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后登瀛村 |
释义 | 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沙子口街道后登瀛村 登瀛村距沙子口街道办事处驻地之东北4.2公里,西与岭西村相连,东与小河东村接壤,南临登瀛湾,三面环山,是崂山西麓一块肥沃的盆地。这里自古就有“登瀛梨雪”的美誉,是崂山的十大胜景之一。 登瀛村的王姓聚族而居。相传明朝永乐二年(1404年),王氏始祖从河南淮安府迁居此地。该村另一聚族而居的李姓则是来自于小云南大槐树里头。李氏的另一支去了今山东省海阳市。为了不忘本家,两地李氏在造屋、辟街、安装碾磨等设施上均统一样式、统一名称。李氏族两支走动频繁亲密至极,后来登瀛李氏考虑到路程遥远来往不易,遂决定将族谱公开,使海阳李氏建立宗祠,随后来往渐稀,到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文化大革命”时就完全断绝了来往。该村还有段姓人家。 登瀛村地处崂山脚下,早先这里遍布檀、柞、楸、枫等林木,先民们曾在这里伐树烧炭。后来因檀木伐净,其它木材烧制的炭在质量上无法与之媲美,遂弃置炭窑迁居别地。王、李的先祖迁来时,见这里遍布炭窑,而自己跋涉来此不易,遂将居处定名为“登窑”。20世纪30年代沈鸿烈任青岛市市长时,为了兴办学校和开发崂山建梯子石,考证出这里曾是当年为秦始皇求不死药的徐福伐木造船的地方,故改“登窑”为“登瀛”。意思是从这里出发,登上了传说中海上三神山之一的瀛洲。 登瀛村于1962年10月分成前后两个行政村,即前登瀛村和后登瀛村。后登瀛村现有村民650户,1850人;原有耕地270亩,现有200余亩,山峦5400余亩。 建国前,登瀛村以农耕为主,生活比较困苦。建国后,特别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村里加快了经济发展。两个村的经济发展格局大体相同,即除了原有的林果业、石材加工业、农业和新辟的各一百余亩的淡水养殖场外,还发展海上扇贝养殖,建起了冷库、冰糕厂等企业。随着崂山风景区的开发,许多村民又从事饮食服务等旅游业。近几年,两村加快了旧村改造步伐,现在除了村民自己盖的两层楼房外,还有集体筹资建的高层居民楼,充分显示了两个村开发建设的成就和经济实力。2004年,后登瀛村经济总收入9760万元,人均收入5758元。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