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红背银胸丝冠鸟 |
释义 | 红背银胸丝冠鸟(学名:Serilophus lunatus rubropygius)是雀形目阔嘴鸟科的鸟类,体长16-18cm。嘴宽阔、天蓝色,基部橙色。鼻孔圆形具宽阔的黑色眉纹。上背烟灰色,下背至尾上覆羽栗色,两翅的翼缘白色,翼角羽缘缀浅灰蓝色,覆羽和羽端均为亮黑色,翅膀表面具有显著的亮蓝色和白色翼镜。尾羽黑色,中央两对纯黑,第三对多少沾一些白色,其余尾羽均具宽阔的白色端斑,呈凸尾型。跗蹠和趾蓝绿色。属热带森林鸟类,栖息于海拔90—1400米热带、亚热带地区的各种类型的树林中,主要以昆虫为食,也吃植物果实。分布于印度,不丹,孟加拉等。 中文学名:红背银胸丝冠鸟 拉丁学名:Serilophus lunatus rubropygius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纲:鸟纲 目:雀形目 科:阔嘴鸟科 属:丝冠鸟属 种:银胸丝冠鸟 亚种:红背银胸丝冠鸟 命名时间:Hodgson, 1839 英文名称:Sliver-breasted Broadbill 外形特征红背银胸丝冠鸟雄鸟前额基部白色,往前额逐渐转为淡蓝灰色,头顶、枕灰棕色,一条宽阔的黑色眉纹自眼先延伸至后颈两侧。上背和肩锈色,下背、腰至尾上覆羽由棕红色逐渐转为栗红色。尾黑色、呈凸尾形,中央两对尾羽纯黑色,其余尾羽具宽的白色端斑。两翅覆羽黑色,翼缘白色,翼角沾浅蓝灰色。第一枚初级飞羽外翈黑色,最内侧两对飞羽栗色,其外翈基部亮蓝色,内翈基部白色,其余飞羽黑色,中段外翈蓝色,内翈白色;外侧初级飞羽外翈末端白色,内翈端部缀蓝灰色,次级飞羽外翈端部蓝灰色和白色,内翈端部棕栗色。下体淡银灰白色,颏、喉近白色,胸有的沾淡棕黄色,亦有的腹部微缀葡萄红色。翼下覆羽黑褐色具灰白色细斑,腋羽灰白色,尾下覆羽纯白色,腿覆羽和跗蹠上部被羽黑色。雌鸟羽色和雄鸟相似,但上胸具有一银白色环带。 虹膜暗褐色,眼周裸露皮肤黄色,围眼蓝绿色。嘴天蓝色,嘴基部橙黄色,跗蹠蓝绿色。 体重♂21-35g,23-39g;体长♀160-187mm,♀155-191mm;嘴峰♂13-18mm,♀12-16mm;翅♂80-91mm,♀78-89mm;尾♂62-76mm,♀61-74mm;跗蹠♂17-20mm,♀15-22mm。 (注:雄性——♂;雌性——♀) 分布范围分布于印度东北部,不丹,孟加拉国东部,缅甸的西部和东北部(若开邦,钦邦山和伊洛瓦底江流域)。 生活习性银胸丝冠鸟是热带森林鸟类,栖息于热带和亚热带山地森林中,海拔高度多在1500m以下,也栖息于林缘、溪边小树上或灌丛上,有时还栖息于村寨边或田坝地区的榕树与小树上。常成小群活动,尤以10-20余只的结群较常见。多活动在树冠层下。喜静栖,不善跳跃和鸣叫,鸣声低弱,似“唧...唧...”声。不甚怕人,对枪声反应亦较迟钝,有时多次鸣枪采集标本仍不飞走。留鸟,不迁徙。银胸丝冠鸟是主要以昆虫为食的热带森林鸟类,尤以蝽象、甲虫、蝗虫、象甲、天牛等鞘翅目、直翅目、半翅目等昆虫较喜食,出现率也高。此外吃蜘蛛、小螺和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偶尔也吃果实等植物性食物。 生长繁殖营巢于森林中溪边矮树上或灌木上。巢由草茎和细草叶构成,内垫树叶或竹叶。巢为袋状,侧面开孔,常悬吊于细枝末端。每窝产卵4-5枚。卵白色、杂有红褐色斑点,尤以钝端较多。雌雄轮流孵卵,雏鸟晚成性。 保护级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2009年鸟类红色名录。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