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中文名称 拉丁学名

1. 红腰鹦鹉普通亚种Psephotus haematonotus caeruleus

2. 红腰鹦鹉指名亚种Psephotus haematonotus haematonotus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ver 3.1 2009年鸟类红色名录——低危(LC)。

红腰鹦鹉全部图册

词条 红腰鹦鹉
释义

红腰鹦鹉(学名:Psephotus haematonotus)是典型的攀禽,鸟喙强劲有力,喙钩曲,上颌具有可活动关节,喙基部具有腊膜。肌肉质舌厚。脚短,强大,对趾型,两趾向前两趾向后,适合抓握和攀援生活。鸟体主要是绿色,特征是尾部有一块红斑。成熟的雄鸟颜色较明亮,红色部分也较鲜艳,而雌鸟的体色则较黯淡。在野外,它们生活在草原及灌木丛里,通常以约150只的大族群出现。以草地和灌木种子、地面上的植被、植物嫩芽、浆果、水果、花朵、昆虫以及其幼虫等为食。主要分布于澳洲东南部。

中文学名:红腰鹦鹉

拉丁学名:Psephotus haematonotus

别称:红臀鹦鹉,红背鹦鹉,美声鹦鹉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纲:鸟纲

目:鹦形目

科:鹦鹉科

族:纽澳鹦鹉族

属:金肩鹦鹉属

种:红腰鹦鹉

亚种:2亚种

命名者及年代:Gould, 1838

英文名称:Red-rumped Parrot

外形特征

红腰鹦鹉体长约27厘米,体重54 – 70克,这种鹦鹉头部为绿色;前额、头顶前端和脸颊下方带有蓝色;胸部黄绿色;腹部带有明显的黄色;尾巴内侧覆羽白色;颈部和背部为深蓝绿色;背部下方红色;翅膀外侧中间覆羽为黄色;翅膀弯曲的地方、内侧覆羽和外测主要覆羽附近的羽毛为蓝紫色;翅膀内中间覆羽和次要飞行羽为蓝绿色,尾巴内侧浅蓝色;尾巴上方覆羽绿色;鸟喙灰黑色;虹膜深棕色。

雌鸟为橄榄灰色,头顶、背部和翅膀为橄榄绿色;背部下方和尾巴上方覆羽为绿色;翅膀弯曲的部份、主要飞行羽覆羽和其附近羽毛为深蓝紫色;翅膀外侧中间覆羽为浅\\蓝色;尾羽内侧白色并带有浅蓝;鸟喙为灰色。幼鸟和成鸟体色相同,但是羽色较深;年幼的雄鸟背部下方带有少量红羽,幼鸟需要4个月才能长成像成鸟般羽色。

栖息环境

红腰鹦鹉主要栖息于开阔的林地、果园、桉树丛林、热带草原、农耕区、充满树木的牧地、约1100米高水源流经的地区;曾经在袋鼠岛上的红树林区发现其的踪迹,有时候也会在公园或是花园中出没。

生活习性

红腰鹦鹉平时大多成对或是以小群体活动,平时大多在地面觅食,在冬季会聚集高达100只的数量,有时会在篱笆或是电线杆上休憩;在繁殖季雄鸟会组成一个群体活动;每天会花上数个小时于地面觅食,喜欢在浓密有树荫的高大树下寻找食物;在飞行的时候相当容易被发现,但是引伸于浓密林中时,由于身体的羽色提供了相当良好的掩蔽,因此很难被察觉;有时候会前往人类居住的农场或是农田附近,捡拾掉落的谷粒;每天清晨破晓后会先前往地面饮水,然后便飞往觅食处,如过天气炎热或是夏季,一天会前往饮水好几次;在日正当中炎热时,会选择浓密的树荫下或是灌木丛乘凉休憩;平时在地面觅食的时候戒心不强,因此时常被猛禽或是澳洲当地的野猫所捕食;如果警觉到有猛禽来袭,会群聚飞起避难;红腰鹦鹉飞行的速度相当快,高度也颇高,和同伴间会用尖锐的叫声来彼此联系,繁殖季的时候叫声更大,非常显而易见。

红腰鹦鹉主要以草地和灌木种子、地面上的植被、植物嫩芽、浆果、水果、花朵、昆虫以及其幼虫等为食。

分布范围

分布于澳洲东南,除了古柏氏克里克区(Cooper's Creek area)以外;南澳的东北和昆士兰西南。

繁殖方式

红腰鹦鹉在野外的繁殖期是8至第二年1月,洞巢选择在一个中空的树枝或树干上,往往靠近水源,或在农场和郊区的建筑物附近,每巢产4至8枚卵,孵化期19天。幼鸟留巢期约四周。

人工繁殖,雌鸟每窝会产下4-7个卵,孵化25天,幼鸟约一个月大离巢,但仍会让亲鸟喂食一段时间。幼鸟长大后必须与亲鸟分开,因为雄鸟可能会攻击它,它们也不能与其他的种类饲养在同一间鸟舍里。若要选择假母时,红腰鹦鹉是一个很好的对象。

亚种分化

红腰鹦鹉(2亚种)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5:1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