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侯蓉 |
释义 | 简介侯蓉,女,汉族,生于1968年5月,硕士研究生,1994年7月毕业于四川农业大学。1992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研究中心主任,全国人大代表,兼任濒危动物繁殖与保护遗传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成都市劳动模范、四川省劳动模范、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动物繁殖学会理事。作为世界濒危物种保护的象征,大熊猫在科学和生态上具有特殊的价值,对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人类的繁衍发展,社会的文明进步是同自然界的万物相伴相生的。可以说,大熊猫的价值是难以估量的。如果这一物种在今天灭绝了,将是全人类的损失。 主要贡献我国政府对大熊猫的繁育和保护极为重视,多年来,在财力困难的情况下,众多科研人员全力投入到这项伟大的事业中,他们在大熊猫繁育和保护上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侯蓉同志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之一。 自1994年作为优秀毕业生分配至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工作至今,侯蓉同志在实验室建设、繁殖科研、大熊猫精子库、细胞库的建设、大熊猫的饲养繁殖上潜心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她筹建的 “ 濒危野生动物繁殖与保护遗传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是一个能与世界先进水平接轨的从事野生动物繁殖与保护遗传研究的高新技术研究与应用基地。实验室吸引了来自日本、英国、美国和国内名校客座研究人员来此合作研究。基于该实验室建设质量以及取得的突出成绩,2007年批准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在繁殖科研上,侯蓉同志先后主持、主研国家、省、市以及国际科研合作项目共22项,取得科研成果10余项,发表论文40多篇,成功解决了多项大熊猫保护上的重大技术难题,对大熊猫等珍稀濒危动物的就地和迁地保护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侯蓉同志对大熊猫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的遗传资源保存做出了重大贡献。她负责并具体实施了大熊猫精子库与细胞库的建立,建成了国内外最大的大熊猫细胞库与精子库,为大熊猫珍贵遗传资源的保存探索了一条新路。她主持完成的 “ 大熊猫体外授精研究 ” ,使大熊猫体外受精在世界上首次获得成功,主创的大熊猫人工繁殖技术居于世界领先水平。特别是2006年,她克服重重困难,利用创新技术,使美国亚特兰大动物园在美国、加拿大等国专家多年努力均未取得成功的情况下,让9岁的大熊猫 “ 伦伦 ” 首次成功产下幼仔,赢得了国内外的广泛尊重,为中国赢得了荣誉,在海内外产生了强烈的反响,被美国亚特兰大动物园特别授予“杰出贡献奖”。 就像美国的阿波罗登月带动美国科技的起飞一样,侯蓉同志在大熊猫研究领域的努力不仅大大提升了大熊猫种群数量,保护了生物多样性,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形象;更重要的是,对我国生态文明、生态建设做出了楷模,极大地推动了对大熊猫等濒危物种、生物多样性以及环境的保护,在国际上树立了负责任的环境大国形象。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