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洪秀全 |
释义 | 洪秀全(1814.1.1—1864.6.1),原名洪仁坤、小名火秀,汉族客家人,原籍广东嘉应州,清嘉庆十八年十二月初十(1814年1月1日)生于广东花县(今广州花都区)福源水村。太平天国创建者及思想指导者,称“天王”,原名仁坤。广东花县人。道光年间屡应科举不中,遂吸取早期基督教义中的平等思想,创立拜上帝会,撰《原道救世歌》以布教,主张建立远古“天下为公”盛世。 中文名:洪秀全 别名:洪仁坤;洪火秀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广东花县 出生日期:1814年1月1日 逝世日期:1864年6月1日 职业:太平天国农民运动领袖 主要成就:创立拜上帝会发起了太平天国起义 人物简介道光三十年十二月初十(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建国号太平天国,自称天王。咸丰三年(1853年)定都南京,称天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又分兵西征、北伐(参见太平军北伐、太平军西征)。咸丰六年,因掌握军政实权的东王杨秀清“威权逼己”,遂密诏(一说无密诏)北王韦昌辉率军返京诛杨。韦又扩大事态,滥杀无辜。洪秀全迫于众怨,只好杀韦,以翼王石达开主政。 次年,石达开受猜忌负气出走,太平天国濒危。洪秀全重用陈玉成、李秀成诸后起良将,自兼军师,又采取减赋和加强宗教宣传等措施,渡过难关。同治二年(1863)冬,天京为清军围困,粮尽援绝。洪秀全拒绝李秀成突围的建议,固守天京。同治三年四月病卒。所著诗文及诏旨、文告等多收入《太平天国》(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之一)及《太平天国史料》等书中。 人物履历1、1814年出生于广东花县(今广州市花都区)福源水村,出身农家,读过村塾,屡试不第。 2、1843年创立拜上帝会。翌年到广西贵县 (今贵港) 赐谷村宣传拜上帝教真义。后回花县,著《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等文。 3、1847年8月,赴广西桂平紫荆山会冯云山,组织力量,开展政治斗争。 4、1851年1月11日,在金田营盘岭聚集2万多会众,举行反清武装起义,建立太平天国;3日,在武宣“登极”,称“天王”;12月,在永安(今蒙山)分封诸王。翌年攻桂林,克全州,占领两湖,再从武昌沿江东下,攻占南京。 5、1853年定都南京,改称天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再分兵北伐、西征,结果北伐失利而西征胜利。入主天王府后,深居简出,生活奢靡,大权交由杨秀清掌握。 6、1856年,太平军先后击破清军江北、江南大营,杨秀清居功自傲,逼封万岁。遂密诏韦昌辉、秦日纲,诛杀杨秀清及其家人、部属2万多。 7、1857年,石达开率20万精兵出走后,只得重用陈玉成、李秀成等,以扭转局势。 8、1859年,命洪仁玕总理朝政。清廷联合帝国主义加紧镇压太平天国,安庆、苏州、杭州等相继陷落,天京被围。 9、1864年,天京陷落前病死。 人物生平早年洪秀全祖籍广东,生于耕读世家,7岁起在村中书塾上学,熟读四书五经及其它一些古籍。村中父老看好洪秀全可考取功名光宗耀祖,可是三次乡试都失败落选,第三次在广州落选后已经是25岁(1837年,当时把出生之时当作1岁)了,受此打击回家以后重病一场,一度昏迷。病中幻觉有一老人对他说:奉上天的旨意,命他到人间来斩妖除魔。从此,洪秀全言语沉默,举止怪异。此时,洪秀全并不甘心于考试的失败,在6年后的1843年春天,再一次参加了广州的乡试,结果还是以落选告终。 这时,洪秀全翻阅以前在广州应试时收到的基督徒梁发的《劝世良言》一书,把书中内容与自己以前大病时的幻觉对比,认为,自己受上帝之命下凡诛妖,一气抛开了孔孟之书,不再做一名儒生而改信了基督教的教义,索性把家里的孔子牌位换成了上帝的牌位。虽然未曾读过《圣经》,洪秀全却开始逢人便宣传他所理解的基督教教义,称之为“拜上帝教”。 洪秀全说:“人心太坏,政治腐败,天下将有大灾大难,唯信仰上帝入教者可以免难。入教之人,无论男女尊贵一律平等,男曰兄弟,女曰姊妹。”洪秀全尊耶和华为天父,基督为天兄,不过洪秀全的“拜上帝教”跟主流的基督教在教义上相差甚大,洪秀全自称耶稣之弟,天父之次子,下到人间来替天行道。 太平天国天王玉玺洪秀全最初在广州附近传教,但未取得很大成功。1844年,洪秀全和冯云山转至广西一带传教。洪不久便返回广东,冯留下发展,在当地的信徒日增。1845年至1846年间,在家乡的洪秀全写下《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百正歌》等作品。1847年初,洪秀全在广州的一所基督教堂学习了几个月,曾要求受洗,但教士认为,洪秀全对教义的认识不足够而拒绝了。洪其后再到广西会合冯云山,并陆续制订拜上帝会的规条及仪式。洪秀全的拜上帝会与地方政府的矛盾日渐加深,洪秀全等人在1850年决定反清,加紧准备。会众在下半年间陆续前来金田团营,在1851年1月正式宣布起义,揭竿而起。洪秀全檄文 檄文全文如下(引方框为不明字): 盖闻唐虞揖让,固称上古之圣人。而汤武征诛,亦系中天之景运。汉鼎已迁于新莽,刘文。亦复中兴。徽钦既虏于金人,宋康王依然反国。是故日一旋坤转,乃历代之常情。革故鼎新,本累朝之故事。惟我大明之太祖,曾开国之南京。传至季世怀宗,遂亡身于北厥。奈天心已去,闯王大乱于中华,痛帝位之难留,皇之逃奔于吴越。呈卿失计,当为驱虎逐狼。摄政不良,恰似长蛇封豕。纵然成功者退以身,殉国何难。有德者居以位,让贤何恨。 独是外夷僭窃华夏,腥风燥羯称尊,夜郎自大,屈真才□□□,旷野之珠玉皆空,纵贪吏以害民。闾里之脂膏已尽。□□钞粮重敛,今日完而明日征。 法律分更,旗人宽而汉人刻。父老号秦苛政久已,人民望我兴复。正与今华裔有仆,故国犹存邦,总是旧命则维新,爱举义旗以清妖孽。所望普天率土,执孺子于咸阳。协力同心,歼商于牧野。重懋旧业,再造丕基,忍使上国衣冠沦于春秋。 相率中原豪杰还我山河。具全才全德者,封万户侯;抱一技一能者,授千夫长;躬耕者免税三年;犯法者宥罪十世。上有务恤之主,下无罹网之民。惟有乘风掳抢者,决然剿灭不俨。 然有汤武之行,再睹尧舜之世乎。 檄文到日,薄海遵行。 创建太平天国1851年初,洪秀全称天王,建太平天国。1852年太平军离开广西进入湖南,1853年攻占南京,改名天京并定都在此。太平天国前期,军政大事由军师负责,洪秀全退居幕后少理朝政,冯云山、萧朝贵已死,大权落在东王杨秀清手上。定都天京后,洪秀全主张把四书五经列为禁书,杨秀清不同意,借“天父下凡”迫洪秀全让步,后者只好同意四书五经在修改后可以刊印流传,然而,直至太平天国灭亡仍未曾刊行。后来洪秀全又修改《圣经》,按照政治上的需要及个人喜恶改动内容,在太平天国内颁行。 天王洪秀全与东王杨秀清的矛盾日渐加深。洪秀全知道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及燕王秦日纲对东王不满,在1856年密诏三人诛杀东王,9月发生天京事变,东王、北王与燕王先后被诛。翼王石达开在天京主政一段时间,为洪秀全所忌,洪秀全封自己的亲兄弟洪仁发、洪仁达为王,以牵制石达开,引起石达开不满。1857年石带领大军出走,脱离天王指挥。自天京事变及翼王出走后,洪秀全虽然掌握了朝政大权,太平天国却开始走下坡。 天京事变1856年(咸丰六年)6月,太平军攻破清军向荣的江南大营,解天京三年之围。向荣在8月9日死后,其死讯不久便传入天京,东王杨秀清见当时太平天国形势大好,另有图谋,假装“天父下凡”迫天王封他为“万岁”。 北王韦昌辉在这时请求天王诛杀东王,天王不肯。后来陈承瑢向天王告密,谓东王有弑君篡位之企图,天王密诏北王、翼王及燕王秦日纲铲除东王。 韦昌辉在9月1日到天京,与秦日纲在夜间入城,2日凌晨突袭东王府,杨秀清及其家人被杀,东王部属、他们的家人及其他军民共2万多人亦被杀,史称“天京事变”。 翼王石达开抵达天京后,责备韦昌辉滥杀,二人不欢而散,石达开当夜逃出城外,韦昌辉其后尽杀翼王府中石达开的家属。 石达开从安庆起兵,声讨韦昌辉,此时在天京以外的太平军大多支持石达开。洪秀全为平众怒,11月2日将韦昌辉处死,不久又处死秦日纲和陈承瑢。 晚年洪秀全清军开始进迫天京,在陈玉成和李秀成等人支撑下,太平军在数年间阻止了清军的很多攻势。1859年,族弟洪仁玕抵达天京,洪秀全大喜,封仁玕为军师、干王,名义上总理天国朝政,却不肯把军师的权力交给他。由于洪仁玕未有立功而封王,洪秀全怕其他人不服,再次封异姓为王。后来洪秀全为了笼络人心及分散诸王权力,开始滥封王爵,末年封王者竟达二千多人。1861年12月间,英国海军提督何伯与参赞巴夏礼到天京,向洪秀全提出以事成后平分中国为条件,协助太平天国打败清朝。洪秀全与群臣商议后,决定不接受英国人的建议,并且说:“我争中国,欲想全图,事成平分,天下失笑;不成之后,引鬼入邦。”1862年,陈玉成被清军杀害后,形势急转直下,天京附近据点逐一陷落。洪秀全晚年,不仅思想狭隘保守,而且陷入了宗教迷信的可悲泥潭,一度改国号为“上帝天国”,在众人反对下,才改为“天父天兄天王太平天国”。李秀成知道天京难以久守,向洪秀全建议放弃天京,转战中原,反被洪秀全斥责。面对困境,洪秀全没有采取适当的对策,却向将士宣称将有天兵下凡,驱走清兵。 洪秀全死因之谜1864年3月,天京合围后,城内粮食不足,洪秀全带头吃“甜露”(草团)充饥,因而致病。1864年6月1日(同治三年四月二十七日),洪秀全病逝天京(清方记载称自杀),清军在城陷后将他的遗体毁掉。 另一说法,洪秀全死于自杀。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大多数人认为洪秀全死于自杀。 李秀成是太平天国后期的主要将领,洪秀全去世时,他在天京主持天京保卫战,对天王府的情况当有较确切的了解。曾国藩刊刻的《李秀成自述》中,言及洪秀全之死:“天王(洪秀全)斯时焦急,日日烦躁,即以四月二十七日服毒而亡。”其后半部分中说:“天王之自杀,更令全局混乱。”太平天国的对手、湘军首领曾国藩在一八六四年六月二十三日(7.26)的奏稿中说:“首逆洪秀全实系本年五月间,官军猛攻时,服毒而死。”同年七月初七日又奏称:“有伪宫婢者,系道州黄姓女子,即手埋逆尸者也,臣亲加讯问。据供,洪秀全生前,经年不见臣僚,四月二十七日因官军急攻,服毒身死,秘不发丧。而城里群贼,城外官兵,宣传已遍,十余日始行宣布。”根据上述资料,大多史家认为洪秀全系“服毒自杀”。郭廷以说洪秀全之死,“以服毒说为近真”;简又文在《太平天国全史》中指出,洪秀全自杀是“事实”;罗尔纲《太平天国史稿》根据《李秀成自述》内容,认为洪秀全“四月十九日(天历,即1864.6.1)服毒逝世”。但当时的学者对洪秀全自杀说,已有一定程度的怀疑。 业绩综述一生的主要业绩一、1843年创立“拜上帝会”,对动员群众推翻清朝统治的斗争起了重要的宣传和组织作用﹔其后写的《原道救世训》、《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等著作,为太平天囯起义作好了思想舆论准备。经数年努力,洪秀全在杰出的农民领袖冯云山的帮助下,拜上帝会得以迅速发展,为金田起义奠定了基础。 二、从1851年1月11日金田起义到1864年天京陷落前夕,洪秀全领导了这场农民战争的全过程,历时14年,势力发展到18省,先后攻占600多座城市,给了中外反动势力以沉重打击。 三、两次建立领导核心。前期,在永安建制分封诸王,使太平天囯初具规模,加强了领导力量,提高了太平军战斗力,为太平天国的迅猛发展打下了基础﹔后期,在“国中无人,朝中无将”的局面上,洪秀全选拔了陈玉成、李秀成等青年将领主持军事,任命族弟洪仁玕提理天朝政务,形成了一个新的领导班子,使太平天国能继续坚持斗争。 四、颁布革命纲领。前期,1853年冬,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提出改变土地制度和其他改革社会的措施。其内容表现了农民反封建的要求和解决土地问题的强烈愿望。纲领内容的完备性和深刻性,使太平天国革命达到了中国历代农民革命所能达到的最高思想境界。 1859年颁布了洪仁玕为仿效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而写的《资政新篇》一书。这是后期太平天囯的重要政纲,说明他在对待资本主义的态度上,较同时代的地主统治阶级思想开明,眼界开阔。 事实上,《资政新篇》从来没有在太平天国的管辖区域实施过。 这本书是洪仁轩为了显示自己的政治权威,平息自己无功而受封为‘干王’引发的诸多将士的愤怒,以自己的香港经历为蓝本,写出了近似于游记的书。在太平天国后期,洪仁轩从来没有取得过领导地位,他仅仅是洪秀全的政治傀儡,他的美好愿望被太平天国的现实击碎。 失败原因太平天囯运动,之所以能成为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是与他的巨大贡献分不开的。乃至中国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愿作洪秀全第二,即可见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太平天囯是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之下失败的。但作为太平天囯运动的最高领导人,洪秀全的严重错误也是不可忽视的。洪秀全的错误主要在于: 一、定都天京后,封建意识与日俱增,等级观念、享乐思想尤其突出。洪秀全在天王府深居简出,严重脱离将士群众。在太平天囯革命政权向一个新的封建王朝政权蜕变的过程中,洪秀全起了特别恶劣的带头作用。思想作风上的质变,使其愈往后,则更多地像一个封建帝王。天京内讧就是领导集团内部这种封建思想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太平天囯后期,为防大权旁落,洪秀全一反前期用人路线而“用人唯亲”,形成一个排斥异姓的洪氏集团,使得后期政治日益腐败,给太平天囯内部带来致命危机。石达开是太平军最优秀的统帅,所部又是太平军精锐。他德才兼备,深得全体军民拥戴,天京内讧之后,他是唯一能团结群众辅佐洪秀全重振国势的人选。然而,洪秀全猜忌他,用安、福二王挟制和排挤他。因此,石达开出走,致使太平天囯出现分裂局面。其后,陈玉成、李秀成打破江北大营、江南大营,京围一解,洪秀全立刻大封王爵,根本不问才德、功劳,亲戚、广东同乡或捐有钱粮者,都可以封王。封王人数竟达到2700人以上。造成后期天国朝政混乱、吏治败坏、军事削弱的局面。 三、上帝的代言人,却毫无仁爱信义。 洪秀全本就多疑,内讧之后,更是任人唯亲。首先是他哥哥洪仁发、洪仁达,分别封为安王、福王,让两个老哥掌权,压制、监视石达开。之后洪秀全迫于满朝反对,不得已取消两个昏庸兄长的王爵,还是对他们言听计从,后来又再改封为信王、勇王,一直干预朝政。此两人都极其自私、贪婪、愚蠢、横蛮,专出歪主意,却最受洪秀全信任。天京危急之时,洪秀全更是明确宣布,朝政由洪仁达执掌。前面说过的洪仁玕,是洪秀全堂弟。因为本家人可靠,又不像两个老哥那样粗鄙,就立马三级飞升。洪仁玕虽然只会纸上谈兵,而且战败犯罪,还是委以重任。堂兄洪仁政,也无功劳和战败犯罪,换个官做,后又封恤王。亲侄族侄十余人,一概封王。洪秀全外甥幼西王萧有和,很受洪秀全喜欢,洪临死前不久,封他为前台发命者。洪秀全的女婿钟万信、黄栋梁、黄文胜,同样受宠信,个个封王。这些皇亲国戚,广义上的“洪氏诸王”,都不会打仗,不会办事,几乎个个贪暴凶横,胡作非为。在南京城里,人人害怕和憎恨,在各地太平军中也广被厌恶、鄙视,却又都无可奈何。 人物性格据洪仁玕回忆,洪秀全少年时“两兄助其父耕田,又种些瓜菜,全家食粮由此供给。”。家庭出身的寒微,使洪秀全青少年时代就饱受生活磨难,渐渐产生了低人一等的自卑感。在其发动起义后,低微的出身又常为统治阶级所攻击,“所谓伪天王者,姓洪,深居不出,本广西乞丐。”于是,洪秀全就不断采取措施抬高自己及整个洪氏家族的地位,甚至依靠一个自创的宗教,把自己神化。洪秀全自比为太阳,他的妻子则为太阴月亮。同时,在太平天国内部实行一套严格的“分贵贱”、“判尊卑”的等级制度。1853年,太平军刚刚攻下南京,他就开始大兴土木,营造比明清故宫还要大得多的“侈丽无比”的天王府,并广选民间秀女入宫。天王进膳,也要放炮奏乐,鼓声、锣声、钹声与炮声交作,膳毕始停。御膳用品也多是金制的。 洪秀全自幼“熟诵四书、五经、孝经及古文多篇,其后更遍读中国历史及奇异书籍,均能一目了然”,受的是儒家传统文化教育。渴望由士而仕,一举成名,完成由“田舍郎”到“登天子堂”的转变,其家人和族人都对洪秀全抱有极高的期望,洪秀全自己也希望通过科举,谋取功名,光宗耀祖。他曾先后四次(1828年、1836年、1837年、1843年)赴花县、广州应试,然而“初考时其名高列榜上,及复考则又落第。”洪秀全发誓“不考清朝试,不穿清朝服”,“自己来开科取士”。从洪秀全发动起义后,采取种种严厉的排孔斥儒活动中,宣称“推勘妖魔作怪之由,总究孔丘教人之书多错”。太平军进军途中,废偶像、捣孔庙、烧经书,所谓“敢将孔孟横称妖,经史文章尽日烧”。据张德坚在天京目击所述:“搜得藏书论担挑,行过厕溷随手抛,抛之不及以火烧,烧之不及用水浇。读者斩,收者斩,买者卖者一同斩。”这些举措,正是洪秀全由科举不第而产生严重自卑心理的绝好注脚。 杨秀清具有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又有“天父附体”的特权,所以在广大太平军将士中享有崇高威望。而且,随着地位的稳固,他开始热衷于个人权威,“威风张扬,不知自忌”,直至发生“逼封万岁”的事件。对东王的飞扬跋扈,洪秀全显得虚弱无力。史学界一部分人否认天京事变中洪密诏召韦进京杀杨的事实。实际上,从当时客观形势分析,如果没有洪的密令,韦是不敢也不能杀杨的。屠杀事件发生之后,洪也没有出面制止和马上追查韦的反叛行为。石达开回京,指责韦的擅杀,却遭韦威胁被迫逃出天京,韦杀其全家。长期以来,他时时刻刻感到杨秀清对于自己地位和宝座的威胁,感到自己是在杨的阴影下生存。借韦之手杀杨,对他来说,是解除了一个心头大患,对其自卑心理当是一种很好的补偿。 性情暴烈是洪秀全性格中最为突出的特征。《天父诗》中有多处反映他发怒生气的情景。如“亮(火)冲起来谁人受,亮(火)不救开烧死该!”“亮(火)起跪求要虔诚,亮(火)未救缩莫起身。”诸如此类的句子,《天父诗》中随处可见。杨秀清也曾借“天父下凡”指责洪秀全“性气太烈”。洪秀全一旦火起,就会严厉地责罚人,轻则斥责、饿饭、杖责,重则斩手斩脚、杀头甚至更为惨酷。而且洪秀全性情固执,脾气暴烈如火,根本不给人分辩的机会,他说“只有媳错无爷错,只有婶错无哥错。只有人错无天错,只有臣错无主错”,他力图通过严酷的刑罚维持其至高无上的特权地位。 洪秀全缺乏自信,最明显的表现就是他日益迷信自创的“上帝”而不能自拔。在太平天国后期的斗争中,他信天不信人。广大将士出生入死,用鲜血和生命换取的胜利,在他那里变成了“天灵”的结果。因而士气受到严重摧残,极大地影响了战斗力。越到后来,他越发迷信,甚至到了丧失理性的境地。天京被困,危在旦夕,李秀成指出城中兵少将寡 ,提出“让城别走” ,他却说“朕之天兵多过于水”。不自信的另一表现是滥封王爵。从1862年初,封陈坤书为护王始,到10月,封王30余人。1863年4月,封王达90多人。到太平天国失败时,封王达2700余人。 洪秀全无远虑、难把全局,战略、战术上的目光短浅显而易见。起义之初,面对清军的围剿,洪秀全消极防御,不能有效的打破清军的包围和封锁。永安突围后,局面虽有所改观,但太平军仍然是流动作战,毫无定止。攻克武昌后,太平军不是乘胜打击尾随而来的清军江忠源部,而是忙于在武昌搜刮财物、美女,终使之成为太平军的肘腋之患,长期摆脱不掉,影响了太平天国的发展。 洪秀全与基督教(一)“独一真神唯上帝”的思想洪秀全是鸦片战争以后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之一。他究竟向西方国家找到了什么?只要我们从事实出发,回答只能是基督教,而不是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和自由。没有任何材料足以说明十九世纪五十年代以前,洪秀全曾经接触过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思想。洪秀全最早接触到的基督教教义也还不是圣经,仅仅是一本宣传基督教的蹩脚的小册子——《劝世良言》。这个接触过程也是很偶然的。 《劝世良言》对洪秀全的影响的确是很大的。《劝世良言》宣扬:上天只有一位独一真神,那就是“上帝耶和华(God Jehovah)”;“所有富贵光荣皆由之而下来,亦是全世界众人之大父”;“神耶和华曰:除我外而未有别个神也(《劝世良言》,1959年香港版(下同),页7、45)。”洪秀全接受了这个思想,他说:“看见其书有一位造天造地造万物大主宰之上帝,人人皆当敬畏他、崇拜他”(《太平天日》,见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国》,(二),页641)一八四五、四六年,洪秀全写的《原道救世歌》主要内容就是宣传“开辟真神唯上帝”的思想,它否定了上帝以外还有其他的神存在,它说:“一丝一缕荷上帝,一饮一食赖天公。……五行万物天造化,岂有别神宰其中。”洪秀全所谓的“天公”也就是上帝。人不能不拜上帝而拜其他的神,“人而舍此而他拜,拜尽万般总是空。”在中国的封建制度统治下,如来佛、观世音以及孔孟、关岳、金花夫人、送生司马等各种神、佛、大仙、偶象都被地主阶级用来作为统治劳动人民的思想工具,洪秀全一下子宣布这些神、佛、大仙、偶象根本不是神,而是妖。你拜它们嘛?得不到好结果!洪秀全正是利用《劝世良言》宣扬的“独一真神唯上帝”的思想为武器向封建的反动意识形态宣战。 洪秀全还根据“独一真神唯上帝”这个总的宗教教义,阐述了广大农民群众强烈要求的政治平等思想。《原道救世歌》认为,人的肉身受之父母,肉身之外,还有一个灵魂,人的这个灵魂都是从上帝那里得来的,因此,它说:“普天之下皆兄弟,灵魂同是自天来,上帝视之皆赤子”。既然“普天之下皆兄弟”,“上帝视之皆赤子”,那末,拜上帝是大家的权利,“何得君王私自专”!封建统治者为维护自己统治秩序建立了一套等级制度。按照《原道救世歌》的理论,封建皇帝与人民,地主与农民,主人与奴仆都是上帝的儿女,都是“兄弟姐妹”,都是平等的。这种政治平等思想,启发了处在水深火热中的农民的革命觉悟,猛烈冲击着封建统治秩序。 到一八四七年,洪秀全又根据独一真神唯上帝的思想,明确地把斗争矛头指向清朝皇帝。在天国,只有皇上帝才能称皇称帝,在人间,最高封建统治者自称“皇帝”,那当然是“僭越”了。《原道觉世训》说:“皇上帝乃是帝也,虽世间之主称王足矣,岂容一毫僭越于其间哉?……耶稣尚不得称帝,他是何人,敢缅称帝者乎?只见其妄自尊大,自干永远地狱之灾也。”因此,他号召拜上帝会的人起来“共击灭之”。 洪秀全怎么会相信上帝呢?当初洪秀全是根据儒家经书验证《劝世良言》所宣扬的“独一真神唯上帝”的思想是正确的,因而加以接受的。在洪秀全旨准颁行的《三字经》中有一段很通俗,但很说明问题的话: “普天下一上帝大主宰无有二中国初帝眷顾同番国 共条路盘古下至三代敬上帝书册载” “至秦政惑神仙中魔计二千年……… ………至宋徽 犹猖狂改上帝称玉皇……………… 自宋徽到于今 七百年陷溺深讲上帝人不识阎罗妖作怪极” 在稍后刊刻的《天条书》初刻本中,洪秀全还大量地引证儒家经书中提到“上帝”的地方。例如: 1.引自《诗经》的:“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大雅,文王之什·文王)“维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怀多福。”(同上,大明)“皇矣上帝,临下有赫。”(同上,皇矣)“汤降不迟,圣敬日跻,昭假迟迟,上帝是祗,帝命式于九围。”(同上,商颂,那之什·长发) 2.引自《书经》的:“予畏上帝,不敢不正。”(汤誓)“上帝弗顺,祝降时丧。”(泰誓下)“敢祗承上帝,以遏乱略。”(武成)“惟上帝不常,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伊训) 3.引自《易经》的:“先王以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周易·豫) 4.引自《孟子》的:“书曰: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宠之。”(梁惠王下)(以上参见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国》,(一),页81—82) 根据这些资料,洪秀全得出结论说:“盖拜皇上帝这条大路,考中国番国鉴史,……俱是同行这条大路,但西洋各番国行这条大路到底,中国行这条大路到秦汉以下则差入鬼路,致被阎罗妖所捉。”(《天条书》,见同上,(一)页82)洪秀全这些话,并不是没有根据的,在先秦时代,“皇”和“帝”只是至高无上的天神的称号,人间的君王是不称“皇”称“帝”的。到秦王赢政统一中国以后,他认为“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才决定把“皇”、“帝”二字结合起来,成为最高封建统治者所独有的称号。 此外,洪秀全在《原道觉世训》中阐述人的灵魂是上帝所赋予时,也引用儒家经书来证明,他说:“若自人灵魂论,其各灵魂从何以生?从何以出?皆尊皇上帝一元之气以生以出。所谓一本散为万殊,万殊总归一本。孔□曰:天命之谓性;《诗》曰:天生蒸民;书曰:天降下民,昭昭简编,洵不爽也。”(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国》,(一)页93) 因此,我们今天说洪秀全向西方找到了上帝,可是,洪秀全自己却认为这是“尽返真醇”,也就是“复古”,而不是向西方学习。石达开在白龙洞题壁诗中也有这样两句:“毁佛崇上帝,移民复古风”。崇上帝就是复古风嘛! 洪秀全从《劝世良言》中找到了基督教的上帝,用独一真神发动群众,领导了一场伟大的农民革命。这样,太平天国革命披上了一层“宗教的外衣”。究竟应该怎样看待这个问题呢? 宗教是“颠倒了的世界观”(《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一页425)。但是,对宗教的客观作用要作具体的分析。 在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条件下,由于生产规模狭小,限制了人们的眼界,人们还不能科学地认识世界,革命领袖也还不能用科学理论动员和武装群众,人民群众的反抗斗争停留在自发的水平上,往往从“天”和“神”那里找到推动革命斗争的武器。“替天行道”是一种口号,根据“神的授意”,为在人间创造一个“天国”而斗争,又是一种口号。这就是在长期的封建社会里,农民战争往往披着“宗教”外衣的原因。陈胜起义时,“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入所□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煹火狐呜,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史记·陈涉世家》)北宋方腊起义时,曾利用明教发动和团结了一大批贫苦农民。元末农民起义也利用过宗教。韩山童就是白莲教的一个首领,它“倡言天下大乱,弥勒佛下生,江淮愚民多信之,果寇贼蜂起,遂至国亡。”(赴翼:《廿一史扎记》,卷30,页655,中华书局1963年版) 著名的古典小说《水浒传》第四十二回写了九天玄女娘娘赐宋江天书三卷的故事。洪秀全也把《劝世良言》看做上帝给他的“天书”。一八三七年考试失败后,他曾经生了一场大病。后来他把病中的幻梦作了描述,说有一位至尊的老人给他宝剑,封他为“天王大道君王全”,要他铲除魔鬼,洪秀全阅读《劝世良言》以后,对病梦作了新的说明。他说,那位至尊的老人就是上帝。他说:“这几本书(指《劝世良言》——引者)实为上天特赐与我,所以证实我往时经历之真确。如我徒得此书而无前时之病状,则断不敢信书中所言而反对世上之陋俗。然而,若徒有前时之病而无此书,则又不能再次证实吾病中所历之真确,亦不过视为病王时幻想的结果而已。”(《太平天国起义记》,见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国》,(六),页848) 恩格斯在评论十六世纪德国农民战争时指出:“当时人民唯一能领会的语言是宗教的预言,闵采尔就用这种语言对他们说话,起了显著的作用(《德国农民战争》,1962年中译本,页50)。”洪秀全从《劝世良言》中找到了西方基督教宣传的上帝,在动员和组织千百万农民投入反对清王朝封建统治的斗争方面确实起了很大的作用。 (二)洪秀全吸取了基督教平等思想一种流行的说法是:洪秀全吸取了西方原始基督教的平等思想,并把它和中国古代儒家的大同思想揉合起来,写了《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等三篇理论文章。 事实真相究竟怎样? 洪秀全是在一八四三年阅读《劝世良言》的,一八四七年三月以后才读到《圣经》。一八四七年三月以前,洪秀全阅读到的有关基督教的书籍仅止于《劝世良言》,我们翻开 《劝世良言》,再三阅读也没有发现任何原始基督教的平等思想。 一八四五、四六年,洪秀全写了《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阐述了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平等思想,这些思想和《劝世良言》风马牛不相及,和圣经更无关系。这些文章反映了农民要求平等的思想,同时,洪秀全也从儒家经书中吸取了思想资料。在《原道醒世训》中,洪秀全运用《礼运篇》的材料描画了一个革命奋斗目标。 《礼记》的礼运篇是不是孔丘的著作,在这篇文章里,我们不打算展开讨论。但是,洪秀全是把《礼运篇》当作儒家思想加以接受和运用的。 一八四七年三月,洪秀全在广州阅读了圣经,这是他第一次全面地接触了基督教的教义和思想。 《圣经》中有没有所谓原始基督教的平等思想? 《新约》《使徒行传》第二章有这样一段话: “众人都惧怕,使徒又行了许多奇事神迹。信的人都在一处,凡物公用,并 且卖了田业家业,照着各人所需用的分给各人。他们同心合意,天天恒切的在殿里,并且在家中擘饼,存着欢喜诚实的心用饭,赞美上帝得众百姓的喜爱。”(《新约圣书》,页192,1913年圣书公会中译本:下同,)第四章又有下列一段话: “那许多信的人,都是一心一意的,没有一个人说他的东西有一样是自己的,都是大家公用,……内中也没有一个缺乏的,因为凡有田产房屋的都变卖了,把所卖的价银拿来,放在使徒脚前,照着各人所需用的,分给各人。”(同上,页196) 所谓《圣经》中的原始基督教思想,大概就是这些了。 一八五○年十一月初,金田起义前后,开始实行了体现财产公有和消费平等的圣库制度。根据《太平天国起义记》记载: “前此各教徒已感觉有联合一体共御公敌之必要,彼已将田产屋宇变卖,易于现金,而将一切所有缴纳于公库,全体衣食俱由公款开支,一律平等。”这种圣库制度和前引《新约》《使徒行传》中的记载是十分相似的。圣库制度这个体现财产公有、平均消费的形式,很可能是从《新约》《使徒行传》中得到启示而确立的。但是,洪秀全的财产公有,平均消费的思想本身,不大可能是从圣经中取得思想资料的。这因为:第一,早在洪秀全接触圣经以前,他的财产公有、平均消费的思想就已经形成了;第二,从整个说来,圣经并没有宣传信教的人要把全部财产上缴给上帝,也没有宣传平均消费,即使《使徒行传》也不例外。《使徒行传》第十章有这样一个故事: “在该撤利亚有一个人,名叫哥尼流,是意大利营的百夫长。他是个虔诚的人和他全家都敬畏上帝,多多周济百姓,常常祷告上帝,有一天,约在第九点钟,他在异象中明明看见上帝的一个使者进去,到他那里,对他说:哥尼流。哥尼流定睛看他,惊怕说:主啊!什么事呢?天使对他说:您的祷告和您的周济,已经上达,在上帝面前蒙纪念了。”(《新约圣书》,页210。)第十一章又有一段说: “当那些日子,有几位先知从耶路撒冷下到安提阿。内中有一位名叫亚伽布,站起来,藉着圣灵,指明天下将有大饥荒。这事到革老丢年间,果然有了。于是门徒定意,照着各人的力量捐钱,送去供给住在犹太的弟兄。他们就这样行,把捐款交付巴拿巴和扫罗的手,送到众长老那里(《新约圣书》,页206。)。”可见,基督教的信徒仍然有自己的私有财产,并没有实行财产公有,消费当然也不会是平均主义的。 人物评价1949年,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指出:洪秀全等人“代表了在中国共产党出世之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孙中山以“洪秀全第二”自居,他说:“洪秀全未成而败,清人贬之为寇,而我们4人(指孙中山、陈少白、尤列、杨鹤龄)的志向正如洪秀全一样,那么,我们4人倒成了清廷的‘四大寇’了。” 30年后有人提出不同看法,引起深入的讨论,主要有两种意见: 一、不是向西方寻找真理的先进人物说。杜经国认为:西方的真理就是资产阶段民主主义,洪秀全开始向西方只找到了一个“皇上帝”,与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毫不相干。到后期,他越来越倾向于宗教迷信与封建特权,因而更不能转向资本主义。王凡也认为:洪秀全不是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代表人物,他“发动革命所采取的舆论说教是农民意识的反映”,洪秀全的“平等思想并不是随着西方基督教传入中国的,这种观念在中国古典经史上早有记述”,它“同西方的平等思想有本质的区别”,洪秀全在政权建制及政治观念方面也是与近代西方背道而弛的。 二、向西方学习的先进人物说。苏双碧认为:洪秀全是近代史上向西方学习的先进人物,尽管“在洪秀全的思想领域中,既有新的资本主义的思想因素,又有浓厚的、传统的封建色彩”,但“他制定了《天朝田亩制度》这个崭新的农民革命纲领,提出解决土地问题的方案,“在历史的进程中作出了新的贡献,不承认这些,就无法解释他为什么赞成洪仁玕指出的旨在发展资本主义的《资政新篇》的事实。” 家庭成员幼天王洪天贵福 洪天贵福(1849-1864)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长子。登极后,玉玺于名下横刻有“真主”二字,清方又误称为“福瑱”。1860年(文宗咸丰十年)起,以幼主名义发布诏旨。1864年6月6日(太平天国甲子十四年四月二十四日,同治三年五月三日)继位登极称“幼天王”(即幼主)。 明王洪天明 洪天明,天王洪秀全第四子,生甲寅四年九月廿四日,母吴氏,天王第十九妻。年渐长,封明王,戊午八年,定尊号为明王王四殿下永岁。 光王洪天光 洪天光,天王洪秀全第三子,与天明同岁生而稍长,母为天王第十二妻,姓氏不可考。后与天明同封,爵光王,戊午八年,定尊号为光王王三殿下永岁。 洪仁发 洪仁发(?-1864)太平天国官员。广东花县人。洪秀全兄。早年在家种田。1850年全家赴广西参加金田团营,后参加太平天国起义。初封国宗。1856年,杨韦内讧后,洪秀全疑忌异姓诸王,封为安王,与其弟洪仁达参与政事,挟制石达开。石达开出走后,削去王爵,改封天安。后又封为信王。1864年7月,天京失陷后,死于乱军之中。 洪仁达 洪仁达(?-1864)太平天国官员。广东花县人。洪秀全兄。参加太平天国起义,封国宗。一度被洪秀全革职,后改封勇王。1862年12月曾与洪仁发率军进攻镇江,寻退。1864年7月天京陷落,为清军所俘。8月5日被杀。 族弟洪仁玕 洪仁玕,太平天国后期主要领导者。洪秀全族弟。执政之年,作《资政新篇》,提出一套统筹全局的革新方案。因与洪秀全的观念颇有异同,引起洪秀全的猜疑。洪秀全死后,他虽辅佐幼天王,却已无力回天。 个人诗选金 鸟 诗 鸟向晓兮必如我,太平天子事事可;身照金鸟灾尽消,龙虎将军都辅佐。 定乾坤诗 龙潜海角恐惊天,暂且偷闲跃在渊;等待风云齐聚会,飞腾六合定乾坤。 毁冯云山书馆中偶像 神天之外更无神,何故愚顽假作真!只为本心浑天却,焉能超出在凡尘。 诫曾玉璟 迷途既返速加鞭,振起雄心赶向前。尽把凡情丢却去,方能直上九重天。 吟 剑 诗手持三尺定山河,四海为家共饮和。擒尽妖邪扫地网,收残奸宄落天罗。 东西南北敦皇极,日月星辰奏凯歌。虎啸龙吟光世界,太平一平乐如何。 述 志 诗 手握乾坤杀伐权,斩邪留正解民悬。眼通西北江山外,声振东南日月边。 展爪似嫌云路小,腾身何怕汉程偏。风雷鼓舞三千浪,易象飞龙定在天。 人物故居洪秀全故居 洪秀全故居位于广州市花都区新华镇大怖乡官禄村,是洪秀全成长、耕读和从事早期革命活动的地方。原故居于金田起义后被清军焚毁。1961年,广州市文物考古队发掘出房屋墙基,参照客家民居形制重建。建筑为泥砖瓦木结构,一厅五房,六间相连,客家人称为“五龙过脊”;坐北向南,东西宽16.5米、南北深5.5米,每间房子约13平方米。西端第一间为洪秀全夫妇住房,室内陈设简陋,仅有仿客家样式的床、桌子和凳子。第二间房子正面挂洪秀全太祖洪英纶夫妇画像,画像有洪秀全的亲笔题诗。 1988年1月,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广东省、广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纪念馆周围环境优雅,人文景观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游客除可了解这位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成长初期的历史环境,还可感受到独特的客家民俗风情和浓郁的田园乡土气息。 相关论述造反有理 无论如何, 洪秀全也算得上晚清衰世中为数不多的大人物, 只不过因为是个令人怀疑的造反者,所以备受争议。一个取得半壁江山的人物、一个导致数千万生灵涂炭的人物,其行为的根源当然不能简单地归结为一种有意无意的大病之后的幻觉,或者某个类似《劝世良言》的小册子的“神启”。社会根源和个人的成熟愿望,都是导致造反的重大理由。 造反是需要理由的。历史上农民起义或者造反, 多半出于官逼民反。秦末“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愤怒呐喊,是这种循环的先声。无论是《三国志》中的断言“ 天下大势, 分久必合, 合久必分” , 还是《水浒传》中众好汉逼上梁山的故事,都诉说了这样一个朝代循环的逻辑:一个朝代通常建立后百余年而生大乱。自两汉、唐、宋、明至清朝概无例外。而洪秀全等人的太平天国正好踩准了点,连他的官制中重要的职务“军师”,都是直接搬照《水浒传》而来。 历史背景在一定程度上给洪秀全提供了起义或者造反的理由。洪杨起事前20 年, 龚自珍即已预言“ 起视其世, 乱亦竟不远矣”。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的南方局势, 的确如时人夏燮所言:“ 官怕洋鬼, 洋鬼怕百姓。夫至于能怕其官之所怕, 则粤东之民……乎玩大府于股掌间矣。” 两次鸦片战争中都被推到前沿的倒霉的钦差大臣耆英( 1858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因为在天津谈判时擅自回京被赐自尽)在签订《南京条约》后一年奏称:“官与民,民与兵役,已同仇敌。吏治日坏,民生日困,民皆疾视其长上,一旦有事,不独官民不能相顾,且将相防。困苦无告者,因而思乱。” 反压迫、均贫富、杀清妖等等目标, 都可以成为历史性的理由。而太平天国的理想,给意欲谋反的民众以一种宗教的狂热,如烈火般点燃广西以及南方半壁江山的干柴。 单从广西等地的平等主义诉求来看,当时的起义,无疑是具有相当的正当性的。比如妇女们即响应“天下多男子全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的号召,在拜上帝教主要发源地广西桂平县就流传有“男学冯云山,女学杨云娇”的民谣。而“ 姊妹亲,同个房睡共口针,如今姐随洪杨去,妹也跟随一路行”的豪迈激情,更是显示当时的起义是何其壮观! 造反也是需要领袖人物的激情的。洪秀全的激情来自科举失意,而出自个人欲望的激情,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他的目标和宣称的天国的目标之间,从一开始就存在难以吻合的矛盾。1860年10 月, 中国第一个留学美国的人士容闳曾往天京拜访天王,但不被所用。后来容闳投靠李鸿章,协助购回百多部机器而建成江南制造总局。容闳可能当时也看出了洪秀全的本质,所以后来称“洪秀全于应试落第后,得失心盛,殆成一种神经病”。 考不上“ 大学” , 造就洪秀全自己开科取士的逆反心理, 这是激情的来源。洪秀全7岁入本地私塾读书,14虚岁考为童生。此后四次应府试考秀才,分别在1828年、1836年、1837年、1843年,皆落第,前后一共经历17年,未能考上生员(秀才)。应该是从1837年科场失意后异梦升天开始,洪秀全就已经慢慢萌生造反念头。当时他已经自居“真命天子”。而直到晚年,他仍然是梦想实现“父子公孙坐天下”的王朝。录一首其早期的诗如下,以明其志:“手握乾坤杀伐权,斩邪留正解民悬。眼通西北江山外, 声振东南日月边。玺剑光荣存帝赐, 诗章凭据诵爷前, 太平一统光世界, 威风快乐万千年。”(《斩邪留正诗》,1837年) 从现在所见洪秀全的诗文,他有些许才气。不过,也许他的诗文还谈不上俚俗不堪,但是打油诗居多确是事实,以这种水平,也难怪青年农民洪秀全考不上秀才。而其对手“刽子手”曾国藩的诗文则为一时之冠,书法自成一体,其立德、立功、立言几为圣人。此论绝非成者王侯败者寇的逻辑,实在是洪秀全不争气。即使拿曾国藩的门生李鸿章而言,他早年那“五千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的豪气远非天王所能及也! 原名洪仁坤(小名火秀)的洪秀全大约在创拜上帝会(1843年)后自行改名秀全。秀全拆开,是“禾(吾)乃人王”。靠这种迷信和自我暗示加强政治激情,符合落第书生的水平。 以洪秀全个人的能力,无法真正承担造反领袖的重任。所以,早起的准备活动,离不开一个重要人物,他就是冯云山。冯云山在永安封为南王,称七千岁,不仅居洪天王之下,还居他发展的应该是弟子的杨秀清和萧朝贵之下。但是,据《李秀成自述》所言,“谋立创国者出南山之谋,前做事者皆南王也”,冯云山是太平天国起义前真正的领袖人物。但冯云山又是洪秀全最早的支持者,是拜上帝会的始创人之一,他的能力从传教时已经体现出来。1844年,洪秀全和冯云山深入广西传教,洪秀全显然缺乏领袖魅力,只发展了非常有限的几个人。洪秀全的表兄李敬芳是因为看到洪秀全藏的《劝世良言》,才鼓励病歪歪的表弟仔细研读,从而创立拜上帝教。而洪秀全没有能够团结这个人才,并且对于和他一起创业的洪仁玕也不能吸引住。他们均在入教不久就与洪秀全分手。而冯云山在桂平紫荆山区,靠拾牛粪、打短工已接触大量的底层人民,并以个人的卓绝努力,竟使拜上帝教发展成为拥有二三千人的组织。 冯云山是个忠诚的斗士,有勇有谋。可惜他于1852年在攻打全州时被清军炮火致伤而亡。不过,冯云山对洪秀全的动员和推崇,居然是建立在相面术的基础上。即他认为洪秀全“多异相”、“有王者风”,当贵为“九五之尊”,从而加重了洪秀全对自己的幻想症。这可能就是太平天国一开始就埋下的失败之伏笔吧。 洪秀全从一开始的激情、幻想和朋友的推动(或者裹胁)中,踉踉跄跄地扯起了大旗。从某种意义上而言,这是个因为不能自拔而干脆自我陶醉的过程。作为领袖,他应该对起义的目的和方向有个战略性的基本设想。从金田到永安,到全州,到武昌,直到南京,洪秀全都在一种迷糊的状态中领导着数十万至上百万人, 却一直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包括后来的北伐和西征,都是在犹豫不决中推行的。而随着封王、进军、定都和内讧,洪秀全本人的性格缺点都一一暴露出来:懦弱、多疑、自负,甚至癫狂。真可怜这起义大军了。 中国历史走到1 9 世纪中期, 面临“ 内忧外患”, 时代提出的使命是体制创新和文化创新,否则无以自存。如果重复改朝换代的历史,又何以正当回应历史的召唤? 《李秀成自述》列出了太平天国十大失误导致其最终的败北。除去战事不利外,其余各条都是和洪秀全本人有直接关系,他占了“五条半”。李秀成所列出的十大失误包括: 一、( 原文用此字) 国之首, 东王令李开芳林凤祥扫北败亡之大。 二、因李开芳林凤祥扫北兵败後, 调丞相曾立昌陈仕保许十八去救,到临青(清)州之败。 三、因曾立昌等由临青( 清) 败回, 未能救李开芳林凤祥, 封燕王秦日昌复带兵去救, 兵到舒城杨家店败回。杨家店清将, 现今日久,不能记得姓名。 四、不应发林绍璋去相谭( 湘潭) , 此时林绍璋在相谭( 湘潭)全军败尽。 五、因东王北王两家相杀,此是大。 六、翼王与主不和, 君臣而忌, 翼起狈心, 将合朝好文武将兵带去,此至大。 六、主不信外臣, 用其长兄次兄为辅, 此人未有才情, 不能保国而。 七、主不问政事。 八、封王太多,此之大。 九、国不用贤才。 十、立政无章。 国命者,因十之由而起,而性命无涯。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