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胡家祥 |
释义 | 人物简介胡家祥,男,汉族,1954年生,湖北省阳新县人。现为中南民族大学文学和新闻传播学院教授,文艺学硕士研究生导师。 个人履历职 称 中南民族大学教授教授 单 位 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主要研究方向:审美学原理,文艺心理学,中国传统哲学。先后讲授的课程有:审美学专题研究,文艺心理学专题研究,中国美学史专题研究,气韵与艺术的形态及其嬗变研究,等。现时的硕士生招生方向:文艺美学。 人物生平自1989年走上高校讲台以来,胡家祥教授坚持在哲学、美学、文艺学三个层次展开探索和研究。迄今已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中国哲学史》、《美术观察》、《文学遗产》、《周易研究》和《江汉论坛》、《社会科学战线》、《社会科学》、《学术论坛》、《福建论坛》、《四川大学学报》和《光明日报》、《社会科学报》等报刊发表学术论文九十多篇,其中为《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的《哲学原理》《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美学》《文艺理论》诸专题、《北京大学学报》、《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光明日报》学术版、《文摘报》以及《中国新时期社会科学成果荟萃》、《中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宝典》、《新时期党政干部学习文集·先进文化卷》、《中国学术年鉴》、《中国哲学年鉴》、《中国文学年鉴》、《中国美学年鉴》等转载、转摘约四十多篇次。 成就及荣誉多次参加国际美学、文艺学和中国哲学会议。先后在这些会议中宣读了《庄子美学的基本特点及其现代意义》、《简论“气韵”范畴的基础理论意义》、《论气韵与意境的联系与区别》、《建构中国哲学原理的初步思考》等论文,受到与会学者的好评。 十余年来,先后完成“人:心灵与文化”、“文艺美学新探”、“中国传统哲学的原理探索”和“美学的人学阐释”等课题的研究,已经出版的专著有:《心灵结构与文化解析》(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审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出版,已第五次印刷。2010年修订版面世)、《志·情·理:艺术的基元》(国家新闻出版署“十五”规划重点出版图书——“中国古典美学范畴丛书”之一,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5初版,2009年重印)、《文艺的心理阐释》(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初版,2006年再版)、《心灵哲学与文艺美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先秦哲学与美学论丛》(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现时承担教育部立项资助的课题:“中国传统美学‘气韵’范畴的来由、涵义和现代活力研究”,将撰写系列论文并最终写成专著出版。 既有成果中,论文《论人类心灵的层次结构》获江西省第七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996),《志:中国哲学的重要范畴》获江西省高等学校第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997),《论“弱美”——兼谈审美形态学的建构和艺术发展周期》获江西省第八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998);专著《心灵结构与文化解析》获江西省第九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0),《审美学》获湖北省第三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03),《文艺的心理阐释》,获湖北省第六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09)。 社会评价胡家祥教授致力于人文学科的原理建设,选择从心灵与文化的对应关系上寻找突破口。他在文化哲学中描述了人类心灵的结构图式,并提出指称心灵第三层面的“志性”范畴,力图实现中西哲学的会通;在审美学中坚持以人为本位,一以贯之地解释审美现象,且提出“弱美”范畴,使审美形态的研究较为周密;在文艺学中别开生面地从科学文化与宗教文化两种对立倾向的交互影响中阐释艺术的特点、性质、功能、形态和演变规律等,将文艺心理学、艺术文化学和艺术基础理论熔为一炉。这些都自成一家之言。尽管人文学科基础理论的拓展非常困难且不易为学界认同,但胡家祥教授具有系统性和创新性的研究还是分别得到相关学科知名学者的肯定或勉励。这些研究既力图继承我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成分,又尽可能吸收西方特别是康德以来在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因此体现了古今的会通和中西的互泽。 在教学中,胡家祥教授历来鼓励学生大胆地质疑问难,同时一贯保持随时答问的习惯,希望所培养的学生具有开阔的视野、广博的学识、敏锐的眼光和严密的思维。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