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侯宝山 |
释义 | 侯宝山,1951年3月出生于甘肃省古浪县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1969年高中毕业后应征入伍。1972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0年9月转业到内蒙古公安厅从事信访工作。一干就是15年。2005年3月在工作岗位上去世。 全区抗击非典先进个人侯宝山,一个普通的共产党员、一个许多人眼里的老黄牛,当他把自己生命的句号画在了为之付出了全部心血的公安信访工作岗位上时,他用生命书写的每一次感动将永远的铭记在老百姓的心中。 书写于爱民中的感动 许多人都知道信访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强,且责任重大的工作。直接关系到党的方针政策和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因此就要求每一个从事信访工作的人员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和工作经验,更要有为人民服务的高度责任感。都说公安信访工作不好做,每天听的都是骂声、哭声、埋怨声,做不好挨骂,做好了也挨骂。能够在这个岗位上始终保持对来访群众热情、温和、耐心的工作态度很难,能够把老百姓当作自己亲人一样看待就更难。然而,侯宝山不仅做到了,而且十五年如一日的热情接待上访群众,用他的真诚感动了上访人员的心。 罗慧芝永远也忘不了2000年8月24日这一天。那一天是她第一次到公安厅上访。也是她第一次见到“老侯”。那时的她正经历着人生最惨烈的不幸。就在2000年的5月19日,她的丈夫因暴力拆迁,被拆迁公司的老板花二万七千元雇佣了三名杀手,在家门口的楼道里用斧头硬生生的砍断了双腿。性质之恶劣令人发指。然而,由于当时他们缺乏足够的证据,并不知这天降的惨祸是因何而来。真是祸不单行。当丈夫还躺在医院的病床上抢救时,一直和他们生活在一起的老母亲因为惊吓突发脑溢血去逝。使她的整个家庭如同坠入了万丈深渊。 罗慧芝说:“在见到老侯之前,我真的是连活下去的勇气都没有了。亲人一死一伤,案件又因为没有直接的证据一时难以侦破。让我一个弱女子该怎么活下去。因为我知道,我面对着的是强权,是我一个小老百姓难以抗衡的黑恶势力。见到了老侯,我就像是抓到了一棵救命稻草,向他哭啊哭的哭诉了很久。我说我真的是不想活了。这是我的真心话。老侯是个好人。他对我讲的事情义愤填膺,马上就给公安局打电话,询问案件的侦破情况。然后告诉我:一定要坚强地活下去,要相信党、相信政府、相信公安机关会秉公办事,相信正义永远会压倒邪恶,相信他会帮助我一起战胜困难。当时我真的是感动极了,回家后我对我丈夫说,我今天可算是遇到好人了,看样子有人要为我们伸冤了。如果没有老侯,我真的不知道自己会不会活到今天,可以说是他支撑着我走到了今天。” 在侯宝山同志的努力下,在各级领导的关注和直接指挥下,罗慧芝丈夫的伤害案件一年后侦破,由此而引发许多问题得到了初步的解决。侯宝山也从此成了罗慧芝心目当中的救命恩人。 2005年4月,当罗慧芝听说侯宝山去世的消息时,她怎么也不相信那么好的一个人,怎么会说没就没了呢?将近半个月的时间她不停地往侯宝山的办公室打电话,期望着老侯会突然拿起电话来证实她听到的是谣言。 “他是我上访中认识的第一个人,也是我在上访中结交的第一个朋友。那种衙门难进的感觉是他帮我消除的。老侯并不是只对我一个人那么好,记得有一次,我去找老侯,正好碰见一个上访的老人指着他的鼻子大骂不止,他就那么笑眯眯地听着老人骂,直到老人骂累了、骂乏了。他才和颜悦色地对老人说:您老人家歇歇,听我说两句。事后我问他:就让他那么骂你,你心里不觉得冤吗?他笑笑对我说:老百姓才觉得冤呢。如果不是觉得冤,哪个老百姓愿意打官司,愿意告状?让他们骂骂没什么,解解气也好啊。”就是在侯宝山的感召下,罗慧芝还常常帮助侯宝山做其他上访人员的工作。她感慨的说:是上访改变了她的人生,是侯宝山改变了她的人生观。 在侯宝山受理的上访人员中,今年68岁的炼铁厂退休工人刘文玉在听到他去世的消息后,泪流纵横。他是因为1998年儿子被四个歹徒抢劫并伤害的案件走上上访之路的。虽然,因为种种原因直到现在这个案件还没有彻底得到解决,但是,老人仍然对侯宝山充满了感激。他说:这样的好人,可怎么就不长寿呢?过了二月二我到厅里去找他,人家告诉我,老侯走了。我没想到他是永远的走了。只以为他是出差了。过了几天我又去找他才知道老侯再也回不来了。八年了,这八年来我平均每个星期去一趟公安厅上访。多数都是老侯接待我的。每一次他都是那么的耐心,那么的尽心尽力。我知道有很多的事情不是他想办就能办得了的。难得的是他那份心。就冲这点,我永远也忘不了他。 广东的江伟文是因为上访和侯宝山成为朋友的。四年前,江伟文因为在呼和浩特市被人诈骗来到公安厅上访。他从广东来内蒙古上访,可以说是举目无亲背井离乡。侯宝山接待他的时候,他的情况非常糟糕,不仅两手空空还患有高血压和脑溢血。为了节省开支,他在郊区租了一间小房子一边上访,一边艰难度日。在长达4年的日子里他得到了侯宝山如同亲人般的关照。无论是每次接访,还是他身体有病的时候,侯宝山都能及时地出现在他的身边关心他照顾他,给他勇气和力量。平日里,只要家里做点可口的饭菜,他都会把江伟文请到家中去吃饭。每到过年过节,他就会带着一些肉和鸡到江伟文租住的小房子里去看望他。看到他衣衫单薄屋内寒冷,便将自己家的电褥子送给他用。当他得知侯宝山去逝的消息后,立刻赶到侯宝山的家里,对着他的遗像长跪不起,痛不欲生。他就像侯宝山的亲人一样,在侯宝山的家里为侯宝山料理丧事。他说:老侯不是个有权有势的人,有很多上访问题他根本无法解决,也永远无法解决。可是,一个人能力的大小,不在于他是否能够帮你解决多少问题,而是他是否有一颗善良的心。其实,从他那里我们听到最多的,就是相信党相信政府相信正义。这些冠冕堂皇的话我们在哪里都可以听到。但在老侯的口中,就增加了信任度。如果我们的政府工作人员能够都像他一样认真负责,还会有这么多的人来上访吗? 侯宝山就是用自己那颗善良的心和他对老百姓的一片真情为公安信访工作赢得了民心。 书写于为民中的感动 许多了解和不了解侯宝山的人都知道他对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还有一个好脾气,一副热心肠。可很少有人知道这一切都来自于他对公安信访工作的热爱。在他的眼里,公安信访工作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他常说:我是农村里出来的娃娃,最了解老百姓的心。他们既然来到这里,就相信我们能够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关注弱势群体,反映社情民意,是我们公安信访工作的职责之一。如果我们对老百姓没有感情,我们怎么会为老百姓的利益着想?如果那样,我们不仅是给党和政府抹黑,还会失去民心。他就是用这样的一颗心去解读每一个上访人员的内心,真心实意为上访人员办事,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2004年7月的一天。当时,侯宝山正在为一名上访群众带写民事诉状。突然,一个手拄拐杖满脸是伤的群众手持菜刀闯进了他的办公室,扬言:如果不给他解决问题就自杀在公安厅门前。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紧急情况,侯宝山连忙起身让坐,倒了一杯水递给他说:你先不要激动,放下菜刀,有多大的冤屈你先说出来,看我能不能给你解决。看上去你没我的年纪大,你就把我当成一个老大哥,无论有什么问题咱兄弟俩一齐解决。轻生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请相信我。 那人万万没想到,面对着自己过激的行为,侯宝山非但没有责怪他,反而如此和善的安慰他。他顿时扔掉菜刀,失声痛哭。他百感交集的说:如果办案的警察都像你这样,我说什么也不至于做出这样的事来啊!原来,这位上访群众是在当地因为宅基地纠纷而遭数十人的殴打。他到派出所报案,派出所的民警反而说他无理取闹,使他感到有理无处诉。因此一怒之下拿着菜刀跑到公安厅来了。 侯宝山在详细地了解了情况后,当场处理,联系他到有关部门接受处置。他把自己办公室的电话、手机电话和家里的电话全部告诉了那位上访人员。并嘱咐他:如果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你可以随时给我打电话,我会尽全力帮助你的。当得知那位上访人员回家的路费都没有时,他立即用自己的钱为上访人员买了返程票,又拿出五十元钱做为路途上的零用。像这样的事情在十五年的公安信访工作中,侯宝山不知做了有多少。 然而,最让他为难的不是他对前来上访的老百姓付出了多少,而是为了解决老百姓的上访问题,他不得不面对来自公安内部的种种压力。众所周知,公安信访案件大部分是因为公安机关在处理案件时存在的问题和偏差引发的。要想真正为前来上访的老百姓解决问题,就需要纠偏纠错,就必须面对公安机关自己的同行们的抵触和不理解。因此,公安信访工作便理所当然地成了出力不讨好的事情。侯宝山所面对的难题可想而知。 2000年5月,河北省清河县黄金庄农民李俊江来公安厅上访。他于1993年和内蒙古自治区某县一家公司合伙开办梳绒厂。1998年7月被该县公安局以侵占罪关押。1999年5月,该县公安局在他交纳了500元的保证金及两台梳绒机后,对其取保候审。2000年5月,在解除取保候审时,该县公安局在他并没有违反取保候审有关规定的情况下,没收了他的500元保证金和两台价值数万元的梳绒机。他觉得冤枉,要求返还被扣押的物品,因此前来公安厅上访。侯宝山在了解了全部事情经过后,及时向分管的公安厅领导汇报了此事,并积极建议纠正错案。在侯宝山的努力下,2000年12月22日,公安厅作出了《关于李俊江申诉案的处理意见》,认为上访人员反映情况属实,该县公安局没收和不予退还李俊江的保证金和梳绒机是错误的,要求立即予以纠正。但该县公安局却以种种借口不予执行。侯宝山奉命前往该县督办此案,面对着下级公安机关的抵触情绪和不理解,严格地依照《人民警察法》中关于“人民警察必须执行上级的决定和命令”的有关规定,要求该县公安局必须立即执行上级公安机关的命令,本着有错必纠和对法律负责的精神,坚决纠正执法中的错误行为,以维护法律的尊严和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最终纠正了这起错案。可是,其中的甘苦和委屈侯宝山心里知道。他说:在老百姓眼里我们代表着党,代表着政府。案件虽然不大,但关系到党和政府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形象,特别是我们执法机关,有错必纠并不能损害我们在老百姓当中的威信,反而可以增进警民之间的亲密关系。其实,老百姓对我们的要求不多,仅仅是公道而已。 书写于平凡中的感动 侯宝山1951年3月出生,2005年3月去世,整整54年。纵观生命的全过程,或许人们找不到任何惊天动地的事迹,但他生命轨迹中的每一点,每一滴,书写着平凡的感动。特别是在从事信访工作的15年中,从一个普通科员到信访处副处长,每一步都是那么的平凡,那么无声无息,可是,却能够感动每一个认识他和不认识的人。 他的家庭并不富裕,可以说是比较困难。妻子下岗多年。自费大专毕业的儿子不得不在外打工。他还要接济在老家的几个兄妹。直到他去世,他的家里也没有一件像样的家俱,他的身上也没有一件像样的衣服。可是,只要老百姓有困难,他常会毫不犹豫地解囊相助。他的妻子到现在还记得1994年,有一位从阿拉善盟到公安厅上访的人员,因为买不起车票,是爬运煤的车来公安厅的。中午下班的时候看到这个上访人员无处可去,他便把这个人带回了家。他妻子端了好几盆水才将那个人的脸洗干净,并让他和自己的家人一起吃饭。吃完饭他让孩子给那个上访的人买了一些面包,对他说:“老乡,出门在外的也不容易,这些面包送给你救个急。” 1996年公安厅机构改革时,他的妻子对他说:咱们家生活挺困难,要是能够调整到其他处室,可能福利会高点。可侯宝山却说:我在这个工作岗位上已经干了整整6年,业务也比较了解,我喜欢这个工作,我不能离开信访。 他的儿子毕业后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只好挨家挨户地去散发小广告。有一次碰到了一个同学,那同学看到他在干这个感到觉得不理解:你父亲是公安厅的处长,你怎么还会干这个工作。当时他的儿子非常无地自容。回来后便抱怨父亲不管自己的事。侯宝山语重心长地对儿子说:孩子,你还年轻,将来的路要靠你自己脚踏实地地去奋斗。你爷爷和爸爸都是农民出身,爸爸没有依靠过你爷爷,你也不要依靠爸爸。记着,无论什么时候,都要靠自己。 侯宝山就是这样一个人,从来不给组织增添任何麻烦。服从指挥,遵章守纪,爱护集体,友善待人。在工作中总是兢兢业业,任劳任怨,踏实工作。作为副处长,他尽心竭力协助处长工作,挑重担,办难案,带领全处同志积极进取。1993年至1995年他连续三年被评为公安厅先进工作者;1996年至1998年连续三年被评为优秀公务员;在1997的自治区成立50周年大庆专项安全保卫工作中被评为安保先进工作者;2003年8月被自治区党委、政府授予“全区抗击非典先进个人”;就在这一年,自治区公安厅信访处被评为全国信访工作先进单位,公安厅为他荣记个人三等功一次。 十五年来,由于信访工作人员少,接待来访任务逐年加重,他有时一天要接待十几、二十几人,工作一天筋疲力尽,一直处于高负荷运转状态。据不完全统计,在这十五年中他接待来访群众9000余人次,解决疑难案件20余起,挽回直接经济损失80余万元。而为了不影响工作,他从1990至1997年只休息过七天假。从98年至今连续7年没有休过一次假。直到他积劳成疾猝然倒在工作岗位上。 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也许在有些人眼里侯宝山只是一个老黄牛式的普通人,可是他的精神,却值得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学习。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