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洪水泉回族乡 |
释义 | 基本概况洪水泉回族乡位于青海省平安县县境西南部洪水泉山梁,属黄土丘陵区,北邻小峡镇,南靠石灰窑乡,东接三合镇,西与湟中县田家寨镇接壤。距县府驻地27千米。海拔2600—3163米,其中耕地65000亩,均为浅山旱地。 历史沿革1949年沿旧制设洪水泉乡,1958年并入红星公社(后改三合公社),1960年划归西宁市,1961年分设洪水泉公社,1962年复归湟中县。1978年划归平安县,1984年,改设洪水泉乡,同年改设洪水泉回族乡。 行政区划洪水泉回族 辖硝水泉、槽子、米子湾、井尔沟、黄鼠湾、永安、洪水泉、沟滩、韭菜沟、北岭、阿吉营、沙义岭、永固、马圈、拉树岭15个村委会。43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共有1508户7733人(常住户1173户,5745人,),其中少数民族 2580人,约占总人口的33%。劳动力总人数3810人,其中剩余劳动力2300人。 基本情况全乡共有党支部17个,其中机关党支部1个,学区党支部1个,农村党支部15个。党员446人,其中农民党员408人,女党员82名,35岁以下92人,35-60岁264人,60岁以上90人。乡政府及各中心、站所工作人员共31人,其中乡政府13人,各站所共18人。 农业生产农作物以小麦、豌豆、青稞、马铃薯、油菜为主。2006年全乡实现国民生产总值2630万元,人均收入1945元。 调整产业结构近几年来,洪水泉回族乡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引导农民走出去实现脱贫致富。2007年全乡播种面积64000亩,特色优势作物面积达42700亩,其中油籽种植面积12000亩,洋芋9500亩,饲草11000亩,胡麻4500亩,豌豆4300亩,蚕豆1400亩。畜牧业生产向产业化、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2006年全乡畜牧业人均纯收入为645元,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同时,我乡积极发挥退耕还林(草)的效益来增加农民的收入,到目前,我乡共完成退耕还林(草)1.85万亩,主要营造榆树、山杏、沙棘、柠条等抗旱树种和紫花苜蓿等优良牧草。目前,退耕还林(草)补助和种植的牧草已成为退耕区农民解决口粮和发展农区畜牧业的主要来源。我乡人均退耕2.4亩,人均增收384元,特别是位于洪水泉乡退耕还林示范点周边的槽子、硝水泉村两村共退耕地6280亩,人均6.2亩,人均收入达992元(仅补助粮和补助款两项),显现出了巨大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