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胡查 |
释义 | 个人简介胡查,诗人。笔名弥赛亚、夜航船。1973年生于四川广安。作品《烹饪》获2000年《榕树下》第二届网文大赛现代诗歌奖。同年获台湾《鲜》网编辑分类大奖。2003获全国巨龙杯优秀诗歌奖。获第二届“界限”诗歌奖。2010年获第二届中国诗歌突围年度奖。出版诗集《网上,一些诗人在散步》、《太平广记》、《少数派报告》、《那春天》等。作品散见于《或者》、《诗生活》、《界限》、《诗歌报》、《野外》、《扬子江》、《不解》等诗刊。现居四川广安。 一些声音1、著名诗人小引评论弥赛亚时说到 弥赛亚的优秀在于,他的写作从来不打算迎和我们本来的眼光,而是准备改变我们的眼光。他的诗擅长从虚无处入手,却又致力推出一些新的事实,以求震动心灵而诱发出不寻常的感受方式。这种感受方式并不是简单的某种情感性的或心理性的活动,它更多的体现出弥赛亚对诗与众不同的理解。换句话说,他把我们从对自己心理兴趣的迷恋中拉了出来,一起转身面向一个新的世界。 我很喜欢弥赛亚的短诗,他的短诗大都散发着腐朽的贵族气息。而这种气息,在现在的汉语诗歌中,已经越来越少见了。比如《那春天》里面选取的词汇,玻璃、流水、棉花、浆果、少年、幻想、旧事。虽然大多是具象的,但整体读完之后,却又是抽象的感受。这具象和抽象之间的落差,顿让我生出一丝幻灭感。 有对诗人的评说,都是画蛇添足的废话,技术之外的东西,才是真正属于诗人自己的,但你如何发现那些隐秘的东西呢?不管你和认识他们与否。理论是批评家的事情,我说的全都是废话之外的闲话。 我一直记得多年以前篱笆对弥赛亚诗歌的一句评说:“你在盆地里端坐,是为了不被清洗”。当时弥赛亚还是一个长发在风中飘的沉默青年,弹吉他,坐街边,那是在上海,在某一个冬天的黄昏。我们喝酒,谈论天下。 四川出诗人,多机敏的文人,且大多伤感,愤怒。而弥赛亚的诗,和他们不同,他来自川中,他反动,灰色,无奈,甚至他更多的表达出对世界的无所谓,他满身弥散着巫气和刺人的锋芒,他是一个天生就注定属于诗歌的人。 他是“钢铁里的丝绒,棉花里的拳头”。充沛的想象力,卓越的把握词语秘密关联的能力,以及对形式孜孜不倦的追求,让你在他每一首诗歌中都能深切的感受到。对生活与众不同的认识,实际上是他单纯的世界观在散发着光芒,他可以用朴素的语言解说日常中流露出的哲学,他是孤独的,但从不抱怨。 天才,往往都是这样。 2、第二届界限诗歌奖评委推荐语 他用非常个人的经验和表达方式,为我们呈现了一个非理性的世界,而这个世界的主角,又和我们的现实,和久远的文化传统有着极为亲密的关系。 他是一位追求独立、不跟风潮的诗人。他对汉语怀有一种特别的敬畏,他的诗通过对汉语的特殊敏感建构画面感、层次感,追求现代诗所缺的意境。他对普通事物的诗化处理,来源于诗人与大地、与世界的平等对话,充满人文关怀和生命沉思。 3、重庆籍诗人刘清泉谈弥赛亚的《太平广记》 相比较而言,还是更喜欢2003年的弥赛亚。 很多人说弥独特,不可复制,不可模仿,其实说的是只有2003年的《太平广记》一类诗歌才是弥所独有的;之前和之后,弥的诗歌不属于他个人。 其实关于诗歌创作的选择,我觉得最重要的不是突破、超越或者不断的尝试,而是坚持。坚持成就个性,而个性才是诗人的标志。 《太平广记》之前的弥应该是在隐约的迷茫和故意的探索中,《太平广记》之后的弥则是在评论家们的误导之下走向了生活的现实。我这样说的意思不是说弥的诗歌不需要现实生活,而是想借此提醒弥——生活现实的介入正在消弭你的唯一性,因为正如小引所说,在本质上,你是“反动”的,一个反动的人是不属于现实生活的,至少,不应该被当下所迷惑,被他人所诱惑,被自己所蛊惑。 4、沙沁谈弥赛亚的《太平广记》 1、 关于“《太平广记》一类诗歌才是弥所独有的”。我觉得是一种误读。至少我认为这种“独有”是浅层次的。 2、 我说这样的话,并没有打算否定弥诗中无处不在的天才的气息。我主要觉得评论家们对《太平广记》评价过高。 3、 弥在《太平广记》之后的一系列变化,虽然大多不尽人意。但我感觉到弥自己对《太平广记》的清醒。 4、 《太平广记》显而易见是一种“互文性”很强的诗歌。它既可看成是对传统文本的“超越”,更可看成是对传统文本“游戏性剽窃”或“灵异再构”。 5、 弥的诗很好地利用了《太平广记》野史的“独”,无形中为他的诗增加了份量,但这种“独”是否已成为了弥的“独”,就《太平广记》而言还不能作此判断。 6、 当一个人老是沉醉于对过往事物的迷恋,老是采取一和挪用,嫁接或变形的手法来改组词语,必然影响到生命本体的开掘和真实内心的表达。因为形式不是目的,形式只有与个体生命充分一致时才能显示它的魅力。 7、 《太平广记》不仅是与现实有“隔”,而是与现实生命有“隔”。这是最要命的。 5、三颗石头谈弥赛亚 这个人的诗歌我一点都不喜欢,因为他让我找不到北,让我迷失自己,让我觉得自己太肤浅,让我觉得浅薄,让我的诗歌苍白无色,让我没有一丝的底气与他抗衡,虽然我和他在榕树就已经相识,虽然我引他为良朋.但是他的语言天马行空,自由洒脱,收放自如,容不得我藏污纳垢.我真的真的不喜欢他的诗歌,真的,我只是爱的不得了. 6、逸尘论弥赛亚 弥赛亚是一个独特的诗者,独特到不可复制。他的与众不同,早几年在短歌行论坛就有所领略。读他的诗,更多的时候我只是默默地感受,沉迷于他尘埃一样的语境中。 7、梁艳萍论弥赛亚 弥赛亚诗歌的长处是善于采用比较独特视角,把发生在生活周围的大小事件组接到诗歌写作里,应构一种立体而错综的氛围。在这一组诗歌里,《后窗》、《沙器》、《中央车站》等都展现出此种特点。 弥赛亚善于将事件历史与现实中发生的事件组接起来,化用日常生活中的语言,调侃与解构,《云上的日子》中,语词中建筑与色彩的选择都有独特的地方,声音里传达的是极端的感觉,“夕阳下/旷野中/满天的云彩,把我们分开。”飘浮的云彩成为区分人间一切的工具,展示时间流逝过程中的一切,是变异,是不会停留的。 8、湖一水香论弥赛亚 第一次读到弥赛亚的诗就很惊诧。有些人的诗写得好,但不过是技艺高超的工匠。而弥赛亚的诗歌是天才之作,别人无法朝着他的方向努力或者模仿,他有一个只属于自己的锐利通道,借此走向事物深处。我找不到弥赛亚的路在哪里。他奇异的思维和表达方式让我怀疑他生活在另一个时空维度。为这样的诗人写评论是一件有挑战性的事情,一切全凭猜测。而我坚持猜测——和弥赛亚没有任何沟通。如果通过作者来印证我的解读,会降低我写作本文的趣味。我也相信弥赛亚有任人解读的宽容。还需说明的是:用一篇文字来描述弥赛亚非常不公平,一个优秀的诗人所展示的东西是无边,我不能企图阐述、说明他们,更不能总结、概括他们。只能用虔诚的感受去接近。 灰色是一个反动、无奈的颜色。是一个理性、冷酷的颜色。是浓雾的颜色,是哲学的颜色。真实是黑色的,灰色在去往黑色的路上。我眼里的弥赛亚是灰色的:他是一位哲人,用诗的语言说一些道理,他思考那些虚无命题:生死、轮回、宗教、意识形态、灵魂、秩序、矛盾、相对、层次......他是一个左派,对现有的社会秩序和文明范式有一种强烈的疏理和反抗感,所有“显在”的事物都遭到弥赛亚的揭露和嘲笑,他在诗歌中非常彻底的消解了常人惯性的思维结构和认识结构。 在弥赛亚诗歌的五颜六色中,灰色最为显眼。这种气质常常让我联想到欧洲电影风格,尤其是意大利导演安东尼奥尼和瑞典导演伯格曼的作品。事实上,弥赛亚的一些诗歌也涉及到他们的作品。比如《云上的日子》是安东尼奥尼的片名,他喜欢通过人物的行为来分析哲学观念,他的镜头非常慢并且往往沉默很长时间,造成一种压抑的内在冲突。《野草梅》是伯格曼的名片,他的电影常常对生与死、灵与肉、精神与存在等一系列问题进行探索,沉郁、理性、严肃。弥赛亚正是用最简短锋利的语言,讲述具有寓言性质和深度思考空间的故事和细节。 大多数人用诗歌抒情,弥赛亚更多的是拿来讲故事和说道理。他对词语的感受和运用能力,对事物的勾画能力,对故事的叙述能力,对哲理的论述能力等等优点都不在话下。但这些不是我要评论的重点,我想说的是他对古今中外典故的运用特色。他的诗歌埋伏着很多典故,他对典故的运用方式也很奇特,不是比喻、不是反讽,有时候是一个写作由头和背景,有时候甚至只是一种语言上的戏弄。 以《重耳》为例 冬天的俄罗斯多么忧伤 我带上我的耳朵 一边念诗 一边逃亡 彼得,这个没落的 贵族名字 华丽而糜烂 仆人们在打扫房间 拣出一张张 腐朽的脸 回不去了,我的祖国 在一场鹅毛大雪里 眯着眼,半蹲着 长满羽毛 “重耳”是春秋战国时期晋献公的儿子,晋献公年老的时候,宠爱妃子骊姬,想把骊姬生的小儿子立为太子,把原来的太子杀了。太子死后,重耳感到自己危险,逃到别的诸侯国避难,在国外流亡了十九年后才回国即位,就是后来的晋文公。弥赛亚这首诗歌的标题显然是来自这个历史人物,但是他在诗歌正文的写作中彻底剥离了原来的历史背景和事件,只是萃取和公子重耳有关的“故土”、“流亡”、“贵族”等等相关元素,写的像是另外一位俄罗斯流亡诗人的故事。 以《凉洲词》为例 最近的一次移民潮 发生在唐代 在十里亭外的茶寮里,坐着几个 波斯商人 他们从遥远的中亚细亚 运来了珠宝和香料 当炉卖酒的胡姬 穿着异域的条纹布衣服,有种迁徙的美。 他站在城门内 是个汉人 一出了关,就成了鲜卑。 并不只是游牧民族 并不只是 远离故乡的人 谁都有卑贱的血统,谁都有琐碎的生命。 “凉州词”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开元年间,陇右节度使郭知运搜集了一批西域的曲谱,进献给唐玄宗。玄宗交给教坊翻成中国曲谱,并配上新的歌词演唱,以这些曲谱产生的地名为曲调名。中国古典文学中非常著名的凉州词有王之涣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有王翰的“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弥赛亚的写作就是从这样一个历史背景出发,在其中虚构一定的细节:“当炉卖酒的胡姬\\穿着异域的条纹布衣\\有种迁徙的美”,这些细节往往非常考究,成为弥赛亚吸引读者的诱饵之一。但是他的主题往往提升或者突转到一个让人始不料及的方向:“谁都有卑贱的血统,谁都有琐碎的生命。”我不知道他到底想说什么,但是总是若有所悟。他就是这样,从来不指定一个明亮的终点,只是津津乐道于独行跋涉的过程。思考之后,留给读者新的思考空间。 再比如《大马士革》,写作背景是历史名城大马士革从繁华到幻灭的过程,着力点却在历史进程中被忽略的普通人和普通生活。《八声甘洲》用的一个词牌名,写的可能是弥赛亚想象中的宋代著名词人柳永。再比如弥赛亚2006年的新诗《照灯语录》,名字来源于窦唯的一首歌。弥赛亚类似写法的诗歌很多,天马行空,错综复杂。可以说他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才子”, 由于他非常肆意的想象力和反常的观测点,使得这种写作几乎成了一种才华的展示,或者是少数人的智力游戏。也许一个没有足够知识量的读者很难感受到弥赛亚这些用典的趣味。 《大马士革》 蚂蚁在小亚细亚 搬运粮食 今年修道院的收成好 他在吃饱之后 开始祷告 中世纪的雨 下到傍晚 路潮湿,勋章骑士披上雨衣 骑自行车回家 帽子揭下来现出首都,一座万籁俱寂的空城 弥赛亚是一个冷静而智慧的旁观者,对社会有广阔的观察和深入的思考。但是他在人间之上,在喧嚣之外,残酷的看世事变迁,万物消寂。他太过于清醒,使得他的写作陷入一种孤独思考的癫狂状态:“我那秘密的花园/长年住着一个聋哑的园丁”、 “鲫鱼们在都市这口锅里开心起舞/踩着满是油污的节拍”。 在我有限的阅读范围内,中国多数“成功”的现当代诗歌写作者,虽然极大的受到了西方诗歌的影响,无意有意之间遵循的仍是中国古典诗歌美学特征。弥赛亚的写作方式远离了这条大道,这也是他引人注目、独树一帜的重要原因。但这仍然不是我目前推崇的汉语诗歌写作路径。弥赛亚只是作为一个奇特的个案吸引着我的阅读和妄论。 9、鲁巴父论弥赛亚 在广安认识弥赛亚,就喜欢。 交换诗集,读《太平广记》,喜欢。 后在界限上,一直关注弥诗,喜欢。 界限巴国城颁奖前,有事,先撤,未鼓掌。 我喜欢弥赛亚的诗,是因为他的诗不像大多很吓唬人的作品那样, 装模作样,比大气磅礴,或者像个别人那样,矫情地撕肝裂肺,这时代 还有什么值得人们撕肝裂肺呢! 读弥赛亚的诗,我总会有新的收获。比如《越江村》,我读后感到一种麻木被强烈刺激, 反倒说不出诗好在哪里?弥诗多向指涉市井风俗,并在表象后面用悲悯、正直、善良的锄头, 深挖性情的基石,情怀的宝石,良知的玉石。弥诗值得反复玩味,比如《马路天使》,在静谧安详的“外和谐”背景上,展开的是捍卫惊心动魄的人性及尊严的徒劳。 弥赛亚诗中的平民精神是我喜欢并关注的。但他不是那种傻乎乎的所谓“平民精神”,他个性中的精明和机趣,有时甚至横穿古今时空的“轻描淡写”,让他的诗达到了令我震惊的效果,如《暴雨将至》。 10、水池论弥赛亚 我认为弥赛亚的佳作是《太平广记》一类的,当年——夸张点说,惊为天人。现在的诗,似乎没有以前那种冲击力了,换句话说,不独特了。 但我以为,不能认为弥赛亚就是被当下迷惑,被他人诱惑,一个诗人是有几个高峰期的。我记得曾有个小说家(似乎是国外某个总统)有个“第二口气”的说法,他认为作家在第一个高峰期后都会有个低潮期,而这个低潮期就是找到那股支撑自己写作的“第二口气”的过程。找到了,再来一个高潮,没找到,只好沉默。这让我想到赛林格。。。。 我期待弥赛亚的“第二口气”。 部分诗歌那春天 午后的玻璃 闪耀着流水的光芒 那棉花,朝生暮死 那温暖的浆果 总是过早的柔软、腐烂 少年一觉醒来 早生华发 朋友啊,你有滚烫而痛苦的幻想 我有一件旧事 想和你分享 夜航船 一个和尚 乘船过河 艄公在掌舵 我在家,我在长头发 那是另一个朝代的事情 泥沙俱下 泥沙俱下,河流上升 渡口的阴影部分 保持平衡 他坐在船头,他吃素 隔着茫茫的水面 他与我对称 觉后禅 三个人 走在人行道上 以性别定义 是两男一女 或者是两女一男 没有别的 你一直站在建安桥上 看那三个人 身后是红色的夕阳 你永远在三个人之外,是永远的奇数。 玉莲楼 门前的阴沟 我加了盖 窗子安装了防护栏 下雨的时候 我抚摩阑干 第三层楼最漂亮 第二天 空中楼阁坍了下来 玉和莲 分别做了妓女和丫鬟 年尾,我收到了她们 托人捎来的银票 油菜花 又开了 我重新打好了地基 孽海花 戏子唱小调,我穿起袈裟 吹法螺 一对苟合的男人 一对描金的鹧鸪 挂在黄梨木屏风上,象两只大耳环,荡来荡去。 明朝末年, 我们租下永定河边的公寓 划下圈子 过少数族类的生活 读早报,乘电梯,在夜晚闻薄荷的香气。 饕餮 我贪婪吗?我日渐贪婪。 我爱你吗?我日渐爱你。 占有你,赞美你 我张大嘴巴吞噬你 你是大米,你是酵母,你是正宗的尼古丁 咀嚼你,消化你 我张大嘴巴呕吐你 深埋的欲望就象胆汁,我爱你 就象我爱上陪葬的青铜器 空空幻 一只小鸟 飞入一棵树的视线 树所能看到的 豆腐块大的天空中 飞着一只小鸟 鸟儿第二次飞来,是在几个月 之后,在树的视线之外 它不知飞了多久 现在它累了 收拢翅膀 停落在高高的树冠上 没有第三次 在第二次后不久 一个戴棒球帽的导演 把这棵树 从静止的镜头里 移走了 短歌行 这是帝王的慢,诸侯们 的不确定性 这是小子们和政客的诗歌 菊花满地。 这是无限辽阔的大地 车轮滚滚, 黄沙漫漫,让一切行走都慢下来 乌云的天空打着雷, 我嚼着青梅,喝酒,论英雄,享受权力的副作用。 薤上露 (一) 一朵花儿在日间开放 在黄昏凋落 我的爱人在夜晚开放 在正午凋落 (二) 你是属于这条河的,亲爱的。 你是九月里的第一颗晨露 亲爱的,我无法对你做一次 水的移植。 水经注 从大西洋底 来的人 带来了鳃、珊瑚、银币。 红头发的水鬼 潜入我的胃 你在岸上商量管弦,他在水里憔悴三年。 旅行家,告别娘 跟随最后一个海盗出发 大海之外 河流四分五裂 潜水艇进入淡水区,找到一座陷落的城池 我为埋藏你的香 而建造的城池,如今空无一人。 八声甘洲 接着我忘了我的妻子 忘了我的爱曾络绎不绝 暮色来临, 胡员外的四姨太 在酒吧里卷起舌头唱歌 她也忘了我。 雨点打在湖心亭上 岸,栓住一条小船 船夫阿三,今天起得晚 他在草帽里, 端详自己的长相 虚一半, 实一半。 魏晋时代 寺院内,大多数的佛像都已休息 一个战国人 手持多国护照,路过此地。 他在寺外的林子里 坐下来,摆弄滑稽的身份 现在,他经过我 给我带来了惯性 黄昏,山涧一片枫树林 老虎沿溪而行 我抚摩清泉,感到愉悦 我以为我是快乐的 一条路 黄昏里翻飞的兽蹄 静静地穿过城门 没有理由,不卷起落叶 夕阳沉入路的尽头 既不太早也不太迟 天边有逆时针的旋涡 吞没羽毛 这麒麟从何而来 洛丽塔 小盆骨的女人 牵着一匹阳光小马 沿着波浪形的街道 悄悄走进来 摸着我的肩,说早安 果皮箱(54) 记不起上楼 要干什么 于是下楼来 112级台阶 是失忆产生的落差 没有内容的一张信笺 不能称之为信 只是昨日 我已给它贴上了邮票 它在信使们手中传递时 一朵浪花 在我的空白处漂流 记不起下楼来 要干什么 于是上楼去 只是两处皆陌生,这很糟糕 我到底忘记了 要再去另一个地方 果皮箱(59) 斜桥于民国三十八年被搬正 那棵歪脖子树死去已很久 乡绅的后代还活着 成为新一代乡绅 公社更名为大队,现在又变成了居委会 孙寡妇改嫁,傻和尚还俗 这一辈子,过上一辈子 没过完的事 从荒寺到墓地,左右无非两条路 一样的月亮,不一样的兴衰 草木葱茏,哪有什么狗屎禅意 果皮箱(60) 我爱在伐木工人离开后 一棵一棵地 数树的年轮 森林迷幻,墓碑依旧 远处的楼台凸现倾颓气象 我如同埋在坛子里的酒 至少减轻了一半 道士下山来,遗留在民间 自己先模仿着自己,为工人画符 桃木旧了,须等细雨洗去朱砂,成就无为之躯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