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洪钧生 |
释义 | 洪均生 (1907~1996),祖籍宁波,生于河南均县,他的名字“均生”即生于均县之意。陈式太极拳大家陈发科先生的入门弟子,跟随陈发科先生练拳15年。他的太极拳技艺精湛,风格独特,尤其在推手技艺上独有心得。洪老师1996年去世于山东省省会济南市,按中国传统计算法,他终年90岁。 中文名:洪钧生 国籍:中国 出生地:河南均县 出生日期:1907年 逝世日期:1996年 简介陈式太极拳中兴人物陈发科之得意弟子,现代太极拳大家,被誉为“太极巨星”。 洪老师一生爱好太极拳,从1930年到1944年,他跟随陈发科练拳14年。1956年,他从济南到北京,跟老师又学习了一年,前后学习15年,深得太极拳精髓。著有《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一书,并有太极拳品、太极三字经等著作留世,为解放后我国一代太极宗师,被誉为“太极巨星”。其拳法理精法密,严谨科学,多有创新,实用性强,风格特点与传统陈式有别,被称为“济南架”、“洪式太极拳”、“洪传陈式太极拳”等。跟师多年,他深得洪师真传。洪钧生老师不仅是陈发科大师的嫡传,而且发展光大了陈式太极拳,尤其是缠丝劲方面具有独创,形成洪传风格,对丰富发展陈式太极拳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北京学拳洪均生的祖父曾在清庭做官,他自幼随父在北京生活、学习。洪老师自幼体弱多病,17岁因病辍学,唯每日散步。1930年,洪均生从济南到北京,在家教会学校上学。他不仅学习文化课,因少年多病缠身,还爱好武术,一开始,他跟随北京的吴式太极大师吴鉴泉的得意门生刘慕三先生学习吴式太极拳。 当时,在北京流传广泛的是杨式太极拳和吴式太极拳,陈式太极拳还很少见。一天,刘慕三说:“听说从河南陈家沟来了一个人,功夫挺厉害的。咱们去拜访拜访。”在河南会馆,刘慕三带着洪均生等徒弟拜见了到北京不久的陈发科先生。陈发科演练了一趟陈式二路炮捶。只见他蹿蹦跳跃,发劲刚猛爆烈,松气震脚,地面上的方砖为之碎裂。这样充满阳刚之气的太极拳,人们见所未见。这是太极拳吗?洪均生和师兄弟们都面面相觑。刘慕三说:“不管怎样,太极拳是从陈家沟出来的,咱们应该跟着学。” 就这样,刘慕三带着洪均生等人开始跟陈发科学习陈式太极拳,逐渐领略到陈发科先生高超的拳艺和高尚的武德。洪老师的体质因练拳而大为改善,这更激发了他练拳的兴趣。洪与陈的感情日深,渐至情同父子。陈经常住在洪府,有时一住就是2、3个月。日寇占领北京后,洪老师一度生活来源中断,他和6个孩子没吃的时候,会到陈发科老师家吃上一顿。今天我们所知道的有关陈发科大师的诸多武林轶事,绝大多数由洪老师记录、提供。洪老师家境富裕,因体弱而没工作,这使得他可以终日伴于陈之左右,目睹见证那些精采的故事。正是这些故事使我们今天能对陈大师的盖世武技得窥一斑。 济南生活1944年,洪均生回到济南,在山东省盐务局工作。由于在国民党政府任过职,这段经历使他在解放后戴上了历史反革命分子的帽子。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洪均生的生活状况非常差,没有工作,居住在一间不足9平方米的棚子里,靠教拳为生。‘文化大革命’中,迫于当时极‘左’形势的压力,他的儿子和他划清了界线。尽管生活困顿,可是他却非常乐观,潜心研究太极拳。 1956年,洪均生再次来到北京,住在陈发科老师家里,日夜向老师请教。经过一年的学习,洪均生又返回济南。临别时,陈发科说:“你的功夫已经达到了我所期望的水平,回去后,你可以教拳了。”从此,洪均生开始在济南传授太极拳。他把练拳融人到生活当中,时时刻刻练习太极拳。“大跃进”时大炼钢铁,洪均生去筛沙子。在劳动中,他体会太极拳缠丝劲的锻炼方法,体会腰档劲的运用。虽然他经历了许多政治动荡,可是对太极拳专心研究,撰写了许多太极拳技术方面的文章。1964年,他写了关于太极拳缠丝劲的理论性文章,发表在《体育报》上。凝结了他毕生心血的著作《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也是从那时开始写作的。这部著作是他在斗室中写的,修改了几次,一开始是用毛笔抄写,后来出了刻版的油印本,最后才正式出版。 洪均生一生坎坷,毕生追求太极真谛,少年多病,幸遇明师,身体转健,但中年丧偶,子女又多,生活条件艰难,最初由学生门资助,原住济南东巷一陋室。至八十年代初,因日本学生来济南学拳,政府安排到济南菜市新村一两居室的房子,此时才得以安居。 洪均生为人忠厚诚实,视师如亲,随师十五年,师徒感情深厚。时隔六十年每每提及恩师,言情间溢于崇敬之情。 个人太极拳成就洪均生技高艺纯,发人腾空丈外而感觉不到疼痛,快拳进攻,略一抬手,来人便跌于丈外,屡试屡爽,被人誉为神技。日本的曾吾忠弘写道:“观看了洪老师的师范表 演,真正看到了我们所倾慕的东西,感到在他身上有着令人难以置信的极高雅的武术气质,而他就象一位杰出的哲人,蕴藏着人类的奥秘....洪老师具有天才般 的反应、速度和精确度,有人曾试图推动他的身体,但在欲推的瞬间,突然力量好象被什么东西给带走了,自己反而被弹出甚远。洪老师的身体就象装有机械装置, 在本人尚未意识到的一刹那,就自动作出反应。再者,洪老师在击溃对方中心时,其手的精确度可以毫米计,我们称他的手为“魔手”,在我与洪老师门下的学生练 习推手时,无论我使出什么招术他们都纹丝不动,洪老师见状走来,只轻轻地将其手放在我的手上,我的对手就被弹出,令我惊奇不已。我这才亲身体会到内家拳的 功夫是日积月累、不懈努力得来的.... 对太极拳的贡献洪均生经过几十年的研究、练习,对陈式太极拳的拳理、拳法有着独到的认识,丰富了太极拳理论和技术。他最大的特点是求学认真,治学的思想非常严谨。比如对陈式太极拳练习中手的公转、自转的解释就很有见地。他认为,手臂绕大圈是公转,同时手还有自转。太极拳只要把基本规律和动作掌握好,掌握好动作的角度、方向和加速度,再加上缠丝劲,就能打出爆发力。还有对下肢和上肢的配合问题,洪老师提出了三节劲,在三节劲的运用中,哪些部位如何旋转如何配合,他讲得非常清楚、细致。他还首次提出太极拳要随遇平衡,也就是练习太极拳不管重心、力点如何变化,都必须保持或及时恢复平衡。” 他特别强调,“太极是绷(此字为一个提手一个朋友的朋字)劲,动作走螺旋”,对绷劲作出了更具体的说明,对螺旋缠丝进行了详尽的探讨,这些理论都是创造性的见解,对后学研练太极指明了方向。 洪均生一生著作颇丰,著有《陈式太极实用拳法》、《陈式太极拳》、《十三势心解》、 《太极拳式名考释》及诸多论文,并编有三路剑法,一路游龙,二路翔风,三路飞虎。 济南传拳洪老师曾经为李恩久带领的山东太极拳推手运动队题词:十年不鸣,一鸣惊人。那是1988年我们获得太极拳推手全国冠军后写的。其实,这句话也是洪老师一生的写照。”李恩久说。洪均生被国内武术界注意是在1981年。那一年5月,李恩久到沈阳参加全国武术观摩表演赛。一天早晨,李恩久在篮球场上练太极拳,他扎实的功底和独特的风格特色,引起了北京体育学院门惠丰教授的注意。从李恩久那里,门惠丰知道了济南有一个陈发科先生的徒弟洪均生。“那一次,我和顾留馨、李经梧、张继修等太极拳名家认识了,他们都向我打听洪老师的情况。后来,门惠丰老师等多次到济南拜访洪老师,洪老师的精湛拳艺和深厚的文化修养,受到了人们的赞赏。” 当时,中国刚刚改革开放,武术运动正是枯木逢春,万象更新,国外的武术爱好者开始到中国学习武术。1981年8月,在门惠丰先生的介绍下,日本的中野春美女士来到济南,向洪均生先生学习太极拳。洪均生的太极拳功夫让中野春美佩服得五体投地,仅仅那一年,她就两次到济南求学。后来,她又带领日本的太极拳团体到济南学习,前后来了十几次。中野春美回到日本后,在日本的报刊上发表文章,介绍洪均生先生的太极拳,称赞洪先生为“太极巨星”。现在,在日本已经成立了“洪均生太极拳研究会”,专门研究洪均生先生的拳法。 不仅是“墙内开花墙外香”,在国内武术界,洪均生也是名声鹊起。1981年以后,洪均生不仅经常接待国外太极拳代表团的访问求学,还经常参加国内的各种武术活动。他总是毫无保留地向国内外武术爱好者、武术运动员传授太极拳技艺。上世纪80年代,北京武术队的著名运动员李连杰、戈春燕等人也曾经得到过洪均生先生的指点。看到洪均生先生这么毫无保留地向国内外太极拳爱好者传播太极拳技术,有人开玩笑说:“洪老师,您应该留一手。”洪均生说:“我这手一转就是360°,你让我留哪一手?手把手教还教不会呢,还留一手。” 洪钧生真心希望年轻人继承太极拳,把太极拳发扬光大。他总是说:‘我教拳不图名,不图利;也图名,也图利。我图的是国家的名,图的是民族的利。’”洪均生先生为人处世非常细心,总在台历上记录每天到家里来访的徒弟、学生和一般的太极拳爱好者,一年下来,记录的人次竟达3600多次,平均每天接待10人次。 洪老师倾注了最大心血,寄予厚望的是我们这些徒弟和徒孙,他一直担任着济南武术馆高级顾问,非常关心太极拳推手队的训练,并经常给予指导。”李恩久说,“我能在太极拳上取得今天这个成绩,离不开洪老师的教诲。我训练的太极拳推手队取得今天这个成绩,也离不开洪老师的指导,倾注了他大量的心血。” 洪老师在大明湖、趵突泉教拳。洪老师教拳因人而异。对中老年,他要求架子放高一些,可以不发力,以松、圆、柔为主,以养生健身为目的;对年轻人,特别是对李恩久等专业武术工作者,洪老师的要求就非常严格。“你是教练,要教别人的,所以你必须练出太极拳的功夫。”他要求他们练拳架子要放低,要打出陈式太极拳松活弹抖、快慢相间、刚柔相济的特点来。 1983年12月,济南武术馆成立,李恩久任馆长并兼太极拳教练,从事太极拳推手训练。洪均生先生被聘为武术馆高级顾问。当时,太极拳推手是和散打项目同时开展试验的,太极拳的发源地河南省处于领先地位。1984年,李恩久开始培养一些年轻的推手运动员,尝试从传统的太极拳训练中借鉴训练手段和技巧。开始,队员成绩不理想,两年以后,就能和河南的选手分庭抗礼了。1988年,队员开始获得全国冠军。1990年以后,他们在6个级别的比赛中,往往能获得5个冠军。到1992年,济南就涌现出了数名全国冠军,出现了黄康辉、谢业雷等优秀的运动员。黄康辉曾经8次获得全国冠军,谢业雷6次获得.全国冠军。这些成绩的取得,和洪老师的关怀分不开。 获武术贡献奖在训练中,李恩久经常就一些疑难问题向洪均生请教,洪均生先生也经常到武术馆指导训练。李恩久带队比赛回来后,也要向洪老师汇报总结。洪均生说:“太极拳应该避免出现使拙力的现象,不应该虚假。应该讲科学。”他不迷信,不搞那些空虚的东西,而是从力学的角度,从易经的阴阳变化中来讲太极拳推手。在洪均生师徒的共同努力下,山东省的太极拳推手运动终于走到一了国内武坛前列。1988年,在第一届国际武术节上,洪均生先生获武术贡献奖。 后世影响洪均生根据多年研究所得,对陈发科所传的陈式太极拳进行了改革,因而形成了“济南架”、“陈式洪派太极拳”或是“洪氏太极”。现在习练者广泛,其著名弟子有李储功、刘承德、李恩久、张联恩等人。 著作片段总论陈太极,理法精,阴阳理,互变中。 法万变,不离宗,唯缠法,基本功。 每一动,螺旋形,其要求,圆而松。 如毛巾,反复拧,练周身,内外同。 经络活,血气通,祛疾病,保康宁。 勿懈怠,持之恒,讲技法,变化灵。 或柔化,或刚攻,因敌变,螺旋中。 缠法论缠法,应过细,内外旋,分顺逆。 顺劲开,逆劲闭,刚与柔,相互济。 眼法意发令,凭眼传,审地势,察敌变, 眼所视,有点面,实点顾,虚而盼。 身步手,随顾盼,盯目标,莫乱转。 身法讲身法,上中下,顶劲领,裆劲塌; 腰如轴,戒凸凹;长强穴,尾骨端, 休里裹,微后翻;气松沉,小腹间; 重心低,动无偏;胯里松,裆开圆; 既灵稳,且自然。两膝盖,与踵齐, 随身转,互落提。杠杆理,支重心。 如磅秤,称粮米,物如重,磅随移。 使重心,得随遇,守中立,莫挪移。 步法步进退,随身转,斜或正,因势变。 论步法,马弓盘,虚与实,互转换。 动如水,流曲弯,静止处,稳如山。 沉着中,有轻便。 手法讲手法,最复杂,顺逆缠,互交叉。 凡顺缠,掌上翻,小指裹,拇上捻; 凡逆缠,掌下翻,拇内裹,小指转。 顺缠时,沉肘腕,带手掌,划弧线; 逆缠时,掌当先,手领肘,肘带肩。 顺逆缠,属自转,自转时,有公转。 公转变,正反旋。正旋圈,顺逆半, 逆上出,顺下还,低平脐,高齐眼。 肘收沉,贴肋边,手开合,胸前变。 反旋转,亦同前,逆下出,顺上还。 肘收还,齐乳前,缠为顺,掌勿偏。 下转肘,贴肋边。手领肘,作逆缠, 缘胯开,再上转。肘松沉,永不变。 公转形,如鸡蛋,大小头,有定限。 正小头,心口前;反小头,齐眼变; 或左右,或后前。左右圈,正或反。 前后圈,多反旋,其缠法,变化繁, 手逆出,后外偏,变顺回,经耳边。 另一圈,八法含,基本功,莫轻看。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