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侯兴华
释义

绥化市水务局副处级调研员

侯兴华与共和国同龄,1997年侯兴华度过了25年军旅生涯,从某团政治处主任的岗位上转业,回到家乡黑龙江省绥化市,任水务局副处级调研员,分管农村水利宣传和调研工作。这样的年龄、这样的职务,没有地方工作经验、从未接触过水利业务,谁会指望他做多少事呢?

可是,侯兴华就在这里开始了人生道路上新的起步。

他在部队锻炼了半辈子,身上燃烧着一股工作的热情,从来不服输、不偷懒。他想:有岗位,就有责任,“做什么都要做出个样子来!”报到没几天,就一个人带上笔和本、坐上公共汽车下乡搞调查。从此,他的脚步就没能停下来,十多个县(市)、几十个乡(镇),他一个个地走到,手中的笔也没有停歇过。他被水利战线基层干部职工们敬业爱岗、朴实无华的精神所感染、所鼓舞,水利改革发展的实践也深深地教育着他。他说:我是水利战线的一个新兵,虽脱下了军装,但还是一名战士,我要用手中的笔为水务事业发展鼓与呼。每到一个县(市),他就帮助研究制定宣传工作计划,给通讯员们讲新闻辅导课。几年过去,绥化市各级水务局的领导们尝到甜头,抓宣传的自觉性越来越强,水利通讯网建起来了,也培养出一支过硬的通讯报道队伍。

第二年,黑龙江省开始推广农田节水灌溉新技术,市里组织去外省学习,回来就开现场会推广。名额有限,侯兴华既没去学习,也没参加会。但他出于对新闻的敏感和对水务事业的关注,领导和同志们刚一回来,就找上门采访,及时写出有关报道,第二天在《绥化日报》头版头条发表了,在全市吹响了节水灌溉的进军号,影响很大。从此,他的通讯报道稿件就源源不断见诸报端。无论哪个部门,只要是水利业务有了新苗头,他就赶去采访,下乡时碰到好素材,也马上动笔,决不放过。

一次,侯兴华去肇东市了解水务局班子建设情况,偶尔发现水利物资公司经理石运岗是个在平凡的岗位上闪光的人物。石经理为让企业起死回生,毅然放弃挣大钱当老板的机会,勇挑重担取得成功。侯兴华就一头扎进公司,写出了“岗子当经理”一稿,先后被《中国水利报》、《水利天地》、《党的生活》、《黑龙江工人报》、《明鉴》等8家新闻媒体采用。

2003年绥化大水,侯兴华主动请战到一线。他一天24小时与防汛办的同志们一起工作,随时与报社、电台、电视台保持热线联系。汛期一过,为调查灾后的反思,他又陪同省电视台《今日话题》组深入受灾严重的8个市(县),历时半个多月,每天和小伙子们一起,在泥里水里滚爬,有一次差点陷进齐腰深的烂泥里。他白天跑路、调研,晚上整理材料,吃饭时向当地有关人员布置通讯报道任务……

在实践中,他提出宣传工作要围绕和促进水务改革与发展来进行,要立足弘扬“献身、求实、负责”的行业精神,使宣传工作在行业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此,他每日上班早来晚走,大量采访,带头撰写了一批歌颂较有影响的先进经验和典型人物的稿件。如:《一张蓝图绘到底》、《勇站潮头的水务局长》、《勇战洪峰的水利人》、《执着水利的女工程师》、《情洒水利、造福人民》等,先后见诸于各种报刊杂志,还有一些人物报道在省市广播电台播发,反响很大。7年中,侯兴华发表署名稿件上千篇,累计数百万字,还应邀在省宣传中心举办的通讯报道员培训班上几次讲课。

在他的努力下,绥化市水利宣传工作全省领先,他本人也被《绥化日报》、《中国水利报》聘为特约通讯员,连续多年被授予优秀通讯员称号。在2003年的全省水利工作会议上,他代表绥化市介绍经验,水利厅厅长肖友在肯定绥化经验的同时,提出水利战线从事宣传工作的同志要向侯兴华同志学习。

抓党务有声有色

由于扎实出色的工作,1999年初侯兴华走上了市水务局机关党委副书记的岗位。

如何创新党建工作的思路,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工作,在新时期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保证和促进水务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是侯兴华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他深感自己肩上担子很重。因此,他日思夜想,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万变不离其宗,侯兴华还是从老办法入手:深入、细致、认真,不惜力气。他与党员干部打成一片,经常谈心,关心同志们的思想、学习和工作生活状况。甚至一本一本翻阅机关干部们的学习笔记,挨个写上有针对性的批语……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他在局机关的党建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党建工作要体现针对性,要求实效,不走过场。要把开展“学、创、树”活动和“两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当前要围绕建设学习型、创新型、奉献型党员干部队伍和建设团结务实、开拓创新的党组织这个目标,要突出解决好机关办事效率不高的问题;机关纪律松弛,影响整体形象问题;缺少大局观念,服务水平有待增强的问题。

为此,他在全机关倡导并组织开展了学习优秀人物事迹、为基层提供优质服务、建设“四好、三强、四有”党支部等项活动,有力地促进了机关党建工作和机关工作作风的好转。

在他的倡导下,几年来水务局机关一直坚持每周五的理论学习日制度。他利用这个时间带头讲党课,包括党史知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干部队伍素质的提高等内容。由于他讲课内容准备充分、联系实际,很受大家欢迎。他还积极动员、安排班子其他成员定期讲课,原则是对方不仅要完成他根据实际出的一个题目,还要自选题目再讲一堂。各业务科室他也决不放过,要求科长们拟出题目,结合理论学习,对全机关提纲挈领讲解本科室的主要业务常识、工作原则和根据。群众反映,这个学习办法好,不枯燥,提高快。尤其是水政执法课,让大家受益菲浅。他还组织职工进行机关公文写作、电脑知识、新闻宣传、水务政策法规、水利应知应会等9个专题的培训,极大影响和带动了同志们学习的热情,现在全机关学习蔚然成风。

在“学、创、树”活动和“两风”建设中,他提出要认认真真学理论,扎扎实实创业绩,正正规规树形象。他还深入到各县(市)基层单位,指导党建工作,注重培养和总结推广先进典型。在全系统组织开展向汪洋湖学习活动的同时,绥化市又适时推出了本市水利系统先进人物宋文生、丁金文、石运岗等同志,掀起了学先进、赶先进、做奉献的热潮。

水务局机关抓党建的扎实做法,受到了市委肯定。2002年市直机关工委在水务局召开了“学、创、树”活动现场推进会,对水务局机关建设、党建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并加以推广。

搞扶贫扎扎实实

2002年、2003年,按照绥化市委市政府要求,水务部门开展了两次为期四年的包扶贫困村工作,一次是兰西县长荣村,一次是海伦市百强村。侯兴华承担了这项任务。他率领工作组长期吃住村里,千方百计为群众脱贫解困。

长荣村有1万亩耕地,岗地、洼地、盐碱地各占三分之一。由于连年干旱,农作物大幅度减产,家家户户用小井吃地表水,没有抗旱水源井。人均年收入仅600元,贫困户人均300元。侯兴华进村后挨户走访,这个村有分散的5个自然屯,方圆十多里,他每天徒步从早到晚,不辞辛苦。他不计较工作环境,越穷的人家,进去聊的时间越长,还天天贪黑整理材料……他常和村干部们一起研究工作,从怎样合理分工到一项项任务的具体落实,毫不含糊。工作组里的年轻科长谈当时的感受,只有一个字:“累!”群众都说:“他还是当年的作风!”

通过调查摸底,他们确定了从抗旱打井入手,改善村里的农业基础设施,从根本上解决村民生产困难的办法,但当时全市的人畜饮水和抗旱井指标已经分配完毕。为了解决这个村的水源问题,侯兴华与局里其它领导先后3次去省水利厅反映情况,终于得到支持,先后为村里打了7眼机电井,没用村里花一分钱。

为了解决贫困户过年和越冬难的问题,侯兴华率领工作组春节前将局机关捐献的400多件衣物和4200斤大米、3000斤白面送到长荣村42户贫困户家中。全村有名的特困户季才与老伴控制不住感激的心情,流着眼泪送侯书记出门。为了解决贫困户的春种问题,侯兴华率领工作组,组织村民强帮弱,富帮穷,组成春种互助小组114个;针对村里运水工具不足的情况,他积极筹集资金,帮助购置了运水大桶100个;为了帮助贫困户解决种肥,他又积极与市、县农村信用社联系,帮助村民落实了春种贷款30多万元,为村民送化肥3吨,保证了春耕生产准备一步到位。当年秋天,这个村收的玉米,平均垧产比去年增加1000多斤。村民的生产、生活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村民傅玉玲丈夫去世后,她不仅要赡养一个70多岁的公爹,还有2个儿子在念书。在负担越来越重情况下,两个孩子心疼母亲都想辍学,傅玉玲也想打退堂鼓。侯兴华3次入户谈心,鼓励她树立信心,勒紧腰带,供孩子念书,并与村干部一起帮助她解决春种秋收中缺资金、缺劳力和运力的困难。秋天,侯兴华去她家回访,看到院子里的玉米堆成了小山,邻居们正在帮她打玉米,傅玉玲高兴地说:“今年收成好,难关闯过去了!”脸上挂满了喜悦。

眼前的困难解决了,侯兴华想得更多的是怎样让乡亲们尽快地富裕起来。他在走访调查中,有意识地选择了养羊大户赵国江、综合经营致富能手韩才、种菜专业户王海和种树能手杨青作为村里的科技示范户,组织举办了80多人参加的科技骨干培训班。村民们听了、看了这4个典型户致富经验,更加增强了脱贫的信心。

2003年秋季,绥化市中小河流泛滥成灾。侯兴华又受命率领工作组于9月19日深入到灾区——海伦市联发乡百强村,为受灾户送灾款和落实自救措施。

百强村原有耕地1.8万亩。由于洪水袭击,造成1.2万亩绝产,39座桥涵被冲毁,30多户房屋进水,有4户危房……面对灾情,他蹲在村里搞灾情调查,走访农户,认真制定了包扶方案,和当地干部一道一项一项落实了具体的救灾措施。组织和带领群众进行灾后农田水利建设,积极抢排内涝,落实各种紧急救灾措施。为了积极恢复农业生产,他协调有关部门落实了发展畜牧业贷款30多万元,为养殖专业户提供信息,兴建青贮窖,为扩大畜牧业生产做好准备;还组织动员重灾户农民到大庆、内蒙古、牡丹江、绥芬河等地当瓦工、力工、卖零工。为了让4户危房户村民安全越冬,侯兴华又组织局机关捐助了1万元现金为他们解决维修资金短缺困难。在危房维修现场,84岁的受灾村民王希福拉着侯兴华的手流泪说:“谢谢共产党帮了我全家!”

一天,侯兴华一早起就召集村民们开会,商讨脱贫具体问题,直到下午4点多,村民们不散,他也不吃饭。司机饿得受不了,只好买几张干豆腐在车里啃……就在那些紧张工作的日子里,侯兴华突然经常发烧,感觉不适。但他自认为“有些感冒”,不听同志们劝阻,仍然坚持工作。后来,他直至高烧不退,才住进医院,诊断为肺癌晚期。

在最后的日子里

2004年初,侯兴华离开了百强村的父老乡亲,告别了市水务局朝夕相处的同志们,大家把他送到哈尔滨住院治疗。但是他心里放不下的还是工作,他想到当年的保春灌工程资金尚未落实,头年大水冲垮的灌区渠首毁坏和须修复情况急需上报。为此,他不顾病痛与主管业务的副局长联系,建议尽快起草个文,发到他女儿的电子邮箱里,由他改后发出去,用以争取水毁资金。现在侯兴华虽然已经去世了,可他办的这件事影响还在,省有关部门了解情况后,表示追加解决有关资金。

住院化疗期间,侯兴华得知绥化市水务局新局长上任了,他很兴奋。随即他在病床上艰难地写出十多页对水务工作的看法和建议,其中有对当前分管工作的汇报,有下步工作的设想,还有分别对局里年青干部一个个针对的不同特点提出培养方向和意见……新局长和班子的同事们去看他,他立刻强打精神,把准备好的材料递上,并且一谈就是一个多小时,全是工作,没有一点个人要求。最后大家实在不忍心看他强忍病痛过于劳累,只好含泪告别。

就在这段时间里,2004年全省水务局长会议召开了,绥化市水务局副局长赵铁雨被授予“2003年度黑龙江省水利行业十大杰出青年”称号,侯兴华十分高兴,决心要把这位年青同事的事迹生动地宣传出去。他打长途电话给赵铁雨要求采访,但小赵本来就是个很低调的人,又心疼侯书记的身体,没有同意。几个月过去,化疗效果不明显,侯兴华头发已掉光了,身体状况更不如前,可是采访赵铁雨的事在他心中一直放不下。当家人把他接回绥化改用中药治疗时,他又抓住机会打电话给小赵爱人,请她帮助劝小赵,未果。诚心总会感动苍天,几天后,家人陪他去医院路遇赵铁雨,赶快叫住!赵铁雨既震惊又感动,当下约了时间去家中看望并协助侯兴华完成了一生中最后一次采访。这篇人物通讯《最得力的助手》发表在2004年第7期《水利天地》上,这是他的绝笔之作。

在病床上,侯兴华还写过一篇抗旱工作的报道,市防办主任钱希仁一直珍藏留作纪念,并用以激励自己和周围的同志们。

2004年7月11日零晨2点50分,侯兴华在绥化市不幸逝世,终年55岁。他为党为人民,为得尽心;爱工作爱事业,爱得执着。在水务局工作的这几年,他是全系统出了名的工作狂。他把自己的精力和智慧都奉献了他热爱的水务事业。

侯兴华永远走了,他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带着他未完成的事业永远离开了我们。但是,他求实开拓、勤奋进取的敬业精神,廉洁奉公、自省自律的优秀品质,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坚韧意志,身体力行、心系百姓的火热情怀,将永远激励着所有怀念他的人在推进水利事业改革与发展的道路上奋勇前行。

为他开追悼会那天,院子里黑压压地站满了人,全局的同志们都来了,县(市)的同志们来了,被包扶的乡亲们代表也来了……在以后的日子里,有的同志开始整理他的文稿,有的同志相约计划着撰写他的感人事迹。水务局党组结合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在全系统组织发起了学习侯兴华同志事迹的活动,中共绥化市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作出《关于开展向侯兴华同志学习的决定》。

侯兴华同志,我们永远怀念你。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17:3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