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红色圣女 |
释义 | 路易丝·米歇尔(1830—1905),1830年5月29日诞生法国上马恩省弗隆古尔古堡。她从师范学校毕业后,不愿向第二帝国政府宣誓效忠,回到故乡办私立学校,过着十分清贫的生活。 1871年,法国爆发了伟大的巴黎公社革命,她成为最早的女战士,被公社的《公报》赞为“革命女英雄”,在“五月流血周”拿枪参加保卫公社的巷战,被誉为“红色圣女”。“红色圣女”米歇尔的名字曾经和贞德一样充满魔力,雨果为她写下《比男人还伟大》的诗篇。1905年1月9日,路易斯·米歇尔逝世于马赛,遗体送回巴黎,巴黎人民怀着崇高的敬意为她举行隆重的葬礼。 " 红色圣女(Vierge Rouge)"路易丝·米歇尔(Louise.MICHEL, 1830-1905)的墓地位于巴黎市区西北部Levallois Perret 公墓。路易丝·米歇尔的大理石墓碑上树立着她的铜色头像,刻着"巴黎公社的英雄战士"的文字。她原是一名学校教师,后来加入巴黎工人武装,1871年3月18日早晨,资产阶级军队偷袭蒙马特高地,她与当地人一起,捍卫国民自卫军的大炮,冲突导致巴黎工人的起义,月底巴黎公社成立后,她作为公社委员,坚决主张立即进攻凡尔赛!在巴黎被问围困期间,她积极参加医疗救护,在“五月流血周”中,她在巷战中被捕。在凡尔赛军事法庭上,她承认自己的“一切行为”(包括"叛乱"、“谋杀”、“纵火”),并要求像同事们那样被判处死刑!......以后她被流放到太平洋的新喀里多尼亚,直到1880年大赦回国。路易丝.米歇尔始终坚持无产阶级立场,坚决反对资产阶级,多次被捕。在一次集会时,有人袭击她的头部,在法庭上,她要求法官宽恕被告...... 在她去世后,数以万计的人参加葬礼,根据她生前要求,葬礼没有举行宗教仪式....... "红色圣女"是属于某一历史阶段的杰出人物,在巴黎市区有“路易丝·米歇尔”的地名,2005年法国举行路易丝·米歇尔逝世一百周年纪念活动,影响不大,她的思想体系限于"无政府主义"范畴,难以适应新时期发展;在中国,在1971年的"巴黎公社一百周年"纪念活动中,路易丝.米歇尔是当时最知名的法国妇女!如今中国年轻人中,几乎没有人了解"红色圣女",几乎没有崇拜者。反思"红色圣女"坎坷的一生,有一些问题值得思考: 1、1871年凡尔赛军事法庭为何没有判处路易丝·米歇尔死刑? 事实上在"五月流血周",凡尔赛军队枪杀了许多巴黎公社女战士,况且路易丝·米歇尔在法庭上称;"如果活着,就要宣扬'复仇'!"如此危险分子为何被"宽待"?据说:路易丝.米歇尔的一位志同道合的男同事Ferre被法庭判死刑并执行。我分析:资产阶级想造成"红色情侣阴间、阳间两分离";流放她到太平洋岛屿,使她与祖国"身心两分离`"!有时"宽容"是最好的"惩罚"!同理,十多年后,在某法庭上,作为被害人的路易丝.米歇尔要求法官宽恕行凶的暴徒,许多人至今难以理解!我想"红色圣女"利用资产阶级法庭,向社会显示无产阶级战士“和平、 善良、 宽容”的形象,争取最广大人民的同情支持,因为宽容对手,更突出了对手的"凶残"!也许资产阶级也希望广大的无产阶级能像"红色圣女"那样,最终宽容资产阶级暴徒,有利于和谐社会!可见,“阶级和解”是“阶级斗争”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实现的。 2、"红色圣女"也是"圣女"? 路易丝·米歇尔在凡尔赛被俘期间,曾说:"你们的上帝靠近凡尔赛!",可见她开了眼界,承认资产阶级军队的强大,承认自己的失败,但她不明白无产阶级的"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只能认为敌人有"神助"!无神论者也信“神”了?上帝真地远离她吗?资产阶级称路易丝.米歇尔为"红色母狼(La louve rouge)"、"疯子"、"无政府主义者",有人把这位无产阶级战士称为"红色圣女",是利用宗教美化路易丝.米歇尔,让世俗社会接受她,赞美她,是借助宗教,宣传无产阶级女战士,避免她被世俗列为"异类"!可见无产阶级也与资产阶级争夺"宗教"这一思想阵地!路易丝.米歇尔是为某种事业而奋斗终生的"蒙难者",许多人不理解她,将这样"特殊材料"称为"红色圣女",表明有人希望:"神"也能帮助"无神论者","神"也能帮助无产阶级事业! 3、"红色圣女"转变为共和国的"天使"? 在1873至1880年,路易丝.米歇尔被流放在太平洋的新喀里多尼亚,据说她与当地人友好相处,学习土著人语言,保持劳动人民本色......我分析:在当地人的心目中,路易丝.米歇尔就像一位来自法兰西的"天使"!客观上路易丝.米歇尔此时此地已属于法国的殖民体系并为之服务,也许资产阶级希望更多的"死不肯改悔"的无产阶级能像"红色圣女"那样,为海外领地服务,曲线地成为共和国的"天使"。 4、"红色圣女"为何后继乏人? "红色圣女"在人类社会毕竟是"新生事物",名声不如早几百年的"圣女贞德"(Jeanne d'Arc),因为那位保王党女青年擅长"外战",擅长利用宗教,团结最广大人民;"红色圣女"擅长"内战",排斥宗教,在天主教为主的法国难以有深刻的社会基础!在资产阶级的宗教文化中,"圣女"总是怀抱"圣婴";而有关"红色圣女"的宣传画中,几乎没有她与少年儿童在一起的内容,我想:青年时期的"红色圣女"追求"柏拉图式"的爱情;晚年的"红色圣女"注重"成人教育",奔走列国,而不擅长"少儿教育"。阶级斗争的重点是争夺下一代!路易丝.米歇尔终生单身,她更应该重视培养下一代,我认为:路易丝.米歇尔在大赦回法国后,晚年最好固定在某孤儿院工作,"红色圣女"需要无产阶级下一代,无产阶级下一代需要"红色圣女"!事实上,在争夺下一代的斗争中,"红色圣女"处于劣势,随着社会的发展,她的崇拜者越来越少,无产阶级先辈的斗争精神有余,而文化修养相对不足,缺乏对现代人的吸引力。 Levallois Perret 公墓远离"Pere Lachaise"(拉雪兹神父公墓),路易丝·米歇尔墓地较大,但她的长眠地远离"巴黎公社社员墙",造成"红色圣女"在去世后远离生前的许多战友,影响知名度。 "红色圣女"的外貌没有法兰西共和国女神那样迷人,但她具有超人的坚强意志和斗争,一生磨难,为了自己的信念,经受过常人难以想象的种种苦难,在人类历史上,具有这样品格的人永远会受到人们的敬佩。 “红色圣女”百年祭“红色圣女”,原是路易丝·米歇尔在一首诗中对“社会革命”的浪漫称呼。1937年,亨利·巴比塞在其所撰文章里将此美称奉献给路易丝·米歇尔本人,反映民众对这位法国近代历史上的伟大女性的尊崇。1905年1月9日,路易丝·米歇尔在马赛病逝。对于继承她理想,企望“一个高尚,摆脱束缚的人类出现在自由大地”的生者,她的百年祭成了在法国已经宣告的“路易丝·米歇尔年”。在“红色圣女”生前所到之处,在所有以她名字命名的学校和场所,人们都要诵读一封“追思信”,继而踏上逝者的足迹开展各类纪念活动,乃至到她曾被放逐的大洋洲新喀里多尼亚祭奠。 路易丝·米歇尔诞生在法国1830年革命的自由风暴里。少年时代,她开始阅读雨果的作品,接着不断将自己写的诗歌寄给她心目中的这位“导师”品评,从而建立了彼此相当频繁的书信来往,延至雨果流亡的岁月都不曾间断。 然而,在意大利烧炭党思潮的冲击下,路易丝·米歇尔走上了跟雨果截然不同的道路。她奋起反抗眼中“可恶的旧世界”,投入了1871年春天的巴黎公社运动。3月18日,她最先赶到蒙马特尔高地,保卫国民自卫军的大炮,被誉为“公社最坚强的女战士”。在5月“流血周”保卫公社的街垒战中,她坚守巴黎城北的克里尼昂古尔阵地,直至只剩下3人时晕倒,被梯也尔的屠夫们当死人扔进一条壕沟。从尸堆里爬出来后,为救出母亲,她自动去坐牢,在凡尔赛军事法庭上大义凛然地呼喊:“你们若有胆量,就杀死我吧!”雨果为他昔日的笔友写了一首赞美诗,颂扬这位女子“气宇轩昂,藐视面色苍白的法官”。大诗人认定那是“一位忘我济人的天使”,“从一颗伟大的心灵深处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1873年,路易丝·米歇尔被流放到新喀里多尼亚的荒岛上。在那里,她学会了当地土著卡纳克人的语言,与之结下了深厚真挚的友谊,并曾热情支持当地人民反抗法国殖民当局的起义。1880年,法国政府在雨果等社会名流强烈要求下颁布“大赦”,流放新喀里多尼亚的公社社员开始返回祖国。路易丝·米歇尔踏上归程那天,卡纳克人扶老携幼,赶到港口齐声哭喊:“你再不回来了……” 得到“红色圣女”归来的消息,巴黎民众涌至圣拉萨尔车站高呼:“路易丝·米歇尔万岁!”“公社万岁!”“社会革命万岁!”路易丝·米歇尔一回国就到外省巡回演讲,特别是在里昂红十字坡重振该市丝织工人起义的口号:“劳动而生,战斗而死!”激起穷苦人对社会正义的渴望。翌年,她在伦敦结识克鲁泡特金,开始对“国家与革命”进行深入的理论探索,发出了“一切权力都具有腐蚀性”的醒世名言,告诫世人不可过分迷信普选,而更应对由之产生的权力实行民众的有效监督。今天看来,这位女思想家的警句是多么深刻、又多么现实呵! 史载,这位“红色圣女”还自豪地宣称自己嫁给了“社会革命”,一辈子独身。据说,普法战争前夕,拿破仑三世手下一位将军曾向她求婚。她说自己无意当将军夫人,但如果对方敢于刺杀皇帝,那她情愿牺牲不嫁人的自由。求婚者闻言色变,退去后再也没有露面。 其实,作为一个气质浪漫的女性,路易丝·米歇尔并非没有个人爱情。在1871年的“樱桃时节”,她暗恋着巴黎公社治安委员、布朗基主义者费烈。公社惨遭镇压,两人同被囚禁在凡尔赛监狱,通过神父弗莱秘密传递信件。费烈被判处死刑,她恳求雨果出面干预,同时从自己的红色披巾上撕下一角,扎成一朵红石竹花,以此花为题写下一首情诗送给落难的意中人藉以象征她“终生的希望”。费烈回函答谢后不久在萨多利平原英勇就义,路易丝·米歇尔于是决意为他和公社烈士终生披戴黑纱志哀。 路易丝·米歇尔不愧为一位社会革命不倦的斗士,同时也是个富有才华的女文学家。她除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巴黎公社回忆录》,还有诗集、小说、剧本以及她流放时搜集和翻译的卡纳克人歌谣及传说等,百年来陆续在巴黎一再重版。 值此法国文化年,又逢路易丝·米歇尔逝世100周年,中国人可前往巴黎、马赛、鲁昂等地参观一系列缅怀“红色圣女”的展览,特别是到“圣丹尼博物馆”瞻仰茹尔·古拉尔泰等绘的珍贵油画《路易丝·米歇尔被捕》、《路易丝·米歇尔同公社社员谈话》,出席朗格尔市组织的咏唱会,听人朗诵路易丝·米歇尔展望未来的诗歌《巴黎公社》:“英烈擎旗,黑纱被鲜血浸透,大地红花烂漫,骄阳似火的天空下迎来自由……”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