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洪湖苏区第四次反"围剿" |
释义 | 中文名称: 洪湖苏区第四次反"围剿" 又名: 洪湖苏区第四次反围剿 发生时间: 1932年6~10月 发生地点: 湖北省洪湖地区 事件介绍 事件背景 事件内容文件 内容文件 无 7月6日,国民党左路军实施以围歼襄河以北苏区红军为目的的"第一期进剿计划",以第十三师6个团、第四十四师6个团、第四十八师5个团、第四十一师1个团和独立第三十七旅3个团分别编为4个纵队,另以6个团为预备队,向襄北地区进攻;以第五十一、第四十一、第三十四、第三十三、第八十二师和新编第三旅、独立第三十八旅各一部以及第二十一军的其余部队,担任牵制任务。 在国民党军发动第四次大规模"围剿"前夕,以夏曦为书记的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根据中共临时中央6月5日的指示,命令红三军在襄以北的京山、应城、皂市间实施进攻作战。7月15日,国民党左路军开始"进剿",其第四纵队由岳口向张截港、泗港等渡口推进,企图控制渡口,阻止红三军南渡襄河;其第一、第二、第三纵队分别由景家墩、皂市、白马庙向京山地区合击红三军。 红三军军长贺龙、政治委员关向应为避开与国民党军正面作战,率部由京山地区向西转移。国民党军集中兵力跟踪西进。红三军随即掉头向东,以一部兵力撤至襄河南岸,主力再次进至京山、应城、皂市、天门之间地区活动。26日,红三军被迫撤至荆门东南地区,8月3日又转至潜江县熊口一带。国民党左路军随即控制了襄北地区。 8月中旬,国民党左路军调整部署,推行"第二期进剿计划",企图摧毁洪湖苏区中心区。其第三、第四纵队为左翼军,由岳口进攻洪湖苏区中心区;第一、第二纵队留襄北地区担任"清乡"任务;川军第二十一军2个纵队为右翼军,位于东荆河西岸担任堵截任务;海军一部封锁长江,以防红三军南渡。 这时,夏曦又由冒险主义转为消极防御,令红军在苏区内构筑碉堡,准备固守。同时,令红三军第七、第八师向沙市、草市进攻,以牵制国民党军。8月13日,第八师袭入草市,歼守军500余人;第七师进攻沙市失利,撤至龙湾、熊口地区。 8月20日,国民党军控制了白庙以西东荆河北岸地区,直接威胁湘鄂西苏区机关所在地瞿家湾。此时,夏曦拒绝贺龙、关向应等提出的集中主力转到外线机动作战,在运动中歼灭敌军的意见,决定兵分两路:一路由夏曦指挥红七师、警卫师和地方部队,在苏区构筑碉堡,分兵把口,固守东荆河南岸地区;一路由贺龙、关向应指挥红三军主力,深入敌后,先打击国民党军右翼军,尔后打击襄北国民党军。 8月24日,国民党左翼军占领东荆河南岸要点峰口和府场,红七师仓促反击受挫。31日,左翼军向新沟嘴、杨林关实施围攻。红七师依托阵地防御,遭受很大损失,被迫撤出战斗。9月3日,国民党军左翼军攻占柳关、瞿家湾、小沙口等地,控制了洪湖沿岸地区。夏曦遂率湘鄂西中央分局、红七师、警卫师以及独立师一部先后向江陵地区转移。 8月22日,红三军主力从浩子口转到川军第二十一军侧后的荆门地区,并同尾追的国民党军8个团周旋10余天,未能找到歼敌机会,于9月中旬进至京山地区。国民党军即以4个多旅和当地守进行追击和堵截。红三军主力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积极机动的战术,多次打击敌人,保存了基干力量。10月,红三军主力与夏曦所率部队会合后,转至鄂北大洪山地区,洪湖苏区完全丧失。与此同时,湘鄂边、巴兴归、襄宜枣等苏区在国民党军优势兵力进攻下,也先后丧失。 事件意义 事件意义 洪湖苏区第四次反"围剿"作战,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书记夏曦拒绝贺龙、关向应等提出的集中主力转到外线机动作战,在运动中歼敌的正确意见,先是采取冒险主义,命令红三军在襄以北的京山、应城、皂市间实施进攻作战;继又转为消极防御,命令部队在苏区构筑碉堡,分兵把口,致使红三军遭受惨重损失,洪湖革命根据地也丧失殆尽。 主题关键词: 反"围剿"作战 消极防御 进攻作战 分类: 民主革命战争 相关人物: 蒋介石 贺龙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