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红纱灯 |
释义 | 红纱灯是一部诗集。冯乃超作。1928年出版。收诗四十三首。诗作明显地受象征主义诗歌影响,多表现朦胧的情爱和青春的哀怨,感伤色彩浓厚,形象新奇。其中名篇有《消沉的古伽蓝》、《酒歌》、《残烛》等。 《红纱灯》诗集简介「红纱灯」就是一本流露作者真情直性的书,它共分三辑,第一辑是作者点点滴滴的生活杂感,共二十一篇,一二五页,全书以这一辑份量最重,写得也最好,其中像「髻」、「母亲的偏方」、「心中爱犬」、「孩子快长大」、「孩子慢慢长」、「病中杂记」、「克姑妈的烦恼」,或写童年记忆、或写天伦亲情、或写猫狗起居,或写对孩子的爱,字 行间,无时无刻不流露着真情和善意,读者读着,几乎使人完全忘记自己正处身于一个忙碌而喧嚣的时代 。心得报告:记忆中一盏古朴的红纱灯,那是外祖父亲手为她糊的。无论哀伤或欢乐,数十年的生活经历,似乎被凝缩在温馨的灯晖里,更化作力量,给予她信心与毅力。这盏红纱灯就是扎扎实实的希望,引领着她迈步向前。在与琦君一场心灵的对晤后,心中激起阵阵涟漪,情波荡漾。作者在一篇题为「灵感的培养」中说到:「....我认为有志从事写作,第一要有广大的同情心,时时体验人情,观察物态,然后以温柔敦厚之笔,写出真善美的文章。」我愿肯定的说,作者自己是首先做到了。 原文森严的黑暗的深奥的深奥的殿堂之中央 红纱的古灯微明地玲珑地点在午夜之心 苦恼的沉默呻吟在夜影的睡眠之中 我听得鬼魅魑魉的跫声舞蹈在半空 乌云丛族地丛族地盖着蛋白色的月亮 白练满河流若伏在野边的裸体的尸僵 红纱的古灯缓缓地渐渐地放大了光晕 森严的黑暗的殿堂撒满了庄重的黄金 愁寂地静悄地黑衣的尼姑踱过了长廊 一步一声怎的悠久又怎的消灭无踪 我看见在森严的黑暗的殿堂的神龛 明灭地惝恍地一盏红纱的灯光颤动 赏析这首颇有艺术魅力的小诗里,色彩、光调是诗人所要表现的核心。这种对色彩和光调的捕捉,是与诗人的心境联系在一起的。无边的暗夜里,亮着一盏红纱的古灯。这微小的一点红光,那么孤单,但正是这孤单的一轮光环,使全诗具有了聚焦点:用不着诗人再去发表什么感慨,这里面,生存的苦闷、狞厉,诗人的孤高自赏,都被这个意象暗示出来了。正像列宾所言:“色彩就是思想”。 “森严的黑暗的深奥的深奥的殿堂之中央/红纱的古灯微明地玲珑地点在午夜之心”。这里,森严、黑暗、深奥与微明、玲珑、红色造成悬殊的反差,这正是诗人对当时现实生存的基本认识。诗人不像浪漫主义诗歌那样忘情地、夸张地讴歌这广阔黑夜里的一点红光,而是真实地写出自己内心深处的体验。这微明的红光是坚强的?无助的?抗争的?哭泣的?一切都不确定,但一切都涵括其中。接下来,诗人宕开一笔,不再写红纱灯,而写红纱灯燃烧的广阔背景:“苦恼的沉默呻吟在夜影的睡眠之中/我听得鬼魅魑魉的跫声舞蹈在半空/乌云丛簇地丛簇地盖着蛋白色的月亮/白练满河流若伏在野边的裸体的尸僵”。黑夜充满着呻吟,鬼魂纷纷出现在半空,乌云吞噬了月亮,河流像尸布裹着僵尸……。多么恐怖的画面,它让我们的心颤栗而不敢出声。这一切的色调是黑暗和残酷的苍白,仿佛一幅版画,那一点点惨白的河水更加深了黑的感觉。诗人的手段是高超的,这两节不写“红纱灯”,是为了更深入地写它——就像国画中的寒山瘦水下有一个渺小的人影,山水的目的是为了突出简洁勾勒的人物的心境,那么,广阔的萧索的背景就是为这“一点”人服务的了。下面,“红纱灯”出现了,“红纱的古灯缓缓地渐渐地放大了光晕/森严的黑暗的殿堂撤满了庄重的黄金”。这里,在红色之中又加入了黄金色,红黄二原色的调子,给人以冲动的、响亮的金属的质感,充满了高贵的、颤动的内在之力。我们的视线立即被它吸引,我们甚至忘记了它身后的死寂和黑暗!但是,诗人马上又收束了这明亮的色调,他的心绪显然不在希望的一面,而在希望的孱弱、希望被压抑的感觉上。“黑衣的尼姑”那愁寂的脚步就是诗人心灵的脚步,“她”(暗示着诗人自己?)是为了逃避尘世的苦难才来到这殿堂的。那么,这盏“红纱灯”的意味就不是什么希望,而只是退缩式的孤独洁净的“出世”了。这首诗准确地表现了当时一部分知识分子由于对现实失望,而转人遁世式的“内心修炼”,他们既有孤高的一面.又不乏失意和彷徨。在那样一个丑恶的现实里,一个人有这样一盏内心的“红纱灯”,虽然算不上进步、勇敢。 书评“大王书”的故事并不复杂。第一部《黄琉璃》以大王书为主线,讲述了一个人类通过努力战胜魔鬼的故事。从地狱逃离的魔鬼熄利用巫魔法术将一个帝国据为己有,横施暴行,为了控制这个帝国,他采取了毁灭性的举动——将这个国家的书全部焚毁,就在他将堆积如山的书焚毁之时,一本书腾空而起,飞离了人们的视线;而一个放养娃茫则冥冥之中凭借一本书中之书——大王书和大将军柯的帮助讨伐熄,并取得了初步胜利。第二部《红纱灯》中,凡中了熄的魔法的人,都失去了声音,但是歌王和他的女儿璇却依然可以和万物对话,他们成了大熄王朝的心病。歌王在被搜捕中跳崖,临死前留下一盏红纱灯给女儿璇,他说手持红纱灯的璇可以与万物媲美。茫与璇相遇,茫的生命被璇奇妙绝伦的声音灌注,更在璇的悲悯和柔情下日益成长。这让熄忧心忡忡,他敦促巫师在巫屋里呼风唤雨,甚至还炮制出世界第一迷药,要把茫永远留在荒漠中,熄差点就成功了…… 善与恶、美与丑、正义与邪恶……强烈的对比交织于故事的每一个层面。正是在这些对比鲜明的冲突描写中才使得小说的意义彰显出来。 在阅读本书时,时常地想:「是一股什么力量促使作者充满同情心以及凡事都肯为别人着想?没有怨恨,没有牢骚,在这个人们动辄就会发怒、就会相骂的社会,又是什么使她能保有祥和、宁静的心境呢?」回答我的是:「因为作者有一位慈蔼的母亲!」潘女士在「母亲那个时代」中曾说:「母亲是个具备三从四德的旧式妇女,她自幼承受的母教就是勤劳,节俭和容忍。」在另一篇「爱的教育」中,作者以更具体的事实,把她母亲的慈悲心肠刻划了出来。「记得有一次,顽皮的哥哥提了一壶开水灌进了蚂蚁穴,一霎时尸浮遍野。被母亲看见了,把哥哥重重地揍了一顿。她教训地道:『蚂蚁在地上游戏,碍你什么事?你要杀死它们。我若是一壶开水从你背上浇下去,你痛不痛呢?』我看见母亲眼闪着泪水,就知道她为哥哥这种『暴行』生多大的气。她平时总不许我门虐待小动物或昆虫,例如捉到蜻蜓折断它的翅膀,把蝉套在竹枝上吱吱的转,都是她痛恨的行为,我们也就不敢再恶作剧了。」 写作特点环境影响一个人的行为,琦君女士在慈母爱的熏陶下,在身教和言教融于一炉的家庭中成长,所以也孕育了她自己温柔敦厚的个性和慈悲的胸怀,这些优美的情操,自然的流露在「红纱灯」以及琦君其它的小说、散文集中,读她的书,我们彷佛进入了一个平和,温暖的天地。人性中的丑恶都好像被抽走了,我们彼此的面目也都变得和善起来,哦,这真是一个充满了情趣的有情世界!「第二辑」共十五篇,都是比较短的作品,据作者自己说:「那是我平日读书写作之余,心灵深处的些微感受与领悟,提出来与朋友共讨论。」由于作者对诗词素有研究,本辑中的每一篇都有诗词穿插其中,增加了文章的美感,惟对作品的一贯性,偶有阻扰。这十五篇文章,除了情乱真挚之外,也有不少做人的道理,娓娓道来,使人如鱼水面,如鸟飞空中,飘然舒畅之中,悟出了不少人生哲学。 「红纱灯」中写童年部份,可以和梅逊的「故乡与童年」比美,读以上两书时,我曾奇怪琦君和梅逊为何记得住那么多陈年旧事,直到读了「夏志清谈散文」,他说,记忆,在散文中是很重要的,才恍然大悟,原来,没有「记忆」或「记忆」差的人基本上就缺少了从事散文写作的条件之一,那么,琦君和梅逊以及一切「满是记忆」的人,散文写得所以出色,道理也就不言自明了。 评价如果说“创新意味着探险”(谢冕),那么曹文轩在创作了一系列令人感动的少年题材的小说之后,《大王书》可算作不小的冒险。当人们已把对他的印象锁定在芦苇荡、放养娃、小船、水等一些意象时,他勇敢地实了他的“大幻想”之梦。当然“大王书”依然承袭了他的古典风格和他惯有的简洁、干净的文笔。此外,小说天马行空的构思和想象也颇吸引人,更为重要的是,作者没有把空洞的幻想呈现在读者面前,而是将小说的意义赋予在这个传统的正义战胜邪恶的故事模式上。 因为现实总不如想象中那么美好,人们才寄希望于幻想,想要在想象的世界中找寻人类最想得到的美好。然而并非所有的幻想小说都载得动这一梦想,现在很多幻想小说似乎是为了幻想而幻想,奇幻诡谲、虚幻莫测的故事倒是满足了文学浮躁时期的阅读快感。幻想小说整体上水平不高,曹文轩的“大王书”在此时推出不能不说是一种挑战。 邪恶的地狱、鸟语花香的人间、富丽堂皇的宫殿、幸福安宁的都城、悠闲自得的市民、淼茫的大海、葱郁的树林……这些共同构成了幻想中的奇异世界。作者构想的这个世界有很多现实世界的影子,现实的不如意在总体上都有了如人所愿的结局。作者以一以贯之的美学理念向我们缓缓走来:丑会被美取代,正义终会战胜邪恶。混乱的时代需要秩序的控制,而现在这个信仰缺失的时代恰恰需要信仰的确立。信仰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高深,却往往蕴涵在最平常的生活中。“大王书”中没有复杂多元的声音,纯粹的人物和情节给了我们最为纯美的想象,也留有最为纯粹的道理。 感悟“天下最深奥的道理,并不在书上,而在天地之间。”那就让我们简单地活着,迎着艰辛,心底埋上希望,然后体悟“简单”的信仰,到达“深奥”的彼岸。 大王书·红纱灯基本信息《红纱灯》大王书(第2部红纱灯) 市场价:28.00 作者:曹文轩 出版社:接力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8-1 0:00:00 《大王书》系列长篇小说系列“大王书”为作者历时八年精心构思而成,是作者迄今 为止花费心血最多的重要作品。作品幻想大胆奇特,追求纯美品质。场面 宏大壮阔,极富探索之风。 第一部《黄琉璃》中,出逃白地狱的大王:熄剥夺了人间的光明、声 音、语言和灵魂,欲用邪恶征服灿烂的人间,然而,少年王茫在大王 书的指示下挺身而出,一步步摧毁熄的计划……接续第一部,《红纱灯》 中,凡中了熄的魔法的人,都失去了声音,但是歌王和他的女儿璇却依然 可以和万物对话,他们成了大熄王朝的心病。歌王在搜捕中跳崖,临死前 留下一盏红纱灯给女儿璇,他说手持红纱灯的璇可以与万物媲美。 茫与璇相遇,茫的生命被璇奇妙绝伦的声音灌注,更在璇的悲悯和柔 情下曰益成长。这让熄忧心忡忡,他再也不能容忍手下的巫师团吃饱了混 天黑,他敦促巫师在巫屋里呼风唤雨,甚至还炮制出世界第一迷药,要把 茫永远留在荒漠中,熄差点就成功了…… 第二部《红纱灯》是对第一部《黄琉璃》幻想美学境界更深思熟虑的 延伸。茫的王者之路,越来越充满忠诚与背叛、勇气和怯懦、善良与邪恶 的强大张力,跌宕的瞬间中体现出作者对少年成长历程的守望。同时,作 者将魔法、志怪手法与抒情性的描写相糅合,炉火纯青地呈现出“橡树湾 火战”、“沙漠迷舞”等场景,正义、邪恶与自然之美通过惟妙惟肖的文 字游荡在玄幻的世界里,融化在让人动容的神奇意境中,彰显着文学阔大 的意志。 即将出版的第三部《紫河车》情节急转直下:熄在撤出都城前,把琉 璃宫装饰得非常美丽。他不是做好事,是刚心恶毒,想蛊惑茫沉沦在享乐 中。熄成功了…… 《红纱灯》目录第一章 大音 第二章 巫屋 第三章 旋风 第四章 橡树湾 第五章 水薄荷(一) 第六章 水薄荷(二) 第七章 红纱灯 第八章 乌鸦 第九章 白狗 让幻想回到文学(代后记) 曹文轩出版年表 曹文轩主要获奖记录 精彩片段当天,涣散而无望的茫军,重又振作起精神,夕阳西下时,再次踏上了向南方进军的征程。在柯的主持下,茫军的诸位将军最后商量决定:以最快的速度将被王耽搁的时间追回来。新的银山作战计划诞生了。在这份作战计划里,每一寸时间,都是被敲定了的:明年春季来临时,必须攻克。 茫骑在马上,一副不答理人的样子。 但这个形象的出现,对于茫军将士而言,无异于在漫漫长夜里忽然看到冉冉升起一轮大大的太阳,无异于一只小船漂泊于无边无际的大海忽然看到了一线青黑色的、长长的海岸一样。尽管马上的茫——他们的王并不快乐,但他能一身戎装骑着马走在他们中间,依然一副王者的样子,他们就已经有足够的理由欢欣鼓舞了。他们朝他笑着,一点儿也不在乎他冰冷着的脸。 行军一直不停地在进行,其间与熄军有过几次交战,但都是一些小规模的。茫军的进军路线是经过柯和其他将军们精心选择的,充满了想象力,而其中的核心安排,竟出自茫的智慧——这智慧来自于天地的教化,是风雪给予的,是山河给予的,是草木和羊群以及普天之下的大大小小生灵给予的。一些看上去还很孩子气的想法,却使沙场经验丰富的将军们感到愕然和惊诧。每每研究作战计划,只要有茫的参与,将军们就常有火花进发的惊奇。但将军们在看到茫的造化时,却并没有注意到柯对茫的循循善诱。由于熄军的思路一时根本对不上茫军的思路,集结的大军磨刀霍霍,严阵以待,但常常是白白地守候——茫军早从另外的一条路线悄悄地走掉了。茫军将一场战争变成了一场充满艺术性的游戏。熄军以为某一处一定有一场恶战,但茫军却就是不愿成全他们,虚晃一枪便如乌蛇潜入草丛,再次露面的地方,则完全不在熄军所料之中。熄军以为某一处,茫军肯定不会做什么文章,而事实上茫军恰恰在这里好好做了一番文章,结果是防守的熄军措手不及,不是全军覆没,就是四散逃窜。明明得知茫军大部队过来了,这里布下重兵,但过来了的却是茫军的小股队伍,且都是抹了油一般机敏迅捷的骑兵,眼见着就从眼皮底下跑掉了,也不知跑到了什么地方。在这段时间内,熄军居然有这样一种感觉:茫不仅指挥着茫军.还指挥着熄军。 熄军的思路,跟不上茫军的思路,就像猪跟不上狗,毛驴跟不上骏马,乌鸦跟不上雄鹰。 当然,这只是很久前与现在的情况。而此前一段时间,茫军的思路好像突然被熄军把握了,致使茫军一连吃了几次败仗——那正是茫心中一片荒芜,只有一盏红纱灯照耀,只有变幻无穷回响在耳畔的歌声,而将他的军队与职责几乎 …… 作者简介曹文轩,著名作家、学者。1954年生于江苏盐城。现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时担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 代表性长篇小说有《草房子》、《红瓦》、《根鸟》、《天瓢》、《青铜葵花》、《山羊不吃天堂草》等;主要文学作品集有《忧郁的田园》、《红葫芦》、《蔷薇谷》、《追随永恒》、《三角地》等;主要学术性著作有《中国八十年代文学现象研究》、《二十世纪末中国文学现象研究》、《第二世界——对文学艺术的哲学解释》、《小说门》等。2003年出版九卷本“曹文轩文集”,2005年出版“曹文轩纯美小说系列”。 作者多部作品被翻译为英、法、德、日、韩等文字。曾获国际安徒生奖提名奖、中国安徒生奖、宋庆龄儿童文学奖金奖、冰心文学奖大奖、国家图书奖、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剧本奖、中国电影华表奖、德黑兰国际电影节“金蝴蝶’’奖等四十多种奖项 后记许多朋友都知道,在很多年前我就有写一部幻想类作品的念头,但就在跃跃欲试准备进入情况时,却见此类作品在一些有识之士的张扬与推动下忽然于一天早晨便在中国大地上锣鼓喧天地热闹了起来,它们成了宠儿,成了许多出版社竟相出版的主打作品,一时间,五颜六色,斑斓多彩,纷纷扬扬地飘落在中国人的阅读空间里。加之“哈利·波特”、《指环王》、《加勒比海盗》等作品与电影之全球性的滚滚热浪对中国的大肆席卷,中国的作家、批评家、出版家以及广大读者终于彻底地认同了一种叫做“幻想文学”的文学,并义无反顾地迷恋上了它。在如此波澜壮阔的情形之下,我想我就没有必要再凑这个热闹了,于是便暂时放弃了这个曾经汹涌在心的念头,依然很平静地去写我的《草房子》、《红瓦》、《细米》、《青铜葵花》式的作品去了。 然而,就在这几年里,写着写着便会有一种企图再度涉足此类作品的冲动,但与从前的情形却有了不同。冲动的原因,不再仅仅是来自难以压抑的内心渴望,而更多的是来自对当下所谓幻想文学的犹疑和担忧:这就是幻想吗?这就是文学吗?这就是幻想文学吗? 我从豪华的背后看到了寒碜,从蓬勃的背后看到了荒凉,从炫目的背后看到了苍白,从看似纵横驰骋的潇洒背后看到了捉襟见肘的局促。 上天入地、装神弄鬼、妖雾弥漫、群魔乱舞、舌吐莲花、气贯长虹……加之所谓“时空隧道”之类的现代科学的生硬掺和,幻想便成了决堤的洪水,汪洋恣肆,现如今已经有点儿泛滥成灾的意思了。这种无所不能而却又不免匮乏精神内涵和审美价值的幻想,遮掩的恰恰是想象力的无趣、平庸、拙劣乃至恶劣。“幻想”在今天已经成了“胡思乱想”的代名词,成了一些写作者逃避“想象力贫乏”之诟病而瞒天过海、欺世盗名的花枪。所谓“向想象力的局限挑战”的豪迈宣言,最后演变成了毫无意义、毫无关感并且十分吃力的耍猴式的表演。 当然,我说的肯定不是全部。我在林林总总申还是看到了一些让我着迷的幻想类作品,它们在经典性方面,可以与一切通常的经典平起平坐,绝不在其下。但令人遗憾的是,其中大部分却不是出自国人之手,而是来自国外。 我一直以为,想象力只是一种纯粹的力,这种力是否具有价值,全看是否能够得到优良知识和高贵精神的发动和牵引。如果得不到,这种力就很有可能如一头蛮横的怪兽冲出拘圃它的栅栏,横冲直撞,进行一种没有方向、没有章法的癫狂,甚至会践踏人群、践踏草木。这种所谓的创造,若没有意义与价值,倒还算是好的了,最糟糕的情况是:它所创造出来的可能是一些光怪陆离、歪门邪道的东西,甚至还会创造出使人走火入魔、迷失本性的东西。当年黑格尔称这种想象为“坏想象”。在人类的记忆中,这世界上有许多场灾难就是由那些坏想象所导致的。将成千上万的犹太人赶进焚尸炉,以为可征服并统治整个世界的希特勒的想象,也是一种想象,并且是一种“惊世骇俗”的想象。 所以,我们不可不设前提、毫无反思和警觉地泛泛而谈所谓想象。 在文学这里所谈的坏想象,当然还不至于祸国殃民、惨绝人寰,但它们同样会给我们带来伤害——精神上的、心智上的伤害。它们会使我们烦躁不安、忧心忡忡,会使我们陷入迷狂和痴心妄想,会使我们被恐惧所笼罩而虚汗淋漓。 我们曾为中国当代文学的想象力而汗颜,至今仍在汗颜。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的绝大部分,至今也未能有所升腾,依然匍匐于灰色的土地。我们的能耐似乎只有坐在那儿照着生活中的那堆烂事依样画葫芦。所谓写作,就是将眼前所见,照单全收,用于想象的心和脑却闲置着,几乎到了荒废的程度。正是有感于此,这些年我们才对想象、想象力那样热衷地呼唤。然而,当终于有一天想象竟满地跑马时,我们所看到的情形却又是令人哭笑不得:那想象,并不是我们所企盼的可以提升中国文学品格、将中国文学带出乎庸而狭长地带的那种想象——艺术的想象。 当然,我对当下幻想文学的犹疑与担忧,还不仅仅因为幻想本身的质量,更重要的是因为我深刻地感觉到了文学在这里的缺席与放逐。 所谓“幻想文学”,其实“文学”是没有的,剩下的就只有“幻想”了——“文学”只是浪了个虚名。 “文学”、“文学性”、“艺术”、“艺术性”,这些字眼在这些年里一直纠缠着我,搞得我很烦躁。有时我会很不自信地质疑自己:你是否成了一只迷途的羔羊?有时我甚至对自己的写作感到害怕,怕自己的认定是一种迷乱,一种偏激,一种肤浅,进而还会怀疑自己的社会责任:人家在谈历史、文化、社会、世界、人类、制度、底层、下岗女工、分配的不平等,而你总是在谈什么文学、文学性之类的话题,你是否犯了本末倒置的大错?可是,心虚归心虚,终了还是被这些字眼牵着鼻子走了,还是忘不了去对与我对话或倾听我言语的人们诉说那一套都长了老趼的话题。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