居民便把九头山东坡一带称作老道沟。 其实老道沟一带是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的游牧地,有沟沟壑壑、山山岭岭,也有山中平原和水泊,人称“敖包”的牧人标记随处可见。“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是那里原始生活、原始生态的真实写照。 沿着玉虚真人当年开辟的山路巡山而上,老道沟风景便尽在眼前。苍翠欲滴的浓荫中,樟子松、小山杨、山里红、蒙古黄榆、山杏等形态各异,野鸡、沙半鸡、山兔、狍子等野生动物出没其间,雄健的山鹰、硕大的秃鹫凌空飞翔。 穿越老道沟,登临九头山顶,俯看之际,一番奇异景色映人眼帘:沟谷中云烟飘渺处便是一座座美丽的村庄,它们有织锦般的植被衬托,在袅袅炊炯笼罩中,若隐若现,既如海市蜃楼,又似蓬莱仙境。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