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喉气管食管裂 |
释义 | 喉气管食管裂(laryngo tracheo-esophageal cleft,LTEC)系少见的先天性异常,由于杓状软骨的两侧原基未能融合及食管气管隔未能向尾端生长而造成。常并发其他畸形的发生率在50%左右,最常见的是食管闭锁及食管气管瘘。喉气管食管裂首由Richter(1792)描述。1955年Petterson首先手术修补成功。 病因喉气管食管裂胚胎学尚未明确,但按食管胚胎发育推测,病原在胎儿前肠头端气管食管纵隔发育异常所致。 发病机制1.病理分型 根据裂隙向下延伸的长短,喉气管食管裂可分为以下4型:Ⅰ型:为裂隙向下经勺状软骨间切迹直达环状软骨下端占全部畸形的41%。Ⅱ型:为裂隙向下延伸包括部分膜状气管约占42%。Ⅲ型:裂隙向下抵达气管隆突,仅占17%。Ⅳ型:为裂隙向下越过气管隆突达一侧或两侧支气管此型罕见。 因在轴线上气管与食管不能分开,前方呼吸道及后方食管形成一个共同通道。 2.合并的其他病理畸形 由于胚胎期气管和食管凹陷向上发育停顿并影响环状软骨的融合,20%~37%的患儿合伴食管闭锁伴气管食管瘘。其他胃肠道畸形有:肛门缺陷(21%)、肠旋转不良(13%)胎粪性肠梗阻(8%)。泌尿系畸形有14%~44%,其中有:尿道下裂腹股沟疝、隐睾和肾发育不全。心血管畸形占16%~33%主要有室间隔缺损、主动脉缩窄和大血管错位。 临床表现临床症状与食管气管瘘相似,由于唾液不能下咽,患儿出生后口腔及咽部有大量黏稠泡沫,唾液泡沫不断向口外溢出似蟹吐泡沫样。出生后喂水或喂奶时,患儿有呛咳、青紫。由于缺乏杓骨间及环杓肌致声带不能闭合,患儿哭闹时声低弱或无声. 并发症: 50%以上的患儿在喂食后有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诊断患儿喂食后出现呛咳、呼吸困难、唾液多、哭声低等表现时应考虑喉气管食管裂的可能,应行结合喉镜和X线检查,可明确诊断。 鉴别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易与食管闭锁伴气管食管瘘或气管软化症相混淆,鉴别首选食管吞钡造影检查. 辅助检查1.X线检查 (1)颈胸平片:影像示插入的鼻胃管向前移位;或经口气管插管作呼吸支持者,可见插管向后移位,滑入食管 (2)吞钡检查:造影剂可呛入气管支气管内。 2.喉镜检查 吸气时,因气管黏膜外观是对拢的,故内镜检查常不易看清。怀疑此诊断时可将内镜稍用力压迫后壁以开启此裂隙或用望远镜内镜证实,并明确累及的范围。 治疗外科治疗较困难手术需同时行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术修补裂隙时在颈部经咽侧壁入路或加经胸切口取部分食管壁修补气管裂如术前检查有胃食管反流还应在修复气管裂隙前行胃底折叠术。 预后治疗效果尚不满意,根据文献报告,Ⅰ型病死率约31%,Ⅱ型为30%,而Ⅲ型高达82%。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