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后铺下村 |
释义 | 后铺下村位于即墨经济开发区北部,距开发区管委驻地3公里,东与南、北杨头村交界,南与前铺下村为邻,西靠龙泉河,北与北安街道办事处王家后戈庄村接壤,全村辖区总面积49.3公顷,其中耕地面积10公顷,工业用地33.3公顷,居民用地6公顷,后铺下村地势平坦,西靠龙泉河,水源丰富,供电、供水、供热、污水处理等设施完备。境内交通便利,2001年经济开发区投资兴建了新通村路,路宽12米,已硬化,该路直通青威路,并与青烟一级路相连,形成交通网络,十分方便。 村庄由来铺下是明朝即墨通莱阳驿邮路上侯家庄铺的所在地,设铺之初,此地尚无居民,故借相距较近的侯家庄为铺名。永乐时(1403-1424),栾姓于驿站以西低处立村,称铺下。前铺下形成后,改称后铺下,现隶属即墨经济开发区。 政区人口2003年全村共有常住居民100户,总人口395人,全村有杜、张、栾、王、杨、唐、于、高、冷、宋、纪、蓝,孙、范14个姓氏,其中杜姓最多,均为汉族。 经济发展1949年全村有耕地24公顷,主要粮油作物有小麦、玉米、大豆、地瓜等,粮食亩产70公斤,农业收入7000元,畜牧业收入540元。1958年粮食亩产增加到95公斤。1976年,在村北打了一眼直径10米的机井,购买了电机、水泵,灌溉面积扩大至14公顷,粮食亩产达到104公斤。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到2001年由开发区管委征用村土地38公顷,用于青岛国人集团工业用地,随着耕地面积的不断减少,村民大部分从事第二、三产业,第一产业逐渐萎缩。 1973年建起全村第一个集体企业——铺下板金厂,投资一万余元,有职工10余人,年产值5万余元,利润1万余元。1975年,成立铺下建筑队,人员15人,到1978年两项产值8万余元,利税15万元。1983年原铺下大队解散形成了3个自然村,各自为大队,随着分队,板金厂及建筑队也自然解散。1987年,前铺下村、后铺下村联合建起抛光厂,后改为股份制企业,投资20余万元,有职工20余人,年产值30余万元,利税6万元,上缴村集体15万元。2002年总收入185万元。 1966年,后铺下村购置了粉碎机、磨面机,办起了磨坊,从业人员8人,年收入4000余元。2002年全村有40人从事第三产业,主要有餐饮、服务、个体经商、汽车出租等行业。餐饮业2户,从业人员6人,年收入为4万余元;个体经商8户,从业人员30人,年收入为30余万元;汽车出租4人,年收入为10万余元。 社会事业1949年新中国建立前,后铺下村绝大部分适令儿童不能入学,青壮年文盲占青壮年总人数的83%。新中国建立后,村民的文化素质明显提高,1965年全村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1966年该村与临村联合投资创办起江家西流农中。1968年与临村投资联办王家后戈庄联中。1994年该村普及了九年制义务教育。1999年村投资17.3万元建立开发区第二小学。2001年村捐资4.6万元建设开发区中学。至2001年底,全村共有10人考入大中专院校。 1949年,村民年均占有粮食95公斤,人均年收入不足45元。建国后,村民生活有了很大的提高,1956年全村人均口粮175公斤,1978年,人均口粮195公斤,人均收入220元。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村民的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2003年全村拥有各类机动车42辆,彩电95台,电话86部,电话普及率86%,农民人均收入3604元。 社会福利从2000年开始每年集体出资2万多元为村民交纳“三提五统”费,共计出资7万元。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