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葫芦岛港 |
释义 | 葫芦岛港,位于葫芦岛西南的渤海辽东湾内,属龙港区。明称“葫芦套”,以状似葫芦而得名。港阔水深,夏避风浪,冬微结薄冰,为不冻良港。岛名始建于《辽东志》。面积18平方公里,长约7公里,最高处海拔160米左右。 葫芦岛港简介葫芦岛港景色秀丽,在东山的半山腰有一幢白色小楼,为约70年前张佐霖所建别墅。还有张学良建港时在西山上立的“建港碑”一方。望海寺海边有海水浴场,海滨公园有望海亭、清风亭和建园亭3座古代建筑形式的凉亭临崖而立。还有喷水池、儿童游乐场等设施,为旅游避暑胜地。 地理位置葫芦岛港位于辽东湾西北部葫芦岛半岛上,西南距秦皇岛港90海里,东距营口港60海里。全港以防波堤为界,分为内外两港。港区面积2平方公里,水深7至9米,港阔水深,夏避风浪,冬微结薄冰,为中国北方理想的不冻良港。 经济情况葫芦岛港背靠沈山铁路及葫芦岛支线, 并有锦葫公路与沈山公路相联,交通便利,是东北与华北的海上咽喉。葫芦岛港始建于1918年。 该港开发历史悠久,战略地位重要。 葫芦岛港原为商港,建国后成为军港。是中国重要军用港口之一。1984年转为军民合用,联合开发,开展内贸运输。经过近百年的续建和维修,葫芦岛港已具备相当规模的生产营运能力,现有生产泊位4个,其中万吨级泊位2个,五千吨级泊位2个, 年综合吞吐能力达百万吨以上。是一个以运送石油化工产品、粮食和建材为主的杂货港。这里的货物营运业务延伸至上海、广东、福建等地的国内主要港口。 葫芦岛港一期扩建工程1万吨级码头和通港公路已完工,2万吨级和3.5万吨级码头正在建设中。二期工程将扩建万吨级以上泊位6个,工程总投资10亿元。 历史沿革葫芦岛港位于葫芦岛市龙港区。它背靠京哈铁路和公路,有铁路专用线直达港口,东北西三面环山,是天然避风港,也是中外著名的不淤不冻良港。葫芦岛港港深水阔,现为军商两用。商用设有两个5千吨级泊位和三个万吨级泊位,年货物吞吐能力可达三百万吨。1999年1月21日,国务院批准葫芦岛港对外开放,限于国轮外运。 很早以前,葫芦岛荒芜人烟,据考证,其名始于辽金时代,辽称“淘河岛”,后改名“葫芦岛”。 葫芦岛港首次兴建于1910年,后因辛亥革命事起,筑港工程中止。民国二年(1913年)再度动工,终因经费缺乏而停办。1929年,当时的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张学良将军视察葫芦岛后,决心再度修筑此港。1930年1月,与荷兰治港公司签定了包工合同,预计五年半完工。7月2日,张学良将军亲临葫芦岛主持筑港开工典礼。会后,举行了盛大的纪念碑揭幕式。汉白玉的纪念碑通高1.8米,正面阳刻“葫芦岛筑港开工”,碑文由张学良将军亲自撰写。“9.18”事变,致使葫芦岛筑港工程不幸夭折,但筑港开工纪念碑至今仍竖立在葫芦岛西山坡上。 日本侵略者占领葫芦岛后,为了把从我国东北掠夺来的大量物质财富和资源运往本土,决定重建葫芦岛港。至1940年的3月,逐渐完成了大部工程,至此,葫芦岛港已具有年吞吐100万吨的能力。 1945年11月后,国民党军队占领东北大部地区,葫芦岛港不仅未能得到应有的建设和发展,还被作为内战中的重要运输口岸。 1948年11月葫芦岛解放,港口也重新建设和利用,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更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葫芦岛港成为中国重要的军用港口。1960年渤海造船厂建成投产,成为中国船舶工业的重要基地。1984年12月6日葫芦岛港对内开放,1999年1月21日国务院批准2000年5月17日宣布正式对外开放,成为国家一类口岸。 对外开放2000年5月17日葫芦岛海关正式挂牌成立, 这标志着中国在渤海湾的著名军港葫芦岛港从即日起实现了对外开放。葫芦岛港对外开放后,成为国家一类口岸,中国国籍具有国际航行资格的船舶可以开展外贸运输业务。国内的远洋船舶从葫芦岛港出发,可抵达世界上任何国家和地区。东北地区的黑龙江、辽宁、吉林三省及内蒙古东部又增加了一个出海口,对促进这一地区的经济发展影响深远。随着港口对外开放,中国沿海港口由南向北依次开放的格局进一步完善。 媒体报道我国重要军港葫芦岛港今起正式对外开放 新华社沈阳5月17日电(记者 杨成军)今天上午,葫芦岛海关正式挂牌成立,这标志着我国在渤海湾的著名军港葫芦岛港从今天起实现了对外开放。 葫芦岛港对外开放后,成为国家一类口岸,中国国籍具有国际航行资格的船舶可以开展外贸运输业务。国内的远洋船舶从葫芦岛港出发,可抵达世界上任何国家和地区,东北地区的黑龙江、辽宁、吉林三省及内蒙古东部又增加了一个出海口,对促进这一地区的经济发展影响深远。随着港口对外开放,我国沿海港口由南向北依次开放的格局进一步完善。 葫芦岛港始建于本世纪初。新中国成立后,葫芦岛港成为我国在渤海湾修建的一个重要军港。80年代中期,葫芦岛港转为军民合用,开展内贸运输。10多年来,这里的货物营运业务延伸至上海、广东、福建等地的国内主要港口。 经过近百年的续建和维修,葫芦岛港已具备相当规模的生产营运能力,现有生产泊位4个,年综合吞吐能力100万吨,是一个以运送石油化工产品、粮食和建材为主的杂货港。港区面积2平方公里,水深7至9米,为我国北方不冻良港。葫芦岛港一期扩建工程一万吨级码头和通港公路已完工,2万吨级和3. 5万吨级码头正在建设中。二期工程将扩建万吨级以上泊位6个,工程总投资10亿元。 新华社 2000年05月17日 历史故事1930年张学良修筑葫芦岛港,是中华民国建立以来、东北易帜之后东北乃至全国的重大事件。当时国内各界赞扬此次筑港是20年来的伟大壮举,堪称“中国复兴之曙光”。 缘起张学良将军下决心修筑葫芦岛港不仅有自然、历史的原因,而且有着更深刻的现实背景。葫芦岛港位于渤海湾的北岸、现葫芦岛市所属连山湾内,介于秦皇岛、营口两港之间,地处辽西走廊的中部。全岛由西北而东南深入海中,犹如葫芦漂浮在海面,故而得名。岛上山峦起伏,气候温和,南侧海深六七米,夏无飓风,冬不结冰,被誉为东北天然良港。早在1908年,东三省都督徐世昌就聘英国工程师秀思在奉天沿海进行了3个月的勘测,最后选定葫芦岛为建筑商港最适宜之地。秀思把葫芦岛港称为“奉天无偿输出最便利之商港”,“此港西与秦皇岛为唇齿,北与京奉路相连,故可控制华北,成辽东之要隘”。 1909年锡良任东三省总督后,于1910年三次上书朝廷,极力主张速下决心建葫芦岛港。宣统皇帝同意后,1910年任命奉天劝业道黄开文为葫芦岛开埠总办,聘秀思为工程师,10月开工,进行第一次筑港。因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经费缺乏,工程建设断断续续。一年多时间,建成了连山到葫芦岛铁路7.5里,修防波大堤400英尺,建办公处、工棚等部分建筑物。中华民国建立后,1915年多人向徐世昌(时任北洋政府国务卿)提出建议,将葫芦岛港租给华侨。1916年通裕铁路公司经理陈世南也曾向东北当局请求修筑葫芦岛港,同时北京政府多次核议继续举办筑港事宜,但最终都没有付诸实施。1919年,孙中山在《远东时报》6月号发表了著名的《实业计划》,该计划认为葫芦岛名列9个三等港首位,提出了修建葫芦岛港的设想。同年秋,欧美资本家屡次表示愿意投资开辟葫芦岛港。为防止外资介入,北京政府交通部倡议,与东三省巡阅使张作霖合办,最终达成协议。1920年任命周肇祥为葫芦岛商埠督办,进行第二次筑港。3月1日起先后组建工程、总务各科,聘请技术、翻译、顾问等人,地方派驻警察维持治安,手续完备,人员资金到位,筑港即将开工。不料直奉战争爆发,工程无法进行,交通部撤出合办,将财产、文件、图纸等造册移交给奉天省,筑港再次中断。葫芦岛筑港一波三折,令人扼腕。 1928年张学良开始主政东北。东北当时北有苏俄虎视眈眈,南有日本觊觑已久。东北的商品市场早已被日俄瓜分。日本控制自长春到大连的“南满铁路”,全力经营大连港,统治南满地区。而沙俄控制中东铁路,加强海参崴的港口建设,统治北满地区。东三省及热河省物产丰饶,林矿殷富,1930年统计,四省“农产2100万吨,林产435万吨,矿产836万吨,畜产24万吨。”出入货物数额巨大。其通道或东走海参崴,或南走大连,或北走中东路通西伯利亚铁路,由北宁路通平津的,微乎其微,因而造成利权外溢。日本南满铁路会社年收入约2.3亿元,其中1.1亿多为铁道收入,收入如此之巨,是因为有大连港为之吞吐,起到吸纳作用。东北自修的四洮、吉长、吉敦等铁路,名义上我有我用,实际上是外国人铁路的滋养线或延长线。造成这种局面的重要原因是没有吞吐的港口。“尽快修筑葫芦岛港,开为商港,……杜绝俄日尤其是日本的垄断”,“得此口岸则全局俱兴,失此口岸则坐困堪虞”,“葫芦岛开埠之策,关系尤大”,“实关东三省全局命脉。” 筹备张学良主政东北伊始,提出了东北新建设的号召,拟办大事之一是在葫芦岛开工筑港。 早在1927年3月,张学良派人测量海岸线。1929年3月,张学良亲自视察葫芦岛港。同年秋天,国民政府铁道部部长孙科巡视北宁铁路沿线,在沈阳与张学良举行会谈,张学良的筑港提议得到孙科的热情支持。以后中央和东北地方当局进行多次磋商,决定经费由北宁铁路局盈余中支出,在该局之下设立港务处,由该局局长高纪毅兼管筑港。 1930年1月24日,高纪毅与荷兰治港公司总代表陶普施在天津签订《建筑葫芦岛海港合同》,规定:筑港各项工程总造价640万美元;承办人按照合同所附工作程序无误进行,由北宁铁路管理局(以下称管理局)于每月月终分批付款,金额为9.5万美元;管理局从按月付款中扣除5%作为履行合同的特别担保,到工程竣工,保修期满,付给承办人;全部工程工期5年零6个月,限于民国24年即公历1935年10月15日以前完成,逾期一日,承办人每日付给管理局1千元现大洋作为赔偿,至完全交工日为止。如遇天灾人祸等延误工期,可适当延期。 筑港工程于1930年5月上旬开始筹备工作,建筑机械先后从香港、澳门经海路运到。开始修建机械厂、木工厂、小工房、公事房、公司职员的住宅等,半拉山开山工程已开始,工人开始开山运石。具体情况如下描述:葫芦岛港“前面巍峨小山,即为最先着手开工之半拉山,实为筑港之基本工作,该山系坚石所成,平面向东倾斜,最高处二百余尺,临海一面,悬崖峭壁,形如险恶,工人攀其上,或以钢锥钻孔,或以铁锹掘石,坠入海中者,时有所闻”。 经过多方面的准备,筑港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鉴于第三次筑港所面临的国内外形势,张学良遂改变前两次筑港没有举行开工典礼隐密进行的做法,决定在筑港现场举行盛大开工典礼,几易日期,最后确定在7月2日举行。 开工典礼1930年7月2日,葫芦岛筑港开工典礼正式举行。开工典礼由北宁铁路局特组成临时机构——开工典礼委员会,负责典礼筹备的各项事宜。为保证各界代表安全准时到达葫芦岛参加开工典礼,北宁铁路局编好沈阳到葫芦岛之间的两列专车接送贵宾,租用头等包车从北平、天津接送贵宾。在与葫芦岛港相距咫尺的连山火车站准备好了高规格的欢迎仪式。车站新建两座牌楼,牌楼高大雄伟,四个立柱支撑牌楼的顶部,立柱之间形成三个拱形通道,中间的通道略宽,两边略窄。牌楼的上方镶着“欢迎”二字,顶部插有国旗迎风飘扬。驻军列队奏乐欢迎各界来宾。附近建有临时飞机场,停有白色飞机两架,黄色飞机一架,以备参加葫芦岛开工典礼之用。 张学良于7月1日由沈阳乘新式专机“茂司号”到达锦州,再换乘火车到达连山,转赴葫芦岛主持大会,7月2日安全抵达葫芦岛。 至此,各界来宾共计700余人,再加上参加典礼的海陆军部队,人数逾千。来宾以男性为多,女宾不足10人。张学良夫人于凤至此时没有到场,待典礼结束后“亦于九日晚十一时携其子女乘专车赴葫芦岛参观开工工程”。 葫芦岛筑港开工典礼会场设在面海背山的海军航警学校一号楼的左侧,此楼是第一次筑港时由英国工程师秀思设计建造并在此办公,礼堂上首设主席台,台上中间悬挂孙中山总理遗像和中华民国国旗和国民党党旗,礼堂四壁挂贴各方祝词。礼堂内摆设椅子100余把。下午2时,来宾入座,应邀到会的南京政府要员吴铁城、上海市长张群、天津市长崔廷献以及华北、东北企业界金融界的董事长、总经理,日本、苏联驻沈阳的领事、荷兰代表、《盛京时报》、《大公报》等报的记者等陆续入座。由于来宾较多,礼堂狭小,座位少,来宾不能全数入席,在礼堂的左右和后排站满了来宾,有的只能伫立门外,翘首踮足而观。 张学良来到会场时,司仪高呼司令长官到,全场起立。张学良入座后,典礼开始。 筑港开工典礼共有8项程序: 第一项,奏乐开会。此时,停在岛外的5艘军舰鸣礼炮。舰上官兵登陆奏乐,由连山飞来的3架飞机在上空盘旋,表示庆贺。 第二项,全体来宾向国旗、党旗敬礼,向孙中山总理遗像敬礼并静默三分钟,宣读总理遗嘱。 第三项,由东北交通委员会委员长、北宁铁路局局长、葫芦岛驻港工程负责人高纪毅进行开工典礼长篇致词。 第四项,分别由国民政府铁道部代表吴铁城、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张学良、东北政务委员会代表刘尚清训词。张学良训词指出:葫芦岛港的建设“就全国以观,洵属一大建设事业,……此次必须完成”,葫芦岛港“不仅利于中国,利于东北,实可有贡献于世界。……本人是政府任命,受人民之重托,以全力督促筑港成功,授高局长全权,要求矢勤矢慎,廉洁自好,若有不正行为,严法绳之”。张学良的讲话多次被掌声打断。 第五项,来宾演说。天津特别市市长崔廷献、苏联驻辽宁副领事、日本满铁总裁仙石贡等分别致词。崔廷献是20年前第一次筹备葫芦岛开港委员之一,亲历两次筑港,向各位来宾陈述了当年的情况,介绍了东三省四任都督徐世昌、锡良、赵尔巽、张锡銮为开港所作的努力,尤其是张都督勉励他要致力于开港事业,他直至民国元年觉得实在无望,才忍痛离开。但仍然“耿耿此心,迄不能忘,今闻开港有期,无论如何,必来一观以为快,今观典礼之盛,敢决其必能成功”。致词语言感人,博得多次喝彩。 第六项,在室外举行纪念碑揭幕和炸山开工仪式。室内典礼程序结束后,张学良与参加开工典礼的各方代表共同来到一号楼外,进行纪念碑揭幕和炸山开工仪式。纪念碑是用大理石琢成的带双肩的扁长体,通体纯白,由奉复印石公司承制,立于长方座上,碑身通高1.8米。纪念碑正向港口树立,正面阳刻隶书八分体大字:“葫芦岛筑港开工纪念”,背面阴刻魏碑体碑文,为张学良亲自撰写。碑座正面刻“中华民国十九年七月二日立”,背面刻粗体“1930”年代标记,两侧雕刻盾形云纹。张学良撰写的8行正楷碑文,共219字,碑文由东三省公报王希哲先生篆额,北宁路局徐济甫秘书书丹,碑文如下: “葫芦岛者形势天然,海口不冻北方之良港也。自有清末叶迄乎今兹,倡议兴筑者屡矣。顾以费巨工坚,事弗克举。民国十八年夏,国民政府铁道部孙部长科,以北宁铁路无良港为之吞吐也,乃赓续前议。移北宁之羡余,资斯港之完成。于是命北宁铁路管理局高局长纪毅董其役,复于路局附设港务处以专其责,属荷兰治港公司以承其工,期以五年又半港工告竣。同时规划市井,辟为商埠,崎屿盛哉!二十载经营未就之伟业,行将观厥成功,其于中国北部海陆联系之利,顾不重且大欤?爰于肇基之日,泐石记其涯略,以示方来,且为程功之左券焉。张学良撰。” 纪念碑的右方有旗杆一根及炮台一座,炮为海圻军舰之物,是英国阿姆士庄产所造的12寸巨炮,为岛上唯一武器装备。纪念碑上覆不良信息旗一面,由张学良和铁道部代表吴铁城两人揭幕,随后国旗升于旗杆之上。然后,由高纪毅合拢了轰山的电闸,轰然一声巨响,500磅炸药将高粱垛(山头名)的峰顶炸去一半。炸山后,开工典礼结束。 第七项,合影。揭幕和炸山仪式结束后,各界来宾在原地合影。. 第八项,余兴。全体与会人员观看了海军会操和武术表演。张学良检阅沈鸿烈部的海军。当时驻守海面的军舰有5艘:海圻、海琛、永翔、楚豫、镇海,受检阅的水兵共300余人,列队步伐整齐,军容威武雄壮,沈鸿烈介绍了各舰长,张学良非常满意。 由张学良筹划的葫芦岛港建设,在当时民国最大的工程,是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大事。从7月2日起,全国各地邮局往来信件加盖“葫芦岛港开工纪念”戳记3天,以资纪念。 筑港葫芦岛筑港工程开工后,工程进展非常顺利。仅一年半左右的时间,就将半拉山、高粱垛夷为平地,仅延伸一段防波堤,并修建了车站、宿舍、水泥库等。建设期间,对北宁铁路局港务处负责的港口附近各处的建筑费用和筹备费用,东北当局“恐不敷用,拟行增加”,在原定为北宁铁路局承担的现洋1500万元基础上,新增加现洋700万元,由辽宁省政府承担。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张学良的10多万东北军奉命撤入关内,东北三省随后被日军占领,葫芦岛沦陷,筑港工程被迫停止。 “九一八”事变后到1945年,日本为了掠夺中国资源,1934年起陆续对葫芦岛港进行建设,把葫芦岛港建成了能够使用但条件异常简陋的港口。 日本投降后,葫芦岛成为国民党在东北的唯一港口,因只用不建,葫芦岛港日渐衰微。 新中国成立后,葫芦岛港成为中国重要的军用港口。1960年渤海造船厂建成投产,成为中国船舶工业的重要基地。1984年12月6日葫芦岛港对内开放,1999年1月21日国务院批准2000年5月17日宣布正式对外开放,成为国家一类口岸。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