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洪颐煊 |
释义 | [清](公元一七六五年至?年)字旌贤,号筠轩,晚号倦舫老人,浙江临海人,洪坤煊之弟。生于清高宗乾隆三十年,卒年不详。 简介苦志力学,与兄坤煊、弟震煊同读僧寮,每夜借佛灯围坐,谈经不辍。时有“三洪”之称。阮元招之就学行省。嘉庆六年(公元一八o一年)拔贡生,为孙星衍门人。星衍署山东督粮道,颐煊客其幕,为撰《孙氏书目》及《平津馆读碑记》十二卷。入赀为直隶州州判,署广东新兴县事。阮元督两广,知颐煊吏才短而文学优,延之入幕。好藏书,岭南市多旧本,重赀购之,家藏书三万余卷,碑版二千余通,多世所罕见。颐煊著有《筠轩诗文钞》十二卷,《台州札记》十二卷,《倦舫书目》十卷,《经典集林》三十五卷,《读书丛录》二十四卷,《管子义证》八卷,《诸史考异》十八卷,《汉志水道疏证》四卷,《孔子三庙记注》八卷……等,《清史·文苑》有传。 少年洪颐煊从小就爱读书、好聚书,因为才学过人,得到浙江学使阮元的赏识,阮元亲自书写“鄂不馆”的匾额赠给颐煊、震煊兄弟,后来又召洪氏兄弟俩到杭州诂经精舍学习。 成就一在杭州,洪颐煊帮助阮元校编著名的《经籍纂诂》,负责分纂《释名》、《小尔雅》,并且参与编韵。他经常与臧镛堂、丁杰等“浙士之能经者”切磋质疑,经学功底日见深厚。臧镛堂称洪颐煊兄弟之学为“大洪渊博、小洪精锐”。嘉庆五年(一八○○年),孙星衍在西湖第一楼曾撰联:“专家绝学通中法,二俊才名过古人”称赞洪氏兄弟(这幅对联今存)。“二洪”之称名扬杭州诂经精舍内外。 成就二清朝嘉庆六年(一八○一年),洪颐煊入山东德州孙星衍馆。孙氏馆内藏书很丰富,据洪颐煊在《倦舫书目》自序中说,他在那里如鱼入水,“尽窥书之藩篱”,并为孙氏撰编了《孙氏书目》。洪颐煊又根据孙氏所藏碑刻铭文,详加考证,撰写了《平津馆读碑记》十二卷。著名金石学家翁方纲在序言中说此书博洽,可与钱大昕的《金石跋尾》相匹,甚至比王昶的《金石萃编》更精密。洪颐煊因此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道光十二年(一八三二年)夏,洪颐煊撰写《倦舫书目》十一卷(《两浙著述考》称,洪颐煊撰写其中九卷,此书原写本今存),在序言中他谈到了自己藏书的经过。“台州僻处海滨,闻见有限”,他之所以成为藏书家,是因为在孙星衍那里扩大了眼界,增长了见识。他说,那时候“予空囊如洗,十指如锥,不能缮录副本,徒有望洋而已!”洪颐煊真正致力于藏书,是在他任广东省罗定州州判、新兴县知县期间。在那里,他开始“稍稍购集,广东风气醇朴,市上时多旧书,而收藏人少,价值亦不甚昂,予历年既久,因得积有卷册”。晚年回故里后,洪颐煊又致力于藏书事业,他“多方购求,渐臻富有”。于是,洪颐煊在他的旧居建筑了小停云山馆。小停云山馆是浙江著名的藏书楼、临海文物保护单位,在今天临海市区巾子山北麓旌(一作“兴”)贤坊,俗称“芝麻园”。这里昔日是清朝著名学者、藏书家、文物收藏家洪颐煊的藏书楼。 作品小停云山馆占地十多亩,建有兰雪轩、烷香亭等,又“有花木泉石之胜”。书楼西边原有池塘,池塘边的石碑上刻有“愚有源头活水”。清朝陈均、陈务滋分别作有《小停云山馆图》,有宋翔凤、姜安等题咏,嘉兴冯登府撰有《小停云山馆记》、张南山有“小停云山馆”诗。据晚清学者、临海藏书家黄瑞统计,洪颐煊在这里积藏了二千八百三十六部三万二千六百七十五卷(一作四万卷)典籍、二千余件碑版和无数的钟彝书画等。 洪瞻墉洪颐煊去世以后,他的儿子洪瞻墉成了小停云山馆的新主人。洪瞻墉,字容甫,号少筠,例授布政使理问衔。著有《建元分类考》、《钱王铁券考》、《兰雪轩钱谱》、《倦舫法帖目录》、《倦舫书画金石目》、《台州金石略》等。遗憾的是,小停云山馆的厚藏没有像洪颐煊父子在“子孙世守”藏书印中所期望的那样而保存下来。同治元年(一八六二年),也就是洪瞻墉去世的同一年,太平军从台州撤退时,城内的地痞流氓以为洪家是大户,乘机入内抢劫,火落书中,一代藏书楼和洪颐煊父于尽力收藏的世多罕见的书册、书版等尽化灰烬,仅存阮元题赠的“小停云山馆”的匾额和藏书楼东边三间小轩,遗留书画数百轴。 故居今洪颐煊故居是他的后裔在“小停云山馆”西边朝西的三间小轩基础上扩建的。故居的主体建筑布局精巧,藏而不露。走进破落的外合门,抬头望见高耸的临海中山古塔,仿佛塔在园中,如此借景之妙,深得“因地制宜”之法。故居两边两米多高的围墙遮挡了园内的景色,让人遐想,引人入胜。走过十来米坑坑洼洼的石板路,迎面的墙群是一米高的石板,上面有清晰的石刻图案。 转弯可见内台门。内台门很普通,它的对面是一块石屏,高高的石屏挡住了啸啸的北风,石屏上面的石刻图案早已模糊,顶上的瓦片却保存完好。虽说不是秦砖汉瓦,距今也有一百多年了。走进内台门,里面是一块正方形的天井,幽兰叶茂。迎面是洪颐煊故居的两层楼主体建筑,共有七间。左右两边也是两层楼的房子,各有三间,洪颐煊的后裔还有人在这里居住。环视楼房,雕拱木沉,移步廊道,景趣顿生。 洪氏故居左边原有“小停云山馆”主楼,楼旁有一口池塘。入左楼小门,豁然开朗,站在园里,“荒凉”之感油然而生。“小停云山馆”主楼毁于火以后,一直没有重新建造,今杂草丛生,令人感慨万千。 事过境迁,斗转星移,遗留的故居旧宅,尤其是朝西的最有价值的三间小轩也柱斜虫蛀,需要修复了。近代学者、临海项士元先生曾经从洪颐煊的后裔那里得览旧藏,手加札录,撰《小停云山馆金石书画过眼录》,又作《七区文物展览会杂咏二十首》(一):“山馆荒凉久化埃,劫余喜有未寒灰。最叹吴越留余迹,钩勒分明摹本开。”诗中叙述的是民国二十五年(一九三六年)浙江省文物展览会,洪氏后裔拿出钱王铁券摹本及金石书画多件应征。这些遗存的珍贵之物,以后又陆续流散,罗华有诗叹其书被售道:“十年前记过筠轩,今日犹存竹满园。先后与君同一慨,买书人有卖书孙。” 新中国成立以后,洪颐煊的后裔把他的金的书画遗存部分捐献给了台州文物管理委员会,人们今天见到的只是洪颐煊小停云山馆藏物中的吉光片羽了。 评价洪颐煊通经博古,收藏甚富。他还潜心著述,终日不倦,成书数十种,共有数百卷,在文史、碑版、地理、乡邦文献方面无不涉猎。洪颐煊的著述多行于世,其中多有影响深远的著作,“海内争重其名”,保存至今的有《尚书洪范五行传论辑本》五卷、《礼经宫室答刚二卷、《汉志水道疏证》五卷、《汉志水道考证》、《校正竹书纪年》二卷、《校正穆天子传》七卷、《台州札记》十二卷、《读书丛录》二十四卷、《读书丛录节钞》、辑《经典集林》三十二卷、《孔子三朝记注》八卷、《郑康成年谱》一卷、《国朝名人词翰》二卷和《倦舫书画金石目录》三卷等。洪颐煊自己的诗文专著有《筠轩文抄》八卷、《筠轩诗抄》四卷、《倦舫丛书》十二册等。 洪颐煊还通过选刻《倦舫法帖》八种卷、《传经堂丛书》十二种等书来保存、传播文化。前者今存,前些日子笔者还见过,后者在嘉庆、道光年间出版,是台州最早的私家单撰丛书。一百余年间,失传了的洪颐煊著述有《古文叙录》、《孝经郑注补正》、《工史》等。 洪颐煊是台州几千年历史上不可多得的杰出人物,他缺少吏才,却成了著名的学者。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