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红岩村
释义
1 重庆市渝中区化龙桥红岩村

中国地名,同名地区有重庆市渝中区化龙桥红岩村,江西省赣州市龙南县龙南镇红岩村,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石鼓镇红岩村,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蒲缥镇红岩村,云南省大理州弥渡县红岩镇红岩村,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富乐镇红岩村,新疆自治区米泉市羊毛工镇红岩村,云南省文山州麻栗坡县麻栗镇红岩村,云南省玉溪市华宁县青龙镇红岩村。

简介

红岩村原名红岩嘴,位于沙坪坝区化龙桥红岩村13号,距市区8千米。红岩村因其地质成分主要为侏罗纪红色页岩而得名。30年代,这里是饶国模女士经营的“刘家花园”。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军驻渝办事处设于红岩村。周恩来、董必武、叶剑英、博古、吴玉章、王若飞、邓颖超等中国共产党著名领导人曾在此生活、工作,历时8年,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1945年8月 28日,毛泽东同志亲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在红岩村度过了41个日日夜夜。红岩村以它对中国革命的特殊贡献享誉海内外。红岩村八路军驻渝办事处大楼,是一幢三层木结构楼房。二楼有毛泽东、周恩来同志的办公室、卧室,陈列着当年毛泽东、周恩来同志使用过的各种物品和毛泽东同志所著词《沁园春·雪》手稿。三楼是办事处干部的工作间及宿舍。这里有一部秘密电台,可与延安直接联系。各房间内有许多反映当年生活和工作的物品及照片。

馆内先后修建了樱花园、桃花园和盆景园。樱花系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敬赠邓颖超同志的名贵日本山樱。《新华日报》于1937年10月在南京创刊,1938年1月11日在武汉正式出版,是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公开出版的惟一的党报。1938年10月武汉失陷,迁重庆苍坪街,1947年2月被国民党勒令停刊。

历史

1939年初,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在重庆成立,周恩来任书记,董必武、叶剑英、秦邦宪、凯丰、吴克坚等为常委。因为国民党不允许中共党组织公开活动,所以南方局是秘密的,设在公开机关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内,最初在机房街70号。

1939年5月初,日机大轰炸,机房街70号被炸毁,董必武、博古等率领南方局和办事处大部分同志迁往红岩,散住在农场工人宿舍和堆放柴草杂物的几处茅草房里。是年秋天,由办事处同志自己设计并修建的办公住宿大楼竣工,南方局、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全部迁此办公。地方当局将这里的门牌号编为红岩嘴13号(1945年改为红岩村13号)。从此,红岩村这片红色的土地就成为革命的象征。

建筑

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大楼,中共中央南方局、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办公大楼坐落在“大有农场”西北坡上。是一幢外看二层、实际三层的深灰色大楼,占地800平方米。整幢楼房为土木穿逗结构,两楼一底,有大小房间54间。

底层是公开机关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皖南事变前新四军驻重庆办事处也在此办公)。

二楼是南方局机关和领导同志的办公室兼卧室。

周恩来的办公室兼卧室是南方局负责同志常开会、作出重大决策的地方。

二楼最大的一间屋,是南方局和办事处的图书室。

三楼是南方局、办事处的机要科和秘密电台,主要负责与延安及各地有关电台的联系及机要文件的传送。

意义

红岩村是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的指挥中心。当时周恩来等领导同志或以中共代表、或以国民参政会参政员的身份进行活动,与国民党当局谈判,进行统一战线工作。

抗日战争胜利后,毛泽东亲赴重庆,莅临红岩四十日。重庆谈判、上党战役,毛泽东坐镇红岩、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为红岩的历史增添了最为光辉的一页。

1958年,以此楼为主体的红岩革命纪念馆建立并对外开放。

1963年3月,国务院公布此楼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革命纪念馆

重庆红岩革命纪念馆位于重庆市渝中区红岩村52号,建筑面积5300平方米,2000年红岩陈列总馆竣工。

《千秋红岩—中共中央南方局历史陈列》布展于陈列馆内,采用了珍贵的南方局革命斗争历史文物图片资料1000余件,运用伟人蜡像、艺术场景、大型声光沙盘模型、多媒体影视等多种高科技手段,反映了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中央南方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在南部中国地区所进行的伟大革命斗争。

美食

麻辣类味型,有麻辣味、红油味、怪味等。菜品有怪味鸡丝、鱼香肉丝、麻婆豆腐、水煮牛肉、宫保鸡丁、回锅肉、盐煎肉、太白鸡等;第二类为辛香类味型,有蒜泥味、姜汁味等。

代表菜品有樟茶鸭子、五香熏鱼、酱爆羊肉等。第三类为咸鲜酸甜类味型,有咸鲜味等。代表性的如一品宫燕、干烧鱼翅等。

]特产b]

合川桃片

由合川桃片厂生产,已有140多年历史。本品选用上等糯米、川白糖、芝麻油、化猪油、核桃仁、玫瑰等原料精制而成。其味松软香甜,有滋阴补肾、润肺定咳的保健功效。

江津油酥米花糖

是具有近百年历史的传统名特产品,以优质糯米、白糖、饴糖、动植物油、花生仁、桃仁、玫瑰糖、芝麻等精制而成。其特点为:酥脆化渣,甜味纯正,清香爽口,有滋阴补肾、开胃健脾等功效。“玫瑰牌”和“荷花牌”产品为名优品牌。

羊角豆干

产于武隆羊角镇,由最开始的加庭作坊式发展到今天大量的生产。由豆腐制作成豆干并加以卤料、辣椒等佐料制作而成。味美且鲜,是家庭和出门旅行时的好食品。

奉节脐橙

为柑桔中之名品,具有型美色艳、脆嫩化渣、酸甜适口,香味浓郁,无核、易剥皮等优点。

住宿

重庆海德大酒店 ☆☆☆☆

重庆海德大酒店是一家五星级酒店,座落在南坪经济开发区,距市中心和火车站仅10分钟车程,距江北国际机场30分钟车程,距朝天门码头15分钟车程,交通十分便利。离机场距离30公里 ,离火车站距离5公里, 离市中心距离6公里。

重庆凤凰佳居酒店 ☆☆☆

英文名(Homehome Inn)凤凰佳居酒店是中外合资(港资控股),按照四星级标准兴建的家居型商务酒店。135间温馨别致的房间,充满家的温暖。中式、日式、美式等不同风格的套房带给您不同的心灵感受,还有专业的保姆为您提供日常的客房服务

交通

乘104、215、216、217、219、802、265、路公共汽车可达。乘坐轻轨2号线(4站) 到达红岩村站。

购物

合川桃片

由合川桃片厂生产,已有140多年历史。本品选用上等糯米、川白糖、芝麻油、化猪油、核桃仁、玫瑰等原料精制而成。其味松软香甜,有滋阴补肾、润肺定咳的保健功效。

江津油酥米花糖

是具有近百年历史的传统名特产品,以优质糯米、白糖、饴糖、动植物油、花生仁、桃仁、玫瑰糖、芝麻等精制而成。其特点为:酥脆化渣,甜味纯正,清香爽口,有滋阴补肾、开胃健脾等功效。“玫瑰牌”和“荷花牌”产品为名优品牌。

羊角豆干

产于武隆羊角镇,由最开始的加庭作坊式发展到今天大量的生产。由豆腐制作成豆干并加以卤料、辣椒等佐料制作而成。味美且鲜,是家庭和出门旅行时的好食品。

奉节脐橙

为柑桔中之名品,具有型美色艳、脆嫩化渣、酸甜适口,香味浓郁,无核、易剥皮等优点。

小贴士

是每年3至11月份;冬季气温较暖,一般在6℃左右,无雪冻,也是较理想的旅游时节

地图

2 江西省赣州市龙南县龙南镇红岩村

介绍

红岩村坐落在龙南镇东北部,东与石人村相连,南、西与新杨村相接,北与井岗村、水泥厂相临。现有村民小组9个,户数434,人口1610人,农业人口1500人,农村劳动力845人。有耕地面积960亩。有党员34名,设6个党小组。存在完好的围屋有月屋围(占地10亩)、周屋围(占地15亩)。

地图
3 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石鼓镇红岩村

村情概况

红岩村隶属于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石鼓镇,位于石鼓镇北面,村公所距石鼓镇政府18千米,海拔1740米。有23个村民小组,总户数746户,总人口2876人,居住有汉族、纳西、傈僳族、普米族等民族。村内有完小1所,农贸市场1个,村卫生室2个。年末耕地面积4200亩,其中,水田面积2870亩,旱地面积1330亩,人均耕地面积1.46亩。农作物以玉米、小麦、烤烟、水稻、白芸豆、油菜为主,全年粮食总产量20万千克,人均有粮834千克。农民人均纯收入1360元。

自然资源

全村有耕地总面积4,599.88 亩(其中:田1,750.16 亩,地 2,849.72 亩),人均耕地1.60亩,主要种植 小麦、玉米、水稻、烤烟、芸豆 等作物;拥有林地26,276.79亩,其中经济林果地1,620.17亩,人均经济林果地0.56亩,主要种植 核桃、板栗、梨、雪桃 等经济林果,荒山荒地 785.00 亩。

基础设施

截止2006年底,该村已实现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无路灯。全村有751户通自来水。有751户通电,有716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716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 95%和95 %);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499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358户(分别占总数的66%和48%)。

该村到镇道路为柏油路;进村道路为水泥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 。全村共拥有汽车9辆,拖拉机53辆,摩托车7辆。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1,750.16亩,有效灌溉率为38%,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1,750.16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61 亩。

到2006年底,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73户;装有太阳能农户71 户;建有小水窖629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的农户71户。全村有14个自然村已通自来水;有14个自然村已通电;有14个自然村已通路;有14个自然村已通电视;有14个自然村已通电话。该村农户住房以土木 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737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农村经济

该村2006年农村经济总收入393.89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 15.15万元,占总收入的26%;畜牧业收入238.86万元,占总收入的36%(其中,年内出栏肉猪3304头,肉牛584头,肉羊3030 头);林业收入53.11万元,占总收入的8%;第二、三产业收入 86.77万元,占总收入的13%;工资性收入119.51万元,占总收入的13%。农民人均纯收入1,450.00元,农民收入以种植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119.51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334人(占劳动力的14%),在省内务工157人,到省外务工177人。

人口卫生

该村现有农户751户,共乡人口2878人,其中男性1505人,女性1373人。其中农业人口2878人,劳动力2369人。该村以汉族、纳西族为主(是汉、纳西族混居地),其中汉族有1476人, 纳西族 955人,其他民族447人。到2006年底,全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 2641人,参合率92%;

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镇卫生院,有乡村医生3人,该村距离镇卫生院0.3公里。该村建有公厕1个。

文化教育

该村小学生就读到石鼓完小,中学生就读到第四中学。该村距离小学校0.5公里,距离中学2.5公里。目前该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41人,其中小学生28人,中学生13人。

该村建有文化活动室1个。

人文地理

金沙江的传说在丽江地区民间传说中,丽江金沙江是一位聪明善良、美丽动人、追求理想的姑娘。

丽江金沙江上游由北而南,到石鼓突转东北向,到丽江奉科又折头南下,复转东去。对于这三折三曲,有一个传说:怒江、澜沧江和金沙江三姐妹结伴出游,半途发生争执,大姐、二姐固执地往南走了,丽江金沙江姑娘立志到太阳升起的东方寻找光明和爱情,到石鼓后,告别两个姐姐,毅然转身东去,这便是“长江第一湾”的由来。另一个传说是:丽江金沙江姑娘随玉龙老人去会东海王子,老人走得快,先到丽江睡一觉,姑娘赶来,搔搔老人的脚底板,不想他不但不醒,反而把脚一伸伸到奉科,挡住了去路,她只得绕大弯子走,经历千辛万苦,终于到了东海。在另外一些传说中,如《金沙江姑娘的出世》中说,姑娘的父亲是天神雷公,母亲是马头山姆,怀胎九千九百九十九年后出生,由月亮用金浆洗过,接着走向自己的前程。当她来到丽江纳西族居住的地方“依古”,人们给她取名“依布”,从此她和丽江纳西人结下了不解之缘。《红石岩》中,她是要去东边的大海找妈妈的小姑娘,即将到丽江石鼓的时候,被凶恶的石岩挡住,她一次次地猛推,石岩不让,水淹了丽江田园和村落,她不忍心, 又一口将洪水吸干。天帝见她如此善良,派大将把石岩射开,辟下一条道路,她才依依不舍而去。有的传说还赋予她以美丽的爱情。如《金沙女神与石鼓青年》说,天神派三个女儿劈地引河,大姐引怒江,二姐引澜沧江,引金沙江的三妹来到石鼓,与一个英俊多情的小伙子相爱,流连良久,但为了完成引江使命,又辞别情人速速东去,过三千三百三十九年后才返回,欲与爱人相聚,可是小伙子已化为石人,她伤心地一步一回头地返回丽江米丽达吉海,这段江流便形成了无数的曲曲弯弯。

新农村建设

2006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施方案,积极组织、开展新农村建设的项目、规划,内容包括生产发展、村容村貌整治、农民增收、乡风文明、民主管理等方面。

现在的红岩村,塑料大棚内蔬菜水灵新鲜;村内街道干净整洁……让人深深感受到创建文明生态村给当地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

基层组织

该村建有党支部1个,下设8个党小组,共有党员125人,少数民族党员54人,其中男党员97人、女党员28人。

村委会由主任、副主任等组成,下设23个村民小组。

该村建有团总支8个,团支部1个,共有团员227人。

村务公开

到2006年底,该村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92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293亩,其中土地流转面积0亩。已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一事一议筹劳355个(劳均1.5个)。农村财务管理实行自行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并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黑板报方式公开。

发展重点

该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人居环境差,宅基拥挤;公益事业基础建设薄弱,人畜饮水水源不足,饮水管网严重老化,急需改造;农村电网没有进行农网改造,用电安全难以保证;乡村道路晴通雨阻;村内道路硬化程度较低,需要完善;村内排水沟渠、垃圾池、公厕、文化娱乐场所等急需建设,村容村貌差,须待整治,群众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发展畜牧业及二三产业。

该村今后的发展思路和重点是:以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目标,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进一步加强群众思想文化整体素质的提高,大力推广农村实用科学技术,积极发展农村畜牧产业,努力提高牲畜养殖科学技术含量,提高养殖效益。

4 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蒲缥镇红岩村

村情概况

该行政村隶属隆阳区蒲缥镇,地处蒲缥镇南边,距蒲缥镇政府所在地31公里,到乡镇道路为土路,交通方便,距保山市63公里。南邻杞木林,西邻核桃,北邻菖蒲塘。辖田坝心、松子坡、大寨子等16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245户,有乡村人口989人,其中农业人口989人,劳动力799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799人。

全村国土面积7.54平方公里,海拔2000米,年平均气温13 ℃,年降水量810毫米。全村耕地面积1117亩,人均耕地1.12亩,林地8217亩。

自然资源

全村有耕地总面积943亩(其中:田195亩,地748亩),人均耕地0.94亩,主要种植包谷、烤烟、蚕豌豆 等作物;拥有林地8217亩;荒山荒地1977亩。 全村有耕地总面积943亩(其中:田195亩,地922 亩),人均耕地1.12亩,主要种植包谷、烤烟、蚕豌豆 等作物;拥有林地8217亩;荒山荒地1977亩。

基础设施

截止2008年底,该村已实现通水、电、路、电话。全村有174户通自来水,有71户饮用井水,有71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占农户总数的28.98%)。有245户通电,拥有电视机农户96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和39.18%);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76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66户(分别占总数的31.02%和26.94%)。

该村进村道路为土路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31公里,距离集贸市场31公里。全村共拥有摩托车15辆。全村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 494.5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5亩。

到2008年底,全村建有小水窖30口。全村有6个自然村已通自来水;有16个自然村已通电;有6个自然村已通路;有12个自然村已通电话;有10个自然村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该村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1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226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还有18户居住于其他结构的住房。

农村经济

该村200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329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156万元,占总收入的47.4%;畜牧业收入142万元,占总收入的43.1%(其中,年内出栏肉猪 49头,肉牛7头);林业收入7.8万元,占总收入的4.95%;工资性收入24.8万元,占总收入的15.74%。农民人均纯收入1456元,农民收入以烤烟、包谷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24.8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59人(占劳动力的7.38%)。

特色产业

该村的主要产业为种植业、养殖业,主要销售往县内。2008年种植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48.5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30.77%。该村计划大力发展烤烟、核桃产业。 该村的主要产业为种植业、养殖业,主要销售往县内。2007年种植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48.5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30.77%。该村目前计划大力发展烤烟、核桃产业。

5 云南省大理州弥渡县红岩镇红岩村

该行政村隶属弥渡县红岩镇,地处镇内,距镇政府所在地1公里,到镇道路为水泥路,交通方便,距县城15公里。东邻班局,南邻罗营,西邻大营,北邻竹园。辖11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1064户,有乡村人口4218 人,其中农业人口3793人,劳动力2474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1602人。

全村国土面积4.80平方公里,海拔1710米,年平均气温16℃,年降水量750毫米,适合种植粮食、蔬菜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2,726亩,人均耕地0.7亩,林地 339.40亩。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2,08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034元。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为主。

6 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富乐镇红岩村

该村隶属罗平县富乐镇,地处富乐镇南边,距镇政府所在地公里,到镇道路为22路,交通不方便,距县城115公里。东邻河外,南邻老厂,西邻法本,北邻半坡。辖红岩、沙路、团田等12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713户,有乡村人口3305人,其中农业人口3200人,劳动力1606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745人。全村国土面积18.1平方公里,海拔1720米,年平均气温20℃,年降水量1370毫米,适合种植烤烟、油菜、玉米等农作物。有耕地面积2300亩,人均耕地0.72亩,林地6194亩。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329.3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461元。该村属农民收入主要以玉米、烤烟、油菜为主。

7 新疆自治区米泉市羊毛工镇红岩村

红岩村与猛进水库相连,全村总户数217户,总人口777人。占地面积2694.6亩;其中耕地面积1384亩,由于该村耕地面积较少,村里青壮年劳动力都转移出去从事餐饮服务,交通运输等行业,是有限的土地集中到少数人手中加快了农业集约化经营。该村有近50%的劳动力都转移出去了,是镇劳动力转移大村。

8 云南省文山州麻栗坡县麻栗镇红岩村

隶属麻栗坡县麻栗镇,地处麻栗镇东边,距麻栗镇政府所在地3.00公里,到麻栗镇道路为土路,交通方便,距县3.00公里。东邻次竹坝,南邻冲头,西邻县城,北邻南油。辖南朵、红岩等20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925户,有乡村人口3521人,其中农业人口3476人,劳动力2750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2123人。

全村国土面积34.16平方公里,海拔130.00米,年平均气温16.70℃,年降水量1,183.40毫米,适合种植 玉米、大豆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3,447.00亩,人均耕地1.0亩,林地6,229.00亩。

9 云南省玉溪市华宁县青龙镇红岩村

红岩村是华宁县青龙镇的一个行政村,地处青龙镇南面,距青龙镇政府所在地25公里,到乡镇道路为沙石路,交通方便,距华宁县城29公里。东面邻倒马坎,南面邻山歧,西面邻矣马白,北面邻马鹿塘。辖丫口、红岩、小白岩等9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426户,共1729人,其中农业人口总数为1729人,劳动力1420人。

整个村委会国土面积22814.4亩,海拔2095米,年平均气温12.6℃,适合种植烤烟、马铃薯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4719亩,林地4500亩,人均耕地2.7亩,共有经济林果地1575亩。全村农民收入以种植业收入为主,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06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290元。2009年整个村委会农村经济总收入1275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844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66.2%;畜牧业收入 290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22.75%。外出劳务收入3万元。农民人均总收入7302元,人均纯收入3720元。

该村委会村民的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居住为主,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红岩村委会目前已有8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的农户419户,还有8户居住于其他结构的住房。2009年底整个村委会共拥有农用运输车8辆,拖拉机70辆,摩托车140辆。

10 云南省富源县后所镇红岩村

村情概况

红岩村村隶属于后所镇法凹村委会,属于山区。距离 村委会3 公里,距离镇20公里,国土面积0.13亩,海拔2100米,年平均气温13 ℃,年降水量1200毫米,适宜种植洋芋 荞子等农作物。有耕地109.93亩,其中人均耕地.63亩;有林地90亩。有农户45户,有乡村人口210人,其中农业人口210人,劳动力80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54人。2009年全村经济总收入7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50元。该村属于贫困村。

自然资源

全村有耕地总面积109.93亩(其中:田22.4亩,地87.53亩),人均耕地0.63亩,主要种植洋芋、玉米等作物;拥有林地90亩,其中经济林果地0。5亩。

基础设施

该村截止2009年底,已实现通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无路灯。有58户通电,拥有电视机农户50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 100%、 91 %);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45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44户(分别占总数的85 %和85%)。

该村到乡镇道路为土路;进村道路为土路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3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3公里。全村共拥有汽车1辆。该村到2009年底,农户住房以砖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7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38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13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农村经济

该村2009年农村经济总收入70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16万元,畜牧业收入24万元,其中,年内出栏肉猪43头,第二、三产业收入30万元,工资性收入2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50元,农民收入以经营煤炭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50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45人,在省内务工23人。

11 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雨碌乡红岩村

村情概况

红岩村隶属于雨碌乡小米村委会,属于山区。位于 雨碌乡南边,距离小米村委会3 公里,距离雨碌乡5公里。国土面积0.74平方千米,海拔2050米,年平均气温13 ℃,年降水量840毫米,适宜种植玉米等农作物。有耕地70.4亩,其中人均耕地0.44亩;有林地836亩。全村辖1个村民小组,有农户45户,有乡村人口166人,其中农业人口163人,劳动力90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71人。2009年全村经济总收入36.2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1891元。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养殖业为主。

农村经济

该村2009年农村经济总收入36.23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8.37万元,占总收入的 22.91 %;畜牧业收入19万元,占总收入的 52.44 %(其中,年内出栏肉猪223头,肉牛8头,肉羊10头);第二、三产业收入5万元,占总收入的 13.8 %;工资性收入3.86万元,占总收入的 10.65 %。农民人均纯收入1891元,农民收入以种植、养殖业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2.86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88人(占劳动力的 94.62 %),在省内务工77人,在省外务工11人。

基础设施

该村截止2009年底,已实现通电、通电视、通电话五通。全村有45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占农户总数的100 %)。有45户通电,拥有电视机农户6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 100%和13 %);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10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10户(分别占总数的 22 %和 22 %)。

该村到乡镇道路为土路;进村道路为土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3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5公里。

该村到2009年底,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41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还有4户居住于其他结构的住房。

12 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鲁纳乡红岩村

村情概况

红岩自然村隶属于鲁纳乡银厂村委会,属于山区。位于鲁纳乡西边,距离银厂村委会1.5公里,距离鲁纳乡26公里。国土面积0.85平方公里,海拔2300米,年平均气温11℃,年降水量920毫米,适宜种植玉米、马铃薯等农作物。有耕地85亩,其中:人均耕地0.39亩;有林地1120亩。全村辖1个村民小组,有农户45户,有乡村人口219人,其中:农业人口219人,劳动力104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81人。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2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780元。该村属于贫困村,农民收入主要以外出务工和畜牧业为主。

农村经济

该村2007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7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8万元,占总收入的36.4%;畜牧业收入15万元,占总收入的55.5%(其中:年内出栏肉猪175头,肉牛12头);第二、三产业收入4万元,占总收入的18.1%;工资性收入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00元,农民收入以外出务工和畜牧业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6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23人(占劳动力的22%),在省内务工23人。

基础设施

该村截止2008年底,已实现通电。全村有45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占农户总数的100%)。有43户通电,拥有电视机农户3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95.56%和6.67%);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2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2户占总数的4%。 该村到乡道路为通路;进村道路为其他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7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7公里。 全村建有小水窖2口。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1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2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42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13 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后所镇红岩村

村情概况

红岩村隶属于后所镇法凹村委会,属于山区。距离 村委会3 公里,距离镇20公里,国土面积0.13亩,海拔2100米,年平均气温13 ℃,年降水量1200毫米,适宜种植洋芋 荞子等农作物。有耕地109.93亩,其中人均耕地.63亩;有林地90亩。有农户45户,有乡村人口210人,其中农业人口210人,劳动力80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54人。2010年全村经济总收入7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50元。该村属于贫困村。

农村经济

该村201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70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16万元,畜牧业收入24万元,其中,年内出栏肉猪43头,第二、三产业收入30万元,工资性收入2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50元,农民收入以经营煤炭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50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45人,在省内务工23人。

基础设施

该村截止2010年底,已实现通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无路灯。有58户通电,拥有电视机农户51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 100%、 91 %);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45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46户(分别占总数的85 %和85%)。

该村到乡镇道路为土路;进村道路为土路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3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3公里。全村共拥有汽车1辆。该村到2010年底,农户住房以砖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7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38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13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14 云南省宣威市格宜镇红岩村

村情概况

红岩村隶属于格宜镇旱稻村委会,属于山区。位于格宜镇南边,距离村委会7公里,距离格宜镇22公里,国土面积0.49亩,海拔1540米,年平均气温15 ℃,年降水量1088毫米,适宜种植等农作物。有耕地53.12亩,其中人均耕地1.02亩;有林地681.88亩。全村辖1个村民小组,有农户19户,有乡村人口55人,其中农业人口54人,劳动力31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26人。2010年全村经济总收入2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727.27元。该村属于贫困村,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养殖为主。

农村经济

该村201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5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10万元,占总收入的40%;畜牧业收入10万元,占总收入的40%(其中,年内出栏肉猪45头,肉羊15头);第二、三产业收入2万元,占总收入的8%;工资性收入2万元,占总收入的8%。农民人均纯收入2727.27元,农民收入以种植、养殖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1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2人(占劳动力的13%),在省内务工2人,到省外务工0人。

基础设施

该村截止2010年底,已实现通电,有19户饮用井水,有19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占农户总数的100%)。有19户通电,拥有电视机农户8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和28 %);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10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8户(分别占总数的33%和28%)。

该村到乡镇道路不通;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2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22公里。

该村到2010年底,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有19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

15 云南省宣威市龙场镇红岩村

村情概况

红岩村隶属于龙场镇勺姑行政村,属于山区。位于龙场镇北边,距离勺姑村委会3公里,距离龙场镇26公里。国土面积有1.0995平方公里,海拔2180米,年平均气温10℃,年降水量963毫米,适宜种植玉米、马铃薯等农作物。有耕地569.55,其中人均耕地3.514亩;有林地961.9亩。全村辖1个村民小组,有农户46户,有乡村人口162人,其中农业人口162人,劳动力93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82人。2007年全村经济总收入74.7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479.2元。该村属于贫困村,农民收入主要以种养为主。

农村经济

该村2007年农村经济总收入74.74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21.93万元,占总收入的29.34%;畜牧业收入39.31万元,占总收入的52.6%(其中,年内出栏肉猪314头,肉牛2头,肉羊25头);渔业收入0万元,占总收入的0%;林业收入1.24万元,占总收入的1.66%;第二、三产业收入6.29万元,占总收入的8.41%;工资性收入4.79万元,占总收入的6.4%。农民人均纯收入2479.2元,农民收入以种养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3.35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46人(占劳动力的49.46%),在省内务工44人,到省外务工2人。

基础设施

该村截止2007年底,已实现通电、通电视、通水,无路灯。全村有38户通自来水,有0户饮用井水,有0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占农户总数的100%)。有46户通电,有0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20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90%、0%和43%);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18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15户(分别占总数的40%和32%)。该村到镇道路为土路;进村道路为土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3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5公里。全村共拥有汽车0辆,拖拉机1辆,摩托车8辆。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0户;装有太阳能农户0户;建有小水窖0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的农户0户。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50亩,有效灌溉率为40%,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48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3亩。该村到2007年底,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9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6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31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还有0户居住于其他结构的住房。

16 云南省宣威市宝山镇红岩村

村情概况

红岩村隶属于宝山镇海西村行政村,属于半山区。距离村委会0.2 公里,距离镇2.7公里。国土面积0.57平方公里,海拔1800米,年平均气温13.4℃,年降水量960毫米,适宜种植烤烟等农作物。有耕地245.8亩,其中人均耕地0.89亩;有林地114亩。全村辖1个村民小组,有农户91户,有乡村人口313人,其中农业人口313人,劳动力151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50人。2010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01.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750元。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烤烟为主。

农村经济

该村201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01.1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43万元,占总收入的42.53%;畜牧业收入34万元,占总收入的33.63%(其中,年内出栏肉猪380头);林业收入1万元,占总收入的1.25%;第二、三产业收入14.1万元,占总收入的13.95%;工资性收入8万元,占总收入的10%。农民人均纯收入2750元,农民收入以种植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7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23人(占劳动力的4.02%),在省内务工17人,到省外务工6人。

基础设施

该村截止2010年底,已实现通电、通路、通电视、通电话。全村有71户饮用井水,有71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占农户总数的100%)。有71户通电,有30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70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 100%、42.25%和98.59%);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30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20户(分别占总数的42.25%和28.17%)。

该村到乡镇道路为沙石路;进村道路为土路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2.7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2.7公里,摩托车4辆。

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110亩,有效灌溉率为44.75%,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100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36 亩。

该村到2010年底,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28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13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50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17 云南省宣威市东山镇红岩村

村情概况

红岩村隶属于东山镇马场村委会行政村,属于山区。距离村委会3 公里,距离镇政府3公里。国土面积0.48平方公里,海拔2200米,年平均气温11.5 ℃,年降水量830毫米,适宜种植等农作物。有耕地232.45亩;有林地382.72亩。全村辖1个村民小组,有农户33户,有乡村人口138人,其中农业人口129人,劳动力69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43人。全村经济总收入7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348元。

农村经济

该村农村经济总收入73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10万元 ;畜牧业收入29万元 (其中,年内出栏肉猪300头,肉牛1头,肉羊7头); 林业收入1万元 ;第二、三产业收入22万元 ;工资性收入11万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2348元,农民收入以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3.7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4人 ,在省内务工4人。

基础设施

该村已实现通电、通路、通电视、通电话。全村有33户饮用井水 。有33户通电,拥有电视机农户20户 ;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10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10户 。

该村到乡镇道路为土路;进村道路为土路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3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3公里。全村共拥有摩托车6辆。

该村农户住房以砖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2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23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8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18 云南省宣威市阿都乡红岩村

村情概况

红岩村隶属于阿都乡银厂行政村,属于山区。位于阿都乡西边,距离银厂村委会2公里,距离阿都乡13公里。国土面积有3.2平方公里,海拔1900米,年平均气温14℃,年降水量890毫米,适宜种植玉米等农作物。有耕地1435亩,其中人均耕地2.6亩;有林地1656亩。全村辖1个村民小组,有农户158户,有乡村人口552人,其中农业人口552人,劳动力320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209人。2008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04.8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60元。该村属于贫困村 ,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为主。

基础设施

该村截止2008年底,已实现通路 、通电 、通电视、通电话,无路灯。全村有 158户饮用井水,有158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占农户总数的100 %)。有158户通电,有 0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40 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 %、0 %和25.32 %);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58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50户(分别占总数的 36.71%和 31.65%)。

该村到乡道路为土路;进村道路为土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2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2公里。全村共拥有摩托车10辆。

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63户;建有小水窖80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的农户 63户。

该村到2008年底,农户住房以砖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6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102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50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农村经济

该村200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04.81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40.93万元,占总收入的39.05 %;畜牧业收入48.96万元,占总收入的 46.71%(其中,年内出栏肉猪585头,肉牛10头,肉羊7头);林业收入0.3万元,占总收入的0.29 %;工资性收入12.11万元,占总收入的11.55 %。农民人均纯收入960元,农民收入以畜牧业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12.11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54人(占劳动力的16.88 %),在省内务工49人,到省外务工5人。

19

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旧县镇红岩村,位于沮河以西,距县城2公里,距旧县集镇4公里,是旧县镇的东大门。安石公路贯穿全村,交通十分便利。全村共有4个村民小组,403户,1229人,总劳动力840个,其中男劳动力400个,女劳动力440个。该村实有耕地面积1365亩,其中水田1170亩,旱田195亩,该村土地肥沃,水源充足,交通方便,是镇实施能源建设项目的重点村之一。

20

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清泉镇红岩村

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清泉镇红岩村幅员面积3.724平方公里,580户,共计1453人,具有村务活动室、图书室可供村民活动学习;村经济取得较大发展,人均收入6000/年;本村共有11个直辖组,村民代表共计36人。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4 7:5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