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红碱淖风景名胜区
释义

红碱淖风景名胜区位于陕西神木县西北部神府、东胜 煤田腹地。1995年被省政府确定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红碱淖的"淖"是蒙古族语,意思是水泊、湖泊。景 区似三角形,东西最宽处10公里,南北最长处12公里,水面面积67平方公里。属高原性内陆湖,是中国最大的沙漠淡水湖。

简介

红碱淖四周生态环境良好,东侧有天然牧场尔林兔草原,水草丰盛,牛羊成群。南北两侧以沙丘、滩地为主,滩地上足以沙柳为主的大面积固沙防风林带,沙丘多已固定。红碱淖盛产多种淡水鱼类。

红碱淖风景名胜区的自然生态环境为许多候鸟提供了理想的栖息地,共有30余种野生禽类在这里繁衍生息,主要有国家二类保护动物白天鹅以及鸬鹚、海鸥、鱼鹰、野鸭、鸳鸯等。每逢春秋两季,成千上万只鸟类聚集于此,上下翻飞,翩翩起舞,和乐齐鸣,场面非常壮观。

辽阔的湖面、绵软的沙滩、静谧的原野、翠绿的草原、充满生机的植物、翩翩起舞的飞禽、奔腾汹涌的巨浪、随波逐流的小舟、喷薄欲出的朝阳、夕阳西下的霞光、典型的塞外风光与蒙汉两族文化相互交融的地域风情,构成红碱淖风景名胜区完美独特的自然景观。

地理位置

红碱淖四周生态环境良好,其东侧有尔林兔草原,东西长25公里,南北宽5公里,西侧

8公里左右有面积达七十平方公里的天然草原牧场,水草丰盛,牛羊成群。南北两侧以沙

丘滩地为 主,滩地上又以沙柳为主的大面积固沙防风林带,沙丘多已固定。红碱淖盛产

多种淡水鱼类,共有16种,主要经济鱼类是红碱淖大银鱼,红碱淖鲤鱼、鲢鱼、草鱼、

鲫鱼。湖中所产鲤鱼 以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而闻名遐迩,但凡食之, 无不交口称赞,

湖内所产大银鱼以色泽明亮、圆润、质地优良而闻名海内外。湖的南岸有一个约0.33平

方公里的半岛,最窄处仅有200米宽的地段与陆地相连,岛上地形奇特,有粘土,也有坚

硬的岩石,还有大片松软的沙滩,最良好的天然浴场,岛的东北角曾建有龙王庙,一直流传

着四海龙王神奇而美好的传说。

红碱淖风景名胜区的自然生态环境为许 多候鸟提供了理想的栖息地,共有30余种野

生禽类在这里繁衍生息,主要有国家二类保护动物白天鹅以及鸬鹚、海鸥、鱼鹰、野鸭、

鸳 鸯等。每逢春秋两季,成千上万只禽鸟相聚于此,上下翻飞,翩翩起舞,和乐齐鸣,景

象非常壮观。红碱淖水域辽阔,水势浩淼,湖水景观随着时间与季节的变化而千姿百态

,春夏秋冬各有特色,宋朝大诗人范仲淹的诗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

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耀金,静影沉壁。”

把这里的景观描绘得淋漓尽致,微妙微肖。

红碱淖周围错落起伏的沙丘与大小不等 的片状草场相间,雪白的羊群似朵朵白云点

缀其间,簇簇沙柳在金黄色的沙丘中格外翠绿,激越的信天游在天空中久久回荡。辽阔

的湖面、绵软的沙滩、静谧的原野、翠绿的草原、充满生机的作物、喷薄欲出的朝阳、

夕阳西下 的霞光、奔腾汹涌的巨浪、随波逐流的小舟、翩翩起 舞的飞禽、典型的塞外

风光与蒙汉两种民族文化互相 交融的地域风情一起构成了红碱淖风景名胜区得天独 厚

的自然景观资源和人文景观资源。

旅游信息

随着陕西省旅游业的全面发展,省、地、县三级政府对红碱淖的开发都投注了极大的 热情,通往景区的专用二级油路——锦大公 路的锦界至中鸡段已建成通车,程控电话、移动通讯网络也已开通,供景区建设而建的3.5万伏变电站也已建成并投入运营,县政府 还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开发红碱淖风景名胜区 的优惠政策,编制了景区开发总体规划和重点区域详细规划,为红碱淖的全面开发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

交通:

从榆林开往内蒙古东胜市的省际班车途经红碱淖,行程约 2小时30分,车费12元。沿途还可欣赏一下毛乌素大沙漠的风光。门票:10元(到红石岛有汽艇,单程15元;摩托艇冲浪10 元/分钟).

如果你是自驾车从榆林到红碱淖,是吉普车或者越野车并且车况良好的话,不妨走废弃的沙漠公路到红碱淖,一路上可以饱览毛乌素沙漠风光,收获必定不小,但车手需要有经验,谨防迷路,那条路可真是人烟稀少。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9 8:5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