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红花尔基樟子松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释义 | 国家级保护区基本信息保护区名称:红花尔基樟子松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简介:红花尔基樟子松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旗,总面积2万余公顷,沙地樟子松林面积达1.4万公顷。 红花尔基樟子松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旗境内, 始建于1998年,它位于大兴安岭西麓、呼伦贝尔市鄂温克自治旗南端北邻呼伦贝尔大草原,西南与阿尔山市、蒙古人民共和国毗邻。2003年又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使樟子松这一珍贵树种在法律上得以更加有效的保护。保护区内物种资源十分丰富,动植物种类繁多,有多种受到国家和自治区保护的动植物种类和特有的鱼类、菌类、药材、山野菜等资源,具有森林、草原兼得的多样性生物种类,均具有较高的保护利用价值。 简介自然保扩区是指法律上确认的为达到特定的保护目的而进行调节或管理的一片公有或私有土地或水域。自然保护区主要是保护地球上的生物种类及其生存环境,及保持基本的生态过程和生命维持系统,保存物种遗传的多样性,保证物种和生态系统的永久利用。 红花尔基樟子松林自然保护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大兴安岭南簏,与世界著名的呼伦贝尔大草原相邻。占地6167公顷的原始生态林自九八年起被列为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红花尔基樟子松林国家自然保护区是2003年1月24日经国务院批准建立。保护区内青山秀水,苍松挺拔,百年古松参天而立。 保护区内生长着以樟子松为主的26科100种野生植物。其中樟子松是常绿针叶乔木,耐寒、抗干旱,具有普通树种防风固沙涵养水源的特性,又能在土壤贫瘠的沙地上茁壮生成,适应性强,生长迅速,木质优良,纹理清楚,色泽光亮是用途广泛的树种。而红花尔基樟子松经过天然更新和人工更新,成为纯林复层林,林分郁闭度较大,世代分明,多呈群团状,景观恢弘。夏秋季,林内百花争艳,百鸟争鸣。山间坡底生有绣线菊、野刺玫、野豌豆等观赏性植物:还遍布着黄苓、防风、赤芍、狼毒、百合等数十余种药材资源:并生有稠李子、山丁子、草莓、木越桔等野生浆果,其中木越桔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有机酸、葡萄糖等营养成份,是酿制果酒的优质原料。 森林湖泊、沼泽中栖息着狍子、犴、乌鸡、野猪等森林特有动物;天鹅、飞龙、雪兔、红嘴松鸡等国家珍稀保护动物常出没于此。此外,还盛产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的松蘑、口蘑、蕨菜等野生绿色食品。 红花尔基是全国乃至亚洲唯一沙地樟子松生长地。四季滴翠、郁郁葱葱,束有“绿色皇后”美誉的樟子松,在冬季白皑皑白雪的映衬下,更显妖绕,这一举世无双的珍宝,是自然界赐予人类的宝贵遗产。 红花尔基樟子松林自然保护区,是休闲、避暑、科考、旅游的理想之地。 地理位置红花尔基樟子松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大兴安岭南段西坡,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旗的南端,座落在红花尔基林业局红花尔基林场施业区内。保护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20°09′--120°32′,北纬48°02′——48°08′,保护区总面积20085公顷。 保护区共分三个功能区:核心区、缓冲区、试验区。核心区总面积5126公顷,占保护区总面积的26%。缓冲区(缓冲带)位于核心区的外围,面积2250公顷,占保护区总面积的11%。实验区位于缓冲区的外围,面积为12709公顷,占保护区总面积的63%。保护区主体保护对象樟子松14020公顷,占总面积的69.8%,樟子松蓄积1350768立方米,占总蓄积量的84%,森林覆盖率为83.5%. 保护对象红花尔基保护区面积为20085公顷, 海拔740—1100米之间,有4条河流穿越而过。保护区的主体保护对象樟子松林的面积为14020公顷,占总面积的69.8%。保护区内物种资源十分丰富,动植物种类繁多,有多种受到国家和自治区保护的动植物种类和特有的鱼类、菌类、药材、山野菜等资源,具有森林、草原兼得的多样性生物种类,均具有较高的保护利用价值。 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樟子松林的面积为14020公顷,占总面积的69.8%。2006年5月16日发生在红花尔基林业局的森林大火,致使红花尔基樟子松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过火14个林班、195个小班,过火总面积3645.7hm2。其中,林木过火面积3355.8hm2,蓄积量678128m3。极重度烧伤林木面积197.6hm2,蓄积量25498m3,分别占火烧木面积和蓄积量的5.89%和3.76%。保护区内的樟子松林是中国樟子松最优良的林分和天然樟子松的“基因库”和“能源库”。该林密度大,生长量和蓄积量都较高,林龄结构好,既有三百年以上的参天古树,又有百年左右自然生长的中壮林,还有自然更新起来的的中林。 保护区内物种资源十分丰富,动植物种举繁多,有多种受到国家和自治区保护的动植物种类和特有的鱼类、菌类、药材、山野菜等资源,具有森林、草原兼得的多样性生物种类,均具有较高的保护利用价值。 地质地貌红花尔基樟子松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呼伦贝尔沉降带,它是多字型构造的中间凹陷区,主要由滞留至泥盆系的千枚岩、板岩、石英岩及华力西期的花岗岩侵入体所构成。 保护区为新华夏系第三隆起带(大兴安岭隆起带)。主要地貌为垄状坡度起伏的沙地和低山丘岭构成的山地,坡度较缓,一般沙地为0—5度,山地为10—15度。海拔767—1155米,相对高差约388米。 保护区东靠红花尔基河,西邻道勒古河,南边为辉腾河。保护区内南端道勒古河横穿而过。保护区内有四种土壤类型和六个亚类;沙土类—松林沙土亚类、生草沙土亚类;灰色森林土类—灰色森林土亚类;黑钙土类—黑钙土亚类。粗骨质黑钙土亚类;草甸土类—暗色草甸土亚类。 气候保护区按动植物区划属古北界,大兴安岭亚区,地处高纬度,低海拔寒冷半湿润林区,年降水量260—490mm,年日照数为2800小时,年平均气温-1.5℃——-3.7℃,无霜期100天左右。 植物资源植物区系组成保护区地处森林——草原过渡地带,故植物成分以欧洲——西伯利亚成分和东西伯利亚向南迁移,以及东亚成份和华北成份向北迁移镶嵌交错现象比较突出。 通过对沙地樟子松林及周围地区的植物进行调查,本区域内共有植物74科,302属,682种。其中,木本植物49种,常见药用植物100余种,约占大兴安岭药用植物种数的40%,食用浆果类、坚果类有10余种。 保护区植物种类相对较多,在大兴安岭南段西坡具有较高的代表性。除主体保护对象长子松是国家二级珍贵树种外,还有三级保护植物黄芪、草苁蓉等。 食用菌资源保护区内野生食用菌种类繁多,蕴藏量较大,据统计有80余种, 是一个巨大的天然绿色保健和食品库,该区内具有较高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的食用菌10余种之多,主要有蒙古口磨、铆钉菇、鸡油磨、大白桩菇等。 野生动物资源保护区及周边区域的野生动物,迄今有记录230种脊椎动物,分属31目64科,占内蒙古脊椎动物总数的53%,其中兽类有54种,隶属6目16科,占内蒙古兽类总数的39%;鸟类161种,隶属17目37科,占内蒙古鸟类436种的37%。 保护区珍稀物种较多,有国家I类重点保护兽类1种,国家Ⅱ类重点保护兽类8种,占内蒙古保护种数的30%。鸟类的珍稀种类十分丰富,有国家I类重点保护鸟类5种,Ⅱ类重点保护鸟类37种。保护区内有鱼类7种,隶属5科。昆虫种类繁多,共126种,有收藏价值及观赏价值的绿带碧凤蝶和黄凤蝶。 旅游资源概述红花尔基保护区有翠月湖风景区、翠屏峰风景区、木屋别墅区、民俗乐园(蒙古包群)、动物园区、雪场区、了望塔景区等七个景点和森林旅游度假区、森林野营览胜区、 科普游览区、森林狞猎区等四大功能区。 保护区内古树参天,溪水潺潺、空气清新、气候凉爽。园内设置了吊床、帐篷、划船、垂钓、骑马、骑骆驼、草原勒勒车、碰碰车、沙滩排球、沙滩网球、儿童乐园等多种游乐项目;开辟了射箭场、狩猎场、森林浴场等各具特色的旅游项目。拥有优越和便利的交通、通讯及食宿条件;有110人的专业服务人员,10余名管理人员。18座蒙古包群、水上酒吧、服务楼多功能厅及48座具有欧式风格木屋,同时能接待500人就餐,150人住宿,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是旅游爱好者的最佳选择之地。 这里不仅有中国惟一、亚洲最大的沙地樟子松原始森林,而且河流纵横、湖泊遍布、物种资源丰富、动植物种类繁多,并与广袤的鄂温克草原、巴尔虎草原毗邻。红花尔基七大景点分布在秀美的青山绿水之间,森林旅游、生态旅游、探险旅游等是游客认识自然、享受自然的最佳旅游景点。红花尔基保护区一期工程已竣工,望海楼、林中湖、蒙古包群、别墅群、狩猎场、射击场、樟子松林七大景点分布在秀美的青山绿水间。同时可为游人提供“行、住、食、游、娱、购”等方面的优质服务。 森林景观保护区内的纯樟子松森林覆盖率为84%、园区内林相层次分明,参天大树散布其间,最高树龄达300-500年.千姿百态.树冠枝披叶漫.浓荫蔽日、更有于保护区联为一体的樟子松林区,连绵数百里,如绿色的人海,无际无涯,成为最为壮丽的樟子松森林景观。 草原景观保护区的西侧和南侧是鄂温克草原,是呼伦贝尔大 草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丰美辽阔无边的草原上百花盛开争奇斗妍,散布着成群的牛羊,演绎并勾勒出“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古典幽静的塞外生活画卷,身临其境,其磅礴气势,宽阔的“胸怀”,对游客具有特殊的吸引力。 野生动物景观保护区内野生动物资源极为丰富,其中有国家级保护兽类4种,国家级保护禽类26种,其它常见野生动物有狍子、兔子、野猪、黄羊,数不胜数。蓝天上白云朵朵、苍鹰盘旋,林中野生动物嬉戏,河溪湖泊中游鱼成群,成为保护区内最重要的景观资源。 野生植物景观园区周围生长着植物。主要有乔木、灌木和地表植物等,乔木种类 的沙地樟子松、白桦、山杨、落叶松、蒙古柳、山丁子、稠李子为主要树种。 水景景观保护区内有道勒都河、浩迪力河,与保护区相邻的有伊敏河、红花尔基河,园内有水面近20公顷的翠月湖,天然湖泊2个。 地貌景观保护区其貌类型独特,具有低山,丘陵、平原、沟壑等多种地貌类型。登高远眺,保护区西北部为茫茫草原,东南部山峦起伏,峻岭云迷,空间层次可达4——5层。园内西北部馒头状的丘陵绵延起伏,似星罗棋布的岛屿,更似天然迷宫。 天象景观保护区西南角的了望台和翠屏峰可观日出日落。冬天的冰雪景观更为壮观。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积雪厚度可达50~70cm。其中最美的要数雪淞和雾淞。隆冬时节,整个保护区玉树琼枝,美不胜收。 人文景观保护区所在地红花尔基镇是多民族聚居区。有蒙古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等8个民族。不同民族的不同风俗习惯、饮食文化、民歌民舞、雕刻绘画、民间工艺刺绣、桦树皮文化、手工艺品等。可作为重要的旅游资源。 管理状况内蒙古红花尔基樟子松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第一期建设工程:第一阶段项目投资为500万元。其中:国投资金400万元,地方配套100万元,现在建设工程已经进入尾声。到2008年初为止: (1)由汽车队负责承建26公里长的巡护步道,投资26万元,已经全面完成,近日将验收。围栏工程建设投资90万元,30公里长已经完工。210块各种标桩和小型宣传牌投资23.3万元也全面竣工。 (2)由呼伦贝尔市建发施工建筑安装有限责任公司承建的保护区管理局办公大楼也已到收尾阶段,投资120万元,建筑面积为1000平方米,附属工程投资89.3万元。 (3)由呼伦贝尔市建宇建筑安装有限责任公司承建的生态定位检测站,建筑面积为100平方米,投资8万元,检查站建筑面积为60平方米,投资3.6万元,总投资11.6万元;投资17.5万元的21块大型永久性和区碑已经基本结束,另外,投资11.6万元为管理站架设一条2300米输电线路已经完工投入使用。 (4)由齐齐哈尔华龙钢结构有限公司招标的3个管护站投资19.2万元,3个检查站投资10.8万元,均已完工,建筑面积520平方米。工程款累计投资418.3万元。 随着各项工程的顺利竣工,第二阶段的“初步设计”工程即将开始,总投资501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401万元,自筹100万元,主要用于生态监测、科研宣教和防火监控等设施设备建设。红花尔基樟子松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已经步入保护、建设、完善、发展的轨道。使之成为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为一体的新型保护区。 保护评价保护价值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沙地樟子松森林生态系统及其栖息的生物物种,集生物多样性保护,科学研究、宣传教育、生态旅游和可持续利用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保护区,是开展貂熊、棕熊、驼鹿、马鹿、雪兔、细嘴松鸡、黑琴鸡、花尾榛鸡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及东北岩高兰,钻天柳,黄芪,草苁蓉等保护的基地,并保持区内生物自然性、多样性、典型性。 自然生态评价(1)典型性 保护区的樟子松林,其主要特征是生长在属于大陆性干旱气候的沙地上,它具有耐严寒、耐干旱、耐瘠薄、抗风能力强的显著特点,它完全不同于分布在大兴安岭北部呼玛、漠河区域的与兴安落叶松混交的山地樟子松林,尤其是该物种种群历经历史沧桑,集中表现为樟子松林纯林,因世代分明,林型为纯林复层林,属沙地樟子松。 (2)稀有性 保护区从其保护对象在自然界中数量状况来看,是稀有种群。保护区及周边区域的樟子松林又是在沙地中自然演替发展起来的,又是稀有的生境。在内蒙古境内有四大沙地,即毛乌素沙地,浑善达沙地,科尔沁沙地、呼伦贝尔沙地,然而只有呼伦贝尔沙地上形成了这样一个完整的沙地樟子松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区内还栖息着许多珍稀濒危动物。如国家一类保护动物貂熊、金雕、细嘴松鸡等。 (3)多样性 保护区地处森林草原过渡地带。其保护区及周边区域土壤类型、动植物种类组成都含盖着森林区系的成分和草原区系的成分。保护区内有维管束植物682种,脊椎动物230种。有效地保护好区内的生态系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不断的研究探索,还可能发现一些未知种类。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