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洪巷村 |
释义 | 1、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县浮洋镇洪巷村洪巷村由洪巷、陇头李、陇头方、宫后黄4个自然村组成。属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县浮洋镇。位于浮洋镇政府北侧,与浮洋集镇相连。东界木井,东南与福洞为邻,西接潮汕公路,北望乌洋。面积1.24平方公里。聚落呈块状。 主村洪巷,始祖玉田系宋末潮州“推官”天宠公之孙,任潮州“屯军务”职。初定居于凤塘镇洪巷邢乡,后迁创于此。因洪姓,为不忘祖共工氏,以共己二字相叠为“巷”而故名。初创村时,村中已有陶、张、蔡、辜、卢、宋、黄、王、李、谢、杨、曾、魏、丘等十六姓。后因相继外迁,现存洪、李二姓。 洪巷村紧连浮洋集镇,人多地少农闲多从商。村办工业有碾米厂、砖瓦厂、抽纱厂。“三中全会”后,发展了碾米、塑料、机织羊毛、角梳、木器等个体企业1984年华侨协助办绣衣服装厂,从业125人。 洪巷村清代已有私塾4所,民国期间并为学堂称“明道小学”,学生150余人,现称洪巷小学。名人有洪逊、洪高煌、李振忠等。名产芋瓠瓜,明末清初始植。瓜肉可充佳肴,留种瓜子晒干可当药用, 有消风散气,健脾益胃功能。每年初春植苗,农历三月可收获上市,广销各地。芋瓠瓜是该村独有名产,种苗从不外流,故名广闻。建国后种苗始外传,团培植技术缺乏改良,虽型大体重而质量远逊。“广惠荷花”是“浮洋八景”之一。清代巡检司衙曾设于村南广惠桥头。 陇头李村,距镇政府北0.5公里,洪巷村西,潮汕公路东侧。明代福建蒲田迁此创乡。1939年为日军宪兵部驻地,村民全部被逐离乡,田园抛荒。抗战胜利后,村民回乡重建家园,原建筑物多受破坏,至建国后方得恢复村貌。 陇头方村,位镇政府北,浮洋新埠寨门外,与李厝相连,洪巷西侧。始祖于明代由福建蒲团迁此。宫后黄村,距镇政府北0.5公里,洪巷东北侧。东邻木井,北望顾畔。始祖于万历(1573~1620)年间由福建蒲田迁居庵后村。二世复迁此定居。因姓黄村前有老爷宫故名。 2、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县凤塘镇洪巷村洪巷村别称鸿磐。在潮安县城庵埠西北21.4千米,凤塘镇政府驻地西南3.2千米,人口3114人,宋末创村,多姓住居,因洪姓居多,故称洪巷,后因刑氏昌盛,他姓外迁,又有洪巷弄刑之称,又因“洪”与“鸿”谐音,取鸿鸟盘踞之意,故别称鸿磐。 聚落呈椭圆状分布,建筑为贝灰砖木结构平房,有耕地1021亩,农业种植水稻、甘薯,工业有砖瓦、是历史悠久的传统工艺,有小学、医疗站各一所,村东南有“碧湖洞天”石牌坊及清代建筑将军第一座。镇道玉安路经旁经过。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