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红升自然村 |
释义 | 村情概况红升自然村属于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烂泥箐乡水草坝村委会,属于山区;位于烂泥箐乡北边,距离水草坝村委会3公里,距离烂泥箐乡33公里。国土面积2.66平方公里,海拔2790米,年平均气温12℃,年降水量1041毫米,适宜种植马铃薯、荞麦等农作物;该村属于绝对贫困村,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畜牧业为主。 自然资源全村有耕地总面积265亩(地265亩),人均耕地2.65亩,主要种植马铃薯、荞麦等作物;拥有林地1420亩,无经济林果地,无水面面积,草地50亩;荒山荒地500亩,其他面积1760亩。 基础设施该村截止2010年底,全村不通自来水,有20户饮用井水,有20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占农户总数的100%)。有10户通电,拥有电视机农户4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50%和20%);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6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3户(分别占总数的30%和15%);距离最近的车站3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33公里;全村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的农户100户。 该村到2010年底,农户住房以其他结构住房为主,还有20户居住于其他结构的住房。 农村经济该村201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0.91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5.27万元,占总收入的48.31%;畜牧业收入5.27万元,占总收入的48.31%;,林业收入0.15万元,占总收入的0.46%;第二、三产业收入0.22万元,占总收入的2.02%;工资性收入1.45万元,占总收入的13.29%。农民人均纯收入677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畜牧业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1.45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7人(占劳动力的10%),在省内务工4人,到省外务工3人。 人口卫生该村有农户20户,共有乡村人口100人,其中男性60人,女性40人。其中农业人口100人,劳动力70人。该村为纯彝族村。 到2010年底,全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42人,参合率42%;享受低保25人;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乡卫生院,距离村委会卫生所3公里,距离乡卫生院33公里。该村无公厕,无垃圾集中堆放场地,村内无生活排水沟渠设施,人畜混居的农户20户,占农户总数的100%。 特色产业该村的主要产业为种植业、畜牧业,主要销售往宁蒗彝族自治县;2006年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10.54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95.79%。该村发展白芸豆特色产业,计划大力发展经济作物产业。全村无企业,无专业合作组织,无人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文化教育该村小学生就读到小水草坝村小、水草坝完小,中学生就读到烂泥箐中学。该村距离小学校3公里,距离中学33公里;该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18人,其中小学生14人,中学生4人。 村务公开该村到2006年底,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20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265亩,无土地流转。已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其中,无一事一议筹资额,一事一议筹劳200个(劳均2个)。年末集体无收入,无固定资产,年末集体无收益,农村财务管理实行自行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并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会议方式公开,公开项目有低保、救济粮等。 基层组织该村未设党小组,党员总数2人,党员中男党员1人,女党员1人。该村未设有团支部,团员6人。 发展重点该村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人畜引水困难;交通不便,给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便;无文化活动室;医疗卫生条件差,组内无医疗卫生室,居民危房多;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无龙头产业,经济作物少;群众文化素质偏低,应用科学技术能力弱。 该村发展思路和重点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白芸豆等经济作物以及经济林果,大力发展畜牧业。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