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胡浩川 |
释义 | 胡浩川,茶学家、制茶专家,中国现代茶业奠基人之一。参与筹建祁门茶叶改良场并任场长,致力于红茶品质的提高,促进“祁红”进入国际市场;与吴觉农合著了《中国茶业复兴计划》。曾任重庆复旦大学茶叶系教授和系主任,培养了首批茶学高级技术人才。 中文名:胡浩川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安徽省六安县张家店乡胡家大湾 出生日期:1896年9月20日 逝世日期:1972年 职业:茶学家、制茶专家 主要成就:现代茶业奠基人促进“祁红”进入国际市场致力于红茶品质的提高 生平经历安徽省茶叶行业协会 胡浩川,原名本翰,曾用名涣、膺吾、蕴甫。1896年9月20日出生于安徽省六安县张家店乡胡家大湾。9~22岁在私塾读书。22岁时,考取安庆第一中学。在思想比较激进的教员推荐下,经常阅读宣传社会主义思想的《新青年》杂志,积极投入革命运动。1919年,胡浩川在第二甲种农业学校读书时,“五四”运动的消息传到芜湖,他被推选为芜湖市学生会代表之一,奔走呼吁,不遗余力。之后胡浩川转学安徽省农务讲习所,结业后被选送公费留学日本,入日本静冈县农场茶叶部当见习生。在此期间,他加入了国民党(左派)。 1924年,胡浩川学成回国,后在六安镇小学、新民中学、芜湖二农、六安中学等校任教直至1929年。当时国内正处于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胡浩川参加了一些革命活动,受到了一些共产主义的启蒙教育。1926年段祺瑞政府镇压学生,发生了“三一八”惨案,中共芜湖市委领导各界组织后援会,胡浩川被推选为筹委会主任。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胡浩川即致力于茶叶技术研究和教学工作。1929年,他经吴觉农介绍任上海园林局技佐。1930年至1933年1月先后在南京中学、南京栖霞山乡村师范、贵池第一师范任教。1933年3月至1934年9月在实业部上海商检局任技士,担任茶叶出口检验工作,兼任安徽祁门茶叶改良场技士。1934年10月至1949年4月,一直担任祁门茶叶改良场场长,兼任茶叶改良场技术主任、祁门茶叶产地检验办事处主任、贸易委员会皖南办事处茶叶专员、中国茶叶 公司总技师、安徽茶叶公司顾问、皖赣红茶运销委员会办事处收购科长、安徽茶叶管理处副处长、屯溪茶场场长等职。1941年10月至1943年5月,受聘任重庆复旦大学茶叶系主任、教授、茶叶研究室主任等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胡浩川又回祁门茶叶改良场任场长。1949年12月被调北京,参加中国茶业公司的筹建工作,并担任总技师、技术室主任和计划处处长等职,主持制订全国茶叶产销计划、茶叶收购加工和出口的标准以及加工技术规程、规章制度等。1956年起任中国茶叶出口公司和中国茶叶土产进出口总公司以及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总公司茶叶总技师,直至1972年。胡浩川1962年当选全国政协委员;1963年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72年因患心肌梗死,不幸逝世,终年76岁。 主要科学技术成就胡浩川 革新茶叶产制技术在1870年前后,中国茶叶生产称雄世界。自19世纪末以后,产量下降,出口萎缩,每况愈下。究其原因,主要是战乱不断,官僚腐败,内忧外患,民不聊生。茶叶生产方式之落后,为新兴 之印、锡茶所替代,也是重要原因。20世纪初,清廷派员赴印度、锡兰考察后,在南京、湖北羊楼洞等地以印、锡产制方式改良华茶,但不久均停办。1912年,中华民国政府北京农商部在产茶省的安徽、江西、湖南、四川等地再建茶叶改良场,但由于种种原因,或成效不大,或停办。1933年,当时之全国 经济委员会农业处,在祁红茶区招聘数十名大学生,拨专款购置机械设备,于祁门茶场(1915年建)建立机械制茶工厂的基础上,全面开展祁红茶产、制、销研究工作。1934年,胡浩川被派往该场任场长。不久,抗日战争爆发,中华民族处于危难时期,皖南一带财政十分困难,祁门茶叶改良场试验经费停拨。在此危急关头,身为场长的胡浩川提出“以茶养场,制茶赚钱搞研究”,率领全场职工苦干硬撑,将国外先进产制技术付诸实施,不仅事业未中断,还在革新中国茶叶产制技术、开拓机械制茶业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 1、育种方面:向各地征求茶树品种,进行观察比较,从群体中选出祁门槠叶种。该种至今仍为祁门红茶的代表品种,也是全国主要良种之一。 2、栽培方面:开展了繁殖方法,扦插试验,施肥试验,特别是率先修建梯级茶园,对当时山区发展茶园,提高产量,保持水土具有积极意义。 3、加工方面: ①开展初制方法一系列试验,包括萎凋、揉捻、发酵等比较试验,同时改原来的手工生产为部分机械生产,改原有的自然“渥堆”的发酵方式为先进的“室内发酵”方式。这些技术的采用,使“祁门香”更为突出。 ②精制方面,在反复的手工操作中,总结出精制程序三原则,即“汰除劣异,正饬形态,分成级别”。这成为当今红、绿茶精制技术规程的指导准则。 在胡浩川场长和全体职工的齐心协力下,经15年惨淡经营,使祁门茶叶改良场成为当时全国机械设备、规模、制茶技艺、产品质量、科研成果名列前茅的研究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胡浩川为此倾注了大量心血。 培养一批早期茶业人才胡浩川在祁门茶场任场长期间,办过两期高级技术人员训练班和技工训练班。1941~1943年,应聘任重庆复旦大学茶叶系首任系主任和教授、茶叶研究室主任,为创建中国高等院校茶叶系和培养首批高级茶叶专业人才贡献力量。1950~1951年,在中国茶业公司任总技师期间,在杭州举办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制茶干部训练班,参加培训技术干部265人,由胡浩川任训练委员会主任。他在讲习班上提出的红、绿茶精制程序,为日后精制机械化奠定了工艺基础。 胡浩川除从事茶叶技术工作外,还博览群书。他学识渊博,对古文字有较深的研究,对音韵、民歌、方言均有较深钻研;对诗经、诸子,特别是对墨子造诣尤深。 简历1896年9月20日 出生于安徽省六安县张家店乡胡家大湾 1905-1918年 在家庭私塾读书 1918-1921年 在安庆第一中学读书,后转安徽农务讲习所 1921-1924年 在日本静冈县农场茶叶部学习 1925-1927年 在芜湖二农教书 1928年 在安徽六安中学教书 1929年 任上海园林局技佐 1930-1933年 在南京中学、南京栖霞山乡村师范、贵池第 一师范教书1933年3月-1934年9月 实业部上海商检局任技士 1934年10月-1941年4月 任安徽祁门茶叶改良场场长 1941年10月-1943年5月 任迁往重庆的复旦大学茶叶系主任、教授、茶叶 研究室主任1943-1949年 任祁门茶叶改良场场长 1949-1955年 任中国茶业公司总技师、兼技术室主任、计 划处处长。 1956-1972年 先后任中国茶叶土产进出口总公司和中国 茶叶总技师1962年 当选全国政协委员 1963-1972年 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72年10月13日 病逝于北京 主要论著1、 胡浩川,吴觉农.祁门茶叶复兴计划.上海商品检验局农作物检验组,1933 2 、胡浩川.古代塞外之茶叶贸易.国际贸易导报,1933,5(5):65~69 3、 胡浩川.日本茶的生产及其贸易.国际贸易导报,1933,5(5):85~95 4 、胡浩川,吴觉农.中国茶叶复兴计划.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 5 、胡浩川.武夷山志御茶园文献请后记.茶叶研究,财政部贸易委员会茶叶研究所编,1944,2(1、2、3):37~41 6 、胡浩川.谈茶经.茶叶研究,财政部贸易委员会茶叶研究所编,1944,2(4、5、6):45~54 7、 胡浩川.今后茶业改进商榷.茶叶研究,财政部贸易委员会茶叶研究所编,1944,1(2、3):33~35 8 、胡浩川.改进劣质茶之研讨.茶叶研究,财政部贸易委员会茶叶研究所编,1944,1(2、3):48~51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