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洪咨夔 |
释义 | 洪咨夔,(1176~1236),南宋诗人,汉族人。字舜俞,号平斋。於潜(今属浙江临安县)人。嘉泰二年(1202)进士。授如皋主簿,寻为饶州教授。作《大治赋》,受到楼钥赏识。著作有《春秋说》3卷、《西汉诏令揽钞》等。 个人履历洪咨夔 嘉定中,崔与之主管淮东安抚司事,筹划边防。时金人南侵六合(今南京市北),扬州形势危急,咨夔献策:“远斥堠、精间探、简士马,张外郡声援而大开城门,晏然如平时。”金人得知扬州防备严密,不攻而遁。后为成都路通判,拒不附崔与之。知龙州(今属陕西)时,请制置、漕运司免民戍边及运粮苦役。入朝后,历秘书郎、金部员外郎、考功员外郎。触犯权臣史弥远,被劾落职,居家7年,潜心读书。宋理宗亲政后复职,拜监察御使,上书理宗,请权归人主,政出中书。端平时进殿中侍御史,迁吏部侍郎兼给事中,累官至刑部尚书、翰林学士,知制诰,加端明殿学士。卒谥忠文。 洪咨夔素以才艺自负,为官耿直,屡次上书直陈弊政。宋理宗御笔称他“鲠亮忠悫,有助新政。”但也因此得罪权贵,“自宰相至州县无不捃摭其短”,为权臣所抑,“十年不调”。 他博学善文,尤专经学、诗词。任成都路通判届满出蜀时,“得书数千卷,藏萧寺”,与其父洪钺“考论讽诵,学益宏肆”。可知他还是一位藏书家。 洪咨夔(1176~1236),嘉泰元年(1201)进士。授如皋主簿,累官至刑部尚书、翰林学士,知制诰,加端明殿学士。卒谥忠文。 洪咨夔为人正直敢言。在现存的 920多首诗里,像"今岁啼饥眼欲枯"(《刘后溪和雁湖即事诗十绝见示次韵》其四),这样直接反映农民生活疾苦的诗句并不少见。又如《次韵闵饥》其一写道"贵人生长不知田,丝竹声中醉饱眠。渠信春山青草尽,排门三日未炊烟。"已接触到农村贫富对立的事实。他感叹"月行九霄上,安知下民愁"(《酬程嘉定杨汉州见和》其二),足见其十分同情人民。他也常有讽刺官吏、讥刺朝政之作,如《狐鼠》一诗,最为淋漓痛快。他善于描写农村景物,如描绘牧童"秃穿犊鼻迎风去,横坐牛腰趁草行"(《夏至过东市》其一),笔调清新、生活气息浓厚。不过他受江西诗派影响较深,也有一些平庸之作。 著作有《平斋文集》32卷、《平斋词》1卷等。其《平斋文集》所收多为讲经及制诰之文,余为诗歌、杂文,其词“淋漓激壮,多抑塞磊落之感”,风格颇似辛弃疾,清毛晋将其刊入《宋六十名家词》。《平斋文集》32卷,有《四部丛刊》影宋本;又有洪氏《晦木斋丛书》本,收诗寥寥。《平斋词》有汲古阁本。 诗作题材介绍洪咨夔为人正直敢言。在现存的 920多首诗里,像“今岁啼饥眼欲枯”(《刘后溪和雁湖即事诗十绝见示次韵》其四),这样直接反映农民生活疾苦的诗句并不少见。又如《次韵闵饥》其一写道“贵人生长不知田,丝竹声中醉饱眠。渠信春山青草尽,排门三日未炊烟。”已接触到农村贫富对立的事实。他感叹“月行九霄上,安知下民愁”(《酬程嘉定杨汉州见和》其二),足见其十分同情人民。他也常有讽刺官吏、讥刺朝政之作,如《狐鼠》一诗,最为淋漓痛快。他善于描写农村景物,如描绘牧童“秃穿犊鼻迎风去,横坐牛腰趁草行”(《夏至过东市》其一),笔调清新、生活气息浓厚。不过他受江西诗派影响较深,也有一些平庸之作。 洪咨夔主要词作品目录·卜算子(簸弄柳梢春) ·卜算子(芍药打团红) ·朝中措(荷花香里藕丝风) ·蝶恋花(画斛黄花寒更好) ·风流子(锦幄醉荼シ) ·汉宫春(南极仙翁) ·好事近(二十四番风) ·贺新郎(谁识昂昂鹤) ·柳梢青(野服纶巾) ·沁园春(饮马咸池) ·水调歌头(四海止斋老) ·西江月(庭下宜男萱草) ·眼儿媚(花光灯影浸帘栊) ·眼儿媚(平沙芳草渡头村) ·谒金门(春正美) ·鹧鸪天(天理从来屈有信) ·朝中措(翠盆红药护觥筹) ·点绛唇(花事无多) ·天香(云母屏开) ·浣溪沙(细雨斜风寂寞秋) ·谒金门(开笑口) ·贺新郎(放了孤山鹤) ·浣溪沙(六曲屏山似去年) ·临江仙(万紫千红鬓上粉) ·满江红(把酒西风) ·南乡子(风雨过芳晨) ·南乡子(霜月冷婷婷) ·菩萨蛮(翠翘花艾年时昨) ·沁园春(秋气悲哉) ·水调歌头(如此好明月) ·天仙子(风月分将秋一半) ·夏初临(铁瓮栽荷) ·浣溪沙(苍鹤飞来水竹幽) ·沁园春(诗不云乎) ·直玉堂作(禁门深锁寂无哗) ·朝中措(滂葩七十二滩春) ·满江红(送雨迎晴) ·更漏子(眼生花) ·念奴娇(光风霁月) ·贺新郎(风软帘花约) ·念奴娇(香山老矣) ·浣溪沙(小雨轻霜作嫩寒) ·贺新郎(露洗秋光透) ·祝英台近(脸长红) 《宋史·洪咨夔传》洪咨夔,字舜俞,於潜人。嘉定元年进士,授如皋主簿,寻试为饶州教授。作《大治赋》,楼钥赏识之。授南外宗学教授,以言去。丁母忧,服除,应博学宏词科,直院庄夏举自代。 崔与之帅淮东,辟置幕府,边事纤悉为尽力。丘寿隽代与之为帅,金人犯六合,扬州闭门设守,咨夔亟诣寿隽言曰:“金人忌楚,必未至扬,乃先自示弱,不特淮左之人心动,而金人且骄必来矣。第当远斥堠、精间探,简士马,张外郡声援而大开城门,晏然如平时。若金人果来犯,某当身任之。”寿隽愧谢。已而金人果遁。山阳兼帅事青州张林清献铜钱二十万缗,咨夔谓宜以所献就犒其军,如唐魏博故事,使无轻量中国心。帅乃令输其半,林亦不复来。 与之帅成都,请于帝,授咨夔籍田令、通判成都府。与之为制置使,首檄咨夔自近,辞曰:“今当开诚心、布公道,合西南人物以济国事,乃一未有闻而先及门生、故吏,是示人私也。”卒不受,惟以通判职事往来效忠,蜀人高之。寻知龙州。州岁贡麸金,率科矿户,咨夔曰:“将奉上乃厉民乎?”出官钱市之。江油之民岁戍边,复苦餫饷,为请于制、漕司免之。毁邓艾祠,更祠诸葛亮,告其民曰:“毋事仇雠而忘父母。” 还朝,为秘书郎,迁金部员外郎。会诏求直言,慨然曰:“吾可以尽言寤主矣。”其父见其疏,曰:“吾能吃茄子饭,汝无忧。”史弥远读至“济王之死,非陛下本心”,大恚,掷于地。转考功员外郎。转对,复言李全必为国患。于是台谏李知孝、梁成大交论,镌二秩。读书故山,七年而弥远死,帝亲政五日,即以礼部员外郎召,入见,乞养英明之气,及论君子小人之分。帝问今日急务,对以“进君子而退小人,开诚心而布公道”。且言“在陛下一念坚凝”。又问在外人物,对以“崔与之护蜀而归,闲居十年,终始全德之老臣,若趣其来,可为朝廷重。真德秀、魏了翁陛下所简知,当聚之本朝。” 翼日,与王遂并拜监察御史。咨夔感激知遇,谓遂曰:“朝无亲擢台谏久矣,要当极本穷原而先论之。”乃上疏曰:“臣历考往古治乱之原,权归人主,政出中书,天下未有不治。权不归人主,则廉级一夷,纲常且不立,奚政之问?政不出中书,则腹心无寄,必转而他属,奚权之揽?此八政驭群臣,所以独归之王,而诏之者必天官冢宰也。陛下亲政以来,威福操柄,收还掌握,扬廷出令,震撼海宇,天下始知有吾君。元首既明,股肱不容于自惰,撤副封,罢先行,坐政事堂以治事,天下始知有朝廷。此其大权、大政,亦略举矣。然中书之敝端,其大者有四:一曰自用,二曰自专,三曰自私,四曰自固。愿陛下于从容论道之顷,宣示臣言,俾大臣充初志而加定力,惩往辙而图方来,以仰称励精更始之意。”帝嘉纳之。又首乞罢枢密使薛极以厉大臣之节,章三上,卒出之。其他得罪清议者,相继劾去,朝纲大振。 明年,改元端平。咨夔预乞于正月朔下诏求直言,使人人得尽言无隐,又乞令内职任之穹者各举所知,皆从之。时登进诸儒,以广讲读、说书之选。咨夔言圣学之实,所当讲明而推行者有六:一,亲睦本支;二,正始闺门;三,警肃侍御;四,审正邪用舍;五,储养文武之才;六,忧根本无生事邀功。又言常平义仓、盐课及苗税多取之敝。京湖以《八陵图》来上,咨夔援绍兴留司奉表八陵及东晋大都督亲谒五陵故事,乞先诏制臣往省,俟还,别议朝祭。又复以完颜守绪骨来献,时相侈大其事,咨夔曰:“此朽骨耳,函之以葬大理寺可也。第当以金亡告九庙,归诸祖宗德泽,况与大敌为邻,抱虎枕蛟,事变叵测,顾可侈因人之获,使边臣论功,朝臣颂德。且陛下知慕崇政受俘之元祐,独不鉴端门受降之崇宁乎?”然不果悉从。 擢殿中侍御史,会王定入台察,力诋蒋重珍,咨夔乃按定疾视善良,乞罢之。越三日,左迁定,而擢咨夔中书舍人,寻兼权吏部侍郎,与真德秀同知贡举,俄兼直学士院。时咨夔口疡已深,复上疏谓当引咎悔过,且乞祠,帝曰:“卿在朝多有裨益,何轻去?”咨夔奏:“臣数备台谏、给舍,皆不能遏六月之师,何补于朝?臣病久当去,去犹足裨风俗。”帝勉留之,迁吏部侍郎兼给事中。奏:“比徇私成俗,化实未更,所恃以一公铄万私者,独陛下耳,而好乐营缮,亲厚近属,保护旧臣,若未能无所系累。”上在位逾一纪,国本未立,未有敢深言之者,咨夔乞择宗室子养之,并为济王立后。 擢给事中,史嵩之入相,召赴阙下,进刑部尚书,拜翰林学士、知制诰。求去愈力,加端明殿学士,卒。御笔:“洪咨夔鲠亮忠悫,有助亲政,与执政恩例,特赠两官。”其遗文有《两汉诏令揽抄》、《春秋说》、外内制、奏议、诗文行于世。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