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红旗一号导弹系统 |
释义 | 红旗系列防空导弹构成了我国地空防空导弹的主体。自从1965年“红旗1”型防空导弹仿制成功开始,从最初的红旗1号、2号、3号,发展到后来的红旗61和红旗7号,再到目前外刊报道的新型红旗15、红旗17、红旗18等,红旗系列防空导弹涵盖了中远程、中高空到近程超低空的火力范围。 已经形成一个庞大的家族,担负着中国防空的重任。(“红旗8”、“红旗10”等防空导弹计划则因为被“红旗—15”取代而夭折 简介红旗一号导弹系统,其原型是苏联的“斯-75”型(北约命名为SA-2)地空导弹。1964年12月10日,中国仿制“斯-75”型地空导弹成功,命名为红旗1号导弹系统。它由导弹、制导站、发射架和地面支援设备等组成。导弹动力装置由固体火箭发动机和液体火箭发动机两级组成,拦截目标高度为3-22千米,斜距为12-29千米。是50年代中期世界上较先进的防空导弹武器系统,主要用于攻击高空、高速飞机和飞航式导弹。 概况红旗一号导弹系统,中国根据前苏联C-75型(北约命名为SA-2)地空导弹武器系统仿制的半固定式中高空、中近程地空导弹武器系统。1958年6月开始仿制,1964年12月10日,中国仿制“斯-75”型地空导弹成功,命名为红旗1号导弹系统。1965年1月10日,地空导弹第1营首次使用红旗-1号击落U-2飞机1架。该系统由导弹、发射架、制导站等组成。导弹动力装置由固体火箭发动机和液体火箭发动机两级组成,导弹采用用无线电指令制导,弹长10.90米,弹径0.65米,翼展2.56米,发射重量2160公斤,最大速度3马赫,射程13-29千米,射高3-22千米,战斗部为高能破片杀伤型,单发命中率68%。是50年代中期世界上较先进的防空导弹武器系统,主要用于攻击高空、高速飞机和飞航式导弹。由于该系统机动性差,命中率低,易受电子干扰,故不久就不再生产。 仿制过程1960年,以一机部为主,国防部五院协同,开展“红旗”1号的仿制工作。在五院成立总设计师室。 1960年8月,苏联撤走专家。聂荣臻指示要依靠自己的技术力量把导弹仿制出来。**1961年2月,五院科技人员搞清了导弹的总体设计参数选择、气动布局、强度计算以及各分系统设计等方面的问题,写出了技术报告和总结。 1962年9月,国防工办和国防科委调整、加强了总设计师组织,由三机部调少数人员到五院总设计师室联合办公。总设计师室作为生产厂和设计单位间联系的纽带,协调解决仿制生产中的各种问题。 1963年4月完成了模型弹的仿制。 1963年6月,在地空导弹试验靶场进行了两发模型弹的飞行试验,均获成功。随后,又相继完成了运输、振动、静力、防水等试验,证明仿制的导弹各系统工作情况正常,质量符合技术要求。 1964年5月,仿制的制导站完成了校飞试验,并首次与试制的闭合回路战斗弹对雷达伞靶进行实弹射击试验,击落伞靶,试验成功。 1964年9月26日,改进引信后的导弹重新进行发射试验,成功地击落了米格-15型靶机。 1964年10月6日,导弹成功地击中了中高空模拟目标。 1964年12月10日,国务院特种武器定型委员会批准仿制的战斗弹初步定型,命名为“红旗”1号导弹。 1966年6月改进了天线系统,“斯-75”型防空导弹武器系统的仿制工作全部结束。 战斗使用1959年10月至1965年1月,中国防空导弹部队用苏制“斯-75”与国产“红旗”1号防空导弹多次击落入侵的U-2型高空侦察机及无人驾驶飞机。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