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洪泽 |
释义 | 洪泽县于1956年由周恩来总理提议建立,因洪泽湖设置,借洪泽湖得名。洪泽县地处江苏省中部,位于东经118°28′-119°9′,北纬33°2-34°24′间,是苏北的南大门,区位优越,西依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洪泽湖,东挽白马湖,南临淮河入江水道,北濒苏北灌溉总渠和入海水道。全县辖12个镇与一个省级经济开发区,东西长63公里,南北宽39.4公里,总面积1394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757平方公里,陆地面积637平方公里,素有“淮上明珠”、“鱼米之乡”之美称。 基本概况洪泽,横跨“两湖”,纵踏“三水”( 洪泽湖、白马湖、淮河入海水道、淮河入江水道、苏北灌溉总渠)。她地处苏北中部,位于淮河下游,属淮河冲积平原的一部分。地处北纬33°02′~34°24′、东经118°28′~119°10′。东依白马湖,与淮安市楚州区、淮安市金湖县及扬州市宝应县水陆相依;南至淮河入江水道(三河),与淮安市盱眙县毗邻;西偎洪泽湖,与宿迁市泗洪、泗阳两县隔湖相望;北达苏北灌溉总渠与淮安市清浦区以苏北灌溉总渠及淮河入海水道为界。 地名由来在江苏省洪泽县西部。古称破釜塘,隋称洪泽浦,唐始名洪泽湖,为我国第四大淡水湖,淮河流域最大的湖泊。湖面辽阔,资源丰富,历史悠久,既是淮河流域大型水库、航运枢纽,又是渔业、特产品、禽畜产品的生产基地,素有“日出斗金”之美誉,堪称镶嵌在苏北平原上一颗灿烂明珠。 洪泽湖位于江苏省西北部,苏北平原中部西侧,淮安、宿迁两市境内。南望低山丘陵,北枕废黄河,东临京杭大运河,西接岗坡状平原。西纳淮河、东泄黄海、南往长江、北连沂沭,淮河横穿湖区,为淮河中下游结合部。 隋大业十二年(616年),隋炀帝杨广从洛阳乘龙舟游幸江都,一路干旱,经过破釜涧时,喜逢大雨,他一时兴起,就将破釜涧改为洪泽浦,洪泽之名由此而来。到了唐朝,又改称洪泽湖。 现任领导县委: 王兴尧刘泽宇 徐亚平陈旭东 施恩佩 罗金昌 龚晓琴 蒋东明 倪 明 王道凯 杨步新 县人大:; 王兴尧 杨宝成 韦淑萍 曹文龙 黄 河 县政府: 刘泽宇施恩佩 罗金昌 卞爱武 `陈照新 杨国仁 蒋同进 许根林 贺迪经 乐 翔 陶 辉 县政协: 刘泽宇 陈继信 李梅娟 潘玉楼 王建东 陈炳峰 卞玉红 徐洪华 人口区划邮编:223100 ;电话区号:0517 ; 洪泽拼音:Hongze 2008年,洪泽县辖高良涧、黄集、岔河、东双沟、朱坝、仁和、万集、共和、三河、老子山、蒋坝、西顺河等12 个镇和江苏洪泽经济开发区,37个居民委员会,88个村委会,736个村(居)民小组。 高良涧镇面积85平方公里,人口99477人。 西顺河镇面积20平方公里,人口 9146人。 老子山镇面积300平方公里,人口16000人。 东双沟镇面积40.10平方公里,人口36041人。 蒋坝镇面积 12.1平方公里,人口10152人。 仁和镇面积110平方公里,人口29087人。 岔河镇面积125平方公里,人口39320人。 三河镇面积52.7平方公里,人口23300人。 朱坝镇面积60平方公里,人口29536人。 黄集镇面积91.50平方公里,人口43000人。 万集镇面积61.07平方公里,人口26300人。 共和镇 面积86.2平方公里,人口25961人。 江苏洪泽经济开发区 面积5.5平方公里 民族2008年末,全县户数为124447户(其中乡村79969户),户籍人口为388126人(非农业人口150662人),男性195934人,女性192192人;年末常住人口为34.21万人。全年出生2494人(男1294人,女1200人),人口出生率6. 45‰;死亡1711人,死亡率4.43‰;人口自然增长率2.02‰。当年,迁出3125人,迁入1574人。年末全县城镇常住人口为14.16万人,城镇化率为41.4%。境内有回族、布依族、苗族等19个少数民族。 经济概况综合实力继续增强。2009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89.8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4%。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6.74亿元,增长3.3%;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39.71亿元,增长17.5%,其中工业完成增加值32.89亿元,增长16.8%;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33.41亿元,增长15.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6422元,按当年汇率折算超过3868美元。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调整为18.6∶44.2∶37.2。二、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81.4%,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民营经济蓬勃发展,其创造的增加值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份额达64.6%。就业再就业工作进一步加强。年末全县城镇单位从业人员30713人,其中在岗职工29792人。全县私营个体从业人员79177人,其中农村私营个体从业人员31765人;城镇私营个体从业人员47412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1903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2%。 气候特点洪泽属北亚热带和暖温带过渡性地带,具有季风性和兼受洪泽湖水体调节的气候特点。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无霜期长,雨量充沛,日照充足。 洪泽素称“水乡泽国”,境内河网密布,水域宽阔,水域面积占县域面积的 54%。水文水系主要特征表现为境内河湖均属淮河流域水系。 纵横县境的主要河流有: 淮河、苏北灌溉总渠、淮河入江水道、老三河、草泽河、张福河、洪金排涝河等 过境 河流以及浔河、砚临河、贴堆河、往良河、花河等境内河流。 历史沿革洪泽湖古称破釜塘。公元616年,隋炀帝下扬州,其时正值大旱,行舟十分困难。当龙舟经过破釜塘时,突然天降大雨,水涨船高,舟行顺畅。炀帝大喜,自以为洪福齐天,恩泽浩荡,于是便把破釜塘改名为洪泽浦。唐代开始名洪泽湖。 抗日战争时期, 新四军开辟了以洪泽湖为中心的淮北、淮南抗日根据地。并在1941年5月,在湖上建立洪泽湖工委、湖管局。1942年春改洪泽县委、县政府。 1956年,国务院批准重建洪泽县,隶属于淮阴地区行政公署。1983年,实行市管县体制,隶属淮阴市(后改名淮安市)。全县辖12个镇与一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24个村(居委会)。政府所在地高良涧镇。 悠久历史洪泽是历史悠久、文化发达的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距今四万年至一万年前,“泗洪下草湾人”即生活在洪泽湖一带,五千年前,共和镇一带已建立起父系氏族村落。 并且它也是淮河中下游经济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经过解放后,尤其是 1956 年建县后的努力,经济和社会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洪泽人民高扬“ 团结、创新、实干、争先 ” 的新洪泽精神,团结拼搏,艰苦奋斗,洪泽经济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城乡面貌发生了越来越大的变化,潜在的、丰裕的资源优势正源源不断地转化为现实的、强劲的产业优势和发展优势。 优越区位洪泽是苏北的南大门,区位优越。公路交通发达,宁淮高速公路和205国道穿境而过,京沪、宁徐、徐淮盐高速擦肩而行。1小时多可到达南京或连云港,距南京禄口机场一个半小时车程,抵达上海只需4小时,北上北京、南下温州均为8小时左右,距京沪高速、新长(新沂—淮安—浙江长兴)铁路半小时车程。洪泽的水上运输更是得天独厚,洪泽湖是连接淮河、京杭大运河和长江的水上交通枢纽,洪泽湖向南经三河闸入江水道至扬州东南三江营注入长江,向东出高良涧船闸经苏北灌溉总渠直扑黄海怀抱。距南京、扬州、镇江等重要港口均在200公里左右,境内现有各类水运码头21座,年吞吐量200万吨的洪泽港正在规划建设之中。 自然资源土地资源洪泽陆地面积108万亩,耕地面积56.4万亩,人均耕地面积1.47亩,并拥有大量滩涂可开发。按照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目标,围绕土地后备资源较丰富的优势,近期,正实施开发6.98万亩耕地项目,进一步增加工业用地资源。 水利资源洪泽县肩挑两湖,四面环水。其中洪泽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正常蓄水位时面积2152平方公里,容积42亿立方米,为南水北调重要蓄水周转库。县城有浔河、砚临河、苏北灌溉总渠,引水十分方便。洪泽地下水埋深一般在1.2米,储量十分丰富。 水域资源洪泽县境内水域总面积120多万亩,其中可开发利用的面积30多万亩。湖区内水产资源丰富,鱼、蟹、鳖、蚌、蚬等各种水产品90多种,獐鸡、野鸡、野鸭等野生水禽近20种,菱角、莲藕、茭白、水芹等水生蔬菜30余种,年产量10万吨。水产品年生产总量4.8万吨,其中鱼类3.5万吨、河蟹2362吨、青虾2500吨、米虾1800吨、龙虾4638吨、贝类1700吨。野生水禽150万只。大闸蟹、银鱼、甲鱼、青虾、龙虾仁、整肢虾、野鸡、野鸭、莲藕等远销欧美、日本、南非及东南亚等国家。未经加工的水产品销售额每年约3亿元。 矿产资源洪泽矿产资源种类较多,已发现的重要矿产有石油、地热、无水芒硝、岩盐、矿泉水等。石油主要分布在共和镇境内,现由江苏油田开采,另据冀东油田勘探在洪泽湖底石油蕴藏比较丰富。地热分布于老子山镇,属人工钻孔揭露、断裂构造型温泉,水温43—61℃,单井允许开采量5080方/天,热水中偏硅酸、氟、锶、锂、镭等多种矿物成分含量达到医疗热矿泉水国家标准,属优质医疗热矿泉水。可广泛用于医疗洗浴、供暖供热、温室育种、特种养殖等。江苏省电力公司在老子山镇投资新建了老子山温泉山庄。无水芒硝、岩盐资源分布于西顺河镇。芒硝远景储量1.5亿吨、岩盐远景储量23亿吨,是华东地区最大的高品位芒硝矿藏,年产元明粉80万吨。岩盐尚未开发。矿泉水分布于洪泽县城区,日允许开采200吨以上,水型为偏硅酸、锶复合型,质优口感好,目前尚未开发。 旅游资源洪泽旅游资源可概括为“一湖、一堤、一山”。洪泽湖是世界著名的“悬湖”。洪泽湖大堤历史悠久,有1800多年历史,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三河闸是闻名中外的大型水利枢纽,目前已被列入国家级水利风景区。老子山地处大别山余脉、淮河入湖口,也是著名的道教文化起源地。国家级洪泽湖东部湿地保护项目正在实施。环湖风光旖旎,民俗风情浓郁,文化底蕴深厚,可供开发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达100多处,是投资发展旅游产业的理想胜地。 农业资源境内土壤肥沃,农田全部自流灌溉。规模农业较为稳固,已初步形成水产、蔬菜、畜禽、林业、优质稻麦五大规模基地。年家畜、禽饲养量1600万只,其中:洪泽湖鹅年饲养量850万只,年生猪饲养量35万头,山羊30万只,禽蛋总量1.7万吨,肉类产量2万吨。蔬菜种植面积14万亩,年产量40万吨。优质稻麦种植面积60万亩,其中:有机、绿色和无公害优质稻米面积28万亩,优质稻米年产量18万吨。全县共有16个作物种类,52个种植业产品分别获得有机、绿色和无公害认证,有36.78万亩耕地被认定为优质无公害农产品基地,有21个水产品、6个畜禽产品通过省级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洪泽湖”、“岔河”、“九牛”三个品牌大米获全国优质稻米称号。 林业资源全县林业用地面积20万亩,其中:成片林12万亩。现有活立木蓄积量91万立方米,80%为杨树。目前,以枝桠材为主要原料的东盾公司,年产14万立方米密度板和8万立方刨花板,还有60家小型企业主要生产单板、包装板等半成品材料。占地200余亩的木材市场位于宁连公路边,木材年流通量超过100万立方米,大径材主要外销。 湖泊形成具有三大因素: 其一,地壳断裂形成的凹陷,是洪泽湖形成的自然因素,胚胎始于唐宋以前的小湖群。主要有富陵湖、破釜涧、泥墩湖、万家湖等。 其二,黄河夺淮是形成洪泽湖雏形的客观因素。宋绍熙五年(1194年),黄河决阳武,至梁山泊分南北二支,南支与泗水合,南流入淮,此为黄河改道之始。至清咸丰五年(1855年),黄河北徙,由利津入海,黄河夺淮长达近700年之久。由于黄河居高临下,倒灌入淮,黄淮合流,流量增加,水位抬高,将富陵湖、破釜塘等大小湖沼、洼地连成一片,汇聚成湖。 其三,大筑高家堰(洪泽湖大堤)是洪泽湖完全形成的人为因素,也是决定性因素。因此,洪泽湖被称为人工湖。 水利历史洪泽湖大堤,北起淮阴县码头镇的老坝头,南至盱眙县张庄高地,全长70.4公里,其中堤身前砌有老石工墙的有60.1公里。 土堤始建于东汉建安五年(200年),后经历代续建,至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建成。石工墙从明万历八年(1580年)开始建造,至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基本告成,长达171年。洪泽湖大堤自始建起,至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 明清两朝,为了实施“蓄清、刷黄、济运”方略,把洪泽湖作为黄、淮、运结合部的关键工程,用“束水攻沙”的办法进行整治,除了大筑湖堤外,明朝还在洪泽湖大堤上分别建造武家墩、高良涧、周家桥等三处分水石闸,并经永济河、岔河、泾河、草泽河、宝应湖、子婴沟、射阳湖、广洋湖入海。清朝又在洪泽湖大堤上南段建造仁、义、礼、智、信五座减水坝(先后共建26座),称之为“山盱五坝”,同时开挖“头、二、三”三条引河、宣泄洪泽湖水入长江。 洪泽湖的水域面积,在蓄水位12.5米时,为2069平方公里,容积为31.27亿立方米。湖水位13.5米时,水域面积为2231.9平方公里,相应库容52.95亿立方米。湖水位17米时,防洪库容135亿立方米。最大水深5米,平均水深1.5米。湖底高程一般在10-11米之间,最低处7.5米左右。 自然地理地势西高东低。除洪泽湖西岸不连片低丘、南岸垄岗及西顺河冲积平原外,皆为黄淮冲积平原。 老子山,位于洪泽湖东南边岸,属洪泽县老子山镇管辖。山高仅海拔68米,三面临湖,扼淮河入湖之口,状如半岛,势承大别山余脉。 洪泽县素称“水乡泽国”,境内河网密布,水域宽阔,水域面积占县域面积的 54%。水文水系主要特征表现为境内河湖均属淮河流域水系。 纵横县境的主要河流有: 淮河、苏北灌溉总渠、淮河入江水道、老三河、草泽河、张福河、洪金排涝河等 过境 河流以及浔河、砚临河、贴堆河、往良河、花河等境内河流。 洪泽县属北亚热带和暖温带过渡性地带,具有季风性和兼受洪泽湖水体调节的气候特点。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无霜期长,雨量充沛, 日照充足。 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燥,春季冷暖多变,夏季湿热多雨,秋季温和晴朗。年平均气温 14.9℃,与同纬度县份比较,夏季气温相近,冬季气温高出0.4-0.7℃。1月份最冷,平均气温1.5℃,极端最低气温-16.1℃(1969年2月6日)。7月份最暖,平均气温27.2℃,极端最高气温39.8℃。 雨量充沛。 年均降雨日 99天。年均降水量913.3毫米,85%的年份降水量在700毫米以上,最多年降水量1531.6毫米(1991年),最少年降水量532.9毫米(1978年)。最大月降水量640毫米(1965年7月)。一日最大降水量193.8毫米(1984年8月31日)。历年最长连续降雨日数11天,降雨量60.2毫米。全年连续无降水日66天。最大降雪量15.3毫米,最大积雪深度27厘米(1989年2月3日、4日),最多连续降雪日数18天。 全年降水量分布不均。 4 -9月份降水量占全年总降水量70%以上,3个降水高峰期为4-5月的春雨期、6月中下旬-7月下旬的梅雨期、9月的秋雨期。7月份降水量最多,达215毫米,占年降水量的26.7%; 12月份、1月份降水量最少,平均不足37毫米。 日照充足 。 年均日照 2300小时,日照率52%,0℃以上日照2094小时,占日照时数的92%。平均太阳能总辐射量116.1千卡/平方厘米。 无霜期较长 。无霜期平均 242天,最长272天(1968-1969年),最短194天(1960-1961年)。一般有霜期11月18日-3月21日, 123天,最长有霜期171天(1960-1961年),最短有霜期93天(1968-1969年)。初霜最早日10月28日(1969年),最迟日12月15日(1968年);终霜期最早日2月26日(1968年),最迟日4月11日(1961年)。初终霜早迟相差70天。 矿产资源:洪泽县境内富藏芒硝、岩销、石油等。芒硝储量1.5亿吨,岩盐储量23亿吨。已开发成功的芒硝矿品位极高,年产元明粉80多万吨。 水域资源:洪泽县境内水域总面积120多万亩,其中可开发利用的面积30多万亩。湖区内水产资源丰富,各种水产品90多种,野生水禽近20种。水产品年生产总量4.8万吨,野生水禽150万只。大闸蟹、银鱼、青虾、整肢虾、野鸭等远销欧美、日本、南非及东南亚等国家。 农业资源:洪泽县规模农业较为稳固,已初步形成水产、蔬菜、畜禽、林业、蚕桑五大规模基地。年畜产品产量1638吨,家禽饲养量达1000万只,其中四季鹅800万只。蔬菜种植面积14万亩,年产量40万吨。林木蓄积量56万立方米。桑园面积4万亩,年产鲜茧2400吨,白厂丝300吨。 旅游资源:洪泽县境内名胜丰富,古迹众多。有被誉为“水上长城”的洪泽湖大堤,历尽沧桑的镇水铁牛,乾隆御碑、老子炼丹台,龟山巫支祁井等历史景观和千顷荷花塘,万亩芦苇荡等自然景观。 风土人情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俗称“娃娃节”。前几日,家家包粽子,粽子是用新鲜柴叶子包裹糯米,掺进红豆或红枣等物,裹得越紧越好,煮熟后香粘鲜美。这-天,早餐吃糠子和鸡蛋,在大门上方插菖蒲、青艾条。旧时,还在堂屋中心悬挂一幅面貌丑恶、身着红袖箭衣、带将士巾、手执宝剑的钟馗像,叫“判官”,在大门上贴“端午符”,皆为祛邪。中午喝雄黄酒,有的人家还在屋内、庭院遍洒 .雄黄酒,以驱“五毒”。午餐后,用艾水给孩子洗澡,在孩子耳朵、肚脐眼涂抹雄黄酒,又在脖子、手腕、脚腕处系上五色丝线,叫"百索",也为避邪消灾。有些孩子腰间,还挂上一个香袋,叫"香囊",是采集百草合药制成的。端午节划龙船,是沿袭千年的习俗。在涟水县城,还有端午节下午爬宝塔的风俗,红男绿女争相到城西能仁 寺,爬上妙通塔.饱览城乡风貌,说是可延年益寿。 工业发展工业生产保持稳定增长。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148.8亿元,增长35.7%。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32.8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8.6%。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情况:元明粉173.39万吨,比上年增长4.1%;气缸套316万只,增长18.8%;水泥72.03万吨,增长4.7%;中密度纤维板17.34万立方米,增长21.3%;浓硝酸12.06万吨,增长5.6%;合成氨9.92万吨,增长35.9%,铜加工材7.34万吨,增长158.5%,电子测量仪器0.34万台,下降40.3%。全年用电量11.12亿千瓦时,增长8%,其中工业用电量9.49亿千瓦时,增7.1%。 工业经济效益逐步回升。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收入146.02亿元,比上年增长32.6%。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总额14.61亿元,比上年增长22.5%。其中实现利润9.62亿元,增长28.1%;实现税金4.99亿元,增长12.9%。 工业结构进一步调整。规模以上工业三大主导产业共实现销售收入79.71亿元,比上年增长22.5%,占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的比重为54.6%。规模以上工业三大主导产业实现利税7.74亿元,下降11.4%,占规模以上工业利税的比重为53%。 建筑业平稳增长。全年完成资质以上建筑企业总产值30.37亿元,比上年增长12%。建筑企业实现利润总额0.87亿元,比上年增长11.5%。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18.3万平方米,增长13.5%;房屋建筑竣工面积356.49万平方米,增长109.3%。 江苏省洪泽经济开发区发展迅速。洪泽开发区始建于2001年(原名洪泽工业园区),首期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是集科、工、贸于一体,以工业项目为主,功能设施完备的经济开发区。地处洪泽县县城北郊,西依洪泽湖、北接苏北灌溉总渠、东至宁连一级公路、宁淮高速公路。区内地势平坦,环境优美,各类市政、公用设施完善,实现道路、供电、供水、供气、通讯、排水、有线电视为主的“七通一平”,绿化覆盖率40%。一期已建成4平方公里,铺设水泥路面36万平方米,架设电力线路42.5公里,供水管道33公里,供热管道13公里,埋设排水管41公里,工业绿化面积13万平方米,新建110千伏新城变。目前园区已集聚100多家中、外企业落户兴业,吸纳就业工人近万人。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较快。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90亿元,比上年增长31.4%。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6.48亿元,同比增长32.6%。其中城镇投资(不含房地产)完成35.95亿元,增长18.4%,农村投资完成8.03亿元,增长42.6%,房地产投资12.5亿元,增长89.1%。 房地产业开发快速增长。全县商品房销售面积26.95万平方米,增长141.5%,其中住宅销售面积24.72万平方米,增长250.3%;商品房销售额6.7亿元,增长158%,其中住宅销售额5.71亿元,增长280.9%。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全县财政总收入14.71亿元,比上年增长46.6%。中央财政收入4.37亿元,增长7.3%。地方财政收入10.35亿元,增长73.4%。地方一般预算收入7.52亿元,增长74.6%。其中增值税1.21亿元,增长25.6%;营业税2.03亿元,增长112.2%。 支柱产业:化工、机械、建材、食品、轻纺等五大支柱产业 。化工方面 ,建成了全球最大的元明粉生产基地。建材方面,拥有年产30万吨水泥厂和年产万根水泥电杆企业以及生产各种水泥预制构件、 中密度板、 排钉、细木工板、胶合板、轻质墙体材料、内外墙涂料、金属塑钢门窗等企业。 机械方面,主要生产毛纺针梳机、汽车后桥半轴、黄麻并条机、剑麻织机、柴油机曲轴、柴油机缸套、水泥散装机、包装机,及各种电子信号源、稳压电源、示波器、直流屏、电子机柜、网络机柜等。 食品生产方面 ,拥有年产酒精 500吨以上的白酒生产企业,年产4万吨精制米厂、年产8000吨植物油厂、年产1000吨饲料厂,及年加工量万吨以上的肉类联合加工厂,年加工量千吨以上的水产冷冻食品加工厂,年加工量百吨以上的禽类宰杀加工厂。 轻纺方面,拥有一定数量的 麻制品、服装、手套、毛纱等轻纺企业。 规模企业:拥有了一批在元明粉、通信机柜、环保气缸套、纺织机械、水泥、中纤板、剑麻地毯、毛纺、优质粮油生产等方面在省市乃至全国均有一定竞争力的江苏南风、江苏宝利嘉、东盾人造板公司、银珠集团、瑞特公司、海珠公司、水泥厂、鹿港毛纺厂等骨干企业。 主导产品:形成以元明粉、纺纱、缸套、浓硝酸、机柜、中密度板等产品为代表的优势产品群,这些产品在生产规模、市场销售、技术水平等方面都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目前,元明粉年产量已达 166.5 万吨,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缸套年产量达 240 万只,位居全国第四。中密度板年产量 14 万立方米,在全市同类厂家中产量第一。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