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后韩北村 |
释义 | 后韩北村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西南部,属东经120°15′,北纬36°12′,距离红岛街道办事处相距3.5公里,东邻后阳村相距1.5公里,西肖家村相距1公里,北靠东风盐场。红岛街道三面环海,通过岙东路与马戈庄及城阳区各街道相连接,还有肖家南的环海高速公路,通过跨海大桥,直达青岛市区,交通极为方便。 介绍后韩北村村北是100米宽的防护林及东风盐场,村东北角是东风盐场的钓鱼台。村南和村西是农田,大部分丘岭地,平原地只占三分之一。土质是粘土及沙土地,农作物产量平均每年800公斤。 地理位置后韩北村位于胶州湾北部。东至李沧区、城阳区,北至胶洲市,西至黄岛区,南有胶州湾与青岛市相望。因受胶州湾影响,四季变化和季风进退比较明显,四季分明,空气湿润,温度适中。表现为冬暖夏凉。春夏秋冬昼夜温差小,无霜期长特点,属海洋气候。气候温和益人。春夏秋冬四季时令很准,每年的6——8月份最高气温不超过34度,最低气温也在零下8℃左右,气候适宜。红岛人有句古语:千难万难不离崂山,崂山好不如小阴岛(红岛)。这说明红岛的地理及气候多么益人。 周边环境后韩北村的周边环境:村东200米处有铝制品厂投资兴建50多亩地的养鱼池,专供游人垂钓,其乐无穷。村北是青岛市市北区投资建的工业园,西北角有一处中学。村南靠环海公路,交通四通八达。 后韩北村住户710户,人口1737人,原有土地1155亩,其中可耕地877亩,人均土地0.48亩,水库海滩18.8亩,防护林占地100亩,路旁造林59.2亩。 后韩北村人口多土地少,解放前农业产量很低,因此就靠渔业、盐业、运输业收入维持生活。胶州湾是青岛市的深水良港,约600平方公里。胶州湾内盛产鱼虾贝类等海产品,并远近闻名。胶州湾产的虾米、虾皮最有名。虾米又是后韩北村幢网捕捞的秋虾、胡子虾加工的虾米最好,肉味鲜美,营养价值高。还有幢网春天捕捞的末合也很有名。幢网作业有一定的海域,有东沟子、小洪、尖儿山、沙头、毛岛东、毛岛南、安家埠、鳖湾,这些海域是幢网作业的好地方。 自然资源胶州湾内水产品极为丰富,红岛渔业比较发达海域内盛产的牡蛎,黄澜蛤蛎、海蛎,个大肉肥味美。主要海产品有鲅鱼、刀鱼、鳝鱼、章鱼、梭鱼、片口鱼(牙片鱼)、鲴眼鱼、青板(眼子鱼)、梭子蟹、青、红盖蟹、海蛎子、泥蚶、贻贝(海红)等,特别是虾米、虾皮、海蜇皮、最让食客喜爱。 后韩北村现有住户710户,姓氏有:韩氏、刘氏、李氏、肖氏、赵氏、王氏、矫氏7个姓氏,其中韩氏住户最多,共654户,余者6个姓氏,仅为56户。 村落的来历:后韩北村根据族谱记载,永乐二年(1404年)韩氏祖先从云南迁至鲁东,即现在的阴岛。当时兄弟四人。而我始祖为长支,一居胶南王台、一去胶北今韩家村,去莱阳一支移居辽宁福州县,唯我始祖独以胶东之海岛为乐土(就是今天的红岛)。谓:此岛屏山环海,孤悬天末,卜居于此,可远兵燹,安子孙,永无变迁之患。始祖咸文迁来时居住在现在的邵戈庄,到了三世来此定居,立村顺治年间,韩氏一支又在村前立村,自此分为前韩家村、后韩家村,至今已有二三十代。李氏祖一世,自永乐二年从云南至即墨南乡,现崂山曲戈庄,后三世祖李旦迁来后韩家村定居,至今有二三十代。赵氏族可台兄弟二人,清初由莱阳迁至即墨南乡,一住中华埠,一住阴岛韩家村,至今13代。(其它姓氏无文字记载,哪年迁入无法考查。) 以上所述,大部分姓氏都是从云南迁来,但原籍是否云南,据即墨水文史馆记载,我韩氏祖河南彰德府人氏,宋代金人南侵避乱江南,后迁云贵之交。明永乐二年,由云贵之交迁即墨县阴岛居住。可参阅《追根寻祖乌撒卫》一书,当解我辈对先祖为何迁居云贵高原,又如何万里跋涉迁居阴岛之疑也,因文太多,不便一一述说。 后韩北村立村后韩姓、李姓、刘姓、马姓 四个姓氏,当时马氏家族最富裕,但后来绝后,其它姓氏陆续迁入。 红岛街道解放前是青岛市阴岛特别区,在马戈庄前张家沙处立有一石碑,解放后,属即墨县阴岛区。后韩家村是个很大的自然村,后成立韩家乡。韩家村分为四个村,1965年合作化,合并一个村。1961年,又分为二个大队,即后韩一大队,后韩二大队。1984年更名为后韩南村、后韩北村。 历史文化著名家族的兴衰沉浮:明末清初,本村有一马氏家族,在本村最富有,地多产业大,日子过得非常兴旺,收获庄稼打响场:场园地铺木版,骡马脖挂铃铛,跑起来响铃叮铛,远传四方,名曰打响场。但好景不长,韩氏请来风水先生,将后庙迁至村东,共建三座庙,“品”字形,前一后二排列,娘娘庙在后,右面是三官庙,左面是郎君庙,庙的地理位置压住了马头,后来,马氏日子日渐衰落,以至断了后代。 历史人物事迹和贡献:1875年,(同治十三年),韩氏十六世孙韩首全,字复方,是钦赐翰林,回乡祭祖,在本村祖庙前,建造大门楼,火池门前左右垒起旗杆座,竖起高10米的大旗杆,挂上楼斗(显示官职)。门楼前挂一匾,上书“韩氏祠堂”四个大字,下书“十六世孙复方敬立”。年号为同治十三年。翰林回乡祭祖时,给全字辈往下续了二十辈,即全、以、高、明、德、通、章、亨、大、功、金、声、由、书、泽、继、志、本、孝、经。翰林回京后,只要经过韩氏祖庙的官员,文官下轿,武官下马。1937年,七七事变,日本人侵略中国,本村的教育一度停办。有些学生没处上学,到1938年,韩高琴、韩高台、韩振远三人合办平民学校,为义务教学,校舍都是借的闲房。上述三人一生从事教育事业。韩振远曾被选为青岛市候补参议员、青岛市教育理事会、胶澳场商办事处副主任、教育局任命阴岛国民教育研究会主任。 历史上发生的事件:同治年间,韩姓与海西矫姓为了争幢网海域打官司,经即墨县、济南府派员调查,最后,判定韩姓胜诉。官府下令:今后别的姓氏不准在胶州湾内张幢网,只许韩姓张幢网捕捞。此令直到解放后合作化时才改变。 1930年,在盐业上,我村盐场产量最多,参加当时胶澳盐场联合会当时食盐主要出口日本,当时的会长是即墨县南万村的万耀卿。当时欠日本商人的食盐,万耀卿即向青岛地方法院控告。后韩家的滩户不服,便派代表韩高宅、韩高温二人到济南找当时任山东省政府主席韩复榘 诉苦,韩当即答应过问此事,过了不长时间,山东省政府派人到南万村查封了万耀卿的家和盐场,并下令通缉万耀卿。万害怕出大事,遂即撤消了控诉,此事本村滩户胜利结束。 1927年,我村成立民团(大刀会)组织,团长刘光有,团部设在刘氏祠堂,人数大约二三十人,有次与即墨的大刀会联合起来,攻打马戈庄盐警队,互有伤亡,盐警队败走。后来,又联合即墨大刀会攻打即墨城,即墨城警卫队派骑兵战败大刀会,大刀会由此散伙。青岛市政府也未追问,只是收缴了他们的大刀扎枪完事。 5、历史上的传说:明末清初,韩家村东北角就建有庙宇,到顺治年间,韩家村住户有韩姓、马姓、毛姓等多姓居住,惟独马氏家族日子过得富裕,韩氏家族不服,便请风水先生看地理。经风水先生指导,将村后庙宇迁至村东头,就能压住马头。要建庙宇需要大量木材、石料,村民都发愁 。有天早上,有一村民说他晚上做了一个梦,说郎君爷给发来大批木材,在东北港内,是海潮飘上来的,要我们建庙。村民们都跑去看,果然是真的。大家一齐跪下磕头朝拜。从此,此港便叫郎君港。木材全是元木,直径在0.50米以上。即时动工盖了三座庙:娘娘庙 、三官庙、郎君庙,压住了马头。从此,马氏家族衰落,直到绝后。 解放前,我村村民在冬闲时,组织戏班,主要唱梆子戏,也就是自娱自乐。每到春节,跑旱船,跑高跷,敲锣打鼓,自编自唱,一直到农历正月十五。解放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劳动人民翻身当家做主人。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我村有秧歌队,歌舞剧团经常演出。我村的歌舞剧很有名气,经常应邀到外村演出。群众有个说法:韩家的剧,西大洋的戏,肖家的台子很不立(很好的意思)。现在,每逢节日,妇女组织也经常演节目,做健身操,到夏季还组织纳凉晚会。 我村有两处特色建筑,一是:耶稣教堂,1911年(清统治三年),德国人占据胶州湾,为进行文化侵略,在本村后街北侧建耶稣教堂一处,建筑面积93.81平方米。现在保存完好。二是:韩氏祠堂,此建筑也很特色,青砖小瓦大出檐,纯属古??筑。 解放前,因生产力低下,农渔业生产工具落后,因而,农渔业产量很低,农作物产量每亩百斤左右,加之各式各样的苛捐杂税,老百姓无法生活。逃荒要饭、打短工、做长工,苦度岁月,受尽苦难。 解放后,共产党领导农民翻了身,实行土地改革,农民有了土地、渔船等工具,组成了互助组合作社,生活水平、经济收入一天比一天好。特别是1978年以来,后韩北村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奋勇前进。土地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发挥村民的积极性,村民再也不只靠农渔业生产,大显身手向多方面发展。有搞商业的、水产品加工业的、运输业的。我村现有水产品加工厂二家,水产养殖10家,采石场3家,民营企业青岛铝制品厂,固定资产6000万。2002年,上缴税金150万。塑料制品厂固定资产100万,经济的发展,村民收入大幅度提高,我村人均收入4100元。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村的精神文明建设也全面展开。文化教育、环境卫生不断改善,村民的福利待遇也在不断提高。2000年,利用暑假,在青岛铝制品厂经理韩平德倡导下,联合后韩南村、前韩村、后韩北村四方投资55万元将韩家小学彻底改建,将学校改建得焕然一新,增设微机室。2003年3月购进电脑30台,达到城阳区小学一流学校水平。2002年,我村投资8万元将幼儿园拆除重建,购买了电视机及儿童学习玩具,使儿童改善了接受教育的环境。2003年3月,成立了后韩家老年人协会,组织老年人学习、娱乐,做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每到老年人生日,协会都送去一个大蛋糕,每逢年节日给老人送礼品,老人非常高兴,感谢村两委和老年人协会对老年人的关心。 卫生方面我村有卫生室3处,基本达到小病不出村。环境卫生,设有30处垃圾处,每天有专车清扫,计划生育方面,村分管负责人经常走门串户宣传,定期检查,近几年,没有出现计划外生育,出生率控制在千分之九,死亡率千分之十一点三。最让村民高兴的是2002年我村投资30万元,拆除房屋5处,整修了东西大街及南北大街,共6000平方米,全部水泥硬化。从此,村民下雨天再不走泥泞路了,也不担心孩子上学去不了。今年又投资20万元整修后韩北村南大街,东西长570米,水泥硬化,现已动工,10月底完工,实现了村民多年的愿望。 水利方面:解放前,农业方面靠天吃饭,人畜饮水也靠村西头一眼井和村东南央一眼泉子。遇到旱天,吃水困难,都要到井边泉子边挨号取水。解放后,兴修水利,现有塘坝水库5处,打井一眼,吃水没有问题,并利用塘坝水库解决农田用水。1991年,我村投资10万元在村东南开挖大口井,修上水池,铺上水管,让村民吃上干净的自来水。2002年,在镇政府的支持下又投资32万元在全村内铺设上新的自来水管道,村民吃上了卫生、方便的黄河水。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