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红升乡 |
释义 | 红升乡 属于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 红升乡位于新宾满族自治县的东部,乡政府所在地的红升村距县城9公里,地图位置是东经125°7′,北纬42°12′。它北部连接北四平乡东邻旺清门镇,西贴新宾镇,南靠红庙子乡。区域总面积126.2平方公里。全乡现有森林面积10408公顷,林木总蓄积330000立方米,耕地1133公顷,其中水田335公顷。境内有东南、彰桓两条高等级公路通过,为红升乡的物流和人们出行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乡政府红升,辖10个村委会:红升、旧门、旧门朝鲜族、北蜂蜜沟、南蜂蜜沟、张家、关家、白旗、白旗朝鲜族、妈妈伙洛。 山川、河流、地势地貌特征红升乡是浑河主要支流苏子河的发源地,源头在南蜂蜜沟村的分水岭下,这里常年泉水涓涓,为下游城镇输送着生命之源。境内的红升水库,表面积167公顷,满库容储水量3900万立方米,保证了下游新宾县城的生活用水和700公顷水田的灌溉需要。 全乡地势东高西低,这里因地处长白山余脉,所以地形是山地、丘陵此起彼伏,至高点是旧门村的大鸡架山,海拔749.7米。 自然资源红升乡人工林面积很大,每年采伐量平均为2000立方米;天然林覆盖率达有林面积的70%,这里林下野生药材资源十分丰富,有细辛、五味子,和各种野生的中小药材。 张家村、南沟村东昌屯一带铁矿石资源丰富,总储量100万吨的宏宇铁矿正在生产之中,年产铁精粉5万余吨。 气候与灾害特点红升乡全年平均气温4.8°C;年平均降水量480~650毫米;无霜期120~130天;夏季最高气温33°C;冬季最低气温达零下38°C(2000年),最深冻层1.5米。 红升乡自然灾害主要是早春的倒春寒和秋季的早霜。风灾、雹灾,个别年份有所发生,但造成的损失不严重。 行政村、自然屯区划沿革红升乡原有11个行政村,9个自然屯,2000年原东昌村并入了南蜂蜜沟村;2003年白旗朝鲜族村、妈妈伙洛村并入了白旗汉族村,现称:白旗村;同时旧门朝鲜族村并入了旧门汉族村,现称:旧门村。 人口、民族、文化、宗教状况全乡现有总人口8226人,比1985年末的8432人,减少了206人,现有人口的民族分布分别为:汉族289户,1181人;满族1772户,6503人;朝鲜族155户,542人。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九年义务教育工作的普及,如今全乡青壮年中已不存在文盲与半文盲,平均受教育程度达到了初中水平。 宗教信仰在红升乡主要是基督教,教民总人数为118人,遍布全乡各村。 产业布局与结构调整红升乡1992年开始发展陆地香菇产业,并迅速形成了规模,成为全乡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最高峰的1998~2001年4年间,全乡有1500户种植香菇,面积达到2000亩,遍布全乡各村,产值达2000万元。 2002年开始,红升乡又在耕地上开始从事中小药材和人参生产,面积分别达到了4000亩和200亩。 乡村工业、私营个体经济、支柱产业发展状况全乡私营企业234个,其中产值500万以上的企业两家。 地栽香菇产业是该乡的支柱产业,2004年又在栽培模式上做了尝试。发展了经济效益好,填补市场菇市空白的“错季”大棚香菇30座,并获得了全面成功。 改善生产条件与基本建设主导产业决定后,政府加大了对农户的服务力度,先后争取资金,给白旗村、红升村、北沟村、旧门村、南沟村增加了保证香菇生产的自来水井5口;以机关干部、教师用工资担保的形式,累计为农户解决生产资金2319万元;投资69万元,于2000年购置了办公楼;配置了现代化办公设备;扩建了500平方米的仓库,改善了服务条件,完善了服务功能。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