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弘历皇后
释义

弘历皇后,是指乾隆皇帝的皇后,一共有三任,分别为:孝贤纯皇后富察氏、乌喇那拉氏、孝仪纯皇后魏佳氏。

第一任皇后——孝贤纯皇后富察氏

人物介绍

孝贤皇后(1712年2月22日-1748年3月11日),富察氏,满洲镶黄旗人,其父是察哈尔总管李荣保。经嘉庆、道光两朝加谥,全谥号为“孝贤诚正敦穆仁惠徽恭康顺辅天昌圣纯皇后”。

弘历的第一个皇后富察氏,为察哈尔总管李保荣之女,生于康熙五十一年(1712)二月。雍正五年七月,胤禛册封她为弘历的嫡福晋,是年16岁。乾隆二年册立为皇后。礼亲王昭裢的《啸亭杂录》记载:“后恭俭,平居,以通草绒花为饰,不御珠翠。岁时,以鹿羔 制为荷包进上,仿先世关外遗制,示不忘本也。”因此深得弘历宠爱。她生有二子,永琏、永琮,不幸早殇。乾隆十三年春,弘历带着皇太后和皇后东巡,谒孔庙,登泰山,皇后旅途劳顿,感染风寒,旋即于德州水次运河御舟中去世。弘历极为悲痛,他仿照江淹《恨赋》、《别赋》写了一篇《述悲赋》寄托哀思:“念懿后之作配,廿二年而于斯;痛一旦之永诀,隔阴阳而莫知。……信人生之如梦兮,了万事之皆虚。呜呼,悲莫悲兮生别离,失内位兮孰予随?入椒房兮阒寂,披风幄兮空垂。春风秋月兮,尽于此已;夏日冬夜兮,知复何时?”哀思动人,情见乎词。

由于皇后去世,引起朝廷内外一场不小的风波。

先是,21岁的皇长子永璜和14岁的三阿哥永璋,皆非皇后富察氏亲生,因而没有悲痛的表示,受到弘历多次训饬,并且联系到立储大事,弘历断然宣称:“此二人断不可承续大统”。皇子的师傅、诸达其中包括和亲王弘昼、大学士来保、侍郎鄂容安等皆受到罚俸处分。

接着,弘历发现皇后的册封文书译为满文时,误将“皇妣”译为“先太后”,盛怒之下,将管理翰林院的刑部尚书阿克敦按“大不敬”议罪,斩监候后赦免;刑部满汉尚书、侍郎全堂问罪,革职留任。又因翰林院撰拟皇后祭文,用了“泉台”二字,弘历认为这两字用于常人尚可,“岂可加之皇后之尊”?大学士张廷玉等受到罚俸处分。工部因办理皇后册宝“制造甚属粗糙”,全堂问罪。光禄寺因置备皇后祭礼所用之饽饽、桌张“俱不洁净鲜明”,光禄寺卿、少卿俱降级调用。礼部因册谥皇后,仪礼舛误,尚书及其他堂官皆受到处分。

随后,外省满族文武官员50余人因没有具折奏请赴京叩谒皇后梓官,受到降级或销去军功记录处分。一批官员在皇后丧,期内违制剃发,经查究后受到惩处。江南河道总督周学健擅自剃发,又发现有贪污行为,赐死。

史料记载

高宗孝贤纯皇后,富察氏,察哈尔总管李荣保女。高宗为皇子,雍正五年,世宗册后为嫡福晋。乾隆二年,册为皇后。后恭俭,平居以通草绒花为饰,不御珠翠。岁时以鹿羔沴毧制为荷包进上,仿先世关外遗制,示不忘本也。上甚重之。十三年,从上东巡,还跸,三月乙未,后崩于德州舟次,年三十七。上深恸,兼程还京师,殡于长春宫,服缟素十二日。

初,皇贵妃高佳氏薨,上谥以慧贤,后在侧,曰:“吾他日期以‘孝贤’,可乎?”至是,上遂用为谥。并制述悲赋,曰:“易何以首乾坤?诗何以首关睢?惟人伦之伊始,固天俪之与齐。念懿后之作配,廿二年而于斯。痛一旦之永诀,隔阴阳而莫知。昔皇考之命偶,用抡德于名门。俾逑予而尸藻,定嘉礼于渭滨。在青宫而养德,即治壸而淑身。纵糟糠之未历,实同甘而共辛。乃其正位坤宁,克赞乾清。奉慈闱之温凊,为九卿之仪型。克俭于家,爰始缫品而育茧;克勤于邦,亦知较雨而课晴。嗟予命之不辰兮,痛元嫡之连弃。致黯然以内伤兮,遂邈尔而长逝。抚诸子如一出兮,岂彼此之分视?值乖舛之叠遘兮,谁不增夫怨{封心}?况顾予之伤悼兮,更怳悢而切意。尚强欢以相慰兮,每禁情而制泪。制泪兮泪滴襟,劳,促归程兮变故遭。登画?强欢兮欢匪心。聿当春而启辔,随予驾以东临。抱轻疾兮念舫兮陈翟褕,由潞河兮还内朝。去内朝兮时未几,致邂逅兮怨无已。切自尤兮不可追,论生平兮定于此。影与形兮难去一,居忽忽兮如有失。对嫔嫱兮想芳型,顾和敬兮怜弱质。望湘浦兮何先徂,求北海兮乏神术。循丧仪兮怆徒然,例展禽兮谥孝贤。思遗徽之莫尽兮,讵两新昌而增?字之能宣。包四德而首出兮,谓庶几其可传。惊时序之代谢兮,届十旬而迅如。恸兮,陈旧物而忆初。亦有时而暂弭兮,旋触绪而欷?#91;。信人生之如梦兮,了万事之皆虚。呜呼,悲莫悲兮生别离,失内位兮孰予随?入淑房兮阒寂,披凤幄兮空垂。春风秋月兮尽于此已,夏日冬夜兮知复何时?”

十七年,葬孝陵西胜水峪,后即于此起裕陵焉。嘉庆、道光累加谥,曰孝贤诚正敦穆仁惠徽恭康顺辅天昌圣纯皇后。子二:永琏、永琮。女二:一殇,一下嫁色布腾巴尔珠尔。

第二任皇后——乌喇那拉氏

人物介绍

乾隆十七年将她葬于孝陵(清世祖顺治帝陵寝)西侧胜水峪后面。随即在这里开始建造乾隆自己的陵寝裕陵。另外,还格外加恩于皇后母家,封皇后兄长富文为公爵,傅恒为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可谓“外家恩泽古无伦”,到了顶峰。过了一年,皇太后把乾隆帝召进慈宁宫,对他说:“皇后去世,已满周年。六宫不可无主,须选立一人册为继后。”乾隆不语,太后又问:“六宫妃嫔,哪一个最使你合意?”乾隆答道:“嫔妃虽多,但没有一人能及得上富察氏。”太后说:“我看娴贵妃不错,她侍奉皇儿多年,未有过失,人也端淑娴静,就册立她为继后罢。”乾隆一听,虽然有些不愿,但他奉事太后一向孝道,何况自己也选不出一个合适的人来,便勉强答应下来。第二天下诏,册封娴妃乌喇那拉氏为皇贵妃,统领六宫事,并不马上册立为后。直至富察皇后三周年过后,才正式册立那拉氏。乌喇那拉氏是住领那尔布的女儿,在弘历为宝亲王时,便成了他的侧福晋,乾隆帝对她不甚喜爱。生了两个儿子,永璂和永璟。永璟早殇,永璟被封为贝勒。

历史事件

乾隆三十年,弘历生了一场病,两个皇子永璐、永琪接连病逝,更使他愁怀难解。大臣和珅建议皇帝游幸江南散散心,乾隆帝便恭请皇太后一起去。太后建议道:“江南有苏杭,不亚于天堂胜景,前次南巡,皇后未曾随行,她已正位多年,也该让她去玩耍一番。”乾隆帝虽不甚愿意,但母命难违,只得答应。一路上看山玩水,好不惬意。到江宁地方乾隆帝对和珅说:“上次南巡,匆匆忙忙未及在此畅游,听说秦淮河登上画舫游览一周,其味无穷,何妨一试?”

第二天,君臣二人换上便服,登上了一艘大船,船上等着多名美人,都是江南名妓,乾隆帝左拥右抱,饮酒谈笑快乐异常,直到第二天还恋恋不舍,不肯离去。至晌午时分,两名太监及侍卫十几人奉太后命,摇着船来找皇帝,这才登岸回到行宫。在离江宁去杭州的途中;皇后与皇帝争吵起来。原来乌喇那拉皇后自册立以来,一直受到皇帝冷淡,心中很不高兴,这次秦淮河上的事,由太监传入她的耳中,她忍不住就同皇帝争了起来,说以天子之尊,竟然押妓荒嬉,有失体统。乾隆帝本就厌弃她,自然没有好话,皇后竟发脾气把头发剪了下来。

满洲人的风俗最忌剪发,皇后的行为大大触怒了皇帝,盛怒之下,乾隆帝令她立即返回京师。自己奉养大后在杭城逗留几天,怒气未消,也不愿久留在外,匆匆回京。从这以后,帝后之间视若仇人,乾隆便不再上坤宁宫来。皇后积郁成疾,拖了大半年,到乾隆三十一年七月病死。病危时,乾隆帝竟无情地离开皇后,去木兰游玩,连最后一面都不见。乾隆帝回来后,又下诏旨说:“皇后自册立以来虽无失德之处,然而奉皇太后南巡时,竟不尽孝道,不遵礼法,举动乖张,类似疯迷,回京后便一病不起。论其行为,即便废黜亦不为过分。朕现仍然存其名号,格外优容,但其治丧典礼,不必按孝贤皇后的仪式办理,只可照皇贵妃之例行事。”满族大臣为皇后的丧礼力争,乾隆帝就是不听。

直至乾隆四十三年东巡时,有一大臣名金从善的劝皇帝考虑立储、册后两件大事时,乾隆帝回想起来,还怒气冲冲。从这以后,他便不再册立皇后。

小说中的皇后乌喇那拉氏

琼瑶的《还珠格格》中的皇后就是这个乌拉娜拉氏。

乾隆的这位皇后,姓乌喇那拉氏,是乾隆的第二个皇后。乾隆第一个皇后“孝贤皇后’,为人谦和,人人喜欢,长得非常美丽,和乾隆伉俪情深。可惜不长寿,在乾隆十三年死了。乾隆伤心得不得了,作了很多的诗来悼念她。在他的内心,没有人再能继任“皇后”的位子。但是,六宫不能没有统摄,在太后的示意下,立了现在这个皇后。固为有“孝贤皇后”在前,大家都会把两个皇后作一番比较,乌喇那拉氏就输给孝贤皇后了。乾隆自己对这个皇后,也有很多不满意。既不像对孝贤皇后那么“敬爱”,也不像对令妃那样“宠爱”,所以,这个皇后是很失意很落寞的。为了要证明自己聪明能干,她事事要强;为了皇后的尊严,她经常声色俱厉。在她心里。确实有很多的不平衡。这些不平衡,把她变成了一个尖锐而难缠的人物。

第三任皇后——孝仪纯皇后魏佳氏

魏佳氏生前并没有被册立为皇后,只是因为儿子永琰(即后来的嘉庆帝)登基做了皇帝,母以子贵,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皇后。琼瑶的小说《还珠格格》中的令妃就是以孝仪纯皇后为原型的。

人物介绍

在乾隆三十年发生纯帝继皇后断发之后,乾隆晋封魏佳氏为皇贵妃,其后一年,被幽禁的皇后乌喇那拉氏去世,皇贵妃魏佳氏已经成为后宫中名分最高的人。

尽管魏佳氏的办事能力以及待人谦和的态度都令乾隆很满意,但乾隆却不打算再立皇后,宁肯让魏佳氏以皇贵妃的身份管理后宫,也不会把皇后的桂冠赏给她。

在乾隆看来,当年乌喇乌拉那拉氏在以皇贵妃的身份摄六宫事时也是相当小心谨慎的,一旦成为皇后后,会因为“小事”闹到断发的地步,谁会担保魏佳氏不会成为第二个乌喇那拉氏?作为帝王,他不会想在后宫中再册立一个同自己平起平坐的人。如果他自己要成为前三殿后六宫的惟一主子,绝不立后。

历史事件

当年乾隆的父亲雍正在孝敬宪皇后去世后(雍正九年九月),并未再立皇后,而乾隆的祖父康熙在第三位皇后——孝懿仁皇后于康熙二十八年七月去世后,在长达33年的岁月里也未再册立皇后。更何况当乾隆在三十八年(1773年)秘密立皇十五子永琰为皇太子后,为了不流露出立储意向,也只能让永琰的母亲魏佳氏继续保持皇贵妃的身份。

乾隆本想等到乾隆六十年公布皇太子的人选、宣布退位的同时,再册封魏佳氏为皇后,不料秘密立储才两年,魏佳氏竟一命归天,享年四十九岁。这就使得以皇贵妃的身份摄六宫事长达十一年的魏佳氏,一直到去世也未得到本应得到的皇后名分。

也许是出于一种心灵上的弥补,在魏佳氏去世后乾隆令将皇贵妃魏佳氏的灵柩葬入裕陵地宫。在乾隆看来,这样做不会引起臣下对立储的种种猜测,在裕陵的地宫里已经安葬了三位皇贵妃——慧贤皇贵妃高佳氏、哲悯皇贵妃富察氏、淑嘉皇贵妃金佳氏,而且金佳氏生有的三个儿子都健在。

从乾隆二十年到四十年长达20年的时间里,无论是在乾隆心中,还是在后宫中,最有影响的当属魏佳氏。对魏佳氏来说最幸运的是,她在圆明园“天地一家春”生育了皇十五子永琰,正是由于这个儿子被乾隆立为了继承人——也就是后来的嘉庆帝,她才能母以子贵,在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宣布永琰为皇太子之后追封她为皇后。

但这只是死后的哀荣,魏佳氏的阳寿同继后乌喇那拉氏一样,她们在进入更年期后,身体、心理都发生巨大变化,是需要得到关心照顾的时期。

可在现实中她们见不到丈夫,而儿女也都已经长大成人、有了自己的家,在空荡荡的宫殿只有独自品味着孤寂。尽管是锦衣玉饰,魏佳氏同乌喇那拉氏竟然都在49岁撒手而去,看似偶然,实际并不偶然。“一闭上阳多少春”“一生遂向空房宿”,的确写出紫禁城中绝大多数女性精神上的痛苦,不管她们是敏感的还是麻木的……

史料记载

清史稿·列传一·后妃》有如下记载:

孝仪纯皇后,魏佳氏,内管领清泰女。事高宗为贵人。封令嫔,累进令贵妃。乾隆二十五年十月丁丑,仁宗生。三十年,进令皇贵妃。四十年正月丁丑,薨,年四十九。谥曰令懿皇贵妃,葬胜水峪。六十年,仁宗立为皇太子,命册赠孝仪皇后。嘉庆、道光累加谥,曰孝仪恭顺康裕慈仁端恪敏哲翼天毓圣纯皇后。后家魏氏,本汉军,抬入满洲旗,改魏佳氏。子四:永璐,殇;仁宗;永璘;其一殇,未命名。女二,下嫁拉旺多尔济、札兰泰。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2:3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